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表达城市人文特性的主要介质,富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角色。文章在总结当前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模式问题的基础上,从景观叙事性的角度探索未来历史文化街区的应用,以期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表达,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祯 《室内设计》2023,38(4):111-118
历史街区拥有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要义, 历史街区再生需要平衡好利用好城市中的文化 力、经济力和社会力,在人文价值、当代需求和 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可操作的秩序路径。基于 此,论文回归历史街区活态遗产的人文社会属 性,从“作为城市文化资本的历史街区”切入研 究,重点围绕街区遗产资源的价值潜力,架构了 历史街区再生解释框架,并在此框架下结合对日 本高山和南京小西湖两个历史街区再生案例的 审视分析,探讨了文化资本增量积累下的历史街 区再生策略。研究明晰了建成遗产作为可持续再 生驱动力的价值作用,为本土实践提供了新的思 想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有着独特的建筑特征和文化特征。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活化过程中,如何保护和开发建筑文化和历史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在文化创意营销的驱动下,通过挖掘福州市仓山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内涵,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给予受众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价值重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程晨 《四川建材》2019,(4):41-43
湖北省荆州市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是荆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结构。结合城市空间演化脉络,参照《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划定标准》与《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办法》,进一步对规划区内潜在的历史文化街区对象再梳理,符合国家要求,也是城市发展中对历史遗产的再审视。  相似文献   

5.
《工业建筑》2017,(12):47-50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处理好与历史街区的关系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重塑历史街区,不仅是一种保护,更是为了传承文化精神,提升文化价值。基于建筑现象学的角度,以徐州市回龙窝历史街区更新改造实践为例,分析场所精神在重塑历史街区实践中的作用,为新形势下历史街区更新改造活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井"既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也是历史文化街区价值发掘的重要切入点。文章结合乐平市周家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实践,分析了其"围井而局、傍井立市"的空间组织模式,并从历史遗存价值、历史环境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生活价值四个方面,探讨了古井与历史街区内民居建筑、空间聚落、传统文化、市井生活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古井建造在街区历史价值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为相关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肖勇  李朝芬 《中外建筑》2009,(11):70-73
历史文化街区赋存的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延续和发展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骨骼,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立科学可行的保护体系,同时通过合理的产业置换和功能更新,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结合邵阳市历史文化街区现状特征分析,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规划进行实践探索,并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两大规划体系和相应的规划策略,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同类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易朗  范磊 《中州建设》2014,(8):66-67
在指明当前文化主导是城市复兴的重要策略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角度,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价值的分析,提出历史文化街区与城市文化综合体的契合,并探讨了将历史文化街区营造成城市文化综合体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历史建筑在地方历史文化传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是城市空间调节、发展城市新经济的重要手段。历史建筑的价值再利用作为当前的一个发展研究课题,以"人流为导向"的视角,采用新手段、使用新方法挖掘历史建筑的新价值,让历史建筑成为城市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对青岛四方路街区及各个项目进行改造再利用,得到了历史建筑再利用的有效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福州双杭历史街区作为近代商业中心,商业文化极具地域特色。随着福州城市的建设,街区更新保护提上了议事日程。文章根据史蒂文·蒂耶斯德尔在《城市历史街区复兴》中提出的历史保护七个主要价值,以福州双杭历史街区为例从美学价值、建筑多样性价值、文化记忆价值、商业和经济价值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剖析,详述了双杭街区的空间形态、建筑类型、商业文化和宏观区位,诠释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的多重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1.
广州十三行历史街区规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少杰 《规划师》2004,20(2):30-31
开辟广州十三行商埠文化旅游区是历史文化名城遗址整饬利用的最好模式,开发构想形成“四区一轴”的网络整体和前展馆后街区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从安居看山地历史城镇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泽新 《规划师》2003,19(2):17-20
通过对山地历史城镇特点的研究,以铜粱县安居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为例,探索古镇保护与城镇发展的关系,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对传统城镇、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建筑三个不同层次进行保护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宋霞  赵守林  王瑞 《福建建筑》2009,(8):11-12,20
河南省荆紫关镇的"明清一条街",是当今中国北方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条明清时期的商业街道,为了促进古镇的历史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本文通过现状分析,结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理念,提出了改造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曹国章  杨晓翔 《华中建筑》2010,28(11):163-165
该文结合体验经济的相关理论,对步行街的体验式发展进行研究,指出体验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探讨了体验经济阶段的步行街文化特征,以使得步行街文化在体验经济时代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冯雨  李陌 《山西建筑》2007,33(31):45-46
从街区自然地理环境、选址布局方式、街巷空间结构、空间层次、街巷尺度以及建筑单体类型等几方面解读街区物质空间环境,并对其以茶文化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逐步展示了教场坝历史街区丰富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6.
安庆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阳建强  张帆  宋杰  王颖 《规划师》2006,22(10):16-19
倒扒狮街区是安庆市现有的最古老的传统商业街区,亦是安庆市目前保存历史遗存最多和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历史街区.近年来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控制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倒扒狮街区原有的传统风貌和商业文化正面临严重衰退.应正确处理好传统风貌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和强化历史风貌,增强街区活力,从物质环境改善、社会环境改善、历史风貌特色保护及传统商业文化延续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保护与整治.  相似文献   

17.
冯梅  牟江 《华中建筑》2007,25(4):72-74
历史街区中,富有个性的地方性传统居住方式代表了一种文化,它不仅是过去的,也是今后的城市居民的文化载体,它可以促进地区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传统基础上找到合适的契合点.本文以历史街区中地方性传统居住方式的保护为切入点,以贵州镇远古城为例,说明传统居住方式所面临的问题、在古城保护中的价值以及保护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涛 《规划师》2004,20(3):67-68
控制历史街区详细规划编制质量的途径有多种,可将其置于总体规划中,亦可将其审批权向上推一级:历史文化名城由省级主管部门审批,历史文化名镇由市一级主管部门审批。应从起点和终点上控制历史街区详细规划的编制质量。  相似文献   

19.
论城市历史街区的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鲁政  周瑄 《规划师》2004,20(3):83-84
长期以来在历史街区更新的规划设计与管理中,许多规划人员错误地追求“理性”的城市空间形态和统一的视觉空间秩序。历史街区改造过程中应保持和发展城市历史街区多样性,并采取小而灵活的规划办法和新旧街区整体互动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0.
楼舒 《住宅科技》2011,31(10):37-41
分析杭州历史街区在保护修缮实施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并通过总结国内外历史街区保护的成功经验,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从改造模式、技术培育、资金筹措、公众参与、政策制定等多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