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腰椎峡部裂平行椎弓CT扫描的技术探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平行于椎弓CT扫描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与椎弓平行扫描,包括整个椎弓,层厚3—5mm、层距3—5mm,以骨窗观察为主;对照正常CT表现,分析51例腰椎峡部裂的CT表现。结果:51例均显示腰椎峡部透光裂隙,边缘呈锯齿状并有增生硬化,密度增高,裂隙周围有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碎骨块。当有脊椎滑脱时,椎管矢状径被拉长,呈长椭圆型或葫芦型。结论:平行于椎弓CT扫描诊断腰椎峡部裂简便易行,图像直观,解剖关系明确,是目前诊断腰椎峡部裂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脊椎滑脱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脊椎滑脱病因主要有:先天发育不良、椎弓峡部裂、退行性变,其申后者最多见。真性滑脱主要是指椎弓峡部裂,假性滑脱主要包括退行性腰椎滑脱和先天发育不良性滑脱。大多数脊椎滑脱没有症状,患者脊椎稳定性较差时出现疼痛。平片侧位、左右斜位对病因诊断十分重要,但定性诊断率较低;叨横断面对椎弓峡部裂的检出有作用,但易将峡部裂隙与正常小关节间隙混淆而漏诊;椎弓反角度扫描技术有利于更好的显示和检出椎弓峡部裂,但需另行扫描,增加扫描次数和剂量;多层CT可一次各向同性扫描后采用多平面重组的后处理技术,在不增加扫描剂量的前提下,获得所有椎体椎弓及小关节横断面图像、斜横断(椎弓反角度)图像和矢状位图像等多种图像,从各种角度,特别是矢状长轴断面明确显示小关节及惟弓峡部状态,便脊椎滑脱的影像学研究提高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3.
耿起  石占全 《武警医学》2006,17(3):201-202
腰椎峡部裂是腰椎一侧或两侧椎弓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有骨质缺失,失去连续性。是引起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过去主要依靠X线平片诊断,CT扫描可以显示腰椎平片所不及的征象。笔者就38例腰椎峡部裂CT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腰椎峡部裂CT征象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分析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表现 ,探讨各个征象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材料和方法 :自可疑椎弓峡部裂脊椎的椎弓根的上缘至下一个脊椎椎弓根的上缘 ,层厚 3~ 5mm连续扫描。结果 :47例中发生于L5椎弓峡部 3 9例 ,L4者 7例 ,L3者 1例。各种CT征象发现率为 :环裂征占 96% ,椎体前移位征占 82 % ,双椎体征为 5 3 % ,椎管拉长征占 43 % ,双关节面征占 3 0 % ,葫芦征占 2 8% ,游移征占 11% ,磨旋征占 4%。结论 :环裂征是椎弓峡部裂的特征性表现 ;双关节面征及葫芦征发现率低 ,但特异性很高。椎管拉长征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其它征象无论其发现率大小 ,均是峡部裂的继发改变 ,不能做为确诊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5.
腰椎峡部裂的CT检查与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腰椎峡部裂 (Spondylolysis,SS)是指腰椎椎弓峡部关节间部骨质缺损 ,它在文献资料中有很多名称 [1 ] ,如腰椎崩裂、脊柱崩解、椎弓不连、椎弓根裂、椎弓根不连、及椎弓峡部不连等 ,但以腰椎峡部裂较准确且常用 ,因为它既说明了病理改变 ,又指明了病理改变的具体位置。腰椎峡部裂是引起腰腿疼痛的原因之一 ,国内报道发病率 5 %~ 7% [2 ] ,Jinkins[3] 报道成人发病率 6% ,Saiffudin[4 ] 报告成人发病率为 3 %~ 1 0 %。 X线平片虽为一种必要检查手段 ,但对无腰椎滑脱的峡部裂检出率低 ,CT作为一种较新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在腰椎峡部裂的诊…  相似文献   

6.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CT对腰椎弓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48例腰椎弓峡部裂的CT表现。根据腰椎定位像 ,采用与椎间盘前后缘中点连线平行角度 ,扫描范围包括病变椎体的椎弓平面至下一椎体上缘 ,层厚、层距 5 .0mm ,必要时 2 .0mm ,骨窗和脊髓窗双窗位观察。结果 :48例均显示脊椎椎弓峡部层面关节突间部低密度裂隙 ,断面呈锯齿状 ,即“裂隙征”。裂隙周缘骨硬化和 /或出现碎骨片 ,呈现“假肥大小关节”。脊椎滑脱则呈现“假性椎间盘突出征”及”阶梯征”。结论 :椎弓峡部CT薄层扫描对于峡部裂的清晰显示率较X线平片高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病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病因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200040)燕好军综述范振华许胜文审校腰椎峡部裂(spondylolysis)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患,在成人中发病率约为5%,在运动员中发病率高达20%[1,2],是腰腿痛常见病因之一。该疾以腰椎峡...  相似文献   

8.
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的MRI表现及影像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MRI在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 5 3例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症的传统X线片、CT、MR扫描表现并进行比较。结果 :传统X线平片表现为腰椎滑脱、峡部裂、局部骨质增生硬化 ;CT表现为峡部裂、局部骨质增生硬化、韧带肥厚、椎管狭窄及矢状径增大 (双管征 )、椎间盘变形 ;MRI表现为峡部骨髓信号连续性中断、局部骨质呈T1、T2 低信号、韧带肥厚、腰椎滑脱、椎间孔变形 (双叶征 )、神经根卡压、节段性椎管扩张和狭窄。结论 :MR扫描对腰椎峡部裂并脊椎滑脱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X线影像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52例腰椎弓峡部裂X线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本组52例中,发现腰椎峡部裂61个。双侧峡部裂12个.单侧37个。X线正位片显示椎弓峡部可见由内下至外上“裂隙征”者12个,占19.67%;X线侧位片显示椎弓峡部可见“裂隙征”的25个,占40.98%;腰椎标准双斜位摄片为腰椎峡部裂最佳显示体位,本组61个腰椎峡部裂显示58个,占95.08%。结论:腰椎X线平片摄影简便、费用低廉,其标准斜位像上“狗颈项圈征”X线影像学表现为峡部裂最直观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腰椎峡部裂是指腰椎椎弓峡部关节间部骨质缺损,是引起临床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X线平片正侧位及双斜位是常规检查手段,CT检查更具有平片所不具备的优点。本文收集42例腰椎峡部裂资料,对其CT征象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及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