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地区2378名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徐秀  王穗芬 《中华儿科杂志》1997,35(11):571-573
为探索如何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研究正常新生儿和新生儿监护室(NICU)重症监护儿的听力障碍发病情况及听力障碍高危因素。对上海地区2378名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正常新生儿组和NICU重症监护儿组分别为1979人和399人。分别做听觉行为测定、信访和电话访问、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结果:正常新生儿组和NICU组的听力障碍发生率分别为0.30%和22.60%,其中重度以上听力障碍分别为0.05%和1.00%。提示高胆红素血症、庆大霉素注射史、卡那霉素注射史、低出生体重和化脓性脑膜炎可能是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噪音对新生儿听力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患儿听力损伤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Roizent[1]根据在NICU调研的结果,认为NICU噪音是耳聋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国外文献报道[2]NICU中新生儿听力下降发生率20%~40%.孙建华等[3]报道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接受机械通气重症患儿及高危儿听力障碍发生牢为40.00%.美国第五次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没计报告提出:建议NICU持续噪音限制在≤50dB(A),脉冲噪音限制在≤55 dB(A),国内尚无此方面标准或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我国的新生儿转运系统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一、概况2 0世纪 70年代初国外建立了新生儿监护中心 (NICU) ,不久开展了高危新生儿转运工作 ,此后新生儿转运系统(newbornemergencytransportservice ,NETS)在发达国家不断完善与普及 ,与由外单位转运患儿的被动式单程转运方式不同 ,NETS是一项接收单位主动“把流动的NICU送到危重儿身边”的双程转运系统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地将基层医院产、儿科与大医院NICU联系起来 ,在NICU指导下及时把基层医院中的高危儿经就地抢救、稳定病情后转送回NICU ,使高危儿得到最好的…  相似文献   

4.
NICU中新生儿听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听力障碍是发生在新生儿期的常见缺陷 ,听觉通路中任何环节发生病变均可导致听力损伤或听力丧失 ,可分为传导性耳聋和感觉神经性耳聋 (sensorineuralhearingloss,SNHL)。国外的有关研究显示 ,普通的新生儿人群中 ,约 1‰的活产婴儿患有听力丧失( 3) ,而在NICU中 ,听力丧失的发生率可能是产婴室中的 2 0~50倍( 1) 。 80年代及 90年代早期的文献报道 ,NICU存活儿中SNHL者占 2 %~ 4%( 2 ,3)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NICU住院病儿中听力丧失的发生率如此之高 ?或者说NICU中的新生儿是不是听力丧失…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听力筛查   总被引:103,自引:0,他引:103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国外的研究表明 ,正常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 0 1%~ 0 3%,其中 ,重度至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为 0 1%[1] 。国内类似的统计数据不多 ,有报道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 0 3%,其中中重度以上者占 0 0 5 %;在经过重症监护病房抢救的新生儿中 ,听力障碍发生率高达 2 2 6 %,其中重度以上者为1%[2 ] 。正常的听力是进行语言学习的前提。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在 4~ 9个月 ,最迟不超过 11个月便能呀呀学语 ,这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性标志。而严重听力障碍的儿童由于缺乏语言刺激和环境的影响 ,不能在…  相似文献   

6.
NICU高危新生儿早期的听力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Sun JH  Li J  Huang P  Bu J  Xu ZM  Li J  Shen XM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5):357-359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中重症患儿及高危儿与听力障碍或丧失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发病率。方法 对 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8月 ,入住我院NICU的 2 4 8例听力障碍高危儿 ,在病情稳定后或出院前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听力评价。结果 全部受检患儿中有 72例呈阳性结果 ,该组新生儿初次检查听力异常的发生率为 2 9 0 3% ,其中 3例系重度以上听力障碍。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在窒息组为 4 0 0 0 % ;高胆红素血症组为 2 6 37% ;早产儿组为 34 0 9% ,出生体重 <15 0 0g者阳性率尤高 ;接受机械通气组为 4 0 0 0 % ;应用耳毒性药物组为 4 1 30 %。结论 在NICU住院的新生儿中 ,存在较多与听力障碍有关的高危因素 ,该组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较正常活产新生儿明显增高。所以 ,高危新生儿从NICU出院前应常规进行听力检查。  相似文献   

7.
980536上海地区2 378名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徐秀…//中华儿科杂志一1997,35(11)一571一573 为探索如何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研究正常新生儿和新生儿监护室(NICv)重症监护儿的听力障碍发病情况及听力障碍高危因素。对上海地区2 378名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正常新生儿组和NICV重症监护儿组分别为1979人和399人。分别做听觉行为测定、信访和电话访问、脑干听诱发电位(ABR)检查。结果:正常新生儿组和NICV组的听力障碍发生率分别为0.30%和22.60%,其中重度以上听力障碍分别为0.05%和1.()0%。提示高胆红素血症、庆大霉素注射史、卡那霉素注…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听力筛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听力障碍是新生儿出生常见的功能缺陷之一。国外资料报道 ,正常新生儿中 ,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在 0 .1%~0 .3% ,双侧重度及极重度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 0 .1%~0 .2 % ,而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NICU)新生儿中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为 0 .2 %~ 0 .4 %。在我国 ,听力言语残疾居 5类残疾之首 ,我国现有听力言语残疾人 2 0 5 7万 ,0~ 7岁聋哑儿童约 74万 ,且以每年约 2~ 4万新发生的聋儿递增 ,有报道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 0 .2 % ,其中双侧听力障碍发生率为 0 .16 %。由于 2~ 3岁是语言发育最重要和关键时期 ,而严重听力障碍儿童由…  相似文献   

9.
2367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初步报告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 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方法 采用诱发畸变耳声发射(DPOAE)对2 367 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连续监测异常者,最后由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 确诊。结果 5 例听觉障碍,其中单耳聋2 例,双耳聋3 例。中度听觉障碍2例,重度听觉障碍3 例。结论 DPOAE测试是适合于新生儿听力筛查可靠、有效、快速、简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父母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听力障碍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 0 .1%~0 .3% ,严重的听力障碍可影响儿童的言语 -语言及智力的发育 ,并可能影响其今后的学习、就业和生活。因此 ,欧美许多发达国家都以立法的形式规定 ,所有的新生儿必须进行听力筛查 ,有听力障碍的儿童需在 3个月前得到确诊 ,6个月前接受治疗[1] 。但是 ,靠传统意义上的普查和行为观察的方法是无法完成这一目标的 ,目前在临床上广为使用的是用耳声发射 (otoacousticemission ,OAE)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 )两种方法来筛…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某些高危因素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尽早发现听力障碍,应用丹麦产Madsen Capeila耳声发射仪,对124名高危新生儿测试瞬态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耳声发射(DPOAE),对其中一项不能通过者一月后复查,仍不能通过者3个月复查,如仍不能通过行OAE+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明确听力障碍的原因并行干预治疗.结果显示单耳TEOAE异常者28例次,DPOAE异常者33例次,双耳TEOAE异常者26例次,DPOAE异常者23例次.生后第一次查OAE 124人,未能通过69人,生后一月复查65人,未能通过者26人;生后3个月复查,未能通过者2人,生后6个月复查,1人未通过,异常率0.8%,经ABR检查为单耳轻度听力损害.结论(1)高危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8%;(2)对第一次不能通过OAE的婴儿,尚不能断定为听力障碍,要定期复查和随访.(3)应对所有出生的新生儿都进行听力筛查,不能只限于高危儿.(4)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生后虽OAE正常,但需进一步随访和复查.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肺损伤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二十年来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提高和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 ,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同时 ,使用机械通气 ,高氧和高压造成的肺损伤 ,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等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越来越多见。而且 ,新生儿肺损伤合并血小板减少症 (thrombocytopenia)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1 ,2 ] 。有统计显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 ,5 8%的患儿血小板计数低于 15 0× 10 9/L ,2 2 %的低于 10 0× 10 9 L[1 ] 。但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 ,感染是导致NICU患儿血小板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 ,探讨其在黄疸新生儿听力筛选中的临床意义。应用Celesta 50 3型耳声发射仪对 1 1 5名黄疸新生儿及对照组正常足月新生儿 1 41名 (共 51 2耳 )进行TEOAE和DPOAE听力测定。结果 2 56名新生儿中有 64名双耳听力异常 ,其中正常新生儿占 1 8 44%(2 6/ 1 41 ) ,黄疸新生儿占 3 3 0 4%(3 8/ 1 1 5) ,p <0 0 1 ,有显著意义。生后 3月再次接受OAE复查 ,2例高胆红素患儿听力仍异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听损伤的高危因素 ,应作听力随访。耳声发射是 1种快而有效的新生儿听力筛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通过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探讨其在黄疸新生儿听力筛选中的临床意义.应用Celesta 503型耳声发射仪对115名黄疸新生儿及对照组正常足月新生儿141名(共512耳)进行TE0AE和DPOAE听力测定结果256名新生儿中有64名双耳听力异常,其中正常新生儿占18.44%(26/141),黄疸新生儿占33.04%(38/115),p<O.01,有显著意义生后3月再次接受(OAE复查,2例高胆红素患儿听力仍异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听损伤的高危因素,应作听力随访.耳声发射是1种快而有效的新生儿听力筛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耳声发射在高危新生儿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某些高危因素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尽早发现听力障碍,应用丹麦产Madsen Capeila耳声发射仪,对124名高危新生儿测试瞬态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耳声发射(DPOAE),对其中一项不能通过者一月后复查,仍不能通过者3个月复查,如仍不能通过行OAE 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明确听力障碍的原因并行干预治疗。结果显示:单耳TEOAE异常者28例次,DPOAE异常者33例次,双耳TEOAE异常者26例次,DPOAE异常者23例次。生后第一次查OAE124人,未能通过69人,生后一月复查65人,未能通过者26人;生后3个月复查,未能通过者2人,生后6个月复查,1人未通过,异常率0.8%,经ABR检查为单耳轻度听力损害。结论:(1)高危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8%;(2)对第一次不能通过OAE的婴儿,尚不能断定为听力障碍,要定期复查和随访。(3)应对所有出生的新生儿都进行听力筛查,不能只限于高危儿。(4)对巨细胞病毒感染,生后虽OAE正常,但需进一步随访和复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耳声发射(OAE)和听觉脑干反应(ABR) 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该研究旨在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 和ABR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NICU)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差异和意义。方法:分别应用Smart-EP型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仪和Smart-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仪对600例(1 200耳)不同病因所致的高危儿同时进行DPOAE和ABR检查,将两种方法取得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600例(1 200耳)高危新生儿中,ABR的异常率(78.6%,943/1 200耳)远高于DPOAE的未通过率(22.3%,268/1 200耳);二种检查的共同阴/阳性率分别为20.8%(241/1 200耳)和21%(252/1 200耳)。1 200耳中有493耳DPOAE和ABR的测试结果一致,占41.1%;707耳的测试结果不一致,占58.9%。DPOAE测试的假阳性率为6.0%(16/268耳),假阴性率为74.1%(691/932耳)。结论: DPOAE仅反映耳蜗功能,单独用于高危新生儿听功能筛查的价值有限。ABR检查果相对可靠,NICU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应先做ABR检查,ABR异常者再做OAE检查。ABR和OAE二种检测方法相互结合,方能提高高危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探讨在地区围生中心建立新生儿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室 (NICU)对新生儿病死率的影响。创建新生儿科NICU前后即 1990年 1月~ 1992年 12月 (A组 ) 172 83例新生儿和 1993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B组 ) 32 176例新生儿病死率、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 )和 3胞胎、4胞胎存活率。调查NICU逐步完善过程中新生儿病死率、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存活率。 1996年NICU对外开放后该地区新生儿死亡率。结果新生儿病死率A组为 8.6 2‰ ,B组 3.0 0‰。校正病死率分别为 6 .36‰和 1.74‰。χ2 =71.33 P <0 .0 1。VLBW存…  相似文献   

18.
早产儿转运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 (NICU )的建立及救治技术的日趋成熟 ,人民生活水平与医疗要求的日益提高 ,在吸取国外新生儿转运系统 (NETS)经验的基础上 ,我国危重新生儿的院前抢救与转运工作已在某些医院开展并逐渐向全国各地普及 ,这种具有双程转运功能的NETS ,对危重新生儿的救治、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率 ,提高基层医院救治水平等方面 ,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早产儿的转运 ,属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一个组成部分 ,故与后者有很多共通之处 ,但亦有其特殊性。基础部分可参阅《建立我国的新生儿转运系统》一文[1] 。Smith[2 ] …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儿听觉障碍分为先天性听觉障碍和与分娩诸多高危因素相关的获得性听力损伤,其确切发病率尚鲜有报道。为了解我国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配合我科对小婴儿神经发育早期干预的研究,我们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定仪(DPOAE)对近两年我院新生儿的听力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高胆红素患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探讨与听力障碍发生有关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于病情稳定、出院前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 d左右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行听觉脑干反应(ABR)确诊检查;选取产科出生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35例,初筛异常58例,占24.7%;复筛58例,异常11例,占18.9%;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龄时行ABR检查,确诊听力障碍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障碍发生率为2.13%(5/235)。检测对照组正常新生儿182例,初筛异常18例,占9.9%;18例复筛均通过。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是听力障碍发生高危人群。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及溶血病是导致发生听力障碍的危险因素。对高危新生儿应进行听力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