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发病于孕晚期,以严重的阴道出血伴休克为主要临床表现,15例早期应用肝素治疗抢救成功。结论:积极防治孕晚期阴道出血,有可能降低产科DIC的发生;早期使用肝素综合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防治措施。 [方法 ]对我院 8例产科 DIC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8例均有不同的诱发因素。其中以羊水栓塞、妊高征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同器官和组织的出血。 8例中4例采取去除病因与肝素抗凝治疗相结合为主要治疗措施 ,均治愈。 [结论 ]积极预防和早发现 DIC,并采用标本兼顾、因果并治的原则是防治产科 DIC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诱因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2010年2月-2012年6月诊治的DI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产科急性DIC的发病诱因是妊高症、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死胎等。成功抢救47例,治愈率90.4%。结论早期诊断、祛除诱因、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可显著提高DIC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胡捷 《健康大视野》2007,15(7):28-29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31例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10例使用肝素者与21例未用肝素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使用肝素后阴道出血及并发症较未用肝素者增多。结论产科急性DIC发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抢救成功的关键为识别DIC早期症状,选择性使用肝素,恢复和补充血容量,及时去除病因。  相似文献   

5.
乔凤伶  江咏梅  石华  杨惠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522-3524
[目的]用产科患者评价现有国际DIC诊断评分标准,比较4种国际DIC诊断评分标准在产科DIC诊断中的可行性,并评价其对产科并发DIC的适用性。[方法]选择四川大学第二医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期间产科中疑有凝血功能异常并进行DIC筛查的所有患者。对其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ISTH非显性标准、ISTH显性标准、JMHW标准及JAAM标准诊断敏感性分别为31.7%、4.3%、5.2%及12.6%。各凝血指标均值变化程度在4种标准中DIC阳性时远高于DIC阴性时(P=0.000)。ISTH显性标准、JAAM及JMHW标准DIC阳性时,出现出血症状、多器官功能受损、异常出血处理及凝血异常处理比率都远高于ISTH非显性标准;ISTH非显性标准DIC阴性时,上述症状及临床处理比率远低于其他3种标准DIC阴性病例。[结论]ISTH非显性标准的诊断特性是4种标准中最佳者。但现有DIC评分标准对产科DIC的诊断可能不适合。临床可能需要寻找适合于不同孕周及围生期的各项凝血指标DIC诊断界值,建立适合产科这一特殊人群的DIC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陈桂仙  罗世香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6):3762-3763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休克与脏器功能损害的综合征,严重威协着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恰当地治疗,能有效降低母儿的死亡率.现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6例产科DIC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产后大出血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来势凶猛,患者短时间内血压下降,处于休克状态,如不及时纠正,往往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是多种原因致弥漫性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继之因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及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而发生的出血综合征,亦被称为消耗性凝血病或去纤维蛋白综合征。DIC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现将我院对收治的7例产科大出血导致急性DIC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分析产科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进行凝血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产科收诊的57例DIC患者、57例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研究组与健康组,两组均进行凝血检验,获取检验结果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PLT、FLB、TT、PT、APTT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检验可辅助产科医师及时确诊产科DIC,可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诊疗和有效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14年中发生的32例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急性DIC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呈下降趋势,但围生儿死亡率有所上升,主要死胎增多。控制出血时间越早,疗效越好,保存子宫机会越大,抢救成功率越高。最主要的诱因是:胎盘早剥、死胎、产后出血、羊水栓塞、重度子痫前期。实验室检查中的血小板和凝血酶原时间敏感性较高。结论要重视围产保健,重视对产科急性DIC主要诱因的防治,动态监测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的关键是迅速去除病因,及时输入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治疗中要注意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慎用肝素。  相似文献   

10.
董佩霞 《临床医学工程》2012,(11):2077-2078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产科急症之一,并发子宫胎盘卒中、DIC、产后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在国外为1%~2%,国内为0.46%~2.1%,其中胎盘早剥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产科凝血功能障碍最常见原因,一旦发生母儿死亡率极高,且胎盘早剥引起DIC的临床经过及其治疗与其它原因引起的DIC有所不同,所以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对减少母婴死亡率极其重要。本文就胎盘早剥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后的诊断和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产科急性DIC是指产科某些病因所致的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理过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休克、出血与脏器功能损害的综合征,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严重威胁着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恰当地治疗,能有效降低母儿的死亡率,现将我院7年来收治的27例产科急性DIC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韩雪源  郭英艳 《工企医刊》2002,15(6):132-133
DIC又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由于某些致病因素导致的一个严重病理过程,是一组严重出血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及溶血。DIC促发因素很多,本文重点谈病理产科引起的DIC。产科DIC常发病急骤,病势凶险,母婴死亡宰相当高,最常见发病诱因为羊水栓塞,其次为死胎、稽留流产、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感染、妊高征、产后出血及妊娠合并肝病等。  相似文献   

13.
产科并发症如重度妊高症、胎盘早剥、死胎、羊水栓塞,可引起DIC,因凝血功能障碍而引起出血。妊娠合并DIC是一种产科严重并发症,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现将我院2007年4月~2007年8月收治的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崔琴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419-142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常发生于感染、肿瘤、创伤、病理产科等疾病的基础上,临床上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等.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DIC,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5.
102例产后出血的原因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通过对我科住院的102例产科出血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4.51%.其它如胎盘滞留、软产道撕裂、产妇本人凝血功能障碍、DIC等也占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6.
李洪菊  靳桂香 《职业与健康》2006,22(11):862-863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处理及肝素的临床应用,认识围产保健的重要性。方法26例DIC病人,21例在围产期有妊娠并发症,将其发生DIC的诱因、早期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病人中有19例应用肝素;21例治愈,5例死亡,抢救成功率80.77%。结论加强对产科DIC的认识,肝素的应用对抢救产科DIC有重要的价值,处理好妊娠并发症,是预防产科DIC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6,(5):617-618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的凝血检验结果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产妇100例,其中50例产科DIC患者为研究组,其余50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进行凝血检验,观察两组产妇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研究组产妇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检验的结果对于产科DIC的检测和转归预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产科DIC 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产科DIC的发病特点和诱因,防治和减少DIC的发生。方法:对1993~2003年诊治的产科DIC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DIC的发生率为0.24%,91.07%的产科DIC发生在产后24h内,56例患者4例死亡,死亡率为7.14%,围产儿总数50例,死亡8例,14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率为25%。引起产科DIC的原因依次是产后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重症感染、分娩巴氏水肿胎儿、胎盘早剥、重症肝炎等,而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是胎盘因素。结论: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是产科DIC的最常见病因,其次是妊高征。产妇分娩巴氏水肿胎也是好发DIC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高危因素。发病的高危人群有多胎、多产、多次人流或引产、前次剖宫产及妊高征、分娩巴氏水肿胎儿的孕产妇。因此,做好孕期保健、降低剖宫产率、降低巴氏水肿胎儿出生率是预防产科DIC的重要措施。抢救治疗原则是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林向容  魏萍  郑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3):1767-1768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降低其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5~2005年间产科急性DIC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995~2005年间我院共发生产科急性DIC37例,发病率为0.2%。其中35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②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去除病因,抗休克,补充血容量,选择性使用肝素是成功抢救产科急性DIC的关键措施。结论:产科急性DIC救治中,重视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及产后出血等原发病的防治,早期诊断,正确规范治疗,可进一步降低该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领域严重并发症,具有发病急骤、来势凶猛、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的特点,已引起产科医师普遍重视。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发现后,纠正休克同时行剖宫产,尽早娩出了胎儿、胎盘,发现子宫卒中,给予宫缩剂,温热盐水纱布湿敷后好转。去除原发因素后,术中出血已经得以控制,但最终还是发生了DIC,发生产后大出血休克.由于输血、血浆、纤维蛋白原、冷沉淀等及时,休克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