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分析了肝炎肝硬化36例的胃粘膜病变,占肝炎肝硬化患者的92.3%,以失代尝期肝硬化为著。胃粘膜病变Hp感染率为80.6%。探讨了肝硬化合并胃粘膜病变的发病机理及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病变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态下胃粘膜病变特点。方法:经胃镜证实的452例一胃炎患者,取胃窦及胃体粘膜病理学检查及HP检测。结果:452例慢性胃为HP同率为77.88%。不同类型胃炎HP感染次序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清表萎缩性胃炎(79.64%)〈慢性萎缩性胃炎(86.15%);慢性非活动性胃炎(65.38%)〈N生活动性胃炎(80.45%)。HP阳性患者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发生率明显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胃粘膜病变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关系。方法:急性病毒性肝炎(AH)17例,慢性病毒性肝炎(CH)42例,肝炎肝硬变(LC)20例。健康查体者60例为对照组。胃粘膜病变检测方法: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胃镜检查,组织学检查。Hp检测方法:快速尿素酶法(RUT)及胃粘膜Warthin-Starry染色检测Hp。结果:AH组胃粘膜病变发生率为28.57%;CH组48.38%;比组77.78%;对照组22.22%。Hp感染率AH组14.28%,CH组45.16%,LC组50.0%,对照组14.81%。CH、LC组胃粘膜病变发病率、Hp感染率均显著高于AH、对照组。结论:本组资料显示,慢性肝病患者Hp感染率高,胃粘膜病变发病率高。其胃粘膜病变发生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徐路 《四川医学》1999,20(2):200-200
幽门螺杆菌(HP)与胃十二指肠病变关系现已经比较明确,但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胃粘膜的关系报告还甚少。现将我院1994年11月至1997年10月期间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胃粘膜HP感染情况报告如下,以探讨此类病人与HP的关系。1临床资料11对象肝硬化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硬化Hp感染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对确诊为肝硬化患者行^13C呼气实验测Hp,并对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行^13C呼气实验测Hp。结果:肝硬化的胃粘膜Hp感染病例13例,感染率30.95%,非肝硬化的胃粘膜Hp感染病例20例,感染率47.61%,肝硬化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非肝硬化的Hp感染率,两组资料阳性率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Hp感染不参与肝硬化胃粘膜病变的发病过程,对肝硬化有胃粘膜病变的患者,无需常规根除、清除治疗。  相似文献   

6.
探讨乙型肝炎患儿胃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受筛选后儿童352人,胃镜观察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的程度,并利用粘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测定HP的感染率。结果:乙型肝炎患儿112例HP感染率为75.0%,而对照组240例HP感染率为45.9%,两者之间差异有性。  相似文献   

7.
王莉  平小佳 《新疆医学院学报》1998,21(4):298-301,305
目的:揭示幽门螺杆菌(HP)引起民胃粘膜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对胃粘膜良恶性病变的HE切片,用油检测HP;并对HP阳性例随机抽样,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鉴定HP。同时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Hp。同时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HP在慢性浅表层胃炎活动性(CSG)组最高(65%),且与各组间均有差异;PCNA在正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粘膜病变的关系及意义,我们复习了1342例胃镜活检的病理档案材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HP在慢性胃炎的阳性检出率为74.4%。HP阳性率和胃炎的活动性有关,在活动性胃炎为77.4%与非活动性胃炎的63.9%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个结果表明HP感染可能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另外,HP阳性率在肝癌为9.8%。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肝硬化(L C)患者胃粘膜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接受内镜检查的L C患者2 0 4例,非L C患者2 36例。快速尿素酶试验,Warthin- Starry染色诊断Hp感染。结果 L C合并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肝源性溃疡患者的胃粘膜Hp感染率分别为30 .6 9%和4 2 .4 2 % ,与L C无胃粘膜病变者(36 .14 % )相比无明显差异(P>0 .0 5 ) ;L C患者Hp感染率(34.31% )低于非L C患者(48.31% ,P<0 .0 1)。结论 Hp感染不是肝硬化患者胃粘膜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微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目前对于HP的致病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胃肠相关疾病的领域,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胃淋巴瘤等。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在慢性肝、胆疾病及肝癌患者的肝组织中检测到HP的存在,提示HP可能是导致肝脏病变独立的或辅助的致病因素。现主要对HP感染与慢性肝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2000年3月~2004年12月,我院对2574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粘膜病变作用的五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评价5年随访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粘膜病变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为上海7家企业单位在我院定点体检进行胃镜检查的病人。入选时间为1993年7月至1994年6月,部分病人有中上腹不适,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的病人作为入选病例。入选时确定Hp感染状态,阳性病人根据自愿原则或采用根除Hp感染治疗,或采用对症治疗。阴性组仅在有消化不良症状时采用对症治疗。全部对象跟踪随访5年。结果 入选时30例Hp阴性,45例Hp阳性。结束随访时,24例阴性无变化(另3例失访,1例变为阳性,2例可疑),作为对照组,45例Hp阳性。结束随访时,24例阴性无变化(另3例失访,1例变为阳性,2例可疑),作为对照组。45例阳性病人中,1例失访,16例经抗Hp感染治疗结束4周后转阴,作为Hp阴性观察组;28例仍为Hp阳性,作为Hp阳性观察组。对照组仅17%-33%的病人炎症有进展,Hp阳性观察组,炎症加重的病人占43%-57%,Hp阴性观察组,50%的病人肠化生加重,但50%-67%的病人无明显变化;Hp阳性观察组肠化生加重的病人增至43%-57%,而Hp阴性观察组无一例加重,75%的病人维持原状。结论 根除Hp感染不仅可减轻病人的炎症程度,同时能阻止肠上皮化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胃粘膜活检621例幽门弯曲菌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8 4年Marshall提出幽门弯曲菌 (CP)可能是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致病菌以来 ,国内外对CP正在进行多方面的研究。鞍山地区胃病发病率较高 ,大批患者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 ,是否与CP感染有关 ?本文探讨了鞍山地区胃病患者胃粘膜CP的检出率 ,对CP和几种胃病的关系及感染胃病的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1 材料与方法1 1 样本采集与染色方法 对我院胃镜检查的 6 2 1例胃病患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检查 ,先作出胃镜诊断后 ,再在胃粘膜充血、糜烂、溃疡边缘处取组织 ,用 10 %的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切片 ,作HE染色 ,…  相似文献   

14.
许多组织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 (Helicbacterpylori,HP)与胃癌相关。McFarlane等综合分析了 1993年至 1997年有关HP与胃癌的文献 ,其结果显示HP与胃癌关系密切[1] 。因此 ,早在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已将HP定为Ⅰ类致癌源。最近两位日本学者分别在不同的实验室将HP接种在蒙古沙鼠的胃粘膜上并诱发胃癌成功[2 ,3] ,从而为HP的致癌作用提供了直接证据。然而有关HP的致癌机制目前还不清楚。近年来从细胞动力学角度探讨HP与胃癌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 ,下面就HP与胃粘膜…  相似文献   

15.
胃粘膜活检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的发现又把人们对胃粘膜病变的认识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地。HP是损伤胃粘膜的原因之一已被人们所共识,那么这种损伤与组织学类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16.
17.
自1982年Warren和Mashall首先报道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旋菌(HP)(前称幽门弯曲菌)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重视。国内于1985年开始这方面的研究,我院自1990年开展此项工作,现就我院胃镜下活检标本中HP感染检出情况作一分析,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胃肠激素与肝硬化胃粘膜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秋萍  徐军全 《医学综述》1997,3(11):533-534
<正>肝硬化胃粘膜病变一般是指以胃粘膜和粘膜下血管扩张为特征的胃粘膜糜烂及/或溃疡形成。其好发部位为胃体和胃底的胃大弯侧,内镜表现为多发的充血性红斑、糜烂或溃疡形成。近年研究发现,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出血来自静脉曲张破裂者仅占13~41%,而胃粘膜病变所致的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却占29~57%。然而肝硬化胃粘膜病变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门脉高压、肝功能不全、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GIH)、胃酸等,本文主要就GIH与胃粘膜病变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慢性肺心病人胃粘膜病变情况。方法 :用纤维胃镜观察肺心病患者 5 0例并与同期非肺心病患者 5 0例作对比 ,并取活组织作病理检查。结果 :肺心病组胃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发生率及胃体、底部点片状糜烂、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球炎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慢性肺心病患者胃粘膜损害发生率高 ,治疗时应注意保护胃粘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