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崤山地区东北部是豫西金矿化集中区之一,虽然已探明金储量远不及小秦岭和熊耳山地区,但其深部有较大的找矿潜力。研究金矿与成矿地质体的关系以及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总结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对该区金矿深部找矿预测工作有重要意义。对区内典型金矿床"三位一体"成矿特征的总结研究表明,区内金矿化类型分为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型3种。成矿地质体为燕山期以龙卧沟、后河小岩株为地表出露标志的隐伏中酸性岩基,成矿构造系统为与崤山太华群变质核杂岩和拆离断层有关的断裂构造系统,成矿结构面主要为变质核杂岩核部的NNW、NEE和NNE向的断裂结构面。在归纳金矿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和找矿预测要素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该区金矿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2.
鹿咀子锑矿属热液脉状锑矿床,以辉锑矿为主要矿石矿物,赋矿围岩为石炭系红柳园组长石石英砂岩、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及二叠纪辉长岩。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石炭系红柳园组中的玄武岩和安山岩。北西向断裂为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通道,是主要的导矿构造。高角度的北东向走滑断裂切割区内北西向断裂及辉长岩体,是主要导矿及容矿构造。赋矿岩石为沿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产出的碳酸岩化石英脉。芨芨泉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76. 6±1. 7) Ma,结合控矿构造特征,认为北东向断裂活动及其伴随的锑矿化时间,至少要晚于276. 6 Ma。  相似文献   

3.
万古金矿有石英脉型、构造角砾岩型及蚀变破碎板岩型三大类,赋存于中元古界冷家溪群的含火山碎屑物质的陆源碎眉沉积含金建造中,金矿脉严格受北东向韧性剪切带的构造作用控制,次一级的北北西、近东西向断裂是控矿、容矿构造,论文在分析万古矿区的地层构造,岩石、矿体及岩石蚀变等地质特征和成矿成因探讨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成矿富集规律与找矿远景,对湘东北金矿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曾小华  刘嘉  徐江嬿  杜文洋  刘雷 《矿产勘查》2020,11(9):1845-1852
双庙关金矿床是湖北麻城地区新发现的金矿床,位于桐柏—大别构造带内。矿体赋存于北东向—北东东向破碎蚀变带中,局部产于近东西向的石英脉中,矿体产状及品位稳定,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矿次之。矿体围岩主要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其次为变辉长岩脉。通过研究双庙关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认为该矿床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受北东向构造破碎带控制,找矿方向为北东向破碎带内发育的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变质地质体。通过双庙关金矿与卸甲沟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对比,认为两者同属于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方向认识对开拓桐柏—大别金矿找矿思路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涛  李篡峰  刘云华  孙一茂 《矿产勘查》2021,12(5):1161-1167
湖南半边山金矿赋矿地层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冷家溪群黄浒洞组(Qbh);受北东向与近南北向构造联合控制,两组断裂构造交汇部位是金矿富集最有利部位;区域中酸性岩体为成矿提供热源和动力;围岩蚀变主要有褪色化、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矿床成因属于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矿床,可划分为两个成矿期、四个成矿...  相似文献   

6.
马拉绿岩带是坦桑尼亚太古宇绿岩带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域金矿床类型、分布及矿床特征,总结成矿控矿规律对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区域金矿床类型分为构造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层控型金矿床以及早期人工采矿形成的尾矿。构造蚀变岩型、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集中分布于绿岩带中的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韧性剪切带)及其交汇处,层控型金矿床主要赋存于中基性火山沉积岩、条带状铁建造中。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品位、厚度变化较大,矿体规模大小不一。金矿石类型主要是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尼安萨群的基性火山岩、BIF为金的"初始矿源层",岩石经历了韧性—脆性变形,在岩浆侵入活动中,Au等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并在上述构造有利部位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7.
加给陇洼东金矿是近年来青南地区发现的颇具规模的金矿,成因上属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从矿床地质特征出发,结合周边大场金矿的特征,探讨了该矿床的控矿因素:(1)加给陇洼东金矿赋存于与深大断裂平行展布的次级破碎带中,甘德—玛多深大断裂是本区重要的导矿构造,与该构造平行排列的次级断裂是本区唯一的容矿构造;(2)构造运动与成矿关系极为密切,成矿作用始于海西—印支早期,印支晚期达到高峰,为主要成矿期,断裂构造的多期活动,为区内金矿的形成提供了通道和空间及相应的热液,深源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源和热液。矿区外围找矿预测应围绕甘德-玛多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开展工作,尤其石英脉比较发育地段作为重点区域进行必要的工程揭露。  相似文献   

8.
潼峪金矿区位于小秦岭金矿田西段,处于大月坪—金罗斑复式主背斜北翼,断裂构造为北东向、东西向及近南北向3组。含金构造带受控于这3组断裂构造,由石英脉及蚀变岩组成。矿脉分为陡倾斜和缓倾斜两类,缓倾斜矿脉具有等间距平行分布特征。通过坑道及钻孔工程控制,矿区中深部存在同类型缓倾斜富集矿段,结合控矿因素分析,在矿区中深部及边部,通过进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有望发现新的大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吴宁 《矿产勘查》2020,11(3):452-457
东至县余村金矿是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呈脉状赋存于邓家组岩屑石英砂岩、粉砂岩中,空间上受东西向断裂控制。通过研究金矿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及变化规律、成矿地质条件,认为金矿成因类型为热液型,邓家组地层中伴随多热液蚀变的构造蚀变岩带、含多金属矿物的石英脉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文相正  崔义文 《矿产勘查》2020,11(2):237-242
文章着重分析了青海金龙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结果表明:金龙沟金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主要产于中元古界万洞沟群(Pt2W)炭质千枚岩和炭质片岩形成的复式褶皱层间断裂破碎带及层间滑脱带中;矿体形态以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为主,且在褶皱轴部或者层间破碎带部位较发育,其厚度较大;含金黄铁矿具富砷、亏损硫,微量元素Co、Ni含量低,贫Cu、Pb、Zn、Hg、Se、Te的特征,是热液型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其成矿与区域中酸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金龙沟金矿床的形成是同生热水沉积初步富集金元素以及后期构造—岩浆活动再富集双重叠加作用而形成的,为中温热液脉型金矿,按照成矿动力学背景分类,应属造山型金矿中成类型,成矿发生在造山晚期地壳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八卦庙金矿床是秦岭泥盆系地层中发现的特大型金矿床。矿床分布于佛坪隆起西缘增生体向西侵入的前锋区。赋矿岩层为上泥盆统底部铁白云质粉砂千枚岩。矿床受区域NW向剪切断裂、NE向断裂与解理密集带交汇部控制。硅同位素组成有两组,分别与本地区泥盆系地层热水沉积物和印支—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硅同位素相近,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以地层源为主,晚期以岩浆源为主。成矿作用与动力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的关系,显示了金矿与铅锌矿同属海西运动以来的一个大的岩浆-地下热水系统不同岩浆演化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浙江中西部地区分布有元古宙和古生代的铜矿成矿有利层位,北东向为主的深大断裂发育且多次活动,燕山早期和神功期的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较密切。本区为铜的地球化学高背景场区,具有较好的铜矿成矿条件。主要铜矿床类型有层控-热液交代型、块状硫化物型、次火山岩型和斑岩型,并具有较为广阔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湖南谢家山金锑矿地质特征及边深部找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隆起带控制了区域钨锑金矿床的展布,龙山背斜和李家冲背斜控制了谢家山金锑矿床的就位。谢家山金锑矿床主要的赋矿地层为震旦系下统江口组含砾砂质板岩;主要的含矿断裂有北西西向、北北东向和北东向,以北西西向为主;主要代表为4号脉,其次北东向的1、2、5号脉和北北东向的7号脉均见到较好的工业矿体。多期次多阶段成矿、有利的地层岩性、复杂的构造环境为成矿作用提供热源和物源,形成了中低温热液型金锑矿床。文章明确提出了区内边深部找矿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河元背地区位于相山矿田西部,由北东向王龙—土塘、小陂—芜头断裂,北西向西山—当前、东堆—社背断裂围限形成河元背菱形断块。近几年,通过对河元背菱形断块内已落实的湖港、河元背和牛头山铀矿床的成矿特征进行总结,对比分析相邻的居隆庵菱形断块内矿床成矿规律并进行钻探查证,在河元背地区新发现了受南北向苦命山—小陂断裂带控制的河元背铀矿床8号带,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佟家堡子金矿床产于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第四、五层之间的互层带和大石桥组三段五层与盖县组地层的接触面上。矿化类型为含金黑云变粒岩型、含金硅质岩型。矿体受层滑断层控制呈层状、似层状。地质特征和测试数据显示,容矿岩石黑云变粒岩、硅质岩是辽东裂谷中晚期海底火山-喷流作用形成的地质体。它既是矿源岩又是赋矿层,是经印支期重熔花岗岩热动力改造作用形成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板沙矿田广泛分布中、上泥盆统地层,同沉积山凤断裂将南秦岭泥盆纪海槽一分为二,最终演化形成复式紧闭褶皱和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及岩浆侵入活动,创造了该区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板沙矿田的马鞍桥金矿床产于上泥盆统地层,严格受控于清水河-大黑沟脆-韧性剪切带,属后韧性剪切带蚀变岩型金矿;正河金矿床受控于中泥盆统海底喷流富钠热水沉积层位和金银沟韧-脆性剪切带,且后期北东向矿化叠加明显,属热水沉积-改造型金矿。  相似文献   

17.
李伟  王雷  张革利 《矿产勘查》2020,11(7):1358-1364
白杨沟铅锌矿是近年来凤太矿集区隐伏矿勘查的典型矿床,矿床勘查面临成矿后断层切割错动等问题,制约了深部勘查方向的选择。在建立区内构造格架、分析控矿因素和矿体展布规律的基础上,认为整个矿床在遭受了后期NE向断层带破坏后,致使断层带内的K1、K2矿体出露至地表,其侧伏向延伸矿体被次级断层切割分离成多个块体,不易寻找;断层带下盘的K3盲矿体受断裂带影响小,保存完好,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文章研究了青海省都兰县多格日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区内地层主要为奥陶-志留系滩间山群c岩组和上三叠统鄂拉山组。区内多格日矿点的矿产为铜、铅,矿体均产于北东向逆断层下盘围岩节理发育的部位,矿体倾向均为南东;物探工作的开展,获取了区内岩石的物性资料,总结了区内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磁法工作对区内开展构造研究和岩性填图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此次工作在区内共发现并圈定矿体8条,其中4条盲矿体。研究为实际工程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应力在地质断层构造发生前后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现有文献中都有介绍不同断层构造和主应力的相应关系,但没有强调这是各种断层发生前的主应力和断层构造的关系;更没有介绍各种断裂发生后它们的相应关系,这往往使一般人认为断裂发生后的主应力的方向仍保持不变.对全国13个大油区86个断块油田近千口钻井在正断层和逆断层地区进行了水压致裂测试地应力的试验.地应力测试结果表明,无论这些油田的断层是正断层还是逆断层,压裂裂缝的方向基本是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即最小主应力均是平行于断层迹线的水平应力。这与现有文献中介绍正断层和逆断层发生前主应力的方向显然是不同的.提出了断层发生后地应力的计算方法,较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