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聚苯乙烯-孕酮免疫微球的新法制备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改进的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并对聚合反应温度和有机溶剂含量对聚合反应和粒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再将合成的聚苯乙烯微球与孕酮抗体反应,结果表明通过加入少量有机溶剂,提高了聚合反应速度和转化率,制备出了粒径可控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免疫微球,粒径在200~800nm之间,微球具有较高的抗体结合容量,且结合后保持了较高的抗体活性.用合成的孕酮免疫胶乳进行免疫凝集实验,观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的影响,确定了免疫反应的基本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2.
背景:根据市场需要,生产适当粒度的聚苯乙烯微球是日常工艺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分散聚合得到的微球具有很好的单一分散性,其粒径在几百个纳米到几个微米之间。 目的:观察分散聚合法中分散介质及单体用量对聚苯乙烯微球粒径与分布宽度的影响。 方法:在配有机械搅拌和冷凝管进出口的三颈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无水乙醇和水,在70 ℃下预分散    30 min,缓慢滴加入溶有偶氮二异丁腈的单体苯乙烯,在70 ℃下聚合反应8 h,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即得聚合物微球。通过扫描电镜对聚苯乙烯微球进行了形貌表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 结果与结论:当使用一定配比的混合介质无水乙醇和水,在一定的单体用量下,用分散聚合法能制得粒径在1.0~2.0 μm之间,分布宽度在0.715~0.965之间,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的聚苯乙烯微球。  相似文献   

3.
抗人膀胱癌免疫毫微球的制备及活性检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通过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与载阿霉素人血清白蛋白毫微球偶联,制备了免疫毫微球DBI-1-HSA(ADR)-NS。此免疫毫微球在体外对人膀胱场细胞BIU-87及E-J有特异杀伤效应,而对人直肠癌细胞Lovo无杀伤;荷瘤裸鼠体内实验表明,此免疫毫微球可明显抑制人膀胱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方法,实现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的共聚合,考察了亲水性单体对聚合速度和胶乳性能的影响,探索了胶乳微球结合抗α-甲胎蛋白的适宜条件,合成了可用于制备肝癌胶乳诊断试剂的单分散性好、表面“清洁”的胶乳微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一种高灵敏、高特异的免疫磁性微球(IMMS),为其在肿瘤早期诊断方面的应用提供借鉴.方法分别采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3-(2-吡啶二硫代基丙酸酯)(SPDP)和1-乙基-3-(3-二甲基胺基丙基)碳化二亚胺盐酸盐(EDC)作为交联剂,将鼠抗人免疫球蛋白G(IgG)偶联于磁性微球上.采用激光共聚焦检测和125Ⅰ标记抗体考察偶联效果.比较交联剂、磁球微球上功能团、间隔臂、偶联条件及抗体用量等因素对偶联效果的影响.分别对不同浓度人源IgG进行吸附,确定最低检测值.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间隔臂对偶联效果影响不大.两种交联剂均可将抗体联接于磁性微球上,EDC为交联剂,工艺更为简便,室温条件下抗体结合效果优于4℃条件下.本实验所制备的IMMS对人源IgG的最低检测值为50pg/mL.结论 本实验以人源IgG为肿瘤标记模型,成功地制备了一种高灵敏、高特异免疫磁性微球,制备简便,成本低廉,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纳米免疫磁性微球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探讨纳米免疫磁性微球(Immunomagnetic beads,IMB)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方法:用Fe/C纳米磁粉为内核,用反相乳液法制备壳聚糖磁性复合微球,用戊二醛活化复合微球并交联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制备出人CD3纳米免疫磁性微球,用人CD3纳米磁性免疫微球富集人外周血中CD3^+细胞,并检测富集细胞的效果。结果:壳聚糖磁性复合微球平均粒径为560nm,粒径分布在409-710nm之间,用此微球制备的人CD3免疫磁性微球蛋白联接率达93.8%,流式细胞术检测人CD3纳米免疫磁性微球分离CD3^+细胞纯度达到94.8%。结论:制备的人CD3纳米免疫磁性微球具有分离细胞纯度高,细胞损伤小,不用解离磁球即可检测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幽门螺杆菌微球免疫后Balbc小鼠血清IgG、IgA、胃肠sIgA的检测及脾脏IL4、IFNγ的mRNA表达水平、IgGASC、IgAASC数量的比较观察,探求疫苗的免疫保护机理。方法取Balbc小鼠口服免疫疫苗,剂量为150μg/(只·次),免疫时间为0、14、30d。2周后取血清及胃肠洗液进行抗体检测,同时取脾脏检测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及ELISPOT检测抗体分泌细胞数量变化。结果免疫后小鼠以上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微球疫苗所诱发的免疫保护是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构建肿瘤坏死因子-α免疫微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瞻性构建肿瘤坏死因子-α免疫微球,以期为将来进一步研究能应用于特异性清除TNF-α的血液净化方法,奠定实验基础。采用以PSM为载体,依次包被PLL及rHTNF-αM cA b的方法而制备的免疫微球,分别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应用倒置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观察、分光光度计测定等方法,探讨吸附微球的包被条件。结果显示,20℃、pH 9.5、60 m in三者为PLL包被PSM的最佳条件。包被后的洗脱液检测结果显示PLL含量无明显变化,说明PLL在PSM表面包被较为牢固。在相同温度及包被时间内,应用浓度为0.2%的戊二醛溶液进行的rHTNF-αM cA b对PLL的包被结合牢固。实验表明,所构建的肿瘤坏死因子-α免疫微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可以作为一种新颖的免疫吸附材料。该方法简单,价格便宜,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聚乳酸微球对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伤风全程免疫需要连续 3次注射疫苗。为减少注射次数 ,提高接种覆盖率 ,降低辍种率 ,开发具有长效作用的单剂破伤风类毒素控释系统是全球儿童疫苗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微球作为疫苗载体是近年来免疫学和疫苗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本文观察了聚乳酸微球对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分子量的聚乳酸制备不同载药量及粒径的微球 ,分为小粒径微球、大粒径微球、低载药量微球、高载药量微球、空白微球、混合微球 (由小粒径、高载药量及低分子量聚乳酸等剂量比组成 )。将微球混悬于含 0 5 %山梨醇、0 1%羧甲基纤维素及 0 …  相似文献   

11.
局部植入组织工程生物填充材料是整形、重建外科治疗相关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本研究采用静电液滴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海藻酸钙凝胶微球 ,通过一定工艺进一步制备了以海藻酸钙凝胶微球为主体的软组织填充材料 ;通过小鼠背部皮下注射动物模型 ,考察了填充材料在体内的吸收性 ;初步分析了该材料在体内的吸收机理。结果表明 :在阻止或延缓材料在体内吸收方面 ,与凝胶相比 ,微球的作用明显 ;微球的平均粒径与材料在体内的吸收性存在一定的关系 ;海藻酸钠纯化并不显著影响该填充材料在体内的吸收性 ;微球可以完整地从体内回收 ;植入后组织学观察正常。综上所述 ,海藻酸钙凝胶微球有作为软组织填充材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具有复合靶向抗癌功能的纳米高分子材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氧化还原法制备出具有复合靶向抗癌功能的纳米高分子材料阿霉素免疫磁性毫微粒,并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用扫描电镜和光子相关光谱对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表征,并进行了体外抑瘤试验和体外磁导向定位试验,证实了该多功能生物导弹的实际功效  相似文献   

13.
对48例与花粉过敏有关的外源性哮喘病例进行过敏史、病史、体格检查,结合花粉变应原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皮肤挑刺试验(SPT)、特异性IgE(S-IgE)及特异性IgG(S-IgG)检查。结果BPT阳性率为70.9%(35/48),BPT阳性组的SPT、S-IgE以及S-IgG阳性率分别为100%,71.4%,62.9%,明显高于BPT阴性组。SPT,S-IgE,S-IgG与BPT的符合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14.
聚原酸酯载药微球的制备及体外药物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前言近年来,高分子微球技术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进入80年代后,出现了生物降解型高分子1~10μm微球以及10~1000nm毫微球[1,2]。聚原酸酯(poly(orthoesters),POE)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降...  相似文献   

15.
肝素涂层体外循环管道的制备及生物学性能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离子键方式将肝素分子结合于体外循环医用聚氯乙烯管道中 ,进行了体外转流抗凝血性能测定和细胞毒性、肌肉植入等生物学性能评价 ,结果显示肝素分子结合于聚氯乙烯材料表面 ,同时筛选出具有抗凝血活性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乙烯亚胺 肝素涂层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萍  丁世萍  李继承 《解剖学报》2006,37(2):172-176
目的构建携带天花粉蛋白基因的高效表达载体,对比原核表达的重组天花粉蛋白和天然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通过RT-PCR技术扩增无N端和C端序列的TCS基因,测序鉴定后克隆入表达载体pET-29b中,IPTG诱导表达.用金属螯合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薄层扫描及Bradford法检测纯化后重组蛋白的纯度和含量.间接ELISA法检测重组蛋白和天然蛋白产生的多克隆抗体效价.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蛋白与抗天然蛋白抗体之间的免疫反应性.结果 1.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pET-29b-TCS成功构建;2.30℃,1 mmol/L的IPTG诱导4 h,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占细菌总蛋白量的36%),主要以可溶性非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胞浆中;3.His-tag特异性结合树脂纯化后,获得了纯度达95%的重组蛋白,纯化后的蛋白含量为1.2 g/L;4.间接ELISA法检测天然蛋白和重组蛋白产生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4 960和1:5 120;5.Western blotting测纯化的重组蛋白与抗天然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之间有特异反应性.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高效表达载体pET-29b-TCS,携带的天花粉蛋白基因无N端和C端编码序列.重组蛋白的抗体效价显著低于天然蛋白,表明天然蛋白的糖基化与其免疫原性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复合膜的研制及其生物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壳聚糖膜降解较慢^[1],为了加快其降解速度,研制了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复合膜(以下简称复合膜)并进行了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该复合膜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满足体内植入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微球改性生物材料表面的构建及其细胞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两亲共聚物PEO-PPO-PEO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得到了较窄粒径分布范围的聚乳酸微球,然后将这些微球按不同分布密度结合到聚乳酸基材表面,制备得到不同表面微球分布密度的微球改性聚乳酸生物材料表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改性表面的稳定和表面形貌的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成功地获得了稳定的、具有不同表面微球分布密度的微球改性聚乳酸表面;软骨细胞相容性测试结果表明不同表面微球分布密度的微球改性聚乳酸膜片具有不同的细胞相容性,表面拓扑结构能在较在程度上对材料表面的细胞相容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是一种神经元的特异性细胞表面标志蛋白或抗原.本研究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先用抗N-CAM的抗血清包被培养皿,继而用之吸附大鼠延髓细胞悬液,经缓冲液洗涤后收集吸附的细胞,将其种植于含10%~20%小牛血清的DMEM全培养液中进行常规培养.于24、48和72h观察培养神经元的生长状况,最后用神经元特异的烯醇化酶(NSE)来鉴定纯化效果.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92.3%)神经元类群,培养的神经无形态好,突起生长的速度、数目和长度不亚于未经纯化培养的神经元.于培养72h时镜检可见培养的神经元之间存在轴-树、轴-体、轴-轴和体-体等多种形式的终扣样接触,形成复杂的环路样联系.说明,使用本法培养的神经元纯度高、密度适当,是单细胞膜通道电生理研究等方面的理想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