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目的分析别嘌醇所致药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科2009—2012年住院治疗的25例别嘌醇所致药疹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平均潜伏期为(21.3±2.4)d,其中麻疹样型5例,重症多形红斑型10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8例,剥脱性皮炎型2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全身症状,均早期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23例痊愈出院,1例因癫痫发作转神经内科继续治疗,1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平均住院时间(29.5±3.1)d。结论别嘌醇所致药疹具有潜伏期长、临床表现较重、病程长的特点。早期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例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别嘌呤醇所致重症药疹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表皮坏死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潜伏期长、病情急重、肝肾受累常见、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病程长、死亡率高。结论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时宜早期、足量、足疗程、缓慢减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科1996年7月-2010年3月收治的45例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敏药物以抗生素最为常见,其次为解热镇痛药,中药过敏者数量多于以往文献报道;别嘌醇所致药疹潜伏期长,重症多形性红斑型为最常见的重症药疹。死亡3例,死因主要为感染和脏器衰竭。结论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病情的控制,联用人免疫球蛋白对危重患者有效;预后与年龄、皮损范围、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有无继发感染和基础疾病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别嘌醇致药物超敏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别嘌醇致药物超敏综合征(DH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了23例别嘌醇致DH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结果别嘌醇致DHS潜伏期长,疹型多,以发疹型为主,常伴紫癜样斑疹、皮肤肿胀及反复脱屑。均有发热,常见浅表淋巴结肿大及血液学异常,脏器受累以肝肾为主,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DHS为具有特征性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病程迁延,早期、足量地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重症药疹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长海医院2002年8月~2005年8月收治的24例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例重症药疹中剥脱性皮炎型药疹8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2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4例。别嘌醇在致病药物中占首位,其他依次为头孢类、卡马西平、对乙酰氨基酚及其他类。结论预后与药疹类型、发病到足量激素治疗的时间、患者内脏累及的多少及伴随基础疾病有很大的关系;应用别嘌醇及抗生素等药物应慎重;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仍是治疗重症药疹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11例别嘌醇药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11例别嘌醇药疹患者潜伏期1天.4月,平均47.4天。均伴发热;多伴内脏损害,肝损害8例(72.7%),肾损害4例(36.3%)。其中3例红皮病型均伴有肝肾损害。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治疗合并症,加强支持疗法,预防感染,均痊愈出院。别嘌醇药疹潜伏期较长,多表现为重症型药疹。早期诊断,及早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别嘌醇药疹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5年6月该科住院确诊的56例别嘌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药疹的潜伏期、起病特点、基础疾病、皮肤黏膜损害、系统损害、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一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别嘌醇药疹的潜伏期平均为(24.2±13.8)d,其中重症药疹占55.4%,发病初伴有发热者占64.3%,伴有黏膜损害者占53.6%。85.7%患者血常规异常,39.3%患者诊断药物性肝损伤,66.1%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滤(eGFR)≤90 ml/(min·1.73m~2)。所有患者均系统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其最大用量(泼尼松)平均为(1.323±0.565)mg/kg·d,其中23.2%患者同时使用了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经住院系统治疗,7例(12.5%)患者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及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别嘌醇药疹发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别嘌醇易引起重症药疹,且死亡率较高,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及既往有无药物过敏史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别嘌醇是常用于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我科自1992年1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别嘌醇所致药疹37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别嘌醇药疹和青霉素类药疹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别嘌醇是一种治疗痛风的药物。别嘌醇药疹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为了探讨别嘌醇药疹的临床特征,我们比较了别嘌醇药疹与青霉素类药疹的异同,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对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2009年—2018年住院治疗的卡马西平所致的24例SJS/TEN重症药疹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SJS患者20例,TEN患者4例。潜伏期平均(25.0±15.3)d。发热、白细胞数目异常、黏膜损伤、肝功能损伤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24例患者均早期足量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或)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1例因败血症转入内科治疗,其余23例均好转出院。结论卡马西平所致SJS/TEN重症药疹有潜伏期长、临床症状重、病程长的特点,早期足量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或)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是临床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别嘌呤醇所致各型药疹的预后与肾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别嘌呤醇引起的各型药疹的预后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近10年来,病房收治的35例别嘌呤醇药疹进行分析。结果 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与病情轻重和皮损类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与疾病的预后组比较,其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别嘌呤醇所致的药疹,其肾功能损害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皮疹类型和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79例重症药疹病例临床回顾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分析我院皮肤科1993-1999年间住院重症药疹病例79例,其中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37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26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6例,死亡12例。解热镇痛药在致敏药物中占首位,其他依次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别嘌呤醇、卡马西平、磺胺药,中药,不明种类药物,痢特灵和鲁米那。死亡率以剥脱性皮炎型最高,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次之,重症多形红斑型最低。死亡患者至少有3个以上脏器累及。因此认为患者年龄、药疹类型、从发病到正规足量皮质类固醇治疗的时间以及内脏累及的多少决定患者的预后;解热镇痛药、别嘌醇以及卡马西平等药物的应用应谨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超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病房收治的2l例药物超敏综合征患者的诊疗情况。结果:21例中可疑致敏药物分别为别嘌呤醇13例,卡马西平5例,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1例,甲硝唑1例,别嘌呤醇加卡马西平1例。发疹潜伏期为13~45d,均伴发热,肝功能异常。同时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16例,白细胞增高1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糖皮质激素治疗均有效。20例患者痊愈或好转出院,1例皮疹控制后因突发脑血管意外,家人放弃治疗后自动出院次日死亡。结论:临床用药过程中出现发热、全身皮疹伴有内脏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等应警惕药物超敏综合征的发生。治疗上早期、足量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有效,无常规应用抗生素必要,但要注意患者相关病毒学的检测及作相应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川崎病 (KD)患儿皮疹表现及其特点 ,提高川崎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 详细描述记录KD患儿皮疹的类型及表现 ,入院次日做血细胞计数、C 反应蛋白、血沉等检查 ,入院时至病程第 6周进行心脏冠状动脉检查 2~ 3次。结果 KD患儿皮疹多在病程 3~ 4天出现 ,种类以猩红热样、麻疹样、荨麻疹样皮疹较多见 ,1例表现为无菌性脓疱疹。有皮疹的患儿误诊率较高 ,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结论 临床医生对小儿发热疹性疾病应高度警惕KD ,以免因误诊而失去预防冠状血管损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5.
Cutaneous reactions from targeted biologics are increasingly common. We describe a case of a cutaneous lichenoid drug eruption from the RANK inhibitor denosumab and a previously unreported lymphohistiocytic reaction pattern. The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details of this case will aid in recogni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rug rashes from denosumab.  相似文献   

16.
539例药疹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药物与药疹发生的关系以及药疹的防治.方法 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10年间因药疹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39例患者中有68.09%(367/539)可明确为一种致敏药物.由青霉素类引起的药疹共有114例,其中阿莫西林79例.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药疹共有96例.青霉素引起的药疹中发疹型占81.6%(93/114).重症药疹共64例,其中由解热镇痛药及抗癫痫药引起的分别有19例及18例.抗癫痫药和别嘌呤醇引起的药疹中重症药疹分别占72%(18/25)及90%(4/5),治疗所需的糖皮质激素控制剂量多为80-120mg/d,病程较长.结论 青霉素、阿莫西林及解热镇痛类药物是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引起重症药疹的药物主要为解热镇痛药以及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药疹的临床特征,分析常见致敏药物、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8月-2011年3月收治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治76例重症药疹。致敏药物:抗微生物类29例(38.16%);生物制品类20例(26.32%);解热镇痛类15例(19.74%);抗痛风类7例(9.21%)。治愈48例,好转25例,死亡3例。结论重症药疹患者应尽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并联合静滴免疫球蛋白治疗,同时加强支持疗法,这是稳定病情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43例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报告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龄2~82岁。致病药物包括抗生素(头孢菌素、青霉素为主),解热镇痛药(安乃近为主),磺胺药(SMZco)及抗痛风药(别瞟呤醇)等。皮损累及全身者36例(83.7%),其中于24小时内波及全身者15例。38例伴粘膜损害。病死11例(25.6%)。继发感染为主要死因。据分析,年龄、皮损范围、血尿素氮水平、皮质类固醇起用时间及继发感染等与本病预后有关。对本病的处理要点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