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旁路术对变异型心绞痛病人的手术疗效尚有争论,其原因为变异型心绞痛常伴有冠状动脉痉挛,故有人提出去除心脏的神经支配以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本文报道在冠状动脉旁路术时加作神经丛切除术的手术操作、疗效及术后心绞痛复发的情况。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严重器质性冠状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痉挛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痉挛的机制自从Furchgott证明乙酰胆碱可以引起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平滑肌松弛以来,内皮细胞在血管正常控制中的重要性以及内皮细胞损伤与人类脑、冠状和指端动脉痉挛的关系已受到重视.本文报告在狗主要冠状动脉上进行的,与发生变异性心绞痛有关的研究结果.变异性心绞痛是由Prinzmetal等人  相似文献   

3.
自11年前Prinzmetal等描述变异性心绞痛以来,已证实此种心绞痛有1支或多支心外膜冠状动脉自发性痉挛存在。同时许多报告证实各种临床表现的变异性心绞痛均由急性冠动状动脉痉挛引起。从而使变异性心绞痛发展为一种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形式的综合征。本文列举五例症状性冠状动脉痉挛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病变而有冠状动脉迂曲的胸痛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病变的胸痛病人分为冠状动脉迂曲组78例和无迂曲组24例,观察两组胸痛发作情况、临床用药效果、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心电图及运动试验的特点.结果 与无迂曲组相比,冠状动脉迂曲组多为典型的劳累型心绞痛,β受体阻断药为主的抗心绞痛治疗常有效,静息心电图多为冠状T波,运动试验多阳性.结论 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病变而有冠状动脉迂曲的病人可出现典型劳累型心绞痛、冠状T波、运动试验阳性、β受体阻断药为主的抗心绞痛治疗有效等表现,临床上酷似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对鉴别这类病人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病变而有冠状动脉迂曲的胸痛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无明显狭窄病变的胸痛病人分为冠状动脉迂曲组78例和无迂曲组24例,观察两组胸痛发作情况、临床用药效果、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和心电图及运动试验的特点.结果 与无迂曲组相比,冠状动脉迂曲组多为典型的劳累型心绞痛,β受体阻断药为主的抗心绞痛治疗常有效,静息心电图多为冠状T波,运动试验多阳性.结论 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病变而有冠状动脉迂曲的病人可出现典型劳累型心绞痛、冠状T波、运动试验阳性、β受体阻断药为主的抗心绞痛治疗有效等表现,临床上酷似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对鉴别这类病人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也称为变异性心绞痛,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比,针对冠状动脉痉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均远远滞后,全球仅有日本和少数欧美国家进行过相关研究.早在1845年Latham首先提出冠状动脉痉挛可致心绞痛,1927年Gllavardin提出冠状动脉痉挛可致冠状动脉闭塞,1951年Pritamen报道了变异性心绞痛...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冠状动脉痉挛与ST段偏移的关系,冠状动脉痉挛与固定的狭窄位置的关系以及冠状动脉痉挛发作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153例伴有冠状动脉痉挛的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对170例次冠状动脉痉挛发作病人,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使用射线可透过的碳纤维电极和导线的12导联心电图分析研究结果,58例次伴有ST段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测定变异性心绞痛病人的心率变异性(HRV),研究自主神经活性在冠状动脉痉挛发病机理中的地位。 7例夜间性心绞痛病人,平均年龄56岁,列为试验组。11例健康人,平均年龄50岁,列为对照组。试验组病人无心肌梗塞、糖尿病或神经激素疾病史。除含服硝酸甘油外,在接受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前停服所有药物至少7天。均作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正常或仅有轻度狭窄。HRV分析采用心率  相似文献   

9.
晚近,动脉造影证明变异型心绞痛是因大冠状动脉痉挛所致,重新引起了典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冠状血管痉挛有关的说素。在某些病例中,促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的主要是冠状血流的减少而不是代谢需要的增高。Berndt等发现患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病人,自发心绞痛发作期间的二项乘积(心率×平均动脉压)与三项乘积(心率×血压×左室收缩期喷血时间)和在无心绞痛时无显著差别,而在起搏诱发心绞痛时则这些乘积显著升高,提示这些病人自发心绞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冠状血流减少。本文旨在探讨α-肾上腺素能受体活力增加所引起的冠状血管阻力增加,是否会促使冠状动脉疾患病人出现心肌缺血,以及硝苯吡啶是否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痉挛是引起心肌梗塞的一个机制,特别是在变异型心绞痛者。迄今,仅在少数心肌梗塞患者由血管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痉挛;但有关此类病人的冠状动脉解剖的了解很少。本文旨在确定心肌梗塞前或后由血管造影观察到有冠状动脉痉挛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表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痉挛日趋增多。然而,对冠状动脉痉挛病人的临床过程了解甚少。本文旨在了解未经钙拮抗剂治疗的这类病人的临床过程。方法:25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痉挛的病人,管腔内径有局限性或弥漫性功能性  相似文献   

12.
1959年 Prinzmetal 报道了变异型心绞痛,并确定这种心绞痛系冠状动脉痉挛所致。近年来,临床和实验研究中所获得的许多新资料,特别是冠状动脉造影的发展、完善和广泛应用提供了诊断冠状动脉痉挛的重要依据,而且表明冠状动脉痉挛可能在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理上有重要作用。文献曾报告冠状动脉痉挛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时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13.
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冷压试验使冠状动脉阻力增加和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可能是通过反射性冠状动脉痉挛。本文报道用冷加压试验(交感神经反射性兴奋)激发冠状动脉痉挛,以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痉挛的一种有用的非药物性方法。方法:35例胸痛综合征患者,男性3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0.1岁(30~62岁),其中6例为变异性心绞痛(组1)。14例为典型性心绞痛(组2)。15例为无明确缺血性心电图表现的不典型胸痛(组3)。患者先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再进行冷加压试验。  相似文献   

14.
硝苯吡啶(NF)对冠状动脉痉挛的短期疗效已得到确认。但远期疗效有关问题尚不明确。作者对一组NF短期疗效较好的冠脉痉挛进行了前瞻性的长期研究。作者对26例冠脉痉挛的心绞痛患者进行NF与硝酸盐的随机交叉试验。其中18例对NF短期治疗反应良好。患者均经心血管造影证实有冠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变异型心绞痛患者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25例动态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的变异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5例动态心电图发现与症状相关的ST段抬高的患者中,17例患者68%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50%冠状动脉狭窄动态心电图判断的痉挛血管、LAD20例、LCX2例,RCA4例,其中1例LAD及RCA同时发生。其中动态心电图提示LAD痉挛的20例患者,8例未见冠状动脉存在>50%以上狭窄。对于7例双支或多支病变者,仅有1例动态心电图诊断与CAG结果完全符合。结论动态心电图ST段改变对变异性心绞痛诊断有重要价值,此类患者常合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以LAD最多见。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内乙酰胆碱激发试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内乙酰胆碱激光试验的方法及其诊断冠状动脉痉挛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方法分别向左、右冠状动脉内注入乙酰胆碱生理盐水,注药剂量依次为右冠状动脉20μg和50μg,左冠状动脉20μg、50μg和100μg。测量注入最大剂量乙酰胆碱后冠状内径,以血管完全或接近完全闭塞(狭窄≥99%)为痉挛激发试验阳性。对41例患者实施了乙酰胆碱激发试验,Ⅰ组为20例胸痛伴ST段抬高或下降的患者,Ⅱ组为2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心电图ST段改变的患者。结果 Ⅰ组中18例诱发出冠状动脉痉挛,Ⅱ组中18例血管内径不同程度缩小,3例血管内径增大,无一例诱发出冠状动脉痉挛。结论 乙酰胆碱激发试验安全、简便,诊断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0%。  相似文献   

17.
变异性心绞痛一般在安静时发作,而在运动及其他负荷条件下并不发生。Prin-zmetal等氏认为冠状动脉痉挛为本病原因,作者通过对4例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和研究,证实与这一痉挛有关,并推测在临床冠状动脉起始部存有α受体,通  相似文献   

18.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后室壁瘤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病人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病人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同期经左心室造影证实有室壁瘤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02例,冠状动脉正常的后室壁瘤11例,比例为5.4%(11/202)。均为男性,有大量吸烟史,无梗死前心绞痛史。11例均未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1例病人行尿激酶溶栓治疗。随访6个月~2年均存活。结论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可发生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病人,多见于男性及大量吸烟病人,发病机制可能与冠状动脉痉挛、侧支循环不能及时有效建立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在Prinzmetal变异型心绞痛中,已经证实了冠状动脉痉挛与心肌缺血的关系。冠状动脉的自发性痉挛既可发生在变异型心绞痛和造影正常的患者,亦可发生在有明显血管阻塞的患者中。有些在休息时发生心绞痛和缺血性S—T段压低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未能显示血管有阻塞;因此,冠状动脉痉挛亦可能是这些患者出现休息时心绞痛的原因。一般认为,急性心肌梗塞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或斑块出血有关,而冠状动脉痉挛可促使血栓形成或造成斑块出血,反之斑块出血或血栓形成又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Prinzmetal最初报道的32例变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痉挛在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探讨已有100余年。目前,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无论是在动物实验或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皆肯定了冠状动脉痉挛的作用。然而,迄今尚无确切资料能证明冠状动脉痉挛在慢性及急性心肌缺血中的主导作用,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本身就可以引起血管痉挛。本文报道对36例在发病后24小时内为解决外科治疗问题而进行了紧急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改变提示除1例外均为大面积心肌梗塞。冠状动脉造影显示25例病变区域的冠状动脉呈完全闭塞,另11例明显狭窄(2~3级)。4例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