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辅助下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IV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02至2021-09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2例IV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和观察组(CT辅助下软通道引流术治疗),每组4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7 d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及术后不良反应,术后随访6个月,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评定量表(ADL)、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和近期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89.13%vs. 71.39%),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21%vs. 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血肿清除率均少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7 d出血量和血肿清除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观察组mRS评分、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辅助下软通道引流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2例,观察组实施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对照组实施经皮锥颅引流术,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3.3%)明显低于对照组(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大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涵伟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415-1416
目的:探究微创软通道技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50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2例采用微创软通道技术治疗(观察组),另78例采用保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肿吸收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吸收时间3.45±0.89天,住院时间9.17±2.47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微创软通道技术能够及时清除血肿,缩短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引流方法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治疗的5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行蘑菇头引流管引流,为对照组;另外22例行硅胶管引流,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颅内积气方面的差异。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对照组为(35±3.0)min;研究组手术时间为(25±2.0)min。两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积气,对照组13例(46.4%),其中6例积气量较多;研究组积气2例(9.1%),均为少量。两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硅胶管组的慢性硬膜性血肿钻孔引流术具有手术时间短、颅内积气少的特点,是一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组(n=86)和微创组(n=78)。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急性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的影响。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术中失血量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效果相当,且在再出血和住院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两组昏迷程度及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炎症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微创组炎症水平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在并发症上,微创组肺部感染比例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半年,微创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预后评级Ⅰ~Ⅲ级的患者比例略高于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微创手术具有和传统手术相当的血肿清除效果,但小骨窗微创手术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辅助神经内镜技术与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致2019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接受无框架立体定向辅助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的30例HICH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无框架立体定向软通道技术治疗的30例HICH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第一天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部感染发生率、再出血发生率、颅内感染发生率、术后六个月GO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失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首次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术后六个月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辅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血肿清除率高,预后更好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软通道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软通道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采用软通道技术置管引流血肿。结果 48例均1次置管成功,无颅内出血、颅内感染、急性脑膨胀、张力性气颅及癫痫等并发症,46例治愈,2例效果不佳,考虑为血肿机化,行开颅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软通道技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可靠,方法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重型脑干出血患者时应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发生脑干出血的患者32例,行无框架立体定向术的16例重型脑干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16例给予常规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周后的GCS评分、血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1周和出院时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消失的平均时间与住院的平均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分析数据存在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重症脑干出血患者时应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操作简便,同时患者术后恢复快,有效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疗效可靠,具有推广实施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道损伤患者行输尿管镜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与体会。方法观察组行输尿管镜微创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同时术中出血量也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尿瘘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最大尿流率与对照组比较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结论输尿管镜微创术治疗尿道损伤不仅临床效果确切,而且与传统开放性术式比较更兼具了安全、操作简单、出血少、创伤小以及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冲洗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Fugl-M 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80例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较治疗前更加明显,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进行急诊手术的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0.5~3 d内急诊去除血肿,并实施去骨瓣减压,研究组患者在4 h~1 d内实施显微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比对照组显著升高(78%:40%),植物生存率与致死率显著降低( P<0.05)。结论显微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合并综合治疗的改良治疗方法比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NIPPV)在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将60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对照组28例,给予药物治疗,鼻导管吸氧;两组患者如上述治疗无效则采用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pO2)、插管率及总住院时间。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PO2及SpO2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的动脉PCO2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O2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的插管率、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IPPV在救治Ⅱ型呼吸衰竭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血气指标,降低PCO2,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内固定( MIPPSO)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5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患者分为微创组(28例)和传统组(27例),微创组采用MIPPSO法、传统组采用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治疗效果及随访观察结果的差异。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传统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比较差异不显著,术后1年微创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 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伤椎体相对高度、术后椎体即刻恢复度、椎体高度丢失度、术前Cobb角、术后即刻Cobb角矫正度、Cobb角丢失度差异均不显著( P>0.05)。结论 MIPPSO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较传统方法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微,同时固定效果与传统手术方法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消化道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10例小儿消化道畸形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行腹腔镜微创手术,对照组55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十二指肠梗阻、肠重复畸形、胆道发育畸形、先天性巨结肠等小儿消化道畸形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中出现了2例伤口感染和1例腹腔脓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能有效的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与传统术式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2月期间30例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传统组各15例。研究组:给予微创内固定治疗。传统组:给予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记录研究组和传统组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测量术前、术后Bhler角、Gissane角,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及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和传统组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传统组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均较术前提高,但增加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传统组VAS评分、AOFAS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F-36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内固定治疗相比,微创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获得与传统内固定治疗接近的疗效,且对患者创伤小,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距下关节功能的恢复,可加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创伤性肾包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策略。方法选择18例创伤性肾包膜下血肿病例,其中外伤性肾包膜下血肿13例,医源性肾包膜下血肿5例,分析CT和B超检查结果,分别选择保守治疗、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和手术探查治疗。结果18例中选择保守治疗11例,选择微创治疗5例,手术探查2例。2例手术探查者由于肾包膜下血肿和肾创伤严重均实施肾切除术。保守治疗和微创治疗的16例随访1~5年,14例愈后良好,保守治疗组有2例在1年后复查有不同程度的肾萎缩,患肾功能减低。18例均无肾性高血压、肾积水和肾脏感染的发生。结论医源性肾包膜下血肿是由于诊疗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所致,13例外伤性肾包膜下血肿,有9例肾合并有其它肾脏疾病,CT和B超检查是诊断肾包膜下血肿并明确血肿严重程度的主要检查方法,根据肾包膜下血肿的严重程度分别选择保守治疗和微创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应严格掌握手术探查指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肾脏缝合方法在复杂性肾脏肿瘤微创手术中的疗效和安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5例肾脏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5例,分别采用腹腔镜下传统“8”字间断缝合(传统组)、无打结连续缝合(连续组)或无打结分层缝合(分层组)三种术式.比较各种方法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及手术前后血肌酐变化情况.结果 传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连续组(P<0.05),分层组与传统组及连续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热缺血时间连续组最短,分层组其次,传统组最长(P<0.05);手术出血量分层组最少,连续组其次,传统组最多(P<0.05).分层组在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传统组和连续组(P<0.05);连续组、分层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传统组手术前后血肌酐水平有差异(P<0.01),连续组、分层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无打结连续缝合和无打结分层缝合比传统“8”字缝合在肾脏微创手术中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师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全部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分别有患者5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切口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均要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后的VAS评分以及Cobb角要明显小于对照组和手术前( 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6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1.82%,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具有非常理想的临床疗效,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疼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血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CAS-R-2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血肿48例(微创手术组)。与同期非手术治疗的在出血部位、出血量、入院时意识状况相匹配的45例病人(非手术组)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生存病例出院时用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估ADL(active daily liver)能力。得分61~100分(生活自理)病例数,微创手术组为37例,占本组总病例数的77.08%,非手术组为22例,占本组总病例数的48.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91,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小血肿,CAS-R-2无框架立体定向血肿碎吸引流术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