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脑半球卒中时出现眼球同向偏视(conjugateeyedeviation,CED)是临床上重要的体征之一.偏视通常指向受损半球侧。我们对117例经CT和/或MRI证实的年中死亡患者进行临床分析。讨论CED的发生率、与CED有关的部位及CED支配的不对称性.资料和方法本文收集我院1993年来收治的经CT和/或MRI证实的117例卒中死亡患者。其中脑梗塞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45~89岁,平均年龄65.58岁。脑出血65例,男36例,女29例,年龄52~86岁,平均年龄67.89岁.均急性发病入院.眼位改变至少由2名专科医生观察确定.除外眼反病灶地们视及人院…  相似文献   

2.
大脑半球中风病人眼球同向偏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眼球的同向偏视(凝视)是大脑半球中风病人的重要体征,偏视通常指向受损半球侧,既往认为额中回后部及其传导通路受累是产生偏视的病理学基础,且两侧半球对称支配。近年来通过临床和试验研究证明左右半球的眼球运动支配是不对称的,左侧半球眼球运动支配区较弥散,右侧较为集中。本文通过对壳核出血所致眼球同向偏视的临床观察,意在探讨两半球眼球运动支配的特征。资料和方法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经CT证实的壳核出血284例,年龄38~80岁,平均56.2岁。均于发病2天内入院。同时行头颅CT检查,眼位改变由2名以上专科医生观察确定。根  相似文献   

3.
脑叶出血眼球同向偏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102例(左侧49例,右侧53例)脑叶出血病人的眼球同向偏视发生率,偏视程度及持续时间进行了分析,发现右侧叶出血眼球同向偏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偏视程度和持续时间亦大于及长于左侧,说明眼球同向偏视的中枢神经支配是不对称的,右侧较集中,左侧较弥散,这种不对称性与大脑半球的视觉空间注意力的不对称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脑卒中急性期左右大脑半球病变所致偏侧空间忽视(hemispati-neglect,HSN)的异同.方法对42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视空间功能检查,对左右大脑半球病变所致HSN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进行显著性检验,并描述其临床表现.结果脑卒中急性期HSN的发生率为26.2%(11/42),其中右侧大脑半球病变HSN的发生率为47.0%(8/17),左侧大脑半球病变HSN的发生率为12.0%(3/25),两侧大脑半球病变所致HSN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75,P<0.05),而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μc=1.23,P>0.05).导致HSN的左右大脑半球病变的病变部位相似.结论脑卒中后双侧大脑半球损伤均可引起HSN,以右侧更多见,提示双侧大脑半球内均存在分析对侧空间刺激的结构,而对空间注意的优势半球可能主要在右侧.  相似文献   

5.
痫样放电的偏侧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大脑两半球痫样放电有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396例患者的脑电图记录。结果452例脑电图显示有痫样放电,212例局限于左半球,155例局限于右半球,两者有显著差异;痫样放电部位以颞叶多见,其中颞叶内侧痫样放电128例。结论:痫样放电左右球多见,可能与大脑两半球存在发生学上的生理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大脑半球切除术对偏侧惊厥-偏瘫-癫痫(HHE)综合征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收治的7例HHE患者的临床资料。对7例患者均进行头颅MRI检查、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功能MRI功能区评估、脑干诱发电位、视力视野检查和神经心理功能测定综合评估。手术方式包括Adam改良式大脑半球切除术6例,多脑叶切除+胼胝体切开术1例。结果治疗效果按Engel分级,Ⅰ级5例,Ⅲ级2例;患者肢体及神经心理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大脑半球切除术可有效减少HHE患者癫痫的发作,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及神经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147例脑出血伴CED及147例脑出血不伴CED症状者。结果证实右半球出血时CED发生率大于左半球脑出血,而右半球出血量却显著小于左半球出血;CED组死亡率非常显著高于非CED组(x~2=45.93,P<0.0001);CED症状越重、CED症状持续时间越长,其死亡率也越高。本文资料证实脑出血患者CED症状出现、CED症状越重和CED症状持续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及评估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有效性。方法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依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将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及对照组(5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予病灶侧局部密贴式降温带治疗,对照组使用全头颅密贴式降温帽进行亚低温治疗。对2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cCR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进行动态浓度监测,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动态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出血量、发病时间、入院时NSE、hcCRP浓度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亚低温治疗后2组血清NSE浓度在第3天、第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第14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CRP浓度在第3天、第7天、第14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HSS神经功能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入院时及第7天、第14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出现明显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低血压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应激性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无差别(P>0.05);继发肺部感染发生率观察组为5.8%,对照组为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在达到理想的病变侧头部降温目的的,对健侧头部及全身影响和不良反应均较小,且复温无条件及时间的限制。而在减轻出血后神经元的损害、降低患者血清NSE水平、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达到降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改善预后方面优于全头颅性亚低温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 急性脑卒中出现运动紊乱并不多见,占急性卒中的1%。血管性偏侧舞蹈症是出现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一组症状,其发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通常认为是由对侧基底节损伤引起。我们通过对1998~2002年我科收治的5例以偏侧舞蹈动作起病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急性脑血管病不仅可以引起对侧的偏侧舞蹈症,而且可以引起同侧偏侧舞蹈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偏侧空间忽略的影响.方法 将36例脑卒中引起的偏侧空间忽略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患者在普通康复治疗(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教育、刺激忽略侧肢体训练、唤起忽略侧的注意力、视觉扫描训练等一系列康复护理措施.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周,用Albert删除试验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干预的疗效.结果 干预6周后,Albert删除试验评估显示康复组有优于对照组的改善趋势,但两组间差异未达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中Albert删除试验法评定的漏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偏侧空间忽略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并改善忽略程度.  相似文献   

11.
偏侧舞蹈病-偏侧投掷症(hemichorea-hemiballismus,HC-HB)以单侧肢体持续性舞蹈样、投掷样不自主运动为特征,常由对侧丘脑底核和纹状体病变所致。急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病因,此外感染、药物、代谢异常、神经变性疾病、肿瘤和糖尿病非酮症高血糖(nonketotic hyperglycemia,NKH)也可引起。NKH伴发的HC-HB国外共有10余例报道,其影像学报道更少,下面就我院诊治的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全头额的密贴亚低温降温治疗,研究组予病灶局部亚低温降温治疗,对比2组NIHSS评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第21天和第28天的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0d恢复良好率39.58%,优于的对照组20.83%(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1.25%,低于对照组的5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侧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偏侧舞蹈症16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975~2001年本科住院16例继发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发现,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56岁。主要病因为脑梗死(11例),其他病因为糖尿病(3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风湿热(1例)。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偏侧舞蹈症,仅2例表现为偏身投掷症。所有患者在睡眠中均  相似文献   

14.
<正>偏侧舞蹈症是一种锥体外系病变,表现为偏侧肢体和(或)面部的不规则、无节律和无目的的不自主运动。脑梗死临床表现多样,但表现为偏侧舞蹈症者少见,仅占1%左右[1],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血管性偏侧舞蹈症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5岁,主因"右足不自主运动4个月"收住我科。4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足不自主运动,静止时出现,活动时好转,睡眠后消失。不伴肢体麻木、疼痛,不影响行走,无摔倒。无饮水呛咳、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偏侧空间忽略(HSN)患者的注意成分变化。方法记录1例HSN患者在执行提示—靶的实验范式时的脑电变化及反应时,进而探讨其行为学特点,及不同注意相关的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RP)成分变化。结果与右侧靶目标相比,患者对左侧靶目标的反应时明显延长;提示类型及靶出现的侧别均对5个ERP成分(ant N1,post N1,LPD,P1,P2)的波幅和潜伏期影响的主效应不显著。与右侧半球相比,左侧半球的P2及post N1成分体现的提示类型的半球偏侧化效应更显著。结论左侧HSN患者在基于空间和物体的注意选择时表现出显著的左侧半球的偏侧化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患者偏侧忽略的影响。方法 40例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r TMS,观察组加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采用行为忽略学测试(BIT)、凯瑟琳博格量表(CBS)、改良巴氏指数(MBI)及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定(FMA-UE)对治疗前后的偏侧忽略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卒中类型及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在BIT(93. 7±6. 5)、CBS(13. 0±2. 6)、MBI(43. 5±4. 0)及FMA-UE(26. 6±5. 2)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在BIT(80. 3±6. 9)、CBS(16. 1±3. 6)、MBI(37. 1±2. 4)及FMA-UE(18. 8±4. 1]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r TMS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偏侧忽略,可作为偏侧忽略的联合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以视力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面偏侧萎缩症甚少见 ,现报告1例如下。1 病例 女 ,36岁。以右眼视力下降、眼球内陷 12年 ,左眼疼痛伴视物不清 9个月 ,加重 2周于 1999年 8月 2 0日入院。患者 12年前无诱因出现右眼结膜充血、疼痛伴有视力下降 ,此后逐渐出现右眼球内陷 ,眼裂增大 ,伴复视 ,右侧瞳孔散大 ,光反应消失。 10年前出现右面部近中线处皮肤色素沉着 ,右鼻翼开始萎缩 ,右侧额顶部毛发脱落 ,病变部位皮下组织、脂肪、软骨萎缩。病情缓慢进展。 9个月前出现左眼疼痛 ,伴视物不清 ,近 2周加重。查体 :右面部近中线处皮肤色素沉着 ,右侧额顶部…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血管病致偏侧舞蹈症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发病特点、病因及预后。方法对42例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偏侧舞蹈症中脑梗死31例,其中腔隙性脑梗死30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脑出血11例,其中丘脑小量出血8例,基底节区大量出血3例。脑卒中后24 h与1周内出现偏侧舞蹈症症状分别为36例与6例。应用氟哌啶醇治疗后症状消失35例(83.3%)。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灶部位以基底节为主,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进行CT及MRI平扫,CT表现为基底节区片状高密度影;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影,T2WI低或高信号不等,FLAIR序列稍高信号。其中3例同时行DWI、SWI及增强扫描。DWI表现为稍高信号,SWI表现为稍低信号影。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经降血糖等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结论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有非常典型的影像学表现,MRI能非常清楚地显示其病变特征,但需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才能早期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PFH)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面部组织营养障碍性疾病,表现颅内病变者甚少。有关其颅内MRI表现报道更少,现报道2例如下。1病例1.1例1女,33岁。25岁起逐渐出现右前额眉弓上中线旁条状皮肤萎缩、色素沉着,右额秃发。31岁起出现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