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为了探讨太原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梅毒螺旋体的感染状况,进一步调整防护措施,为监督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中心体检科2004年太原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24679人与2006年太原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35179人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检测.结果我中心体检科2004年太原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24679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0.09%;2006年太原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35179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0.01%.结论 我中心体检科2006年太原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2004年太原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银川市公共场所部分从业人员梅毒感染情况,对银川市2005年12月~2006年12月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15120人梅毒感染情况进行分析。血清初筛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civde card test,RPR),确证用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TPHA)。结果,确认梅毒感染24例,阳性率为1.59‰。娱乐场所、洗浴及美容美发和其他行业从业人员梅毒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P<0.005);各年龄组及性别之间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87,P>0.50;χ2=0.337,P>0.05)。提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是梅毒防治的重点群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济宁市直管单位近5年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五病"体检状况及其动态变化,从而为"五病"防治制定更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济宁市直管单位2005~2009年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档案及相关材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五病"总检出率1.38%(574/41512),2007年最高为1.77%,2009年最低为0.94%,5年"五病"检出率之间差别有显著性差异(x2=355.34,P0.01)。食品所从业人员检出阳性率为1.38%、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检出阳性率为1.15%,行业间"五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05,P0.05)。男性检出率为1.86%,女性检出率为1.10%,性别间"五病"检出率的差异有显著意义(x2=38.32,P0.01)。结论济宁市直管单位近5年间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合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HBsAg阳性是体检阳性的主要原因,应对从业人员以及易感人群进行广泛的乙肝疫苗接种,加强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以不断提高职业禁忌症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曾雪梅 《广西医学》2014,(10):1472-1473
目的了解南宁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梅毒感染状况,探讨防控对策及措施。方法采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对39 099例公共场所人员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分析。结果检出梅毒感染者50例(0.13%),各年间血清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布以21-40岁组阳性率最高;女性阳性率(0.16%)高于男性(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结论重视与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工作,能及时发现传染源,有效预防和控制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感染、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宁县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方法对2006-2009年26 198名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进行检测。结果 26 198名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阳性479名,阳性率为1.83%,不同年份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男性为2.05%,女性为1.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品从业人员阳性率为1.74%,公共场所阳性率为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各年龄组阳性率逐年降低(P〈0.005)。结论从业人员HBsAg阳性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孔燕 《当代医学》2010,16(30):20-21
目的了解我市从事食品生产、饮食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携带情况,为卫生监督、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08~2009年我市26863名从业人员进行血清HBsAg和HBeAg检测。采用赖氏法检疫ALT。结果共检测26863人,HBsAg总阳性率为1.55%,HBsAg/HBeAg双阳性率为0.55%。两年比较,2008年HBsAg阳性率为1.77%,高于2009年阳性率1.36%,e抗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4,P0.05);HBsAg/HBeAg双阳性率两年分别为0.65%和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P〈0.05)。男性HBsAg阳性率1.86%高于女性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1,P0.05),男性HBsAg/HBeAg双阳性率0.88%高于女性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7,P0.05)。ALT检测,有27人增高。结论我市从业人员的乙肝感染率较低,并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承德市梅毒与淋病报告疫情中梅毒逐年增多、淋病无明显变化的原因,为改进疫情监测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承德市5家最大的综合医疗机构在2010-2014年间网络直报的梅毒、淋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4年5年间以隐性梅毒最多。一期、二期和隐性梅毒不同年份在皮肤科发现的病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 427.45、539.99、1 344.16,P0.05),而在非皮肤科发现的病例数除二期梅毒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8.41、1 653.06,P0.05;χ~2=7.26,P0.05)。2010-2014年梅毒检测的阳性率在0.68%~1.40%之间;淋球菌的阳性率最低6.28%,最高达13.79%。结论梅毒、淋病报告病例数的变化与国家和地方的性病、艾滋病相关法规相关联。采取性病资源整合、综合防治,对性病、艾滋病的控制将收到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张家口市宣化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为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结果 2007-2009年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0.91%,HBeAg阳性率为0.16%,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HBsAg、HBeAg阳性检出率较女性高。不同年龄组HB-sAg、HBe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41~50岁组检出HBsAg阳性率最高,检出HBeAg阳性率最高的是31~40岁组。公共场所食品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高于饮食业。结论张家口市宣化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有逐年降低的趋势。通过全民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接种疫苗等措施可减少HBV感染。  相似文献   

9.
梅毒是性病的一种,其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人是梅毒螺旋体的唯一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直接(血液、胎传、梅毒创口接触等)和间接(性交、口交,肛交及公用物品等)两种方式。为了解公共场所服务从业人员梅毒感染情况,我们对百色市2004-2006年6685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检测梅毒螺旋体IgM型抗体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为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90例,用RT-PCR方法进行TP-DNA检测,用IgG/RF吸收剂处理血清,然后应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TP-IgM的检测. 结果:一期梅毒的 TP-IgM抗体阳性率75.9%,二期梅毒的阳性率100%,隐性梅毒的阳性率 77.8%. 总阳性率为81.1%(73/90). TP-IgM在不同时期梅毒组中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0, υ=2, P<0.05). TP-DNA的检测阳性率为78.9%(71/90). TP-DNA和TP-IgM的阳性检出率统计学上无统计学差异(χ2=0.5, υ=1, P>0.05). 结论:检测血清中梅毒螺旋体IgM型抗体对于梅毒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承德市疾控中心体检科梅毒血清学检测状况,探讨影响梅毒检测结果的诸多因素,为预防控制梅毒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学方法对2012年承德市市区从业人员进行梅毒检测,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460名从业人员中,ELISA检出梅毒阳性病例42例,阳性率约0.31%;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检出梅毒阳性病例39例,阳性率约0.29%;TRUST检出梅毒阳性病例45例,阳性率约0.33%。3种实验都是阳性的35例,阳性率0.26%。结论ELISA适合做筛查试验,TPPA适合做确证试验,TRUST根据其滴度则适用于判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是否有传染性,3种试验联合应用成本低、耗时少、准确率高,既可以筛查出具有传染性的梅毒携带者,从传染源上控制梅毒的传播,又使得已经治愈的梅毒携带者获得从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部队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携带状况,为预防乙肝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驻乌鲁木齐部队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共监测从业人员1206人,检出HBsAg阳性8人,阳性率为0.66%,男性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0.42%、女性为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0岁组阳性率最高;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血清中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鲁木齐部队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率较低,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应加强乙肝知识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和卫生监测的合格水平。方法选择广西南宁市2001~2005年八类公共场所做为研究对象,统一制定调查表格和方法,对八类公共场所的卫生监测、从业人员健康监护、卫生许可证持证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在2005年达到最高,合格率为93.5%;合格率最低的年份是2004年,合格率仅为83.6%。在5年中,共监测项目69230项,总体合格率为90.8%,但监测覆盖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监测率仅为25.2%。5年的从业人员健康平均合格率达98.91%。结论南宁市的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保持在较好水平,但近年来卫生监测的覆盖率逐年下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深圳市食品从业人员戊型肝炎(简称"戊肝",HE)抗体水平分布情况,为制定该行业人员戊肝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深圳市最大的从业人员体检门诊,随机抽取部分食品从业人员,对其血标本进行抗HEV-Ig G的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1 251份血清标本,总阳性率为9.1%,其中男性阳性率8.5%,女性阳性率9.8%,不同性别食品从业人员HEV-Ig 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品从业人员中操作岗阳性率为8.4%,管理岗的阳性率为13.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大和从业时间的延长,食品从业人员HEV-Ig G阳性率增加(P0.05)。在排除混在因素后,年龄是影响食品从业人员HEV-Ig G阳性率的最主要的因素。结论食品从业人员中HEV感染率较高,应针对高危行业制定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市2006-2009年间从业人员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梅毒抗体酶联免疫法(ELISA)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对427 664名从业人员进行初筛,阳性者采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诊。结果梅毒抗体阳性133例,阳性率3.110/万,其中男性45例、女性88例,以洗浴从业人员阳性率为最高。结论我市从业人员梅毒感染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对洗浴、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监测,采取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遏制梅毒向一般人群扩散。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2004--2012年北京市昌平区食品卫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大便培养检出情况。方法收集2004--2012年间昌平区食品卫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x2检验)。结果2004—2012年健康体检总计672419人,检测出痢疾总计17人,平均检出率为0.003%;每年检出率分别为0.008%、0.002%、0.002%、0.009%、0.002%、0、0.002%、0、0。9年间痢疾检出率逐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33,P〈0.05)。9年内未检出伤寒患者。结论每年1次对从业人员进行大便培养检测项目没有现实意义。1年1次的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中的大便培养检测项目,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中删去,这样一来,减少了从业人员的经济支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加强监督力度。方法对莱州市2000~2005年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6829人HBsAg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16829人,HBsAg阳性715人,阳性率4.25%,不同年份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各年龄组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莱州市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状况基本保持不变,应引起重视,防止乙肝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廊坊市梅毒流行状况,为制定性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2年廊坊市梅毒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收集、汇总,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廊坊市2005—2012年报告梅毒病例总数1648例,其中隐性梅毒所占比例最大,为46.18%。梅毒流行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2012年梅毒疫情出现陡升现象。女性发病人数及发病率均高于男性。报告病例以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民工、工人及无业人员为主。结论廊坊市梅毒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需要进一步加强性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