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阎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1,13(6):356-357
目的探讨老年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对115例老年病采用祛瘀化痰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115例老年病患者,显效41例,有效59例,总有效率为86.95%.结论老年病的病因病机与痰、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运用祛瘀化痰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中医的补肾法主要用于治疗肾虚证。由于老年人的肾虚更为突出,故补肾法在治疗老年病中更显示出其独特的疗效。本文介绍了应用补肾法治疗老年咳喘、眩晕、癃闭、五更泄4例不同病种的老年病,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说明补肾法治疗老年病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对115例老年病采用祛瘀化痰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115例老年病患,显效41例,有效59例,总有效率为86.95%,结论:老年病的病因病机与痰,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运用祛瘀化痰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如何更好地做好老年病的防治,发挥古老中医在老年病上的优势值得讨论。鉴于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古代由于生活水平及医疗水平较低,人的寿命较短,素有“七十古来稀”之说,古代运用阴阳学说论述老年病甚少,为了能更好地把握老年病的特点以及完善医学中的阴阳理论,提出了老阴老阳说,请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5.
葛琳仪,第三届国医大师,第二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致力于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60余年,擅治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老年病等疑难杂病。对于脾胃病的诊治,葛老研学经典,汲取各家学说,结合自己的经验,常以和法论治,并创新性地提出“土木和合”观点,强调肝脾气机调节、气血调控、自和调养。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其教导,现将其诊疗脾胃病的经验及思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补肾活血法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补肾活血法是一种新兴的中医临床治疗大法。此法自 1 978年由张大宁教授在国内首先提出 ,至今已 2 5年。 2 5年前 ,张氏在总结肾病、老年病的实验统计结果时 ,发现绝大多数慢性病及老年病患者 ,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肾虚与血瘀” ,符合古人“久病及肾、久病多瘀”的观点。实际上也构成多种慢性病、老年病及人体衰老的基础。为此 ,张大宁教授提出了“补肾活血法”。活血法即活血化瘀法 ,是运用调畅血行 ,祛除瘀滞的方药 (或其它施治方法 ) ,治疗由于血瘀、血滞所致的各种疾病的方法 ,即《内经》所谓“坚者削之 ,留者攻之”之传统疗法。补肾活…  相似文献   

7.
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病及抗衰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气活血法治疗老年病及抗衰老研究傅梓芸(江西中医学院95级研究生南昌330006)关键词益气活血法老年病延缓衰老当前,中医药抗衰老的研究十分活跃。国内许多学者从多种途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些研究都未能脱胎于传统的...  相似文献   

8.
人体衰老的奥秘 ,随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不断研究和发展 ,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揭示。本文从基因学说、代谢学说和器官学说 3个方面对衰老的机制 ,肿瘤的发生和老年病的发生机理作了一番论述 ,进一步阐述了衰老的重要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内经》阴阳学说理论,阐释了老年病的生病理特点及运用于临床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中医体质学说中的有关理论,对老年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等,做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整理《血证论》中阴阳水火气血论思想,总结阴阳水火气血间的转化规律。从血证生理、病理、治疗上归纳认为水是气的物质基础,赖"天阳"与"肾阳"之"少火"化生为气,水阴是血的物质基础,赖心火化生成血,阴阳水火气血循其规律转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治疗上要求循其运行轨迹调治,使气血水火相济相生,得行其道。血证转化规律从中医角度正确阐释人体阴阳水火气血转化的特点,能深化对中医血证之理解,更明确地指导血证临床。  相似文献   

12.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促、抗炎性细胞因子在重型脓毒症免疫平衡中的作用也体现着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其与中医阴阳理论中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有极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探讨中医阴阳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在临床上的体现和应用.着重强调了中医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明确了掌握中医阴阳的关系能更好地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医理论,更有利于在临床上明确诊断、确立治疗原则和指导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4.
阳虚证属于高血压病的重要证型之一,治疗上多以温阳法为主,但久病多致脏腑虚损,或病久入络,水瘀互结,故临证应当根据病情多脏并治,并配伍利湿、活血通络等品,同时注意顾护阴液。简而言之,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从脏入手,温阳补脏;(2)旨在温阳,气血随治;(3)阴阳论治,兼施滋潜。  相似文献   

15.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极其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中医从事医疗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基本思想,又作为重要的理论工具,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各个方面。近现代以来,众多医家学者围绕阴阳学说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查阅了近十年来国内关于中医阴阳学说研究的部分文献,从阴阳起源及历史沿革、史学和哲学的角度、数理和生命科学的角度和q-医经络、臧象、五运六气、养生等角度对阴阳学说进行了简单综述,以期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取象比类法解析临床诊治运用体会, 贯穿中医天人整体恒动观思维模式, 运用阴阳五行学说, 总归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的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7.
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阳五行数学"主要从哲理数学和逻辑学角度揭示阴阳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以及五行生克,主体与客体阴阳消长与升降的逻辑关系。其作用在于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并将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达。  相似文献   

18.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病机学说,以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病因和发病等为基础理论,探讨和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本质特点和基本规律。构建符合中医思维特点的病机学说,是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核心问题。文章基于AS组织病理发展过程,充分结合中医学意象思维模式,综合大量现代研究成果,提出AS"痈疽"病机假说,及分期病机特点与防治原则,为AS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理论专著,是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其中对心肝及其关系的论述,对以后各医家对心肝关系的研究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文章试从阴阳、五行、气血、情志、经络等方面浅谈《黄帝内经》中关于心肝及其关系的论述,指出心与肝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的阴阳观是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基于《伤寒论》原文的学习,从阴阳的动态比较、救阳存津的先后缓急、阳气阴形的相互为用等方面对其阴阳观进行探讨,认为阴阳谐和是《伤寒论》阴阳观的核心,并对“贵阳贱阴”的说法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