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活性污泥蛋白质混凝土发泡剂的泡沫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活性污泥蛋白质的发泡性能,探讨了三乙醇胺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种改性剂对发泡剂发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的改善效果,并将其应用于制备泡沫混凝土砌块.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蛋白质浓度为2%,搅拌转速1000 r/min,搅拌时间15min时,发泡剂的发泡性能和泡沫稳定性较好;三乙醇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发泡剂的发泡性能和泡沫稳定性有改善作用,三乙醇胺的最佳掺量为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最佳掺量为0.7%.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型混凝土发泡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牛蹄角为原料,添加一定量的Ca(OH)2和NaHSO3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合成出性能优良的蛋白质型混凝土发泡剂.以此发泡剂为母液,稀释到一定浓度,添加表面活性物质进行复配研究,考察其对发泡剂母液的发泡和稳泡性能的改性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原有蛋白质发泡剂生产工艺的改进相对提高了其发泡稳泡性能,进行复配后效果尤其显著,泡沫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添加的几种物质对发泡剂的泡沫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明胶的改善作用最明显.适宜的复配方案:发泡剂母液用量为50mL,浓度为20%,明胶:0.05g,十二烷基硫酸钠:0.45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g.以此方法制得的发泡剂性能为:起泡比44.8,沉降距4mm,泌液量2.4mL.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动物蛋白复配以及添加聚乙烯醇(PVA)进行改性对发泡剂发泡性能和稳泡性的影响,并通过表面张力和液相黏度测试分析其机理。结果表明,SDS发泡的最佳浓度为1.25%,远高于其临界胶束浓度。动物蛋白与SDS的复配效果优于SDBS与SDS的复配,其最佳掺量为0.3%。在SDS与动物蛋白复配体系中,添加0.002%~0.003%的PVA对稳泡性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安徽建筑》2020,(1):250-252
文章对比研究了物理发泡剂与化学发泡剂对防水石膏的力学性能、吸水率、软化系数以及导热性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发泡剂,随着掺量的增加,防水发泡石膏的力学性能、吸水率、软化系数、导热系数总体呈减小趋势。不同发泡剂,在相同掺量时,植物发泡剂的发泡效果优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动物发泡剂和植物复合发泡剂的发泡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5.
《砖瓦》2020,(2)
对比研究了物理发泡剂与化学发泡剂对防水石膏的力学性能、吸水率、软化系数以及导热性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发泡剂,随着掺量的增加,防水发泡石膏的力学性能、吸水率、软化系数、导热系数总体呈减小趋势;不同发泡剂,在相同掺量时,植物发泡剂的发泡效果优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动物发泡剂和植物复合发泡剂的发泡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十二烷基硫酸二乙醇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为发泡组分,以月桂醇、硅树脂聚醚乳液、聚丙烯酰胺为稳泡组分研究复配组分对复合型发泡剂性能的影响,并得到各自最佳复配浓度。  相似文献   

7.
发泡剂是影响发泡氯氧镁水泥性能的重要因素,用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作为发泡剂,并分别掺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明胶、茶皂素和改性硅树脂聚醚乳液进行稳泡复配改性,研究复合发泡剂对发泡氯氧镁水泥密度、抗压强度及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1%十二烷基硫酸钠中加入浓度为0.5%硅树脂聚醚乳液的复合发泡剂性能最优,发泡倍数由16.80倍提高到17.08倍,半衰期由22 min延长到216.81 min;加入浓度1%明胶复配改性的复合发泡剂性能次之,发泡倍数为16.75倍,泡沫半衰期为55 min。1%明胶改性的复合泡沫与氯氧镁水泥浆体结合时消泡最少,制得的试块泡孔大小均匀、规整,当泡沫添加量相同时,试块密度相对最小,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动物蛋白类混凝士发泡剂的制备与发泡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氢氧化钠、盐酸和人发为主要原料制备XK型动物蛋白混凝土发泡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明胶3种稳泡剂对合成发泡剂进行复配改性,并对复配发泡剂的稳泡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稳泡剂能不同程度提高合成发泡剂的泡沫稳定性,其中以LAS与明胶复配的改性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碳酸氢钾和稀盐酸为发泡组分,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和十二醇为稳泡组分,制备了以CO_2为发泡气体的新型泡沫混凝土发泡剂,并研究了3种稳泡组分对发泡剂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稳泡组分对该发泡剂的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了发泡剂的最优配合比,此时发泡剂的发泡倍数为29倍,1 h沉降距17 mm,1 h泌水率22%。  相似文献   

10.
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发泡剂发泡和矿物发泡剂发泡相结合的复合发泡方式,用预发泡的方法制备免蒸养泡沫混凝土。研究水胶比、粉煤灰、矿物发泡剂和泡沫掺量四因素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28d强度、吸水率和干容重为指标,泡沫掺量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次是矿物掺合料和粉煤灰的掺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发泡性能与泡沫稳定性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酰胺(PAM)对其发泡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对复合发泡液的发泡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DS的最佳发泡浓度为1.2%,且发泡性能优于SDBS;与1.2%SDS复配时SDBS的最佳用量为0.3%;PVA的最佳用量为0.003%,且能显著提升SDS的发泡倍数;PAM的最佳用量为0.02%,能有效增强泡沫的稳定性。响应面优化模型能较好地回归实验数据,试验结果与软件预测值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发泡剂复配研究,以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简称AES)为基础,分别复配不同掺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简称K12)和α-烯烃磺酸钠(简称AOS),并添加适量不同稳泡剂配制成复合发泡剂。通过测量泡沫的发泡倍数、沉降距、泌水量来评价发泡剂的发泡性能。结果表明,以硅树脂聚醚乳液(MPS)为稳泡剂,当AOS取代40%的AES时,发泡剂表现出良好的泡沫稳定性,发泡倍数可达到38.3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α烯基磺酸钠(AO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和十二烷基硫酸钠(K12)对动物蛋白发泡剂母液进行改性,制备改性发泡剂溶液,并对改性发泡剂的发泡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浓度为0.9 g/L的AOS、1.0 g/L的LAS和0.9g/L的K12复合(三掺)改性的发泡剂,起泡倍数高达90倍,泡沫1 h沉降量不超过4 mL,泌水量不超过5 g,泡沫的外壁孔径可控,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2):89-94
依据泡沫除尘技术的除尘机理,对六种不同的试剂进行了起泡能力和泡沫稳定性的试验研究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单体发泡性能最佳,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发泡性能最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发泡性能优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不同稳定剂对同一发泡剂、同一稳定剂对不同发泡剂的性能影响是不同的。综合考虑起泡能力和发泡性能,确定两种泡沫除尘剂基本配方:0.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3%羧甲基纤维素;1.0%十二烷基磺酸钠+0.2%改性硅树脂聚醚微乳液。  相似文献   

15.
以毛纺业废弃的羊毛为原料,在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碱溶液中水解羊毛得到角蛋白溶液。以得到的羊毛角蛋白溶液为母液复配制水泥发泡剂,研究了水解工艺对制备的水泥发泡剂性能的影响。发现复配使用Ca(OH)2,角蛋白水解溶液浓度为1%时效果最好,同时皂化反应促进了水泥发泡剂的发泡性能,发泡倍数可达37.7倍,1 h沉降距7.4 mm,1 h泌水率46.8 m L。对使用其制备的泡沫混凝土相关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6.
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使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利用化学发泡法制备干密度≤250 kg/m3的泡沫混凝土,系统地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十二烷基硫酸钠(B)、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C)和聚丙烯酰胺(D)四种稳泡剂对浆体最大发泡体积比、发泡体积比和浆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泥浆体中分别掺四种稳泡剂均能提高浆体的最大发泡体积比,但改善效果不同;分别掺四种稳泡剂均能有效地提高浆体的稳定性,但影响效果不同.选择适宜的稳泡剂对化学发泡法泡沫混凝土的质量稳定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泡沫混凝土在粉煤灰、膨胀珍珠岩和发泡剂的不同掺量条件下对其干密度、28d抗压强度、导热系数等性能的影响,分别以0~60%粉煤灰掺量、0~20%膨胀珍珠岩掺量及1%~4%发泡剂掺量为参数展开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泡沫混凝土墙和砖砌体墙热工性能分析。依据试验结果得出: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泡沫混凝土的干密度和28d抗压强度先增加到一定阶段后逐渐降低,而导热系数和吸水率逐渐减小;在不断增加膨胀珍珠岩掺量或发泡剂掺量的过程中,泡沫混凝土干密度、28d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随之逐渐降低,而吸水率逐渐增大;烧结多孔砖墙的实测传热系数约为泡沫混凝土墙的1.6倍。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水灰比、HTFC掺合料、减水剂、发泡剂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改进了用于输送、生产和浇筑的施工设备。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泡沫混凝土流动度的影响顺序大小为:发泡剂掺量>水灰比>减水剂掺量>HTFC掺合料掺量。满足实际施工要求的自流平泡沫混凝土的配合比为:水灰比0.5~0.6、HTFC掺合料掺量35%~40%、减水剂掺量1.00%、发泡剂掺量3.0%~3.5%。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发泡剂的泡沫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添加少量表面活性物质和胶状物质于蛋白质型发泡剂中,用发泡倍数和泡沫体积随时间的变化作为发泡剂性能评价指标,探讨了它们对发泡剂的发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的改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的4种物质对发泡剂的泡沫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烷基苯磺酸盐的改善作用最明显,当其掺量为0.2g/30mL发泡液时,发泡倍数为16.7,泡沫稳定时间大于3h。  相似文献   

20.
以废弃磷石膏为主要原材料研制一种发泡磷石膏新型墙体材料,分别研究了水泥、矿粉、发泡剂和缓凝剂对磷石膏性能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系统地分析水料比、发泡剂、矿粉和水泥对发泡石膏材料抗压强度、干密度和吸水率等性能的影响,并以抗压强度和干密度为主要指标得到发泡石膏材料的最佳试验配合比为水料比0.5、发泡剂掺量0.9%、矿粉掺量6%、水泥掺量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