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同轴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局部晚期胰腺头颈部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局部晚期胰腺头颈部癌患者,均通过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术前计划,同平面模拟扇形布源系统。采用同轴穿刺技术植入~(125)I粒子,术中实时调整手术方案。术后将CT图像导入TPS行剂量验证。术后2、4、6个月行腹部CT扫描,评价治疗有效率及局部控制率,并统计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4、6个月治疗有效率为38.10%(8/21)、47.62%(10/21)及52.38%(11/21),局部控制率为95.24%(20/21)、80.95%(17/21)及80.95%(17/21)。术中手术相关并发症包括局部腹腔出血2例,皮下软组织血肿2例,误穿胰管1例。术后10例出现发热,3例食欲下降;急性放射性肠炎0级18例,Ⅰ级3例。结论采用同轴穿刺技术植入~(125)I粒子治疗局部晚期胰腺头颈部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软组织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软组织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软组织肿瘤共15个病灶(2个原发灶,13个局部复发或转移灶)行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单个病灶植入粒子60颗(7~80颗),粒子活度0.6mCi(0.5~0.8mCi),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140~160Gy。术后行质量验证。2个病灶质量验证不满意加行补充外照射,剂量为30、60Gy,分次剂量2.0Gy。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3~34个月)。疼痛缓解率83%(5/6)。术后2个月实际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CR 部分缓解PR 疾病稳定SD)为93%(14/15)。1年及2年局部控制率均为83%。1年生存率72.9%,2年生存率62.5%,中位生存时间32个月。3例远处转移。5例死亡:1例死于肺转移,4例死于全身多器官衰竭。1例植入粒子后皮肤破溃未愈合,其他患者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单独或联合外照射治疗软组织肿瘤尤其是复发和转移性软组织肿瘤有效,方法简单、易行、微创、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头颈部复发性肿瘤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9年12月,对16例头颈部复发性肿瘤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植入术前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术中根据CT影像采取不同进针路径,粒子间距0.5~1.0cm,粒子活度0.50~0.80mCi。术后复扫CT观察粒子分布情况,并再次应用TPS进行术后剂量验证,最小周边剂量范围为106~218Gy。结果 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植入粒子17~158颗(中位数44颗)。随访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5月。局部有效率68.8%(11/16),中位局部控制时间18.0月,平均生存时间25.9月。1年局部控制率67.7%,2年33.9%,3年33.9%。1年生存率76.7%,2年57.5%,3年57.5%。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精确可控,微创,安全,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序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确诊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患者89例,A组45例(单纯TACE术),B组44例(TACE术后7~10天内序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严格遵从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的方案进行粒子布源。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的CT扫描显示的肿瘤局部控制有效率及术后6、9个月的生存率,两组局部控制率及术后6、9个月生存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 随访术后第2、4月肿瘤局部控制有效率(CR+PR)A组是24.44%(11/45),17.78%(8/45),B组为54.55%(24/44),47.73%(21/44),P<0.05,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6、9个月存活率分别是62.22%(28/45),42.22%(19/45),B组术后6、9个月存活率分别是90.91%(40/44),72.73%(32/44),两组同期P值均小于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序贯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确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合并静脉癌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原发性HCC合并静脉癌栓患者,其中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2例合并肝静脉癌栓。对静脉癌栓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前通过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术后进行剂量验证。随访评估癌栓治疗效果,计算术后6个月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观察放射性损伤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随访期间未见癌栓复发,术后6个月治疗有效率为90.00%(9/10),疾病控制率达100%(10/10)。术后患者生存期为8~36个月,术后1年生存率为70.00%,术后2年生存率为40.00%。2例术中出现肝出血、2例术中出现肝区疼痛,2例术后轻度恶心、食欲下降,未发生急晚期放射性损伤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原发性HCC合并静脉癌栓。  相似文献   

6.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18例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 W 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结果全组18例22个病灶治疗后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NC)3例,进展(PD)1例。18例随访7~16个月,全部存活,近期平均生存期9.5个月。结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对16例无法手术根治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实施CT引导下组织间永久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125I粒子植入的数量和剂量分布率,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肿瘤内。治疗后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5d,术后1个月复查CT,总有效率为68.7%,术后3个月复查CT,总有效率为62.5%。CT引导下组织间永久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近期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25I植入治疗复发和转移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1月~2007年7月,对29例头颈部癌术后或放化疗后复发或转移,在局部浸润麻醉下,CT、B超或腔内镜引导125I粒子植入术,粒子间距0.5~1.0c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160Gy,粒子活度29.6MBq。结果2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每例植入粒子12~67颗,中位数23颗。术后未发生出血、感染、粒子移位等严重并发症。29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局部控制率术后3个月为55%(16/29),6个月71%(20/28),12个月45%(10/22),2年36%(5/14)。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和转移头颈部肿瘤可行,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椎体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例(23个病变椎体)伴脊髓压迫且有严重腰背部疼痛的椎体转移瘤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评价术前及术后患者顽固性疼痛情况、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计算术后肿瘤局部控制率、患者生存率。结果2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7~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随访期间无失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患者顽固性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12例术前存在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保留率85.00%(17/20),神经功能恢复率30.00%(6/20)。术后3、6、12个月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100%、90%,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和78.81%。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安全、可行,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 18例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T导向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粒子植入之前采用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Da为靶组织长、宽、高的平均值(L+W+H)/3,单位为cm,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腔肿瘤内. 结果 全组18例22个病灶治疗后2个月后采用PET-CT评价,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NC)3例,进展(PD)1例.18例随访7~16个月,全部存活,近期平均生存期9.5个月.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治疗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其中22例接受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实验组),28例仅接受TACE治疗(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法评价两组患者远期疗效;观察门静脉再通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7个月和6.0个月;两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门静脉再通、腹腔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手足麻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6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行CT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记录随访所见。结果16例治疗均成功,癌痛及胸腔积液均明显缓解;术中未见穿刺部位、微波消融区及粒子植入区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及3级以上放射性损伤,未出现粒子迁移,术中及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68.75%(11/16)、局部控制率87.50%(14/16)。随访12个月期间5例死亡,但无粒子植入相关死亡病例。结论微波消融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iGuide虚拟导航辅助C臂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癌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115处溶骨性骨转移癌引发疼痛患者,经常规治疗后疼痛无缓解或拒绝常规治疗,接受iGuide虚拟导航辅助C臂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术。记录技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90%体积肿瘤吸收剂量(D90),比较术前及术后1、4、8周患者每日吗啡摄入量(DMC)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前与术后8周Karnofsky评分。结果 125I粒子植入术技术成功率100%;D90为93.56~142.46 Gy,平均(110.54±3.41) Gy。术前DMC及VAS评分分别为(86.28±22.18) mg及(6.40±0.96)分,术后1周降至(54.88±12.05) mg及(4.48±0.76)分,之后逐渐下降,至术后8周降为(23.14±7.07) mg及(1.86±0.65)分(P均<0.05);Karnofsky评分由术前的(74.19±7.27)分升高至术后8周(88.37±6.66)分(P<0.05)。主要和次要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3%(2/86)和11.63%(10/86)。结论 iGuide虚拟导航辅助C臂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术可有效缓解溶骨性骨转移癌所致疼痛,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125)I粒子胆管腔内联合瘤体内植入治疗不可切除胰头癌(PH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不可切除PT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接受胆管腔内联合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125)I组),35例接受腹腔镜姑息性手术(PS组),对比2组术后肝功能、并发症、中位生存时间及截止随访终点时生存率。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3及6个月时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降低,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且术后3、6个月时~(125)I组较PS组更为显著(P均0.05)。P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10/35),~(125)I组为21.62%(8/3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6)。PS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125)I组为11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胆管腔内联合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可有效缓解PHC所致胆管梗阻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1.5TMRI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对44例恶性肿瘤患者(男41例,女3例)共99个病灶在1.5TMRI引导下行^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术前采用TPS系统设计治疗计划。采用fsFRFSET2WI(30s)、T1FSPGR(16s)、2DFIESTA(1s)、3DDynT1WI(15s)引导18GMR兼容性穿刺针插入病灶,并根据TPS计划植入^125I粒子。采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穿刺针与^125I粒子在MR图像上均能清楚显示。49个病灶(49.49%)完全缓解;29个病灶(29.29%)明显缓解;14个病灶(14.14%)无变化;7个病灶进展(7.07%)。未见大出血和胆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MRI引导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已用于治疗胰腺癌,但胰腺复杂的解剖结构限制了其发展。3D打印技术可通过构建高精度术前模型或术中模板而使放射性粒子植入符合个体化要求,已用于制备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模板,提高了治疗胰腺癌效果。为进一步规范3D打印模板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经国内多位专家讨论后制定本共识,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出基于CT图像的腹腔镜超声引导I~(125)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术前规划方法,并评价该治疗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1例胰腺癌患者的术前CT图像导入本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治疗计划系统(TPS)中,获得肿瘤和周围器官的重建图像。借助基于肿瘤表面的虚拟手术导板,选择进针点位置,进而规划出粒子植入的针道及粒子数量,并评估辐射剂量。结果共规划21条针道,拟植入45颗粒子。术前规划中肿瘤的剂量参数指标D90为12 481cGy,V100为92.83%,可满足临床剂量要求;而周边正常胰腺组织的D90为0,V100仅为0.40%。结论理论上,腹腔镜超声引导I~(125)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能保证粒子精准植入并达到肿瘤局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结合术中~(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结合术中~(125)I粒子植入(研究组,n=20)或术后常规放疗(对照组,n=40)的MESCC病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神经功能预后、生存期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KP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研究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相近。研究组术后1周和1个月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KPS评分相近。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有90.0%(18/20)和75.0%(30/40)的患者具备行走能力,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0个月(95%可信区间:4.3~13.7个月)和6.6个月(95%可信区间:3.8~9.0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2/20)和15.0%(6/4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结合术中125I粒子植入治疗MESCC在短期疼痛缓解和一般体力状态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联合术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