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简述了山西省代县古城的城市格局与演变特征,探讨了城市格局的形成阶段,通过分析评价代县古城的格局现状,提出了古城格局的保护对策,既有利于保护传统文化特色,又有利于维护古城原有社区结构。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陕北地区特色鲜明的佳县葭芦古城为研究对象,在保护古城的基础上,通过现状对实体遗存的保护与城市设计框架五要素的结合,提出古城保护的规划策略,针对不同功能保护区域,通过有效引导、控制,最终实现古城的特色保护与旅游开发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阐述城市特色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苏州城市的特色构成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保护和发展苏州城市地域性特色的重点是保护传统的水特色,进行古城街区、巷道的全面保护,同时以动态发展的观念塑造城市新特色。  相似文献   

4.
在保护名城(古城)历史文化传统前提下,发挥古城潜在优势,突出古城特色,充分利用现有的历史人文资源发展城市文化旅游产业,打“名城”牌,实现保护名城与发展城市文化旅游产业二者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5.
永年广府古城是邯郸地区具有天然湿地特色和历史文化沉淀的古代城池,是邯郸历史文化名城价值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溯源、实地调研等途径,梳理广府古城风貌要素,结合古城现状,分析风貌价值特色,提出广府古城风貌的保护原则、方法与利用策略.在当今城市风貌缺失,亟待发掘和保护的背景下为邯郸城市风貌特色的完善做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城市遗址是特色古城凝固的历史,从九江现存的寻阳古城遗址着眼,在研究其他遗址公园的利用状况后,探讨寻阳古城和新九江之间的联系,提出寻阳古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全球文化的卷席,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但随着而来的建筑文化"雷同"现象也突显出来,"千城一面"缺乏城市特色景观的设计比比皆是,人们意识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很重要。分析古城保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矛盾,并对古城保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评价,提出南阳古城保护的研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彭氏故国人居新城--徐州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自然山水格局与历史文化古城两方面分析归纳了徐州的城市特色资源;通过考察上述资源的保存现状与所面临的危机,研究徐州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战略,其中在历史风貌保护方面分别针对实存、虚存、地下潜存的历史资源制定了相应的保护原则;而在新区城市特色方面,则提出了构建“城市紧凑低缓—地景山水相连”的新山水城市模式。  相似文献   

9.
研究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问题,必须从深层次入手。本文总结了苏州的地方社会文化特征和城市特色风貌,提出苏州城市的保护与更新应具有浓郁的“苏州味”。  相似文献   

10.
莫菁洁 《山西建筑》2005,31(21):41-42
分析了城市特色的内涵,根据邯郸市具有的特色,介绍了邯郸市的古城特色保护、生态园林城市的构建、建筑景观的营造,并提出了应注意的有关问题,以保证城市建设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程俊虎  齐君 《山西建筑》2010,36(6):27-29
通过分析祁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现状,剖析祁县城市建设与古城保护中存在的矛盾,力求在促进祁县城市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提出祁县古城保护发展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2.
避开老城另建新城的发展模式通常被认为能较好达到老城保护的目的,但实际一些城市依然无法摆脱老城活力衰退、形态瓦解的命运。本文通过中国典型古城洛阳老城从清代至今城市功能空间的分布和演化研究,分析城市核心功能的变化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发展活力的影响机制,认为承担合理的城市发展功能对老城的保护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探究肇庆古城这一具有浓厚地域特色与防御性能的城市遗产的价值特征,进而为肇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提供参考,结合古城建设情况与空间规划特征,系统梳理了肇庆古城的营建动力机制,将古城安全防御体系进行层级划分,从古城选址的生态安全、城市营建的心理安防、城墙建造的军事防御、水系规划的防洪御灾这4个层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肇庆古城营建的动力机制主要受政治文化、经济地理的影响,具体涉及政策职能的推动、民族文化引发的暴乱以及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 肇庆古城的安全防御体系是生存资料安全与内外环境安全、物质防御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层面的综合体现,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态安全思想、宋元明清城墙防御及防洪体系、筑城与修缮技艺及城市空间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城具有良好的景观视廓,对研究中国古代山水城市和大尺度山水轴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荆州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以“楚文化、三国文化”为主体,抽取历史文化资源中的代表元素进行定位,从而设计出符合古域荆州的城市形象:并对荆州古城今后的发展状态进行定位与思考,发展古域旅游服务事业,将荆州古城建设成为集环城旅游、休闲、古城保护等系统为一体的城市景观,打响荆州古城的名气。  相似文献   

15.
谷岩  姜佳彤 《山西建筑》2013,(35):21-22
对哈尔滨城市历史发展脉络、现有俄式古建筑的分布位置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特殊的历史成因,借鉴先进城市古建筑保护成功案例,与之对比从中发现问题,并根据哈尔滨城市自身现状,提出如何改进对现有城市遗存俄式古建筑进行合理的保护、开发、探索、研究的方法,从而使这座东北边城能够为后代留下更多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城市建筑。  相似文献   

16.
李炎  梁晨 《华中建筑》2014,(4):142-147
南阳古城在其城市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汉代宛城、唐宋小城、明代唐王府城和清末"梅花城"的不同城市空间形态,它们勾勒出了古城历史发展的前后传承脉络。其中,城市水系作为一个重要的自然要素,在古城的选址、城市对外交通、城池的军事防御体系、城市内部的功能分区、防洪涝减灾等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反映出水系与城市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成为深入探研和把握古城历史发展规律与特色内涵的不可或缺的线索与路径。  相似文献   

17.
陈洋  朱捷 《园林》2021,(5):34-41
针对我国城市建设更新过程中出现的历史文化名城场所精神消逝现象,基于场所精神理念,提出名城场所精神复兴的可行路径。依循理论研究、问题剖析、模式建构、实例验证的逻辑路线,凝练出以历史文化为基底、特征环境为构架、地方社区为表情、地域生活为舞台的历史文化名城场所精神复兴思路。剖析陕西韩城古城在历史文脉断裂、原真空间受创、原有居民流失、旅居关系失衡4个方面面临的具体问题,结合古城主要价值特色,提出韩城古城场所精神复兴的具体模式,展现该模式框架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与演化,旨在协调文化保护、环境提质、旅游发展、遗产管理与社区培育的相互关系,为守护名城的价值特色根基提供创新思路与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叶斌  刘正平  宣莹 《城市规划》2011,35(8):49-54
六朝宫城遗址是六朝古都南京市最宝贵的地下历史文化资源。由于历史上的破坏和南京"叠压型"古都的特点,六朝建康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一直十分薄弱,成为我国古代都城研究的一大空白。自2000年以来,现代城市建设为考古发掘工作提供大好契机的同时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试图从案例研究、城市设计、制度建构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六朝宫城考古发掘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古代福州城市形态特征及演化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古代福州各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轨迹的分析,总结了古代福州城市形态演化的历史特征,并进而揭示了城市形态演化的内在机制,以期通过研究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及今后的城市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5)
By introducing cultural landscape theories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ories, this paper analyzed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Pingyao C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relevant theories. Taking Pingyao for example, application of theories in practices will be better understood, and the role of human geography in urban planning reflected. Referring to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cases of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ies, this paper analyze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and spatial environment of Ancient Pingyao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lture and geography, and proposed sugges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human geography theo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