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低度凸透镜预防近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薄薄的一个光学镜片戴在眼前立刻可使某些接近于盲的近视眼达到正常视力。这种毫无痛苦立刻奏效的传统矫正方法,即使科学进步的今天尚无一种医疗技术的效果能相媲美。尽管如此,它只是对眼屈光不正起到光学矫正作用,无论配戴多久仍然是戴上昭昭去掉昏昏,既未起到治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矫正中低度近视的短期有效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20年7—12月在成都爱尔眼科医院植入V4c ICL晶状体的低度近视患者490例(707眼),均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测量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眼压、拱高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并计算手术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以及稳定性。术前、术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至术后6个月,患者裸眼视力(-0.076±0.079)LogMAR,手术有效性指数为1.26±0.21,最佳矫正视力(-0.079±0.080)LogMAR,安全指数为1.13±0.18。术后屈光度在±0.5 D以内的占比94.9%,可预测性为99.1%;等效球镜度在术后1个月为(-0.063±0.135)D,术后6个月为(-0.071±0.126)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3 078±258)个/mm2,术后6个月为(2 953±206)个/mm2,损失率为(1.05±0.39)%。术后1个月拱高为(498±143)μm,术后6个月为(474±177)μm。ICL更换比例为1.4%。术后未出现严重威胁视力的并发症。结论:ICL 植入术(中央孔型,V4c ICL)矫正中低度近视具备良好的效果,手术安全、可靠,且预测性高,患者视力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低度近视患者植入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6-01/2017-06在我院接受ICL V4c植入术的中低度近视患者20例40眼,术后1wk,1mo,1a进行随访,观察UCVA、BCVA、SE、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拱高、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结果:术后UCVA、BCVA均较术前提高(P<0.01),术后1mo与术后1a UCVA无差异(P>0.05),其余时间点UCVA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BCVA两两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SE均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1wk平均SE接近0D。术后1a手术安全指数为1.05±0.14,手术有效性为1.07±0.14。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眼压均无差异(P>0.05)。术后1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无差异(P>0.05)。所有研究对象均未见白内障、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等。术后满意度为100%。

结论:ICL V4c植入术是治疗中低度近视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术后1mo后视力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青少年近视进展过程中优势眼中左眼及右眼的占比和性别分布,优势眼及非优势眼近视程度及增长速度的差别,分析优势眼在近视进展中的特点。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02/05期间我院就诊的235例7~17岁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眼部结构检查排除各种眼病,并进行优势眼(卡洞法)测定及散瞳后综合验光,均配戴单焦框架眼镜矫正,1a后复测优势眼(卡洞法)及散瞳后综合验光。

结果:研究对象中,优势眼为右眼159例(67.7%),左眼76例(32.3%),优势眼与非优势眼的性别分布无差异(P>0.05); 优势眼与非优势眼近视等效球镜度数无差异(P>0.05); 优势眼与非优势眼近视增长程度无差异(P>0.05); 右眼及左眼分别为优势眼和非优势眼时,近视增长度及两眼间近视增长程度均无差异(P>0.05); 优势眼近视增长程度与双眼近视增长度数差异具有相关性(P<0.01)。

结论:青少年近视者中,优势眼以右眼为主,且无性别差异; 优势眼在近视程度和增长程度上无特异性表现,且优势眼不影响近视增长程度和双眼参差大小的变化,但优势眼近视增长速度可能会影响双眼屈光参差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对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控制效果。

方法:选取2016-01/06我科收治的中低度近视青少年患者76例152眼,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角膜塑形组36例72眼与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组40例80眼(联合组),两组患者均配戴角膜塑形镜,联合组加用0.1g/L阿托品滴眼液点眼,均随访1a,检查戴镜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压、泪膜功能及角膜各参数的变化,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戴镜前、戴镜1a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压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组戴镜前、戴镜1a裸眼视力变化幅度高于角膜塑形镜组,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差值低于角膜塑形镜组(P<0.05); 戴镜前,两组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LLT)、客观散射指数(OSI)、泪膜破裂时间(BUT)比较无差异(P>0.05),戴镜1a,联合组LLT、BUT高于角膜塑形镜组,OSI低于角膜塑形镜组(P<0.05); 戴镜前,两组患者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比较无差异(P>0.05),戴镜1a,联合组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变化幅度均低于角膜塑形镜组(P<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可改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裸眼视力,控制屈光度、眼轴增长,对角膜形态及泪膜功能无明显负面影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调查分析单眼轻度近视青少年近视程度与主导眼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79例单眼轻度近视青少年根据近视程度分为Ⅰ组(-0.25~-0.75 Ds)15例,Ⅱ组(-1.0~-2.0 Ds)46例,Ⅲ组(-2.25~-3.0 Ds)18例.卡洞法测量所有受检者注视远5 m处及近33 cm处的主导眼,配镜矫正屈光不正后重新测量远近两处的主导眼别.结果 根据轻度近视程度的不同,近视所在眼为主导眼的受检者在Ⅰ、Ⅱ、Ⅲ组中远5 m处分别为:13例(86.7%)、28例(60.9%)、5例(27.8%);近33 cm处分别为15例(100%)、40例(86.9%)、9例(50.0%);配镜矫正后3组远5m处分别为:14例(93.3%)、38例(82.6%)、8例(44.4%);近33cm处分别为:15例(100%)、40例(86.9%)、10例(55.6%).3组受试者5 m及33 cm处裸眼及配镜矫正后主导眼所在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近视屈光参差人群中,单眼视觉质量的下降会造成主导眼在双眼间的转换,近视程度的发展与主导眼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光学镜片结合理视健眼操治疗单纯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筛查938例9-23岁单纯性近视中小学生,进行光学镜片结合理视健眼操治疗,分析比较治疗效果。结果9-12岁组治疗有效率4.0-4.4视力组54.6%、4.5-4.7视力组81.6%、4.8-视力组88.9%,均高于13-18岁组和19-23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学镜片结合理视健眼操对单纯性近视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非球微透镜对低度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2-05-1/31在我院就诊的7-12岁低度近视患者100例。根据配镜意愿分为两组:配戴单光眼镜组50例、配戴高非球微透镜组50例,均取右眼参数分析。比较两组戴镜后6mo,1a近视增长量(绝对值)、眼轴(AL)增长量、低度近视进入中度近视率、AL负增长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戴镜6 mo,1 a后配戴高非球微透镜组近视度数增长量低于配戴单光眼镜组,AL增长量小于配戴单光眼镜组(均P&#x003C;0.001); 戴镜6 mo AL负增长率明显高于配戴单光眼镜组(P&#x003C;0.001); 两组患者进入中度近视率无差异(P=0.62); 但戴镜1a后配戴高非球微透镜组进入中度近视率明显低于配戴单光眼镜组(P&#x003C;0.001),两组间AL负增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对比配戴单光眼镜组患者,配戴高非球微透镜对低度近视患者6 mo近视度数增长控制率为88.2%,AL增长控制率为90.0%,低度近视进入中度近视控制率为66.7%; 戴镜1 a近视度数增长控制率为75.6%,AL增长控制率为69.2%,低度近视进入中度近视控制率为88.9%。结论:对于7-12岁的低度近视儿童青少年,高非微透镜在控制近视效果上远优于单光眼镜,是低度近视防控的优质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近视已成为近年来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何及早发现青少年近视,目前多主张用阿托品眼液散瞳验光以明确诊断,但由于阿托品眼液散瞳作用维持时间长及副作用较大,致使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及家长不易接受。为探讨托吡卡胺能否作为青少年近视散瞳验光用,我院自2000年开始对150眼青少年近视患者用托吡卡胺与阿托品眼液散瞳验光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度近视儿童应用质量分数0.005%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进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116例116眼低度近视儿童根据受试者和监护人意愿分为两组。阿托品(试验)组:58例58眼近视儿童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同时睡前双眼各点1滴质量分数0.005%的阿托品滴眼液。框架镜(对照)组:58例58眼近视儿童仅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用药前及用药后每4mo复查一次,共随访12mo,观察两组近视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瞳孔直径和调节幅度的变化情况及试验组的不适症状。结果:随访1a后,两组的近视等效球镜度和眼轴长度治疗前后均有差异(P<0.05);两组间近视等效球镜屈光度增加量无差异(P>0.05);两组间眼轴长度增加量有微小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瞳孔直径增加量有差异(P<0.05);两组的调节幅度下降量有差异(P<0.01)。试验组不适症状:用药初期6眼(10.3%)出现畏光,其中4眼用药2wk后畏光消失,余2眼4wk后消失。无视近模糊、过敏等其它不适症状。结论:低度近视儿童规律应用质量分数0.005%阿托品滴眼液1a,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青少年单眼轻度近视主导眼与近视程度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12/2013-12于我科门诊检查的158例青少年单眼轻度近视患者资料,以柱镜散光值作等效球镜转换,依据近视程度将其分为三组, A 组30例(-0.25~-0.75D),B组92例(-1.0~-2.0D),C组36例(-2.25~-3.0D)。选择卡洞法对受检者注视近33cm处、远5m处主导眼进行测量,对屈光不正予以配镜矫正后,再对远、近处主导眼别进行重新测量。
  结果:单眼轻度近视主导眼、非主导眼的调节功能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主导眼、非主导眼平均屈光度与眼别的相关性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5 m处主导眼眼别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33cm处主导眼眼别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视物距离下主导眼眼别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眼轻度近视裸眼与配镜后主导眼眼别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形成,与视物的清晰程度有关,予以配镜矫治虽然可改善视物的清晰程度,同时也会影响主导眼的选择,由于近视性屈光参差最早出现于主导眼,因此配镜矫治阶段需将其考虑在内,避免青少年近视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的主导眼与非主导眼的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正负相对调节、调节反应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眼科门诊27例能配合检查的低度近视性屈光参差儿童(1.0 D≤双眼等效球镜差<2.5 D),矫正视力 ≥0.8.采用"卡洞法"测量被检者的主导眼,分别记录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屈光度,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低度近视青少年与正常青少年的脑视觉认知功能,研究早期、低度近视对脑视觉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共120名青少年按屈光状态分为低度近视组、屈光参差组以及正常对照组。通过知觉眼位、注视稳定性和立体视来评估参与者的脑视觉认知功能。其中,立体视的检查包括经典远、近立体视(同视机、Titmus)和0.8m和1.5m的3D-随机点静态0阶立体视检查(简称3D立体视)。结果:1)知觉眼位:低度近视组水平知觉眼位显著偏移;屈光参差组水平、垂直知觉眼位均显著偏移;2)注视稳定性:低度近视组和屈光参差组注视稳定性降低;3)立体视:屈光参差组0.8m和1.5m立体视检查的正常率较其余两组降低。低度近视组1.5m 3D立体视正常率降低;4)注视稳定性与近立体视之间存在弱的正相关性。结论:低度近视即使在矫正至最佳矫正视力后,仍存在一定脑视觉认知功能的缺陷,研究还提示,除局部视网膜调控外,脑视觉中枢可能也参与了近视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Flap-free(去瓣)LASEK加丝裂霉素C(MMC)与LASEK手术治疗中、低度近视临床效果,评估FLAP-free LASEK联合丝裂霉素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患者44例86眼(-2.00~-7.00)D,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Flap-freeLASEK联合丝裂霉素C,B组行普通LASEK手术。观察两组术后1wk;1,3mo裸眼视力,术后1wk;10d;1,3,6mo角膜haze情况,术后眼球疼痛程度评分,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术后1wk;1,3mo时裸眼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wk;10d;3,6mo角膜haze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角膜haze在1mo时(χ2=5.1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0.5级haze在1mo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5,P<0.05),3mo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级haze在1,3mo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级haze只在B组术后3mo时出现1例,A组无2级haze出现。眼球疼痛程度评分术后1d(χ2=38.78,P<0.05),4d(χ2=34.624,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术后4,7d内愈合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lap-freeLASEK联合丝裂霉素C与普通LASEK治疗中、低度近视相比较,术后1mo时0.5级haze发生更少,程度更轻。术后第1,4d时眼球疼痛程度更小,视力恢复和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薄角膜中低度近视患者LASIK术后4年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中央角膜厚度小于500μm中低度近视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1至12月于我院接受LASIK手术的薄角膜中低度近视患者72例(136只眼),术前中央角膜厚度463~498μm(484.95±6.65)μm,术前等效球镜度-6.00~-1.50D(-3.74±1.27)D。检查术后4年的视力、屈光状态、Irreg值、角膜后表面Diff值和中央角膜厚度,并与术前及术后早期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结果术后4年均未发生继发进行性角膜扩张或医源性圆锥角膜,最佳矫正视力均无下降,平均等效球镜度为(-0.15±0.53)D,其中122只眼(89.7%)在-0.50~+0.50D之间,屈光回退≥1.00D者8只眼(5.9%);术后各阶段视力、等效球镜度、3mIrreg、5mIrreg以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早期Diff值较术前明显增长(P〈0.05),但3个月后出现递减趋势。结论LASIK手术治疗薄角膜中低度近视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稳定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近视患者眼高阶像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近视患者眼高阶像差的分布规律,观察近视度数及年龄对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使用德国Alle-gretto波前像差仪,随机收集LASIK手术治疗前186眼扩瞳后的波前像差结果,根据近视度数高低和年龄分别分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结果人群整体高阶像差从慧差(R3)至2次球差(R6)依次递减,以慧差(R3)和球差(R4)为最普遍的高阶像差,其他高阶像差近似为0。左、右眼高阶像差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的高阶像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球差和2次慧差。青年组和中年组高阶像差分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近视患者群体眼高阶像差以慧差和球差为主,但无年龄、眼别差异;(2)高度近视眼的球差和2次慧差比低中度近视眼大。  相似文献   

19.
眼屈光要素对青少年近视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通过检查青少年学生眼球的屈光要素 (角膜曲率、眼轴长度 ) ,了解其对青少年近视的影响。方法 :对近视学生采用散瞳验光和电脑验光及测定患者的角膜曲率和用A超测定眼轴长度而进行分析。结果 :4 2 7例 85 4眼的学生近视 ,其中屈光度在 - 3.0 0DS以下者有 4 6 1只眼占 5 4 .0 % ,- 3.2 5~ - 6 .0 0DS者有 2 86只眼占 33.5 % ,- 6 .2 5DS以上者有 10 7只眼占 12 .5 %。近视学生男 188例 ,女 2 39例。角膜曲率 (屈光力 )平均水平曲率为 (4 3.0 3± 0 .35 )D ,垂直曲率为 (4 3.75± 0 .4 3)D。眼轴长度平均为 (2 3.0 7± 0 .19)mm。在同年龄组同性别组中垂直和水平角膜曲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在 6~ 12岁和 13~ 15岁组中 ,中度和低度近视平均眼轴长度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学生近视以轻度近视 (- 3.0 0DS)为最多 ,占 5 4 .0 % ,女生近视多于男生 ,可能与女生青春发育期比男生早有关。低年龄学生的中、低度近视属非轴性近视 ,是由于眼屈光要素之间不匹配、不协调而失平衡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眼球挫伤致近视的因素。方法对20例眼球挫伤致近视的情况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观察治疗后10例近视度数均逐渐减小,平均恢复时间约3周。结论眼挫伤致近视由多种因素引起,经治疗后大部分视力可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