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卡维地洛对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高血压病(EH)和糖尿病(DM)患血中内皮素(ET)、心钠素(ANP)、血管紧张素Ⅱ(AⅡ)水平变化及卡维地洛对EH和DM患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20例EH及20例DM患血ET、AⅡ、ANP及尿β2-微球蛋白(Uβ2-M)。结果 卡维地洛降压治疗在用药第2周后达最大效益,以后逐渐平稳,第2周与第2周降压效果一致。EH组ET、AⅡ均高于对照组,ANP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H组治疗前后ET、AⅡ明显降低(P<0.01),但ANP改变则不明显(P>0.05),Uβ2M亦明显降低(P<0.05)。DM组卡维地洛治疗后ET、AⅡ有明显降低作用(P<0.05),ANP作用也不明显(P>0.05)。EH和DM组血脂血糖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但用卡维地洛治疗后血脂血糖改变不明显(P>0.05)。对正常血压无明显的降压作用,对糖尿病病人无血压过低表现。结论 EH和DM患存在高内皮素和高血管紧张素Ⅱ血症及Uβ2M增加表现,卡维地洛能有效改善血管肾素、内皮舒缩功能和心房利钠肽功能,同时能减少尿β2微球蛋白排泄。  相似文献   

2.
梅仁彪  王瑜  王多为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4):3315-33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人群血浆氨基肽酶A(APA)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对淮南市汉族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压、身高、体质量的测量,征集到高血压家系的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者分别为131例与134例、非高血压家系的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者分别为127例与13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RIA法和ELISA法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APA水平.结果 两个家系中高血压组AngⅡ与APA水平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t=10.3398,6.5613,11.7089,6.6683,均P<0.01).且高血压家系高血压组AngⅡ与APA水平显著高于非高血压家系的高血压组(t=3.6201,6.1091,均P<0.01).平均动脉血压与两个家系中高血压组AngⅡ水平与APA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非高血压家系r=0.315,0.392,均P<0.05,高血压家系r=0.412,0.505,均P<0.01).高血压家系中高血压组血浆AngⅡ水平与APA水平呈正相关(r=0.322,P<0.05).结论 血浆APA水平在不同家系存在差异;高血压家系的高血压人群血浆APA水平显著升高,并与血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金鸡菊提取物70%乙醇洗脱物对高血压小鼠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组织中AngⅡ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盐(80mg/mLNaCl溶液)冷激法,连续20d,形成小鼠高血压模型;将实验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40mg/kg)和金鸡菊提取物70%乙醇洗脱物低、中、高剂量(40、80、160mg/kg)组。连续ig给药28d后,采用颈动脉插管法测定小鼠血压并取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AngⅠ、AngⅡ、及肾组织中Ang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浆AngⅠ和组织中AngⅡ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其血压和血浆Ang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01);与模型组相比,金鸡菊提取物70%乙醇洗脱物中、高剂量(80、160mg/kg)组血浆AngⅠ含量明显升高(P〈0.05),血浆AngⅡ含量极显著降低(P〈0.001),肾组织中的AngⅡ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金鸡菊提取物70%乙醇洗脱物可明显升高AngⅠ水平,减少AngⅡ生成,推测其降压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AngⅠ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用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AT-Ⅱ)拮抗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合理性。方法60例2型糖尿病并发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n=20)、厄贝沙坦组(n=20)及两药联用组(n=20)治疗18周,治疗前后对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OD)、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分析、血清钾进行比较。结果贝那普利组UAER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了33.9%(t=3.278,P=0.004),厄贝沙坦组下降了36.2%(t=4.234,P〈0.01),两药联用组(贝那普利+厄贝沙坦)下降了60.9%(t=5.754,P〈0.01),两单药组间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联用组较单药组下降幅度总体增加26.1%。结论ACIEI与AT1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胸段硬膜外阻滞(TEA)镇痛与静脉镇痛(GA)对冠心病患者术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胸部、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TEA组和GA组。分别于术前1d、术毕清醒后1h和术后第1天同一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及醛固酮(ALD)的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镇痛效果。结果 镇痛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PRA、AⅡ及ALD值与术前比较TEA组差异元显著意义(P〉0.05)。GA组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TEA镇痛不会对冠心病患者术后R-A-A-S产生不良影响,能有效地防止和治疗围术期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6.
直立倾斜试验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椿  张馥敏 《江苏医药》1998,24(4):245-247
30例不明原因晕厥病人及15例无晕厥史的健康人行直立倾斜试验(HUT)检查,并取血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醛固酮(ALD)。结果示平卧位、倾斜后5分钟阳性、阴性及对照组PRA、ATⅡ、ALD浓度及其变化相似,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检查结束时三组PRA、ATⅡ及ALD均较倾斜后5分钟又有所增加(P<0.05);但阳性组PRA、ATⅡ、ALD显著高于阴性及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血浆肾素、ATⅡ及ALD均参与体位改变后维持循环稳定方面的快速调节,它们的增加不是引起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原因而是对血压下降的一种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探讨AngII在冠心病发病、病变程度中的作用。方法检测110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对照者血清AngII,同时测定IL-6、TNF-α。结果冠心病患者AngⅡ、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AngⅡ与IL-6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51,P〈0.05;r=0.60,P〈0.05)。结论血清血管紧张素Ⅱ是影响IL-6、TNF-α的因素,与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ACE、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青岛地区EH患者246例和130例正常对照,测定两组血压、血脂、血糖等临床及生化指标,并对高血压进行分级,同时检测血清ACE、血浆AngⅡ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CE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不同血压分级患者其血清ACE、血浆AngⅡ水平有无差别。结果EH组中,II、ID、DD基因型患者血清ACE水平分别为(36.69±14.05)U/L,(42.98±16.61)U/L,(49.37±17.43)U/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基因型患者血浆AngⅡ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升高,血清ACE及血浆AngⅡ水平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H患者血清ACE水平与ACE基因多态性之间有相关性(r=0.324,P<0.05)。结论 DD基因型EH患者血清ACE水平明显高于ID型和II型患者,血浆AngⅡ水平在不同基因型间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其影响。方法:测定5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0例血压正常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内脂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观察奎那普利治疗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内脂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血清内脂素与患者平均动脉压、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96,r=0.521,均P〈0.01)。应用奎那普利治疗后患者血清内脂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血清内脂素水平升高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影响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马来酸依那普利(Enaiapril)对其影响。方法:选择合并高血压和血压正常老年DM患者各90例、正常老年人30例,测定其血清APN、血浆AngⅡ水平,观察Enaiapril对血压升高老年DM血清APN、血浆AngⅡ影响。结果:与血压正常组比较合并高血压老年DM血清APN降低(P〈0.01)、血浆AngⅡ升高(P〈0.01),血压升高老年DM患者APN与患者MAP、AngⅡ呈明显负相关(r=-0.58,r=-0.53,均P〈0.01)。Enaiapril可升高高血压老年DM患者血清APN(P〈0.01)、降低AngⅡ水平(P〈0.01)。结论:血清APN降低可能是导致老年DM血压升高的发病原因,RAS活性影响患者血清APN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王彬 《河南医药信息》2010,(15):110-11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异常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26例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ACE基因多态性和血脂[血清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LDL-c])、Fib浓度测定,分析AC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及Fib之间的关系。结果疾病组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疾病组CH、TG、LDL-c、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疾病组中ACE基因DD型者与ID、Ⅱ型者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基因多态性与CH、TG、LDL-c及Fib浓度间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1,0.702,0.683,0.653,P值均〈0.01);与HDL-c浓度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648,P〈0.001)。结论 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与血脂代谢异常及血浆Fib有关,而与Ⅰ等位基因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肌纤维化及干预治疗。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76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冠心病组31例,风湿性心脏病组23例,扩张型心肌病组22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Ⅰ型前胶原氨端肽原(PⅠNP)、Ⅲ型前胶原氨端肽原(PⅢNP)含量。并与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风心病组、扩张型心肌病组Ang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心衰组血浆ALD和PⅠNP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风心病组、扩张型心肌病组PⅢN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扩张型心肌病组Ⅰ/Ⅲ型胶原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胶原合成增加,血中AngⅡ、ALD在胶原沉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病因心衰患者均应给予抗纤维化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血清肾素(REN)、血管紧张素(Ang)、醛固酮(ALD)的水平及其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6月120例MS住院患者为MS组和12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血清REN、Ang、ALD、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BG2h)和体重指数(BMI)等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MS组血清REN、AngⅠ、AngⅡ、ALD、TG、TC、LDL-C、FPG、PBG2h、BMI水平以及高血压和高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HDL-C低于对照组(P<0.01).MS患者血清AngⅡ与HDL-C负相关(r=-0.256,P=0.007),与TG、TC、BMI、FPG、PBG2h和高血压呈正相关(r=0.920、0.410、0.310、0.410、0.423和0.568,P均<0.01).结论 REN、Ang和ALD在MS组患者血清中水平较高,可能与MS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浆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水平变化。方法采用超声肱动脉内释测量法,观察被动吸烟、主动吸烟及正常对照者各30名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同时测定各组血浆NO、AⅡ。结果三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均无最著性差异(P〉0,05).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被动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吸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NO在主、被动吸烟组减低。AⅡ在主、被动吸烟组升高。结论被动吸烟导致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可能与血浆NO减少、AⅡ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维A联合窄谱UVB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其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及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表达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0例银屑病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单纯用窄谱UVB照射全身,B组口服阿维A联合窄谱UVB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并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ACE及Ang Ⅱ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B组显著A组(χ2=10.313,P<0.01);B组PASI评分、血清AC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A组,而血清Ang Ⅱ水平低于治疗前和A组;PASI评分与银屑病患者ACE和Ang Ⅱ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性(r=0.516,r=0.647,均P<0.01)。结论阿维A联合窄谱UVB治疗银屑病可显著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少,其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ACE和Ang 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徐迎侠 《河北医药》2010,32(18):2508-2510
目的探讨氯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联合治疗组4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血浆TNF-α、IL-6和Ang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血浆TNF-α、IL-6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2组AngⅡ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氯沙坦或氯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均能降低血浆TNF-α、IL-6水平,心功能得到改善;氯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在降低TNF-α、IL-6水平和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单用氯沙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一氧化氮(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组(L组)和L-NAME+辛伐他汀组(L+S组)。每2wk尾袖法测定动脉收缩压,8wk后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血清和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活性。结果:L组大鼠血压与同期C组血压相比有极显性差异(P<0.01),辛伐他汀干预未对增高的血压产生明显影响(P>0.05);各组大鼠血清TG和TC水平比较也无显性差别(P>0.05)。与C组相比,L组大鼠血清ACE活性明显降低(P<0.01),L组和L+S组大鼠血浆AngⅡ水平与C组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心肌组织中AngⅡ水平和ACE活性则较C组明显增高(P<0.01);辛伐他汀干预后L+S组大鼠血清ACE活性升高,但与L组无显性差异(P>0.05),心肌ACE活性和AngⅡ水平则均比L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局部心肌组织ACE活性抑制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脏局部RAS活性,减少AngⅡ生成,这种作用独立于调脂和降压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肥厚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肥厚组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测定左室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部分心肌组织进行HE、VG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组左室指数、左室全心比、ACE活性、AngⅡ浓度及AT1R阳性表达率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肥厚组相比,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左室指数、左室全心比、ACE活性、AngⅡ浓度及AT1R阳性表达灰度值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E活性、AT1R阳性表达灰度值仍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导致心肌细胞肥大,胶原增生。PD142893可以部分抑制这一作用,内皮素可能参与了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失代偿性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HRS)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方法对96例失代偿性肝硬化并HRS患者及各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ACE基因上的DNA片断,根据I/D来判断其多态性,同时各例均采血测ALT、AST、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等指标,并测。肾小球滤过率(GFR),比较不同基因型间这些指标的差异。结果HRS患者中,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各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其他肝病组外,各组Ⅰ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D等位基因频率(均P〈0.01),各对照组中,三种基因型频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S组中,Ⅱ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ID及DD型(P〈0.05)。Ⅱ基因型的SCr等显著高于ID型及DD型(均P〈0.05),GFR显著低于ID型及DD型(P〈0.05)。结论ACE基因Ⅱ型可能为失代偿性肝硬化易并发HRS的遗传学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生杰  赵久阳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42-2042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对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疗效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更合理治疗肾性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5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按Hb数值分为Ⅰ、Ⅱ两组,Ⅰ组(随机分为A、B两小组)Hb≤90g/L,长期接受EPO治疗,Ⅱ组(随机分为C、D两小组),不接受EPO及输血治疗,Hb可保持≥90g/L,A、C两组用钙离子拮抗剂降压,B、D两组接受ARB治疗。结果 A、B、C三组患者实验前后Hb、红细胞压积(Hct)无明显变化(P〉0.05),D组实验后Hb、Hct值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ARB可影响内源性EPO的疗效,但对外源性EPO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