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告黔桂两省(区)24县(市)1994年的疟疾态势。24县面积75600km^2,总人口6.89百万。1994年,疟疾发病率和年带虫率分别为2.44/万和1.75/万。对24县疟疾病例进行了分析,1025例疟疾病人分布在以微小按蚊或/和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榕江等8个县,182例疟疾病人则分布的中华按蚊为主要媒介的其余16个县;同年,查获476例输入疟疾病人,他们分布在23县的126乡(镇)。因  相似文献   

2.
在各级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全省卫生防疫人员的共同努力下,1996年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省疟疾疫情1996年比1995年下降了46.4%,已连续二年没有发生局部暴发,绝大部分地区疟疾发病率在1/万以下,无10/万以上的县市。现将1996年疟疾防治与疫情分析如下:1发病情况1.1发病率的消长全省对个市辖属101个县(市),全年当地居民报告疟疾2530例,全部为间日疟,年发病率为0.37/万,比1995年下降了46.4%。疟疾病例数占法定报告传染发病总数的3.4%。无疟疾病例死亡。全省大部分县、市的疟疾发病都有显著减少,全省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近8年来宁波市疟疾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巩固疟防成果提供依据。方法:对宁波市11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2007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年来共检出疟疾522例,其中输入病例506例(占96.93%),本地感染病例16例(3.07%)。当地人口共发生43例疟疾病人,年发病率稳定在0.019~0.180/10万。当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平均为0.06%(43/77989),外来人群为1.22%(479/39289)。16个当地感染病例分布于本市7个市(区),以余姚市和北仑区为多。结论:宁波市当地居民疟疾发病率已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输人性疟疾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仍存在疟疾流行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近5年来宁波市疟疾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巩固疟防成果提供依据。方法对宁波市11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0-2004年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共检出疟疾192例,其中输入病例185例(占96.35%),本地感染病例7例(3.64%)。当地人口共发生20例疟疾病人,年发病率稳定在0.019/10万~0.128/10万。当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平均为0.05%(20/43775),来自疟区的外来人群为0.62%(172/27501)。7个当地感染病例分布于全市4个市(区)的6个自然村,以北仑区为多。经2002-2004年蚊媒监测中华按蚊密度高峰每年在6~7月。结论在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基本实现消灭疟疾后,血检对象的重点应是流动人口,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病人发现、治疗、管理,并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对巩固疟防成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本消灭疟疾地区流行病学特点和监测方法研究汤林华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5,8增刊.—2文章报告1992年~1994年在11个省、直辖市已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的23个县(市、区)近1500万人口地区进行流行病学特点和简化监测措施的研究结果。实施比...  相似文献   

6.
广西3类不同疟疾流行区1999-2008年疟疾监测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和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3类不同疟疾流行区1999-2008年疟疾监测结果,评价监测措施,为分类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9-2008年广西区3类不同疟区51个县(市)当地居民发热病例、流动人口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检测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10年间黔桂交界地区12个县、中越边境地区8个县和消除疟疾地区的31个县3类疟区当地居民发热病例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148%(215/1450957)、0.0015%(12/811810)和0(0/276859);外出回归人群阳性率分别为3.1532%(360/11417)、2.0206%(290/14352)和0.2865%(424/148008);外来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1710%(85/49699)、0.1955%(31/15860)和0.0899%(70/77856)。共检出疟疾病例1487例,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数的15.27%(227/1487),外出回归感染病例占72.23%(1074/1487),外来病例占12.51%(186/1487)。3类疟区重点人群IFA检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3078%(102/33134)、0.2392%(69/28843)和0.0283%(37/130828)。结论广西区3类疟区疟疾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当地传播病例主要集中在黔桂交界12个县和中越边境8个县,消除疟疾的31个县无病例分布,人群抗体水平与疟疾流行程度相一致。应继续加强对3类不同疟疾流行区的监测及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商丘市近5年疟疾疫情流行状况,以便更好的指导全市疟疾防制工作。方法对全市2003年-2007年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的疟疾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市疟疾发病由2003年21例上升到2007年的2174例,5年间累计发病6470例,分布在9个县(市、区)的134个乡(镇),占全市总乡数的66.01%,发病主要集中在8月.10月3个月份,无死亡病例,无恶性疟病例报道。结论全市疟疾病例自2003年开始回升,2005年快速回升,呈东高西低态势,并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年扩散。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1994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何剑峰,张万里,陈伟师广东省1994年遭受了特大洪水袭击,发生了近10年来强度较大的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流行,疫情波及17个市、68个县(市、区),发病670例,死亡40例,现将1994年的流行情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和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3类不同区域流动人口感染疟疾结果,以确定哪类流动人群感染疟疾风险较高,为疟疾控制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1年广西109个县(市、区)疟疾疫情资料和流动人口监测资料,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情况、病例感染来源等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11年,广西共检查国际间流动返回人员4189人次,省际间流动返回人员216570人次,省内县际间流动人员122046人次,3类不同区域流动返回人员疟原虫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1.053%(463/4189)、0.378%(818/216570)和0.069%(85/122046);检查来自国外人员1530人次、省外人员98548人次,省内县际间人员203921人次,3类外来人员血检阳性率分别为2.026%(31/1530)、0.201%(198/98548)和0.047%(96/20392)。共检出1691例疟疾病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占10.70%(181/1691),外省感染返回病例占60.08%(1016/1691),国外病例占29.21%(494/1691)。结论广西疟疾发病持续控制在1/万以下,当前疟疾发病以境外输入性疟疾为主,恶性疟病例呈增多趋势。到非洲和东南亚国家务工人员感染疟疾风险高,应加强对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务工返回人员疟疾监测和管理,及时采血镜检,阳性者和可疑者及时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0.
5省疟疾联防的作用与意义浅析湖北省卫生厅吴兴荣苏鲁豫皖鄂5省属不稳定疟区,建国以来先后发生了3次大面积疟疾暴发流行。1970年发病2198.4万人,占当年全国疟疾病例总数的90%以上,不少县(市)的发病率达到或超过50%,直接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健...  相似文献   

11.
蓝凤  王倩 《现代预防医学》2015,(16):2884-2886
摘要:目的 了解和掌握玉林市疟疾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Excel 2003对2004-2013年玉林市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玉林市疟疾发病率为0.02/10万~0.33/10万,共报告疟疾病例70例,其中间日疟41例,恶性疟22例,疟疾(未分型)7例,病例分布于全市5县(市)2区,发病季节呈全年分布,男女性别比为16.5∶1,年龄在10~55岁间,职业主要为农民、民工,感染来源地主要为东南亚及非洲国家疟疾流行区。结论 输入性疟疾病例是玉林市疟疾的主要疫情特点,加强对东南亚及非洲国家务工返乡人员的疟疾监测是预防和控制疟疾危重和死亡病例增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怀化地区曾是疟疾的高发区[1],80年代疟疾发病率,有7个县(市)降至1/万以下,其余5个县降至5/万以下.1990年,省卫生厅对会同、靖州、洪江、黔阳、怀化、芷江、新晃7县(市)进行了考核验收,均达到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2].为加强疟疾监测,全区自80年代初开展了发热病人血栓,主动搜索残存传染源,对及时治疗患者,减少传染源起到了良好作用.现将全区1990~1995年四种发热病人疟原虫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每年5~10月,对初诊疟疾、疑似疟疾、发热原因不明、流动人口进行血栓.其中初诊疟疾和疑似疟疾全年可随时血检。1.…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辖17个市(州),81个县(市、区),60120788人。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8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18℃,境内大小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水田面积占耕种面积的50.00%~60.00%。气候和环境十分适宜媒介按蚊孳生和疟疾传播。湖北省属不稳定间日疟流行区,1963年以前曾有恶性疟、三日疟流行。传播媒介以中华按蚊为主,18个县(市、区)同时有嗜人按蚊分布。1954-1955年和1968-1973年发生过两次疟疾大流行。经过多年综合防治,上个世纪80年代疫情开始呈逐年下降势态,90年代发病率连续10年保持在历史最低水平;全省有49个县(市、区)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㈣。2002年全省疟疾疫情首次大幅度回升,枣阳、襄阳、广水、老河口等县、市出现局部暴发流行。2003年疫情持平,2004年局部暴发流行范围减小,疫情大幅度下降。2005年进一步下降,现将2005年疟疾疫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根据卫生部制定的《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中国消除疟疾试点工作方案》,全国在上海、河北、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6省(市)的12个县(区、市)开展消除疟疾试点工作,以积累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及应对输人性疟疾病例的经验,建立消除疟疾考核评估体系,推动全国在2020年实现全国消除疟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省是以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疟疾流行区。曾在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发生了三次大流行.1955年发病率高达159.04/10万。经过几十年大力防治,至1986年发病率降至1/万以下。截至1993年已有57个县(市)经省考核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从1986年起,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每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县(市)作为全省的疟疾监测点,以便及时了解疟疾的疫情动态、发病特点、媒介按蚊的密度及传播潜势等。现将1992~1995年的疟疾发病情况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内容和方法1.1病原学监测采取主动和被动侦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居民中初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11—2019年河南省疟疾疫情特征,为河南省消除疟疾后监测阶段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1—2019年河南省疟疾疫情资料及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疟疾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9年河南省共报告疟疾病例1836例,其中有1634例境外输入病例,15例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死亡。境外输入病例来自非洲的有1545例(94.55%,1545/1634),以恶性疟为主(81.10%,1253/1545);东南亚88例(5.39%,88/1634),以间日疟为主(84.09%,74/88)。1836例病例分布于全省18个市的128个县(市、区),报告病例数位于前五的市有郑州市(651例)、洛阳市(256例)、濮阳市(151例)、南阳市(138例)和安阳市(95例),占总病例数的70.32%。男性1738例,女性98例;病例主要集中于20~59 岁年龄组,占病例总数的93.74%(1721/1836),职业以农民为主。病例分布具有一定的季节性,2011—2019年发病7 d内确诊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C小五号.EPS;P〗=61.854,P<0.01)。18个市在发病后3d和7d内的确诊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全省进入消除后监测阶段,应继续严格按照“1-3-7”消除疟疾工作模式要求,完善消除后监测体系,以巩固来之不易的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17.
1993年我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出现了回升趋势。为控制该病流行,开展了人间和鼠间疫情监测工作,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流行因素分析。一、流行情况:l.发病情况:1993年全市发生HFRS80例,发病率l.22/10万,比1992年(0.8/10万)上升了52.5%;无死亡病例。发病地区广(1市3县9区),病例集中,其中新民市(县)19例,于洪区14例,东陵区13例,新城子区11例,辽中县9例,5个地区发病占总病例数的82.5%。康平和法库县无病例发生。2.时间分布: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11、12月为最多,占总病例数的70%(56/80),HFRS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8.
广西是历史上恶性疟疾与间日疟混合流行的高疟区,发现有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日用潭按蚊等31种,经过长期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区发病率从1954年的296.70%万降至1995年0.23/万,下降99.92%,实现了有史民以来第一次未发现当地传播的恶性疟疾病例,有66个县,市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其中22个达到消灭疟疾标准),占全区总县,市数与人口数的75%及78%。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2年广东省疟疾流行特点,为该省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2年广东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2012年广东省共报告疟疾87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其中间日疟32例、恶性疟53例、三日疟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83/10万,死亡1例。全省16个市的38个县(市、区)有报告疟疾病例,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和湛江,共报告51例,占全省病例数的58.62%。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5—10月55例,占全年病例数的63.22%。男女性别比为9.88:1。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总病例的94.25%(82/87)。发病以工人、商业服务人员、农民和干部职员为主,共45例,占总病例数的51.72%。2012年广东省136例的疟疾病例报告卡(87例本省籍和49例外省籍和外国籍人士)显示,主要输入来源是非洲和亚洲,分别为113例和20例,占总发病数的83.09%和14.70%。输入疟疾病例最多的为尼日利亚27例,其次为加纳16例,再次为赤道几内亚、缅甸,均为10例。结论2012年广东省疟疾疫情相对稳定。但是由于输入性疟疾病例增多,因此,应加强疟疾的诊断、治疗和疫情处置能力,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广东省微小按蚊分布区灭疟后期流行病学特点和简化疟疾监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于1998-2000年选择微小按蚊分布区并已经省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每年疟疾年发病率相对稳定的开平,台山,高州和怀集4个县(市)为试验区,实行只是“三热”患血检,疫点不处理的简化监测措施,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 经过3年的简化监测措施,4个试点县(市)共血检“三热”患47347例次,检出疟原虫阳性174例,且疟疾年发病率继续下降,2000年均降至1/10万或以下,输入病例减少,没有暴发流行点出现,所有病例均呈散发性,病例之间不存在继发关系。99.43%疟疾患都是在临床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中发现,其中初诊是疟疾可发现73.56%病例;初诊是疑似疟疾可发现25.86%病例;只有1例是在初诊为不明原因发热患中发现。成本效益分析显示,若实行“二热”患血检,则每发现1例疟疾患可节省血检费用1777.82元。结论 建议在微小按蚊分布区灭疟后期,疟疾监测可实行“三热”患血检,并把“二热”血检作为重点中的重点;只处理现症患,不处理疫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