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4月底,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对无锡市供水造成了严重成胁。为缓解供水危机,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引江济太应急调水10.04亿m^3,有效缓解了无锡供水危机。实践证明,实施引江济太有利于改善太湖水质和河网水环境、水生态,提高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
引江济太工程与太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军 《中国水利》2004,(2):32-35
太湖流域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引起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两年的引江济太试验对缓解太湖水质恶化、使死水流动产生了明显的作用和效益.但是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修复和保护在本质上仍然还是要先治污.因此,引江济太工程需要与太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有机结合,分阶段实施.  相似文献   

3.
望虞河引江对太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从望虞河引长江水入太湖以加大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缓解流域水污染形势 ,是近期治理太湖的应急措施 ,但引水存在各种影响。以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有关望虞河引江资料为分析基础 ,从水量、水质、水环境容量、富营养化、水交换周期与泥沙等方面分析长江水对太湖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了引水时机与太湖调度方式 ,为提高“引江济太”的效能提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太湖流域水资源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太湖流域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两年来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和太湖流域水资源调度的作用和效益,并对太湖流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在两年实践的基础上,对引江济太予以扩大、延伸、深化和升华,完善以引江济太为标志的流域水资源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促进流域水质、水环境、水生态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建设生态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都要求流域水利提供更加安全的防洪保障,更加可靠的供水保障和更加良好的水环境、水生态,但由于流域的水污染问题突出,水生态与环境恶化,严重威胁流域的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保障流域供水安全、改善流域的水环境,根据温家宝总理“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指示精神,按照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从2002年起,在水利部的领导下,太湖流域管理局组织流域的两省一市实施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并开展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关键技术研究。5年多来,引江济太有效地缓解了流域水生态与环境恶化的趋势,改善了流域水环境,特别是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引江济太有效地缓解了无锡的供水危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关键技术研究,为引江济太长效运行在理论、技术、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决策支撑。2007年12月14日,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关键技术研究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验收。本期重点对“引江济太调水关键技术研究”进行报道,并集纳了部分领导和专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引江济太为太湖流域水安全提供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域,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问题已严重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贯彻中央水利工作方针,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经水利部批准,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以下简称太湖局)于2002年1月起组织实施了引江济太调水试验。由于引江济太涉及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洪涝、水资源配置和泥沙淤积等因素,为此水利部同意结合调水试验开展“引江济太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研究”“引江济太调水效果评估”“望虞河西岸排水出路及对策研究”“引江济太管理体制与机制研究”“引江济太三维动态模拟系统开发”等五项专题研究,并列为当年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H-ADCP在线测流系统原理以及H-ADCP在望亭流量自动监测站中的应用。将2010年引江济太期间H-ADCP数据与人工缆道测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ADCP测流数据合理准确,有力地支撑了太湖流域防汛防台和引江济太水资源调度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湖流域利用水利工程实施引江济太水资源调度,既是流域治理和管理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晶,又是新时期治太事业的新亮点;既是治理不断恶化的太湖流域河湖水生态系统必然要求,又是治太历史上一次认识上的质的飞跃,更体现了新时期维护河湖健康作为水利部门根本任务的理性选择。5年多来,依托于引江济太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积极开展流域水资源调度,保障了流域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改善了河湖水生态与环境,提高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引江济太调水试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太湖流域的水问题突出表现为流域水体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明显,根据水利部治水新思路,太湖局提出的利用治太湖干工程体系开展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文中在对引江济太调水试验理论,方案,实施效果以及流域水环境保护措施做初步探讨后,认为实施引江济太,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是推动太湖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切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7~2008年引江济太调水对太湖水质改善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对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2007年无锡供水危机事件和2008年冬春季引水中引江济太工程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在2007年无锡供水危机爆发1周内,随着引江济太调水工程的进行,贡湖水厂水源地溶解氧和氨氮等水质指标从劣Ⅴ类转变为Ⅲ类,小湾里水厂和锡东水厂水质也有好转;在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调水条件下,2008年5月与去年同期相比,贡湖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质量浓度分别从7.04 mg/L、0.106 mg/L、4.10 mg/L下降到3.35 mg/L、0.087 mg/L、2.87 mg/L,氨氮水质指标保持在Ⅲ类,表明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改善太湖局部湖区水质、保障太湖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引江济太调水工程长效化运行的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以来,太湖流域水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步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有了更高需求,但太湖治理与保护仍面临诸多难题,特别是水体总磷含量高,蓝藻水华多发频发。新一轮的太湖治理与保护,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太湖治理与保护的关键问题精准施策,建议控源扩容并举,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以"减磷控氮"为重点的源头控制,另一方面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体系,科学实施引江济太、水生态修复等水环境容量扩容,科学有序促进太湖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无锡供水危机以后,国家将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确定为我国环境建设的标志性工程。目前,国务院批复的《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提出分阶段实施太湖治理目标,并制定了点源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治理、引江济太、第二水源建设和生态修复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太湖底泥生态疏浚被纳入生态修复项目中。  相似文献   

13.
引江济太调水效果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在大量水量水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定量化、综合性的水环境评估指标体系与太湖水环境模型,并结合实测资料对引水期间河网与太湖水环境改善效果和影响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估,为引江济太调水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实施“引江济太”探索流域治水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生 《中国水利》2001,(10):65-66
太湖流域管理局按照水利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思路,提出实施“引江济太”,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缓解流域水质型缺水矛盾。近期“引江济太”调水主要利用现有水利工程,对流域水资源实施科学调度,每年引长江水10亿-15亿m^3入太湖。远期将望虞河,太浦河等建成“清水走”生态河道,最终实现太湖流域山清水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关于“引江济太”改善太湖水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引江济太”改善太湖水环境应服从流域防洪总体规划,兼顾供水,航运等方面的要求,有效改善太湖水质,并有利于太湖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同时要注意水污染控制问题,太湖及网河区泥沙淤积问题,东太湖萎缩问题,引水调度问题,太湖底泥问题等。要做好“引江济太”调水试验。  相似文献   

16.
“引江济太”是增加太湖流域水资源补给、改善太湖水环境的客观要求。根据2013年9月进行的太湖流域湖西区水量调度与水质水量同步监测成果,推算调水试验期间沿江口门调引长江水的能力和影响程度,分析调水对湖西区内京杭运河等骨干河道水量、水质的影响及其分布,以及对太湖的水资源补给和水质改善的影响,并提出优化调度建议方案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自2002年太湖局组织开展引江济太调水试验,至2005年引江济太进入长效运行,经过十余年不断实践,引江济太已成为当前保障流域供水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总结引江济太调水实践,分析了引江济太对保障流域供水安全的作用.并对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引江济太的供水保障能力、发挥保障作用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徐慧  韩青 《水资源保护》2008,24(1):72-75
引江济太工程的实施使太湖流域望虞河西岸的水环境问题更加凸现,引水期间大量污水没有出路,造成局部地区水环境恶化;污水的汇入使得引江济太工程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从区域控制的角度,以常熟市望虞河西岸地区为例,建立研究区域的感潮河网水量水质模型,提出相应的排水出路,对研究区域的截污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引江济太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引江济太调水过程中实时调度与分析的需要,在原有太湖流域水量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二维连接的水量、水质耦合数学模型,并在GIS统一平台下对模型进行了集成,开发了引江济太水量水质联合调度系统;以太湖流域2003年为典型年,根据调水目标和调水约束条件,研究引江济太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方案,并提出了较优的引水方案;根据流域雨情、水情变化以及改善太湖、河网水环境的目标,分析了引江济太最佳引水时机以及引水入太湖的较适宜的引水流量。可为太湖流域引江济太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引江济太是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是保障流域水安全的关键措施。自2002年1月30日正式启动以来,经过20年实践,结合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引江济太调水理念不断丰富,太湖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流域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得到保障,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当前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太湖流域引江济太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也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出发加强战略预判,利用太湖流域调度协调组这个平台,强化统筹调度、科学调度、智慧调度和依法调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