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钢  韩波 《实用肿瘤杂志》2013,28(4):408-410
目的 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 肺硬化性血管瘤呈类圆形或卵圆形结节灶、肿块,边缘光滑,边界清楚,3例出现钙化,3例有晕征,2例可见贴边血管征,增强扫描病灶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肺部孤立性结节或肿块,边缘光整,明显强化,伴钙化、晕征、贴边血管征,应考虑到肺硬化性血管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肺硬化性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结果 肿瘤发生于左肺20例,右肺10例.肿块多为单发,呈椭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楔形或空洞样病灶.肿瘤最大直径1.01~9.05 cm,CT表现为肺内边界清楚的孤立性结节或肿块,增强呈中重度持续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17例肿块内见斑点状钙化,2例伴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气新月征3例,贴边血管征13例,尾征6例,晕征5例.结论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典型CT特征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磨玻璃密度结节肺腺癌的多排螺旋CT( MDCT)的影像表现。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磨玻璃密度结节( GGNs)肺腺癌31例的完整MDCT资料,经多方位重建和多窗位处理,对GGNs的形态(圆形或类圆形、不规则形),瘤肺界面(清楚毛糙、模糊无界),边缘形态(短密毛刺、浅分叶、尖角征),内部结构(实性成分、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邻近结构改变(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及强化幅值深入分析。结果:瘤体圆形与卵圆形29例、瘤肺界面清楚27例,分叶征19例,毛刺征14例,胸膜凹陷征13例,空泡征11例,血管集束征8例,支气管充气征7例,GGNs内实性成分强化幅值大于20Hu 15例。结论:仔细识别磨玻璃密度结节肺腺癌MDCT征象细节对提高GGNs肺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错构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影像学检查,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错构瘤的形像学表现。〔结果)影像学表现①肺内孤立性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影;②边界清楚光滑或有浅分叶,无毛刺或胸膜凹陷征;③密度多数均匀,少数不均匀,有低密度区或爆米花状或散在点状钙化;④病变周围无卫星灶;⑤肿块大小多数为1cm~5cm。(结论)影像学检查是发现和诊断肺错构瘤的主要方法,薄层CT扫描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类癌的CT表现,探讨其CT征象。方法收集本院CT检查及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类癌5例,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特征及与支气管的关系等CT表现。结果 5例均为单发,其中左上肺2例,左下肺2例,右下肺1例;中央型2例,均伴有阻塞性肺不张,周围型3例;肿块直径2.0 cm×2.6 cm~4.6 cm×6.6 cm,平均直径约3.6 cm;肿块平扫密度均匀,平均CT值为35 HU,增强后明显或中度强化,CT值平均上升21.3 HU;1例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年龄较轻、肿块密度均匀、边缘光整、中等或明显强化及与支气管关系密切等CT表现提示支气管肺类癌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小细胞肺癌的螺旋CT表现。结果中央型肺癌24例,CT表现为肺门分叶状结节或肿块,伴阻塞性肺炎5例(20.8%),阻塞性不张3例(12.5%),21例(84.5%)纵隔淋巴结肿大。25例行CT增强,其中23例肿块和淋巴结均匀强化,11例(45.8%)纵隔大血管被包埋,周围型6例,表现为边缘规整的结节状或葡萄状。结论小细胞肺癌以中心型为主,呈实体性生长,CT上肿块密度较均匀,易侵犯支气管及纵隔大血管,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胸部CT和HRCT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肺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23例肺泡细胞癌的临床症状、胸部CT和HRCT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3例肺泡癌中,女性15例占65%,最常见症状是咳嗽。按CT和HRCT特征将病变分为局限型(10例)和弥漫型(13例)。局限型呈胸膜下分布,含磨玻璃密度结节和实性结节,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和细支气管充气征等。弥漫型可见肺实变征或多发性结节改变。实变区内可见枯树枝征、蜂窝征、磨玻璃密度影,腺泡结节分布于实变影的边缘和/或非实变区的肺叶。结论:胸部CT和HRCT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肺泡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学确诊的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CT资料.结果 5例均为单发肿瘤,中央型4例,周围型1例.中央型中1例呈支气管腔内型,表现为右主支气管内边界清楚的等密度类圆形结节,相应基底支气管壁稍增厚;其余3例呈支气管腔内-外型,表现为支气管腔内、外生长的等及稍低密度不规则结节或肿块,1例边界较清晰,2例边界不清,2例伴有点状钙化.2例肿瘤远端条片肺不张,内见支气管黏液栓,近侧支气管腔内见黏液围绕肿瘤呈液性新月征.1例周围型呈左肺舌叶边界较清晰的等密度类圆形结节,边缘见浅分叶.CT增强后肿瘤强化均不均匀,4例中央型较明显强化,1例周围型中度强化.4例中央型均继发不同程度的支气管阻塞性改变,2例伴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伴中等量胸腔积液.结论 CT对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SC)的CT征象特点及其病理学基础,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PSC患者的影像和临床病理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探讨.结果 12例共发现肺内病变14处,其中10例为单发,2例为多发(合并肺内转移).8例呈类圆形,3例呈椭圆形,1例呈不规则团块状.4例边缘较光滑(2例伴浅分叶);8例边缘不光整,其中7例伴深、浅分叶,4例伴“毛刺征”,6例伴“棘突征”.5例病灶周围伴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12例病灶CT平扫密度不均,其中1例伴点状钙化,2例见厚壁空洞形成,1例见空泡征.增强扫描动脉期8例呈轻至中度环状强化,3例呈轻至中度不均匀强化,1例呈中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各病灶均呈持续强化.结论 原发性PSC的CT表现多具有肺癌和肉瘤的双重特性,典型表现为伴有分叶或毛刺的较大类圆形肿块,增强后呈厚环状强化.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