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是一种以企业需求和职业需要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以成立特色冠名班为载体,在校企共育、校企共建等多方面入手,重点培养与企业接轨的人才。校企共育是指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企业和学校双方教师共同授课。校企共建是指由双方共同建设专业和实验室等。  相似文献   

2.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突破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中大部分以高校为中心、学校专业发展为需求的模式理念,转而从企业视角规划,通过校企共建高职人才培养"悦达模式",校企共建"产教融合"为特色的纺织服装云实训平台,实施高职"技能菜单"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准职业人",学生职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专业教学成果显著,形成明显的辐射效应,获得第三方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进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共建,是常见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师资力量教学实践能力缺乏、企业参与的动力有限等问题,本文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从学校、教师、企业的角度进行改进探索,通过学校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规章制度,教师积极参与生产实践锻炼活动提高实践能力、与企业共同进行《网店建设与推广》等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材开发和在线课程建设等,不断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促进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进行订单班合作培养、共建校企应用技术学院、共建产教融合基地等培养模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创新实践,但是订单班培养实施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所以高职院校需要重视相关的实施举措,促进学校和纺织企业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科技合...  相似文献   

5.
探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内容,从专业共建、教学改革、平台建设和校企联合培养等方面说明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重要通道,达到提升专业内涵和综合实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市场对于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逐步提升。基于这种变化,高校务必将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方式,高校应诚意与企业合作,以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为宗旨,共建一种校企联盟的教学模式。通过对高校采取校企联盟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对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分析,对校企联盟教学对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影响的分析,一方面从不同角度思考校企联盟对高校、企业、毕业生所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希望能够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职业院校可从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共建实训基地、联合举办订单班、共建创新和技术研发平台、联合开展职工学历提升和培训以及建立校企兼职兼薪制度等方面入手,深化产教融合,助推产业和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与合作企业在共同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共同培养技能人才、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订单式、"前店后校"模式、组建职教集团模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等。这些模式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校企双方的发展,但是当前的这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合作内  相似文献   

9.
"烙铁手"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掌握焊接技术更是深化电子专业学习的基础。校企双方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是培养"烙铁手"的必由之路。为推动深度合作的顺利开展,校企双方必须在合作之初就本着精诚合作的态度进行准备和互访考察工作。在设计共建实训基地的思路中,必须注重两点:服务于校方教学与人才培养计划,与企方人才培养战略衔接;实训基地的运行过程中要确保校方在合作中的自主性,拟定详细的操作内容,还要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档案材料。  相似文献   

10.
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是高校协同创新实践形式,现阶段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的主要模式有援助式共建模式、教学型共建模式、项目委托模式、联盟式、实体模式。目前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滞后,激励作用不充分,评价机制不健全,资源共享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知识产权意识薄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政府要加强共建式协同创新模式的引导支持,建立合理的校企共建实验室管理机构,建立校企共建实验室激励与协调机制,解决好协同创新中的产权归属问题,以保证校企共建实验室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从教学、教材、考核评价标准、技能大赛、教学实践平台、教学资源库、师资和科研等方面,论述校企融合共建多元互动《提花装饰织物设计》课程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实践,并阐述课程建设带来的实际应用效果,强调了校企融合共建多元互动共建课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指出“应用型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基于此浙江科技学院依托校企合作优势,积极与产业龙头企业共建纸基材料“产业学院”,并结合企业发展需求,优化调整培养方案,共建企业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最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三个教学目标+四大课程模块+四个实验教学”培养模式。该模式注重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加快轻化工程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为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路线。  相似文献   

13.
以举办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为例,从技能大赛的企业冠名、校企合作确定竞赛项目、共同研发竞赛装置、共同确定竞赛考核规程和考核点、共建赛场专业文化、共同举办校企合作对接论坛等方面对校企合作举办技能大赛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为例,介绍该专业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有力支撑了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建成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校外实习就业双基地,并通过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了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做”合一的职场化教学体系,从而提高了教学与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广西轻工业》2013,(2):146-147
针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以企业为参与主体、以现代工程训练为中心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系统地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适应企业需求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营造出与工程实际一致的教学和实训环境、共建人才共享平台,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育,也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基于"岗位育人、岗位成才、工学交替,交互训练,育训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依据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学生(员工)知识、能力、素养的提升需求,本文介绍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开设的全部实践课程及开设意义,详细地从课程定位、学情分析、培养目标、具体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说明《企业职工行为规范教育》实践课程实施过程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邵虎  黄亚东  刘凯 《广西轻工业》2010,26(11):168-169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提出了以"股份制"为前提,以"机制共创"、"基地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等为主要特征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创新技能型人才一直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本文以学校纺织品检验与贸易省高水平骨干专业群人才培养为例,根据学校"一区二园三地"的建设总体布局,探索政行企校四方协手共建"校企园"教科产融合的创新育人新载体。初步构建了基于教科产深度融合的"校企园"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了校企共育人才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传统农业智慧化升级、数字化转型、创新型发展,对接农业产业各生产环节,提高涉农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提出了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并从校企共建人才共育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益保障机制、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建立多方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20.
契合职业技能链的高职纺织服装贸易专业群,是主动服务江苏省苏南地区传统纺织服装贸易产业转型升级而构建的。契合职业技能链的高职纺织服装贸易专业群,由校企分类合作育人运行机制、技能贯通的教学实施方式、平台递进式的课程体系、学训兼修的技能实训模式和校企兼容的双师教学团队等子系统构成。契合职业技能链的高职纺织服装贸易专业群,创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教学实施方式和专业建设思路,解决了高职人才技能培养与产业人才技能需求契合度不佳、校企合作运行效率不高和专业建设不够系统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