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应用于Ad Hoc网络中的一种新型多址接入协议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针对Ad Hoc网络中不同优先级业务以及网络处于不同业务负荷情况下对网络的接入时延有不同要求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应用于Ad Hoc网络中的有冲突避免的流量自适应多址接入协议FA MACA。它不仅可以避免无线信道中存在的“隐藏终端”问题,同时还可以根据网络当前的流量以及业务的不同优先级动态自适应的调整接入时延,尽可能地减少碰撞,从而达到改善网络性能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可以有效地改善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MANETs网络中的多址接入控制协议——分布式同步预约多址接入协议(DSRP),解决了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并且为实时业务的QoS要求提供了保障.协议以时分多址为基础,给不同类型的业务分配不同的优先级,采用不同的机制对空闲时隙进行竞争及预约.在已预约的时隙中采用发送数据前的预约确认机制,避免了入侵终端问题.在全连通网络中分析了DSRP协议的吞吐量和分组平均丢弃率,并且对协议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能够达到传输实时业务的要求,适用于MANETs网络.  相似文献   

3.
BEB冲突分解算法时延性能计算机仿真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ATLAB设计计算机程序对阻塞式信道条件下的随机多址接入系统MAC协议中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BEB)进行仿真实验研究,得到了在多种初始条件下系统的冲突分解效率和终端接入时延性能的数值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获得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武器协同数据链的移动蜂窝模型,并针对该模型提出了基于离散FDM的FHMA/CDMA相结合的多址接入方式。该方式理论上能够为无穷多的参与平台提供服务,且具有较低的发送延迟。该文对基于离散FDM的FHMA/CDMA相结合的多址接入方式的数据分组成功发送率、网络吞吐量以及信息时延等性能指标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仿真分析了码分信道数、扩频增益等主要参数对网络性能所产生的影响。结论表明,所提出的多址方式具有较好的接入性能,能够满足武器协同数据链网络的低时延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5.
一种适于AD-HOC网的改进型TDMA协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AD-HOC网络对多址接入协议的吞吐量大、时延小等要求,提出了固定分配机制和自适应竞争机制相结合的改进型TDMA协议.介绍了该协议的时隙竞争、使用策略,最后用仿真图形证明了该协议的吞吐量及时延性能优于固定分配TDMA协议和PRMA协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无线自组网中多址接入协议对网络性能有着极其重要影响的特点,重点研究了无线自组网多址接入协议层信道接入技术,分析了现有的主要的无线自组网多址接入协议.基于CSMA/CA信道接入协议,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中小型无线自组网多址接入协议.改进的无线自组网多址协议采用控制信道和接入信道分离设计,改善了网络的信道利用率和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5G系统的终端接入数量,提出了一种混合多址随机接入机制,使终端能够根据预测的信噪比和预定义的切换门限选择正交多址或非正交多址的方式进行随机接入.为了提高干扰消除接收机的性能,在非正交随机接入时采用功率回退的方法保证基站收到不同功率的叠加信号.此外,理论分析了混合多址随机接入的接入性能,并给出了数值仿真结果和实际系统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与单一正交或非正交多址接入机制相比,混合多址接入大大提高了网络的终端接入数.  相似文献   

8.
为减小根据用户数目妥善安排传输的多址接入(UPMA)协议中的竞争接入开销和轮询开销,提出了根据用户数目和业务负载的变化动态调整分配信道资源的改进策略,并给出了改进后协议性能的理论分析模型.改进后的协议具有较高的通过量、较低的平均消息时延和较小的平均消息丢弃率.  相似文献   

9.
在定向航空中继网络中,中继飞机利用定向天线通信距离远、发射功率小、无线信号干扰范围小等优点,辅助地面节点克服地形遮挡、信号衰弱大、通信距离受限等缺点,以较少的跳数进行通信,有效降低端到端数据传输时延、提高网络吞吐量。针对定向航空中继网络中由于通信链路长、无线信号传播时延与数据传输时延相近,所引起的通信时延扩展、多址接入协议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通信链路距离进行分环的时分多址接入协议(link distance division based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LDD-TDMA)。与传统的TDMA多址接入协议中所有链路均使用相同的时隙长度不同,LDD-TDMA根据通信链路的距离远近使用不同的时隙长度。进一步为了简化协议实现,提出通信覆盖范围分环的概念,使得处于同一个环内链路距离相近的节点使用相同的时隙长度。接着,建模分析并推导出了最大化多址接入效率的分环的个数、分环半径与节点最大通信距离之间的闭合表达式。最后,仿真结果表明,当中继飞机最大通信距离为200 km、分环个数为4时,LDD-TDMA的多址接入效率相较于传统的TDMA可提高13.37%。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无线ATM的MAC层协议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质接入控制 (MAC)协议是无线ATM网络中一个关键技术 ,旨在使各种不同业务质量 (QoS)、不同特性的终端能够高效地共享有限的通信带宽资源。本文研究了一种高效的按需指配接入协议 :“分组预约多址接入 /动态指配”(PRMA/DA)协议。通过分析表明 ,该协议对于各种业务均具有较好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业务区分的随机接入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网络实时业务服务质量(QoS)需求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时分-正交频分多址接入系统(TD-OFDMA)的简单高效的随机接入方案。在该方案中,网络终端利用特有的优先随机接入信道(FRRACH)对不同时延特性的业务采用不同的随机接入机制,从而有效地避免分组碰撞,保障实时业务的QoS需求。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成功接入概率、接入时延以及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性能较目前常用的随机接入方案有着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载波监听双信道接入协议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决Ad Hoc网络由隐终端和暴露终端引起的数据报文冲突问题,提出了基于载波监听的双信道
多重接入(DCMA)协议.载波监听DCMA协议通过使用载波监听和忙指示(BI)控制报文来解决数据报文冲
突问题.将忙期/闲期理论应用于双信道接入协议性能分析,对全互联网络中载波监听DCMA协议的信道利用
率进行了建模分析,并通过软件仿真研究了复杂网络拓扑下载波监听DCMA协议的吞吐量.分析结果表明,
载波监听DCMA的信道利用率要高于报文监听DCMA协议.在高负载情况下,载波监听DCMA的吞吐量比报文监
听DCMA协议和单信道接入协议的吞吐量提高了近50%.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吞吐量并减小延迟,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信道的接收节点优先的MAC算法(MCS-MAC).在信道选择阶段,以接收节点为中心,由接收节点选择数据信道,发送节点转换到数据信道上与接收节点通信.如果接收节点不在控制信道上,邻居节点会主动发送NCTS包通知发送节点,并告知接收节点所在的信道,发送节点转换到数据信道进行通信,有效地利用了多信道,提高了网络吞吐量.在数据传输阶段,允许一次传送多个数据包,有效地减少了信道转换次数,减少了传输延迟.仿真结果表明,在较高负载的网络环境下,与经典S-MAC、MMAC协议相比,MCS-MAC明显提高网络吞吐量,同时减少了包的平均传输延迟.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隙ALOHA的传输动态控制协议。系统信道分为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信道均以时隙划分,其在时隙边界上同步。而控制信道中时隙又进一步划分为多个子时隙。通过建立一个离散马尔科夫链模型对其进行性能分析可知,它能够适用于实际塑料光纤接入网络中工作站数量远远大于信道数的要求。由于在文献[1]所述的控制协议的基础上加入了优先级的控制,它可以根据各类业务对时延的不同要求进行优先级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在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BEB)算法的CSMA/CA协议中,针对网络性能随网络规模变化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冲突率分析模型.该模型将网络中的传输站点建立成一个整体的排队网络服务模式,考虑了退避算法中退避次数限制、延时侦测等机制.基于该模型详细地分析了站点在退避计时器结束后,争夺传输时隙的访问方式,推导出网络冲突率的表...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无线环境的ATM多址控制协议动态帧长分组预约多址(DF-PRMA)。本协议利用动态帧长控制,可使系统能适应业务流量的变化,在不同业务条件下达到优化运行;并利用强制碰撞和保留时隙的方法,使系统的服务延时有了明确的保障,进而保障单个用户的服务质量(QoS)和较高的信道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具有长传播时延的多址系统 (如卫星通信系统 ) ,提出了主动重发的随机多址协议 .研究结果表明 :在ALOHA系统中 ,这种新协议可以以较小的吞吐量损失得到时延的显著减小 ;而在直扩 /码分多址ALOHA系统中 ,这种新协议可以同时改善系统的吞吐量和时延性能 .  相似文献   

18.
水下传感器网络( UWSN)中节点采用声波通信,水声信道的高误码率、长延迟、低带宽、多径效应、多普勒频散等技术,据此提出一种动态的、分布式的基于码分多址( CDMA)的水下传感器网络介质访问控制层( MAC)协议。该协议不但节能,还能够提高CDMA扩频码的重用率,并且能够适应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同时,协议使用了功率控制机制,有效解决CDMA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远-近”效应问题。仿真实验表明,与经典的静态编码分配协议和ALOHA相比,该协议在冲突率、交付率、端到端的延迟、能耗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较为准确、客观地评价微型无人机群(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s)空空数据链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根据ZigBee(Zig+Bee无线数传网络)协议,通过建立时隙轮询表完成时隙分配。在简要分析ZigBee协议栈各层的功能及其网络拓扑结构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空空数据链协议的时隙分配机制及网络地址分配机制,讨论了利用网络仿真工具OPNET(Optimized Network Engineering Tools)建立该无线通信协议模型的过程,并通过构建一个网络仿真平台对信道接入延时、吞吐量等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空空数据链采用的通信协议的有效性,同时也为其他网络协议仿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无线网络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作为工业控制系统无线网络通信的底层基础,是保证无线网络高效通信的关键协议.针对搭载多收发器无线终端的工业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能源有效的MAC协议—MH-MAC,该协议可根据不同网络环境和应用的需求,灵活地配置信道分配方案和介质访问策略,采用MH-RS调度算法来协调多个收发器高效工作.最后与B-MAC协议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表明MH-MAC协议在提高网络带宽、降低传输时延、增加网络吞吐量和减少能量消耗等方面明显优于B-MAC协议,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