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空肠空置手术(DJB)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表达的影响,探讨DJB手术后胰腺GLP-1R表达变化与血糖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Wistar正常大鼠组(W-C);T2DM模型对照组(T2DM-C);T2DM二甲双胍组(T2DM-M);T2DM+DJB手术组(T2DM-DJB)。分别测定各组大鼠术前及术后第2、4、8周空腹血糖、空腹血清GLP-1和空腹血清胰岛素值。术后第8周处死大鼠,RT-PCR检测胰腺GLP-1R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T2DM-DJB、T2DM-M组大鼠术后空腹血糖和空腹血清胰岛素显著降低(P〈0.01),空腹血清GLP-1显著升高(P〈0.01),与相应时间点T2DM-C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DJB组大鼠术后空腹血糖、空腹血清GLP-1、空腹血清胰岛素与T2DM-M组大鼠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8周,RT-PCR结果显示GLP-1RmRNA在T2DM-DJB、T2DM-M组大鼠胰腺表达水平分别为(0.55±0.03)、(0.53±0.01),明显高于T2DM-C组大鼠GLP-1R mRNA的表达水平(0.41±0.02)(P〈0.01)。结论 DJB手术能显著降低T2DM大鼠血糖,可能与术后T2DM大鼠胰腺GLP-1R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大鼠肠神经细胞胰高血糖样肽-1受体(Glucagon—likepeptide-1 receptor,GLP-1R)表达的影响,探讨二甲双胍用药后肠神经GLP-1R的表达变化与血糖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wistar正常大鼠组(W-C);T2DM模型对照组(T2DM—C);T2DM二甲双胍组(T2DM—M)。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用药前及用药后第2、8周空腹血糖、空腹血清GLP-1,用药前及用药后8周空腹血清胰岛素。第8周处死各组大鼠,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回肠末端肌间神经丛GLP一1RmRNA和蛋白的水平。结果T2DM—M组大鼠用药后空腹血糖及空腹血清胰岛素较前显著降低(P〈0.01),空腹血清GLP一1较前显著升高(P〈0.01),与同时间点T2DM—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第8周,RT—PCR结果显示GLP-1RmRNA在T2DM—M组肠神经丛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2DM—C组GLP-1RmRNA的表达水平(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T2DM-M组肠神经丛GLP-1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2DM—C组肠神经丛GLP-1R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显著提高T2DM大鼠肠神经GLP-1R的表达,可能在二甲双胍降低2型糖尿病的血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血脂控制后对血清肠促胰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T2DM患者分为三组:A组:强化血糖控制组;B组:强化血脂控制组;C组:强化血糖、血脂控制组。所有T2DM患者在治疗前和经治疗后的第8周分别测量FPG、2 hPG、HbA1c、TC、TG、LDL-C、HDL-C、肠促胰素水平各一次,探讨肠促胰素与以上各指标的关系。结果①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较,三组患者的肠促胰素GLP-1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 GIP水平无显著性变化;②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较, A、C两组患者的空腹FPG、2 hPG、HbA1c水平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 P〈0.001), B组无显著性变化;B、C两组患者的TC、TG、LDL-C、HDL-C水平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 P〈0.01), A组患者的LDL-C、HDL-C水平有显著性改善(P〈0.05), TC、TG水平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通过结果分析发现,肠促胰素GLP-1水平与空腹FPG、2 hPG、TC、TG、LDL-C水平呈负相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临床考察肠促胰素水平变化情况,有助于准确诊疗T2DM患者血糖、血脂具体情况,便于临床更有效的治疗T2DM,可作为T2DM患者临床疗效评价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4.
邹黎  孙运 《河南医药信息》2002,10(13):16-17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C肽刺激试验对β细胞功能评价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5例正常人及50例2型DM病人及15例1型DM病人三组进行胰高血糖素-C肽刺激试验。结果 1例DM组空腹及试验后6minC肽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说明胰高血糖素刺激后几乎无反应,2型DM组空腹C肽值与对照组相近,但刺激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三组的6minC肽与空腹C肽均呈正相关。结论 注射胰高血糖素后6minC肽值可反映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该试验对糖尿病的分型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EH)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Adiponectin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研究对象105例根据标准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EH+T2DM组),各组分别测定脂联素(Adiponectin)、血栓调节蛋白(Tm)、一氧化氮(NO),并进行对比及相关分析。结果:与NC组比较,EH+T2DM组和EH组Tm明显增高(P〈0.05),血浆Adiponectin和NO明显降低(P〈0.05)。与EH组比较,EH+T2DM组的Tm明显增高,血浆Adiponectin和NO明显降低(P〈0.05)。EH+T2DM组血浆Adiponectin水平与Tm呈显著负相关(r=-0.353、P〈0.05);与NO呈显著正相关(r=0.279,P〈0.05);Tm与NO呈明显负相关(r=-0.319,P〈0.05)。血浆Adiponectin和NO是平均动脉压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EH患者体内存在Adiponectin、NO和Tm的异常表达,合并T2DM患者更为显著。血浆Adiponectin可能通过调节血管内皮功能进而在EH、EH合并T2DM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此为早期干预EH+T2DM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及餐后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对照(NC)组106例、T2DM组218例的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酶法检测血脂,金标准发光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T2DM组的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NC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T2DM组的TG与血清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P〈0.01),HDL-C与血清空腹胰岛素呈负相关(P〈0.05)。结论T2DM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脂代谢异常相关,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的升高均会引起TG升高和HDL-C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C肽与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lower-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 LEAD)的关系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下肢动脉病变情况将分T2DM患者病变组(LEAD组,121例)和单纯组(T2DM组,90例)。检测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及空腹C肽、糖负荷2 h C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进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LEAD组空腹C肽、糖负荷2h C肽均低于T2DM组,而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高于T2DM组(P〈0.05)。结论血清C肽特别是糖负荷2 h C肽是T2DM患者LEAD的保护因素,其下降预示T2DM患者LEAD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浆肠源性内毒素与新诊断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低度炎症的关系.方法 108例新诊断T2DM患者按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组(60例)和非肥胖组(48例),检测血浆肠源性内毒素、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103例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1)新诊断T2DM组内毒素及hsCRP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匹配血压、血糖和血脂后,新诊断T2DM组中,肥胖者的内毒素、hsCRP高于非肥胖者,两者在肥胖与非肥胖组间有统计学意义;(3)在新诊断T2DM患者中,血浆内毒素与BMI (r=0.931,P〈0.001)、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0.548,P〈0.001)等指标正相关;(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和HOMA-IR是新诊断T2DM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血浆肠源性内毒素在新诊断T2DM患者体内较正常人增高,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内毒素增高更为明显,超重或肥胖可能参与内毒素介导的T2DM早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北京版量表作为认知功能的测评工具,选择T2DM并发MCI患者54例(MCI组)和无MCI的T2DM患者66例(NC组)。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声探查颈动脉双侧内膜中层厚度(IMT),其中IMT较大一侧的数值定义为最大IMT值。采用成组t检验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CI组患者FPG、HbA1c、C肽水平、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痛程、SBP、最大IMT值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高血压病史、体质量指数、腰臀比、DBP、TG、TC、LDL.C、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最大IMT、SBP、FPG、HbA1c与Mo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P〈0.05);C肽水平与MoCA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353,P=0.00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最大IMT(B=-2.878,P=0.001)、HbA1c(B=-0.410,P=0.001)、C肽水平(B=1.281,P=0.001)是MoCA量表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FPG、HbA1c、C肽水平、SBP、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最大IMT可能是T2DM患者发生MCI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徐琳  肖正华  陈定宇 《中国医药》2013,8(10):1410-14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功能受损可能的机制。方法40例T2DM患者(T2DM组)及19名健康人(对照组)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于0、30、120min取静脉血,分别测定空腹及OGTT后30、120min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GLC)、生长抑素的水平。T2DM组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后复测上述项目。结果①T2DM组治疗前后各时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T2DM组治疗后空腹及OGTT后30min血糖均低于治疗前[(7.8+0.5)mmol/L比(12.0+1.7)mmol/L,(19.6±4.7)mmol/L比(23.4±5.8)mmol/L,P〈0.05或P〈0.01]。②T2DM组治疗前后空腹及OGTT后30min胰岛素均低于对照组,且OGTT后120min胰岛素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T2DM组治疗后OGTT后120min胰岛素高于治疗前[(175±88)pmol/L比(129±58)pmol/L,P〈0.01]。T2DM组治疗前后各时点C肽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③T2DM组治疗前后各时点GLC均高于对照组且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④T2DM组治疗前后空腹及OGTF后120min生长抑素均高于对照组[(89±9)、(89±8)ng/L比(83±12)ng/L,(107±14)、(109±12)ng/L比(964-16)ng/L],OGTT后30min生长抑素低于对照组[(110±13)、(109±13)ng/L比(119±1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降;α细胞功能紊乱,GLC分泌不受高血糖抑制;γ细胞分泌功能紊乱,分泌高峰缺失。短期强化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β细胞功能与α细胞功能,对γ细胞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硒酵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T2DM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降糖等正规治疗措施)和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硒酵母片治疗,至少应用3个月)。治疗1年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C肽水平、餐后2 h C肽、餐后2 h C肽较空腹C肽倍数、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PPG)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别评估硒酵母疗程与空腹C肽水平、餐后2 h C肽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空腹C肽水平、餐后2 h C肽、Hb A1c、FPG与PPG显著改善(P<0.05),而两组餐后2 h C肽较空腹C肽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硒酵母疗程与空腹C肽水平(r=0.613,P=0.021)、餐后2 h C肽(r=0.574,P=0.038)均存在正相关。结论硒酵母可提高T2DM患者空腹及餐后2 h C肽水平,改善血糖控制程度。  相似文献   

12.
张艳超 《河南医药信息》2010,(15):97-98,10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馒头餐后血浆中胰高血糖素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及馒头餐后血浆胰高血糖素、血清胰岛素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二者不同时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各时相胰高血糖素偏高比例均明显高于胰岛素水平低下患者比例(P〈0.05)。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各时相胰高血糖素偏高者百分比与胰岛素水平低下者百分比分别为:空腹胰高血糖素为60%,(150±33)pg/ml,P〈0.01,胰岛素为4.29%,(4.4±0.8)mIU/L,P〈0.01;餐后1h胰高血糖素为91.86%,(154±37)pg/ml,P〈0.01,胰岛素为72.86%,(20.2±5.9)mIU/L,P〈0.01;餐后2h胰高血糖素为91.43%,(144±31)pg/ml,P〈0.01,胰岛素为38.57%,(15.1±3.4)mIU/L,P〈0.01;餐后3h胰高血糖素为71.43%,(141±30)pg/ml,P〈0.01,胰岛素2.86%,(4.1±0.74)mIU/L,P〈0.01。结论胰高血糖素异常升高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偏高的重要因素,检测胰高血糖素水平有助于临床准确判断糖尿病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Apelin水平变化及其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胰岛素水平、血脂、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关系,以及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T2DM患者和正常糖调节(NGR)人群空腹血浆Apelin水平及T2DM患者餐后2h血浆Apelin水平,并分析了血浆Apelin水平与年龄、性别、BMI、病程、血糖、HbA1c、血浆胰岛素水平、血脂、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关系。结果 (1)T2DM患者空腹血浆Apelin水平明显高于NGR组(226±95 vs.190±95 pg/ml,P〈0.05)。(2)空腹血糖(FPG)、甘油三脂(TG)、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FIns)与血浆Apelin水平呈正相关(r=0.253,r=0.319,r=0.233;均P〈0.05)。(3)性别,年龄,BMI,病程,HbA1c,TC,HDL-C,LDL-C,有无并发症及合并症与血浆Apelin水平没有相关性。结论血浆Apelin水平与糖脂代谢有关,并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奕  梅艳洁  章秋 《安徽医药》2014,(7):1250-125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性大血管病变与C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52例T2DM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及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病史及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h C肽(P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间比较,大血管病变组患者的年龄较大、病程较长、FCP较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BG、PBG、HbA1C及LDL-C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FBG为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P〈0.05),而HDL-C及FC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是常见并发症,C肽可能对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体质指数(BMI)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BMIt〉25kg·m^-2分为肥胖组(OB组)与非肥胖组(NOB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1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检测入院时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空腹C肽(FC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化指标,比较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以及两组7个时点血糖水平和一日内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的差异。结果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和7个时点的血糖无明显差异,但OB组胰岛素用量明显高于NOB组(P〈0.05),而SDBG较NOB组小(P〈0.05)。结论初诊肥胖型T2DM患者较非肥胖型T2DM患者血糖波动性较小,胰岛储备功能较好,但是胰岛素用量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发骨质疏松症(O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患者的骨密度值将其分为OP组、非OP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C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钙、血清磷、肝功能、血脂等指标的差异,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与非OP组比较,OP组年龄大,病程长,BMI低,空腹C肽水平低,尿微量白蛋白高,血钙、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回归分析显示:低BMI、空腹C肽、血AST、高尿微量白蛋白、年龄是伴发OP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胰岛功能差、低BMI、低AST、合并糖尿病肾病是T2DM伴发O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A细胞的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4例、健康体检者15例,其中44例糖尿病患者按治疗前空腹C肽水平分成低水平C肽组(D1)、中等水平C肽组(D2)、高水平C肽组(D3)。测定受试者晨间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糖尿病各组给予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替代治疗,根据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用量,使用4周后停药24h后复查上述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胰岛素治疗前糖尿病各组胰高血糖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经胰岛素治疗4周后,糖尿病各组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均下降,其中D1、D2组下降明显(P<0.05),而D3组下降不显著(P>0.05)。③治疗后糖尿病组3组间的胰高血糖素值差异不明显(P>0.05)。④糖尿病各组的治疗后的胰高血糖素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均>0.05)。结论①外源性胰岛素的治疗可改善A细胞的分泌异常,部分纠正高胰高血糖素血症。②胰岛素治疗的尽早使用有利A细胞分泌异常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张萍  陈蝉  蓝海云  吴世凤  梁慧  陈奇盛 《中国药师》2010,13(10):1492-1494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胰岛B细胞功能及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86例初诊T2DM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tid,疗程12周,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HOMA-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皮下注射12周后,患者FPG、PBG、GHbA1ciHOMA-IR、CRP值均显著下降(P〈0.05),Fins、FCP、HOMA—β值显著升高(P〈0.05),血清CRP水平与病程、FBG、PBG、GHbA1c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强化治疗初诊12DM患者可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显著降低血浆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 -C肽刺激试验对 β细胞功能评价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2 5例正常人及 5 0例 2型DM病人及 15例 1型DM病人三组行胰高血糖素 -C肽刺激试验。结果  1型DM组空腹及试验后 6minC肽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说明胰高血糖素刺激后几乎无反应 ,2型DM组空腹C肽值与对照组相近 ,但刺激后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三组的 6minC肽与空腹C肽均呈正相关。结论 注射胰高血糖素后 6minC肽值可反映胰岛 β细胞储备功能 ,该试验对糖尿病的分型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友莲  邹伏英  张娜 《江西医药》2010,45(12):1215-1217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和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T2DM)关联性.方法 选择RA病人58例,根据血糖水平分为单纯RA组,RA合并T2DM 组与非RA2型糖尿病40例对照.所有对象常规查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空腹胰岛素、抗环胍氨酸肽(CCP)抗体,葡萄塘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结果 RA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为20%,RA合并DM组的BMI、TG、血清胰岛素水平均较非RA糖尿病组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A合并DM组的CRP、空腹血糖较非RA糖尿病组明显升高,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RA患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非RA人群,RA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胰岛β细胞受损是RA患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