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留地区盐间泥岩裂缝油气藏成藏作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盐间泥岩裂缝油气藏是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沙四段、沙三段广泛发育盐一泥层,其中Es3^2亚段是盐间泥岩裂缝油气藏富集区。文留地区盐间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储层亦为烃源岩,且油气的富集与断裂带密切相关。该区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形成主要与断层作用、异常高压流体及盐岩塑性流动引起局部构造变形有关,盐层的上下封闭使之形成“自生自储”的泥岩裂缝油气藏。  相似文献   

2.
辽河断陷盆地泥岩裂缝油气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晓捷 《特种油气藏》2003,10(5):29-31,41
泥岩裂缝油气藏作为隐蔽油气藏的一种,在国内外含油气盆地中都有发现。本文利用岩石学、测井、区域地质等资料,对辽河断陷盆地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及勘探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异常超压带和大的构造断裂带控制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分布;在异常超压带和大的构造断裂带附近泥岩裂缝油气藏较为发育;泥岩裂缝油气藏的油气以自生自储式为主:泥质岩油气藏作为值得重视的一个勘探新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东濮凹陷文留中央地垒带泥岩裂缝性油气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烃源岩、沉积建造条件、裂缝性质、裂缝保存条件等方面分析了泥岩裂缝性油气藏的形成条件,探讨了泥岩裂缝性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分析了泥岩裂缝性油气藏的识别方法;认为烃源主要来自自身体系,沉积建造对油气藏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泥岩裂缝的发育是成藏的关键因素,盐岩封闭对形成这种类型油气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烃源岩内的油气以混相涌流方式顺层向裂缝储集层中富集成藏;泥岩裂缝性油气藏的识别应综合考虑地质、测井、地震和钻井等方面的信息。最后阐述了东濮凹陷文留中央地垒带沙三段泥岩裂缝性油气藏形成的特点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川中广安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复杂,相邻的两口井所表现的生产特征差异较大。明确该油气藏主要成藏控制因素,对于指导下一步勘探和开发工作意义重大。从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圈闭形成等条件出发,详细分析了该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并对其成藏控制因素和成藏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广安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为浅湖-半深湖沉积环境,砂、泥岩互层发育,深湖黑色泥岩可作为烃源岩;其中发育数层超致密泥质岩类、泥质粉砂岩类,为储层提供了直接盖层,为油气藏提供了良好的盖层及侧向遮挡条件。由于上覆地层的快速沉积,导致研究区压实作用强烈,原生孔隙很少,次生孔隙不发育,仅有一定的黏土矿物微孔存在,为低孔低渗储层;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油气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关键因素还是断层和裂缝。实践证明,只有在裂缝发育带才能形成较大规模的油气藏,故建议对该区作裂缝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5.
由于区域地质背景的不同,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确定了超深层油气藏为大于6km的埋深。对超深层油气藏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圈闭等的研究发现:与一般烃源岩相比,超深层油气藏的烃源岩成熟期晚、成熟度较高,生烃作用除了受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外,还受压力作用的影响,超压对有机质热演化和生烃过程有着强烈的抑制作用;储集层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年代偏老,储集层岩性中,碳酸盐岩所占比例达33%;盖层主要为盐岩、泥质岩;圈闭类型主要为构造圈闭、岩性圈闭、礁和复合圈闭。超深层油气藏主要受地层异常压力分布和温度等因素的控制。对我国超深层油气藏的勘探,可集中于地温梯度较小的地区、超高压体系内的次生孔隙和裂缝发育带、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区、盐下地层和东部海域的深水区等。   相似文献   

6.
南堡凹陷厚层泥岩的封盖作用及期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堡凹陷下第三系内共发育了5套厚层泥岩,属中-深湖相沉积,具有分布广、厚度大、含砂率低等特点,对热、流体形成有效封盖作用,导致其内部及下伏地层高古地温梯度、高矿化度以及深蚀作用等异常带发育,同时也是研究区异常高压发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厚层泥岩内能形成岩性油气藏;它们的封盖作用增强了异常带内的热演化,促进了有机质的热成熟和生烃作用发生;深蚀作用使异常带内砂岩次生孔隙发育,改善了储层物性;厚层泥岩封盖作用评价对分析深部(4000m以下)含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北堡和老爷庙地区异常热流体活动特征合理推测了超压分布,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沾化凹陷裂缝性泥质岩油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在古近纪为北东向断陷湖盆,多期次发育了多方向、多物源、多类型的近源短轴快速沉积,沙四上亚段、沙三段、沙一段的泥岩为主要烃源岩。该凹陷沙三下亚段裂缝性泥质岩为富有机质的暗色泥岩和富钙质泥岩的互层,发育在深湖-半深湖相泥岩上倾尖灭的斜坡处,现今埋深2600-3000m,在多期构造运动和成岩作用下,形成了成烃演化微裂缝网络、黏土矿物轩民化收缩裂缝网络、顺层或切层裂缝网络、溶蚀缝洞网络和构造裂缝网络,在流体封存箱和流体异常高压成藏机制作用下形成裂缝性泥质岩油藏,石油富集在构造转折带、弧形断裂外侧、断裂交汇部位等应力集中和释放区。  相似文献   

8.
江汉盆地潜江组与沙市组盐间非砂岩油气藏勘探潜力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发育盐间非砂岩油气藏。江陵凹陷沙市组也沉积了一套含盐地层,但盐间非砂岩油气藏发育程度不如潜江组。沉积特征、成藏条件和成藏机制研究发现,两套含盐地层及其盐韵律特征的差异受构造环境、古气候环境控制。潜江组沉积时期,断陷活动强,形成补偿或欠补偿的深水沉积环境,利于有机质堆积,盐韵律特征由纯盐岩层和盐间深灰色泥岩、油页岩、含芒硝白云岩和白云岩等组成,深灰色泥岩、油页岩为有利烃源岩,含芒硝白云岩和白云岩等为有利储集层,具备形成盐间非砂岩油气藏的条件。沙市组沉积时期,断陷活动弱,气候干旱,形成补偿到过补偿的沉积环境,盐韵律由含膏盐岩、膏质盐岩和盐间紫色、灰色泥岩或含芒硝泥岩组成,烃源岩和储集层条件较差,但其下段上部的一套灰色盐岩、膏岩夹灰色泥岩组成的盐韵律层存在勘探潜力。图6表1参18  相似文献   

9.
沾化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油气运移聚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的运移聚集规律,通过对沾化凹陷泥岩孔隙和裂缝特征的观察与研究,分析指出泥岩裂缝油气藏中油气运移以异常高压为动力,以泥岩孔隙喉道、微裂缝、干酪根网络和断层缝为油气运移通道,并经历了泥岩油气欠压实喉道阶段和高压微裂缝间歇性阶段两大运移过程。受这些特征的控制,油气藏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存在于超压泥质岩微裂隙带和断裂带附近。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青一段泥岩生烃、排烃特征与油气藏的形成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盆地不同埋深的青一段泥岩,有机质在成烃演化过程中有两个成烃高峰,与之对应有两个主要排烃深度段。青一段泥岩的有利排烃期是松辽盆地发育稳定期——第三系的沉积时期。第三纪末,青一段泥岩的两个主要排烃深度在平面上所确定的排烃范围,对松辽盆地东部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油气藏、西部的青山口组泥岩裂缝油气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吐鲁番坳陷已发现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中侏罗统,上侏罗统、白垩系及第三系也有分布,为了查明该坳陷油气藏的分布与超压泥岩地层的关系,对泥岩地层超压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吐鲁番坳陷存在多套超压泥岩盖层,其中最稳定与最有利的区域封盖层是中侏罗统七克台组超压泥岩段.吐鲁番坳陷侏罗系及其以上的油气藏分布主要受超压泥岩盖层的控制,在没有超压泥岩段发育的地区,油气藏由于多期断裂的活动而遭受破坏.此外,油藏与气藏对超压泥岩盖层的依存度存在差别,超压泥岩段对油藏的封盖作用多表现为间接封堵,而对气藏与气顶油藏的封盖作用多表现为直接封堵.分析认为,在中国西部多旋回叠合盆地中,如果没有盐岩、膏岩存在,超压泥岩在油气成藏及油气藏的后期保存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图5参13  相似文献   

12.
东濮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形成条件及分布特点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结合东濮凹陷地质特点,探讨研究了东濮凹陷泥岩裂缝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东濮凹陷油气源岩发育,泥岩裂缝发育,泥岩裂缝油气成藏有着较好的成藏条件,是一种新的油气藏类型,有着良好的勘探前景,同时对泥岩裂缝油气藏在东濮凹陷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指出高压区及超高压区,盐岩分布区,构造转换带是寻找这类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层系上,沙三^2-4是勘探这类油气藏的有利层系,一些稳定的泥,页岩标志层也是寻找这类油气藏的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13.
泥质岩裂缝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资源潜力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目前国内外发现的绝大多数泥质岩裂缝油气藏都分布在以暗色泥岩及页岩为主的生油岩中,常富含有机质、钙质或硅质矿物,其有机碳丰度一般为1.0%~20%,有机质类型多样,镜质体反射率多在0.5%~1.3%。构造裂缝、超压微裂缝和成岩收缩缝是主要裂缝成因类型。盖层主要为裂缝不发育的泥岩、膏岩、盐岩等。圈闭类型主要为背斜圈闭及单斜圈闭。由于大量的油气残留在生油岩中,所以,泥质岩裂缝油气藏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烃源岩超压体系特征及勘探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中普遍发育异常高压,根据对超压体系的地球化学行为分析后认为压实不均衡是形成沙三中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生烃作用是形成沙四上超压的主要机制,而沙三下同时具备压实不均衡及生烃作用的双向增压效应断裂沟通的砂岩体及构造背斜等是有利的勘探目标,超压泥岩体周围的透镜状砂体是隐蔽油气藏的潜在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海相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高产页岩气藏普遍发育超压,为分析超压对于页岩气藏的作用,选取川东南涪陵页岩气田典型钻井进行了系统解剖研究。超压是页岩气藏良好保存条件的直接表征,其中,有机质热演化生烃增压是造成该地区异常高压的主要因素;涪陵焦石坝主体龙马溪组页岩气高产层段地层均发育超压,页岩储层孔隙度高、含气量高。超压对页岩气藏的影响:一方面,超压能减缓作用在岩石骨架上的有效应力,使页岩储层保存相对较高的孔隙度,超压可形成页岩超压微裂缝,提高页岩储集层的渗流能力,同时超压意味着地层能量高,游离气含量高,页岩气藏含气性更好;另一方面,超压降低了作用在页岩储层的有效应力,同时超压微裂缝的发育有利于页岩压裂改造。   相似文献   

16.
东濮凹陷柳屯洼陷盐湖盆地超压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柳屯洼陷盐湖盆地普遍发育超压,其对盐湖盆地内泥岩裂缝的形成和泥岩裂缝油藏成藏效应等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因此查清盐湖盆地超压成因显得尤为关键。运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综合超压成因机理分析的各种方法,从膏盐层与超压发育的关系进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盐湖盆地在沉积速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膏盐层封闭作用是使欠压实成为主要超压成因机制的根本地质因素。进一步开展欠压实作用对超压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其贡献为53.068%~71.416%,平均为62.758%。因此在盐湖盆地,膏盐层强封闭作用造成的欠压实是形成超压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强超压的发育受到膏盐层的控制。在盐间泥岩段由于膏盐层的影响,生烃作用﹑粘土矿物脱水作用对超压的形成有一定的贡献,但是其作用能力有限。综合研究认为,盐湖盆地膏盐层的性质是影响和控制超压成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裂缝油气藏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裂缝油气藏的研究,并结合该区基本油气地质特征,认为该区 裂缝类型主要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孔隙流体异常压力裂缝;裂缝成因机制有所不同,各 机制对本区裂缝的形成和发育程度影响也不同。构造作用是本区裂缝形成的主要动力,成岩 作用对裂缝的生成及发育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孔隙流体异常压力仅对深部储层中裂缝的形成 起到了促进作用;裂缝油气藏成藏组合均为自生自储,断裂带及其背斜轴部裂缝带控制了裂 缝油气藏的总体分布。由于岩性及其组合对裂缝形成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导致纵向上裂缝性 储层及油藏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较发育的层段和碳酸盐岩向膏岩过渡的层段。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长4+5油层组油气成藏条件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藏的油气生成、储层条件、运移条件、圈闭和聚集成藏等方面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该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并总结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林镇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各种成因类型的砂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广泛发育的水下分流间湾暗色泥岩、致密粉砂岩以及粉砂质泥岩可形成良好的盖层;运移的动力主要来自长7泥岩形成的异常高压。长7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高剩余压力的驱动下,通过垂向叠合砂体与微裂缝向上运移进入长4+5储层,并沿连通的三角洲前缘砂体横向运移进入圈闭成藏,形成鼻隆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油气藏,其形成受烃源岩、沉积相带、微裂缝、鼻隆构造以及剩余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盐间富有机质页岩为例,综合运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流体包裹体分析、测井资料分析、地层压力反演等手段,对盐间页岩超压成因及超压裂缝的发育特征、形成演化机制和期次及页岩油气地质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盐湖盆地普遍发育超压,盐膏岩层封堵及欠压实作用、生烃增压作用、黏土矿物转化脱水作用、断层封闭作用是形成超压的4个主要因素。盐间超压裂缝规模较小,平均长度356.2μm,平均地下开度11.6μm,但密集发育,平均面密度0.76 cm/cm~2,且多伴随油气充注,有效性好。超压缝主要形成于距今25~30 Ma和距今0~5 Ma的两次油气大规模充注时期。盐间超压裂缝对页岩油气具有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双重作用,对孔隙度的贡献率为22.3%,对渗透率的贡献率为51.4%,可连通多尺度裂缝系统,大幅改善储集层物性。在开发过程中,盐间超压裂缝可影响水力压裂缝的延伸和形态,形成复杂的高渗透性体积缝网,提升水力压裂效果,增加页岩油气产能。图11表3参39  相似文献   

20.
东营凹陷沙四下亚段超压环境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断陷盆地盐湖相地层发育超压系统,在东营凹陷超压对沙四下亚段盐湖相烃源岩生烃的抑制作用和延缓现象不明显,但对于沙四上亚段和沙三段湖相烃源岩有机质生烃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超压环境有利于烃类转化,使得凝析气成藏所需要的储层物性下限值降低;超压环境有利于砂岩储层保留原生孔隙,超压流体溶蚀作用产生溶蚀孔隙,富含硅质或钙质的砂泥岩和碳酸盐岩在超压环境形成裂缝,大大改善储层储集性;超压还控制了油气运移和聚集作用;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是沙四下亚段盐湖相地层油气成藏和分布的主要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