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滇陆N1系猪选择D1系(长白、太湖各半血)公猪和约乌二元杂母猪组成基础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历时7年,完成了0~5世代6个世代的选育,5世代核心群参配母猪99头,24d内受胎97头,情期受胎率97.97%.初产仔(11.00±2.11)头,产活仔(10.18±2.25)头,经产(12.54±2.83)头.同胞育肥猪达90kg体重日龄184d,料重比3.251,胴体瘦肉率51.25%.与英系大约克杂交,杂种优势显著,杂优猪151日龄体重90kg,料重比3.211,日增重842g,杂种优势率36.25%,胴体瘦肉率57.45%.产仔数和瘦肉率主选性状遗传性基本稳定,体型外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滇陆新品系猪选育及杂交利用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陆新品系猪 (N1系 ) ,选择D1系 (长白、太湖猪各半血 )公猪和约乌二元杂母猪组成基础群 ,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 ,历时 7年 ,完成了 0~ 5世代六个世代的选育。五世代核心群参配母猪 99头 ,2 4天内受胎 97头 ,情期受胎率 97 97%。初产仔 1 1 0 0± 2 1 1头 ,产活仔 1 0 1 8± 2 2 5头 ,经产 1 2 54± 2 83头。同胞育肥猪达 90kg体重日龄 1 84天 ,料重比 3 2 5,胴体瘦肉率 51 2 5%。与英系大约克杂交 ,杂种优势显著 ,杂优猪 1 51日龄体重 90kg ,料重比 3 2 1 ,日增重 84 2 g ,杂种优势率 3 6 2 5%,胴体瘦肉率 57 45%。产仔数和瘦肉率主选性状遗传性基本稳定 ,体型外貌基本一致。已全面完成合同规定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3.
湖北白猪优质系选育进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6个世代持续选育,湖北白猪优质系初产母猪产仔数达到12.13头/窝,经产母猪达到13.52头/窝,经产母猪产活仔数12.74头/窝;初产、经产母猪产活仔数世代进展分别为0.208头、-0.064头。肥育期平均日增重达到621.39 g/d,达90 kg体重日龄由初始191.45 d降至179.26 d,世代进展为-2.438 d;料肉比3.15∶1。90 kg体重阶段屠宰测定结果表明,第6世代的屠宰率为74.96%,屠体膘厚为2.64 cm,瘦肉率为58.69%,眼肌面积为38.02 cm^2。各胴体性状在6个世代间差异不显著,但瘦肉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为每世代0.814%。  相似文献   

4.
鲁烟白猪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烟白猪是采用不完全闭锁的群体继代选育、利用综合选择指数进行继代猪选择的新品种.通过7个世代选育,初产母猪产仔数10.49头,产活仔数10.24.头;20日龄窝重57.68 kg,比1~6世代的43.27 kg增加14.41 kg,提高了33.30%.7世代同胞肥育性能为平均日增重782 g,料重比2.57,胴体瘦肉率62.76%.与0世代相比,日增重提高71 g,料重比降低0.37,瘦肉率提高3.8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大河乌猪原种为基础,并按大河乌猪原始血缘比例,引入部分杜洛克与大河猪杂交,利用开放核心群的育种方法组建大河乌猪Ⅱ系育种群,开展大河乌猪持续选育。通过5个世代选育,母猪窝均产仔数,初产10.28头,经产12.21头,分别提高0.81头(P>0.05)和1.81头(P<0.01);窝均产活仔数,初产9.97头、经产10.91头,分别提高1.30头(P<0.05)和1.21头(P<0.05);同胞肥育日增重683.32 g、提高53.90 g(P<0.01);料重比3.26,降低0.1(P<0.05);达100 kg体重校正日龄182.42 d,减少19.00 d(P<0.01);肥猪100 kg体重屠宰,眼肌面积32.46 cm^2、瘦肉率56.50%,分别提高4.55 cm^2(P<0.05)和3.76个百分点(P<0.05);胴体背膘厚3.46 cm,降低0.66 cm(P<0.05);主要肉质指标、肌肉氨基酸、脂肪酸构成,6世代与0世代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仍保持大河乌猪原始的优良肉质特性和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利用地方猪种资源,培育优质、高效的专门化母本新品系,以长白猪、梅山猪、通城猪和湖北白猪为遗传资源,进行了湖北白猪新品系的选育。经过6个世代持续选育,各品种在品系的血统比例分别为45.15%、23.39%、7.08%和24.38%。湖北白猪优质系初产母猪产仔数达12.13头/窝,经产母猪达13.52头/窝,经产母猪产活仔数12.74头/窝;肥育期平均日增重达到621.39 g,达90 kg体重日龄为179.26 d,料重比3.15。90 kg体重阶段屠宰率为74.96%,屠体背膘厚为2.64cm,瘦肉率为58.69%,眼肌面积为38.02 cm2,肌内脂肪含量3.05%。  相似文献   

7.
DΠ系母本猪是从1985-1195年的第七五、八五两个五年计划国家重点种植攻关研究成果,是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赵书广先生指导下,经过10余年的努力,利用我国地方猪种资源——太湖猪与国外引进猪种长白猪与斯格猪杂交培育而成。DΠ系母猪的表现:后备母猪6.5月龄体重80kg开始配种;生长发育猪和育肥猪平均日增重730g,料重比为3.3:1;商品猪胴体瘦肉率57%,达90kg体重日龄为170d左右。从2001-2005年对1162窝DΠ系母猪繁殖比率统计,平均窝产全仔11.70头,活仔9.94头,28d-30d断奶育成9.03头。平均产仔间隔为157.34d,母猪年均产仔窝…  相似文献   

8.
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繁殖性能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马身猪、太湖猪(二花脸类群)和长白猪为育种素材,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结合群体继代选育法,经7年6个世代育成山西白猪高产仔母系。对7个世代母猪繁殖性能分析结果表明,4世代母猪的繁殖性能最好,母猪初产窝产仔10.64头,产活仔数9.85头,断奶头数9.36头,哺育率达95.03%,初生个体均重1.42 kg,28日龄断奶窝重62.36 kg。除产活仔数外,均极显著高于0世代(P<0.01)。初生和断奶时仔猪均匀度随选育逐代提高,一致性增强。该品系已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是一个优良的母本品系。  相似文献   

9.
苏钟猪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云山  任守文 《养猪》2003,(6):19-21
苏钟猪是以太湖猪和外来良种为亲本,运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及先进的育种手段,历时10余年精心培育的优质高产瘦肉猪母系品种,2001年通过江苏省新品种审定.该猪全身被毛白色,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4.25~14.35头,乳头数7~8对,达90 kg体重日龄为175~177天,胴体瘦肉率54.32%~54.49%;以苏钟猪为母本的二元(大约克×苏钟)杂优猪,育肥性能好,达90 kg体重日龄为160~163天,日增重702.67~727.23 g,料重比3.11,胴体瘦肉率58.79%~58.90%.  相似文献   

10.
李瑞珊  吕炳起 《养猪》1993,(2):26-29
在深县猪选育过程中,对266窝深县猪和50窝两元杂交猪进行了测试。经六代选择,五世代深县猪包括基础群6头公猪和11头母猪的血统,五世代23头公猪和69头母猪群体平均近交系数为17.3%±0.5%,亲缘系数29.6%±1.05%。深县肉猪(20—90千克)日增重549.5克,料重比为3.4:1,屠宰率73.5%,胴体瘦肉率43%。母猪头胎产仔9.9±0.45头,双月窝重82.6±4.84克。主要经济性状世代改进量:日增重25.8克(P<0.01),料肉比0.1千克(P<0.01),肥育期缩短6天(P<0.05)。头胎产仔多0.5头(P<0.01),双月窝重提高7千克(P<0.01)。以深县猪做母本,与汉普夏、杜洛克、长白、大白公猪杂交,均有杂种优势,但以汉深、长深两个组合最好。选育前后五年近交系数由2.11%上升到17.3%,但有关性能没有下降,连续三代全同胞和四代父女交配也无近交衰退表现。  相似文献   

11.
以通城猪为素材的新品种培育——“鄂通两头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通城猪为母本,导入50%的大白猪血缘,从其F1互交后代中选择两头乌毛色的公、母猪横交固定,继代选育4个世代,已初步育成保持通城猪两头乌毛色和优良肉质特点,且生长较快、瘦肉率适中,适合高档、特色猪肉开发需要的新品种——"鄂通两头乌"。新品种的主选性状与通城猪相比较:平均日增重为626 g,提高了30.4%,料重比为3.18,达90 kg体重的日龄为181.7天;胴体瘦肉率为51.6%,比通城猪提高了7~10个百分点;初产母猪平均窝产仔数为9.64头,增加了1.04头;且其胴体肉切块色泽鲜艳,保水力强,细嫩,大理石纹明显,肉味口感好。  相似文献   

12.
桑梓湖长白猪新品系以新丹系和原有老丹系长白为材料,全年实行大群测定,运用Blup育种软件选育,经过1997~2001年共5年四个世代的测定与选择,其主要经济性状已达到了育种目标。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0.82±0.97)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1.58±0.84)头,长白公猪达100kg日龄(158.9±8.2)天,30~100kg日增重(868.8±87.5)克,料重比2.25±0.11,校正100kg背膘(1.32±0.18)厘米,长白母猪100kg日龄(157.3±6.82)天,30~100kg日增重(841.1±80.7)克,料重比2.39±0.16,校正100kg背膘(1.35±0.19)厘米。运用BLUP分析五年选育累计,日龄缩短3.52天,背膘降低2.02毫米。长白眼肌面积(48.98±3.73)厘米2,胴体瘦肉率69.05%,且氟烷基因阴性,肉质优良;长大日增重达855.2g,达100kg日龄163.1天,达100kg背膘厚1.51cm,窝产仔数11.32头。用地方改良品种作母本,桑梓湖长白做父本,日增重提高61克,背膘下降0.56厘米,活体估测瘦肉率上升10.11%,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近五年来在选育同时,共向社会提供种猪19549头,其中长白原种3611头,商品猪3.1万头,创利1109万元,创社会效益1.96亿元。  相似文献   

13.
永新加系种猪选育与配套组合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经6世代选育,大约克体重达100kg背膘厚为12.7mm,30~100kg平均日增重841g,料重比2.4,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59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1.4头,窝均产活仔数10.8头;长白体重达100kg的背膘厚为12.5mm,30~100kg的平均日增重为821g,料重比2.4,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61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0.3头,窝均产活仔数9.9头;杜洛克体重达100kg的背膘厚12.5mm,30~100kg平均日增重844g,料重比2.3,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62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0.2头,窝均产活仔数8.5头。3个品种胴体瘦肉率在65%以上。加系种猪适应强,在广西高温高湿条件下具有较强优势,其体形好,四肢粗壮,后躯丰满,繁殖力强,生长快,耗料低,健康程度高,肉质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南昌白猪选育至第7-8世代时,于2000年引进加系双肌臀大约克公猪与南昌白猪杂交,以改善南昌白猪后躯的丰满度。南昌白猪导入双肌臀血缘后8世代母猪头胎产仔数9.18头,产活仔数8.30头,初生窝重9.6kg,20日龄窝重31.14kg,60日龄窝重115.15kg;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87.37kg,日增重633.27g,三点均膘2.23cm;肥育测定日增重606g,屠宰测定瘦肉率61.63%,肉质优良。通过导入双肌臀大约克种猪血后,在生长发育、胴体性状等重要经济性能上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5.
南昌白猪6~7世代的选育过程中,6世代头胎产仔10.59头,产活仔数9.68头,60日龄窝重170.66kg,第3胎产仔12.05头,产活仔数11.08头,60日龄窝重186.59kg,其后裔7世代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93.58kg,日增重609.589,料重比3.14:1,三点均膘厚2.35cm;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83.19kg,平均日增重521.31g,毛色、耳形及体形一致,其它各项性能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一、DⅢ系 DⅢ系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于“八五”期间育成的我国瘦肉型猪杂交配套母本新品系。 (一)DⅢ系的主要性能 1.繁殖性能:经7个世代选育DⅢ系的繁殖性能有显著提高。初产母猪总产仔数从0世代的(9.28±2.90)头提高到(10.58±1.76),提高14.0%;产活仔数从(7.53±3.31)头提高到(9.72±1.35)头,提高29.08%;平均窝育成仔猪数(7.78±2.06)头,初生窝重(11.47±1.98)公斤,断奶窝重(139.78±37.30)公斤(5世代);经产母猪产仔数由13.05头提高到14.08头,产活仔数由11.78头提高到13.70头,分别增加了1.03头和1.92头。经大…  相似文献   

17.
“军牧1号”新品系猪以三江白猪和比利时施格猪为育种素材,采用杂交合成、闭锁群继代选育方式选育而成,是我国自己培育的第一个适于作杂交父系的新品系猪。它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胴体瘦肉率高、适应性强、繁殖性能较好等优点。现主要分布在吉林、内蒙、黑龙江及山东、广东等省部分地区。 “军牧1号”6月龄公猪体重98.4±4.6公斤,体长120.2±2.6厘米,体高59.4±1.9厘米,臀围18.4±2.3厘米。成年公猪体重260公斤,母猪体重230公斤。初产母猪窝产活仔数为8.75±1.42头,20日龄窝重39.8±8公斤,45天断奶窝重96.4±18.2公斤。经产母猪窝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云南省母猪多、乱、杂和产仔数、瘦肉率、生长增重三低问题,经云南省科委1992年立项开展了“商品瘦肉猪杂交配套系选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课题,下设“滇陆、滇昆和滇玉新品系猪选育及杂交利用研究”3个子课题,该课题由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主持,陆良县畜牧食品局、县种猪试验场;宜良县畜牧局、县兴牧养殖总场;江川县畜牧局、县农业局等单位合作进行攻关.历时8年,运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采用群体续代选育法,通过对组建基础群,杂交合成,横交固定、闭锁繁育,继代选育、定向培育和突出选择等一系列育种技术措施的实施,分别完成了3个新品系猪0~5世代选育,累计测定核心群母猪1260窝,扩繁群母猪900窝;后备母猪2700头,后备公猪900头;同胞育肥测定875头,屠宰312头;杂交配合力测定16个组合442窝,其中杂交育肥48窝计504头,测定380头,屠宰132头.全面完成合同规定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产仔数和瘦肉率主选性状的遗传性基本稳定.滇陆、滇昆和滇玉3~5世代初产仔猪分别为11.18、10.54和9.81头;经产分别为12.54、12.21和12.89头;42日龄初产离乳窝重分别为68.38、66.38和66.30kg;70日龄保育窝重151.31、117.83和141.30kg.  相似文献   

19.
湘白猪是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推广的良种猪,此猪种具有生产性能好、遗传稳定、耐粗饲、产仔多、生长快、瘦肉率高、肉质好等特点。母猪窝平均产仔12~12.5头,育肥猪180日龄体重达90kg,胴体瘦肉率57.5%。以湘白母猪为母系与引进的杜洛克公猪杂交配套生产的杂优商品猪在中等营养条件下,生后160~170日龄体重达90kg,育肥期日增重700g以上,料肉比为3.0∶1~3∶2,胴体瘦肉率60%~63%,比三元普杂商品猪瘦肉率高5~7个百分点,现已在湘大面积推广,部分还推广到广东等地。(晓李)  相似文献   

20.
用D、L、Y公猪分别与NⅢ系二世代母猪正交,以NⅢ系为亲本对照。结果:产仔猪仍以NⅢ系最高,窝均产仔11.83头,活仔11.33头。杂交组合比较,繁殖性能以DNⅢ组为高,窝均产仔10.71头,活仔10.29头,育成率91.67%,35日龄断奶、70日龄保育窝重分别为68.84kg、191.88kg。育肥性能则YNⅢ组领先,达90、100kg日龄,育肥日增重、料重比分别为167、188天,703g和3.01:1。胴体瘦肉率,DNⅢ组57.62%;YNⅢ组55.95%;LNⅢ组54.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