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癌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06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TACE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肝癌病灶及门静脉癌栓的变化.结果 23例肿瘤缩小50%以上,50%以下的有25例,不变的有44例,增大12例.门静脉癌栓14例消失,39例缩小,51例不变.2例术后1周内死亡.结论 TACE治疗肝癌并门静脉内癌栓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经皮微波消融术(MWA)治疗中晚期肝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7月,6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TACE联合MWA治疗,收集14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作回顾性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蛳 Meier模型及Log?蛳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6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后1、1.5、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5.8%、48.4%、33.9%。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数目、门静脉癌栓、血清AFP值、肿瘤期别、服用索拉菲尼等6项因素与预后有关。结论 肿瘤大小、肿瘤数目、门静脉癌栓、血清AFP值、肿瘤期别是影响介入综合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服用索拉菲尼是影响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临床观察采用新型血管内射频消融(RFA)导管HabibTM VesOpen消融门静脉癌栓再通门静脉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15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并出现血流阻塞的患者,先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并置管;再在DSA引导下,将新型血管内RFA导管导引至门静脉癌栓处,连接射频发生器(RITA),设置功率10 W消融治疗2 ~ 10 min。评价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改变、门静脉通畅及癌栓消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如穿刺道出血、血管穿孔、胆汁瘘并发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等并发症,RFA后直接门静脉造影显示局部门静脉再通;4周后复查肝功能、血常规无明显变化,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原堵塞门静脉有血流通过,部分患者CT检查见门静脉癌栓缩小或消失。结论 经皮穿刺门静脉RFA门静脉癌栓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可能是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明胶海绵微粒经肝动脉化疗栓塞(GSMs- TACE)同步治疗肝癌伴Ⅲ型门静脉癌栓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GSMs- TACE治疗6例Ⅲ型伴门静脉癌栓肝癌患者。患者Child- Pugh分级均为A级。术后结合影像学改变、AFP下降情况、肝功损伤情况、生存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综合评估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结果 6例患者共行介入22(2~5)次GSM- TACE,中位介入次数为4次;中位随访时间16.5(9~33)个月,6个月后6例患者均生存,术后均无急性肝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GSMs- TACE同步治疗Child- Pugh分级A级的肝癌伴Ⅲ型门静脉癌栓患者,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门静脉化疗栓塞术(PVE)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85例,TACE、PVE联合HIFU治疗47例为观察组,TACE、PVE治疗38例为对照组,TACE治疗后2周行PVE,PVE后10 d左右行HIFU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近期有效率为89.4%(42/47),对照组为39.5%(1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为87.2%(41/47)、66.0%(31/47)、27.7%(13/47),中位生存期15.4个月,对照组上述时间点生存率分别为55.3%(21/38)、39.5%(15/38)和10.5%(4/38),中位生存期10.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TACE、PVE联合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可显著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时间,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腔内植入125I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广泛癌栓的疗效。方法 对72例接受 TACE 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A 组)在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同时行TACE治疗肝脏原发灶;40例(B 组)仅行TACE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门脉癌栓情况、生存期及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对治疗前后各测量值的改变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Kaplan- Meier 法分析生存时间。结果 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210 d(A组)及141 d(B组),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能显著延长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广泛癌栓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CC)门静脉癌栓(PVT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纳入TACE联合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48例。根据PVTT部位,分为门静脉主干癌栓(A型)、门静脉一级分支癌栓(B型)和门静脉二级及以下分支癌栓(C型)。根据粒子是否植入到PVTT内,分为癌栓内直接植入法(癌栓内部植入组)和癌栓周围植入法(其粒子植入到癌栓周围1.7 cm内的肝实质或肿瘤内,癌栓周围植入组)。比较不同类型PVTT及不同植入方法的癌栓控制率(DCR)、癌栓进展时间(TTP)及患者总生存率(OS)。结果 4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TACE及粒子植入治疗。A、B、C型PVTT患者,中位OS(mOS)分别为8、11.5和15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癌栓DCR分别为61.5%、70.8%和72.7%(P=0.548),肝内肿瘤DCR分别为69.2%、75.0%和81.8%(P=0.483);癌栓中位TTP分别为4.5、8和11个月(P=0.030),肝内肿瘤中位TTP分别为5、9和9.5个月。癌栓内部植入组和癌栓周围植入组的mOS分别为10和11.5个月(P=0.239);癌栓DCR分别为69.2%、68.2%(P=0.591),肝内肿瘤DCR分别为73.1%和77.3%(P=0.502);癌栓中位TTP分别为7和10个月(P=0.276),肝内肿瘤中位TTP分别为8和9.5个月(P=0.089)。结论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HCC伴PVTT,可有效控制PVTT和肝内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癌栓内直接植入法和癌栓周围植入法,对PVTT的疗效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在治疗肝转移瘤的价值与疗效。方法 转移性肝癌患者50例,单纯TACE组25例,微波消融联合TACE组25例,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单纯TACE组CR 3例,PR 11例,SD 6例,PD 5例,缓解率为56%;TACE联合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MCT)联合组CR 7例,PR 15例,SD 2例,PD 1例,缓解率88%,两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组治疗后CD3、CD4、CD16CD56、CD3CD56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 <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MCT联合TACE治疗肝转移瘤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中央胆管旁肝癌被认为是热消融疗法的禁忌证,现报道一种全新的胆管冷却保护技术。方法 14例中央胆管旁肝癌患者接受了肝胆管冷却保护技术辅助下的经皮肝穿刺肝肿瘤微波消融术(PMWA)。结合文献报道及临床实践,探讨合理的标准手术流程并分析临床结果。结果 初始的14例患者顺利获得完全的微波消融,肝脏增强MRI显示均获得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标准的完全缓解,未出现胆道并发症。结论 胆管冷却保护技术能够保护肝内胆管免受微波热能量损害,扩大了肝癌患者接受微波消融疗法的适应证范围,且可在肝癌微波消融术中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多影像引导技术精准RFA特殊部位肝癌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5月行TACE联合RFA治疗98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其中常规部位病灶消融69例、特殊部位病灶消融29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增强CT或MRI及实验室检查,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完全坏死率、生存率、生存时间、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TACE联合RFA治疗,无严重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819),术后特殊部位治疗组短期肝功能轻度损害,1个月内恢复至正常范围。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术后1个月特殊部位治疗组肿瘤完全坏死27例(93%),常规部位治疗组60例(87%)。术后1年,特殊部位治疗组及常规部位治疗组肿瘤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2.9%及76%,两组患者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P=0.832)。特殊部位治疗组及常规部位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均为25个月,两组患者总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P=0.896)。结论 TACE联合多影像引导技术精准RFA特殊部位肝细胞肝癌,可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冷冻球囊消融(CBA)对比射频消融(RFA)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中国万方(WanFang)和中国维普(VIP)等数据库,收集RFA与CBA治疗PAF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检索时限均自建库至2015年12月。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由2名评价员各自独立完成。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RCT研究文献(636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RFA相比,CBA增加了术后膈神经麻痹发生率(RR9.26,95%CI2.17~39.63,P=0.003),但手术时间(MD10.07,95%CI-9.10~30.52,P=0.29)、X线透视时间(MD-0.18,95%CI-8.14~7.77,P=0.96)、随访12个月成功率(RR0.91,95%CI0.72~1.14,P=0.40)和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率(RR0.47,95%CI0.11~2.02,P=0.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RFA相比,CBA治疗PAF在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随访12个月成功率及房速、房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能增加膈神经麻痹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射频(radiofrequency,RF)技术以其微创、靶向、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有了巨大的发展。从治疗实体肿瘤,逐渐发展到治疗实质器官的良性病变如脾亢、前列腺增生,以及在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消化系统、妇科疾病、治疗疼痛以及医学美容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其治疗原理、不同机型及特点以及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陈珑  倪才方  王艳伟  杨超  王刚刚  张帅  肖剑 《工业加热》2014,(12):1059-1063
【摘要】 目的 探索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兔椎体肿瘤模型不同消融时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法将VX2瘤块接种入新西兰大白兔的腰椎内,成功建立20只兔椎体肿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测量肿瘤椎体的核素标准化摄取值(stand uptake value,SUV),然后对实验动物行消融治疗。A组消融持续时间3 min,B组为5 min,观察治疗后24 h动物急性瘫痪发生情况。治疗后第1天和第7天,实验动物再次接受PET CT检查,测定椎体肿瘤的SUV值,然后取肿瘤标本行病理检查。比较两组动物RFA术后的瘫痪率以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肿瘤SUV值有无差异。结果 A、B两组动物射频后的瘫痪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 比 6/10、P < 0.05)。两组肿瘤模型消融前的SUV值分别为 4.60 ± 0.47、4.48 ± 0.45,治疗后第1天分别为0.94 ± 0.08、0.92 ± 0.07,治疗后第7天分别为0.93 ± 0.04、0.95 ± 0.06。两组椎体肿瘤的SUV值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3 257.87、P < 0.05),两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结果显示两组肿瘤模型的肿瘤细胞明显坏死,均未见明显残存肿瘤细胞。结论 应用RFA治疗兔椎体肿瘤,消融时间持续3 min已能有效杀伤椎体肿瘤细胞,且严重并发症的概率小。延长消融时间疗效无显著增加,但可能增加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比较甲状旁腺全消融和甲状旁腺部分消融的2种消融方式对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WA)或射频消融(RFA)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尿毒症SHPT患者行MWA或RFA治疗且随访9个月以上26例患者,比较2种消融方式的疗效及对血钙水平的影响。结果 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分析:全消融组术后PTH水平较术前逐渐下降并保持正常水平,且无复发;部分消融组术后PTH水平先下降并于术后9个月出现反弹,并高于全消融组和正常水平(P<0.05),15例中有5例复发。从血钙水平分析:2种消融术后较术前血钙水平均下降,但部分消融组术后3、9个月血钙水平高于全消融组(P<0.05),11例全消融组中4例发生低钙血症。结论 全消融方式术后不易复发但有发生低钙血症风险,部分消融方式术后易复发但血钙控制良好,从控制血钙水平考虑部分消融可能更适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注射(PEI)治疗甲状旁腺腺瘤所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1例经活检证实的甲状旁腺腺瘤,在CT引导下用22G细针从前外方穿入病灶,在病灶多点、分次注射无水乙醇.结果经过2次CT引导下PEI治疗,6个月后复查CT,示病灶体积显著缩小、由显著强化转变为无强化,治疗结束后2d至12个月,血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CT引导下PEI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疗效佳、创伤小,可作为手术治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a bioheat transfer problem related to the ablation of biological tissues continuously heated by a laser.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such as coagulation, vaporization, and removal of the necrotic tissues,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analysis. The finite volume method was used to obtain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while the volume of fluid method was used to track the ablation interface. Results obtained for cases of practical interest provide a good indication of the area affected by the thermal treatment an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7.
18.
Laser ablation of polymer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extensive studies for nearly three decades. Results of these investigations have shown that thermal effec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frequency tripled nanosecond Nd:YAG laser ablation of polyimide. Despite of the studies, effect of these processes has not been satisfactorily clarified. Thermal effects, photochemical and other phenomena still exist and so the thermal modelling of laser ablation is a very specialised problem. The investigation in this paper deals with special conditions in thermal models, which highly differ from more common conditions. Although there are numerous excellent thermal modelling software available, mainly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s technology, these are not suitable or ready for handling special conditions, for example the removing of material from the domain under investigation,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reas. Hence we decided to develop a special thermal modelling tool. The model designing aspects which defin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RFA)和微波消融(MWA)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的安全性和疗效性。方法 198例符合入选标准,HCC诊断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85例98个病灶接受RFA治疗(RFA组);113例131个病灶接受MWA治疗(MWA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定期随访,比较两组的局部疗效、远期疗效和治疗相关并发症。结果 RFA组和MWA组病灶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9.0%和98.5%(P = 1.000);局部复发率分别为5.2%和10.9%(P = 0.127)。RFA组和MWA组患者1、2、3、4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3%、61.8%、39.5%、19.0%和75.0%、59.4%、32.1%、16.1%(各期比较P = 0.376)。RFA组和MWA组患者1、2、3、4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7%、92.3%、82.7%、77.8%和98.0%、90.7%、77.6%、77.6%(P = 0.729)。RFA组和MWA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4%和2.7%(P = 1.000)。两组均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RFA和MWA治疗HCC的局部和远期疗效、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别,具有同等的临床价值。RFA和MWA治疗HCC在临床应用中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射频消融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实体肿瘤的新方法,现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特别是小肝癌.设备的进展和联合疗法使射频消融成为治疗大肝癌的有效手段.近期又被用于治疗骨骼、肾、肾上腺、肺、乳腺、甲状腺等部位的肿瘤.本文综述了射频消融的原理和临床应用现状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