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车辆智能运维系统是针对广州地铁车辆运营需求,基于业界先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微服务等技术设计的。文章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要求,以及设计与应用情况。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支撑实时监测、应急响应、健康评估、关联运营检修业务等功能,为运营和检修人员提供车辆健康评估和精确检修指导,达到减少运营车辆故障率、降低运维检修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利用GPS技术的最新成果——Waggon Tracker轨道车辆的工作系统能够实时跟踪货车的运行,这对发货人、铁路运营公司和机车车辆所有人都是很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车辆-轨道系统具有非线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评价车辆-轨道系统的脱轨安全性时,必须同时考虑车辆和轨道二者的动力特性.根据功能转化和能量守恒定理,将车辆-轨道系统的响应过程视为轮轨力做功与能量的转化过程,对轨道不平顺波长-脱轨系数关系曲线归一化处理,建立权函数,用以表征车辆动力学特性,再用轨道不平顺的功率谱密度表征轨道的能量输入特性,给出评价车辆一轨道系统脱轨安全性的能量系数算法.分析结果表明:能量系数算法克服了脱轨系数基于准静态评价的不足,解决了传统轨道管理体系安全评价方法缺乏对轨道复合不平顺的评估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如何对轨道-车辆安全运行状态进行评判是一个复杂课题。结合动力学仿真及数据分析,提出基于轮对抬升量及脱轨系数的综合指标对轨道-车辆安全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评估。考虑到车轮抬升量不好获取的问题,基于载荷辨识技术,提出车轮抬升量的辨识方法并提出整套轨道-车辆安全运行状态监测、评判流程。基于评判流程对轨道-车辆的安全运营状态进行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运用信息化技术将轨道车辆车载设备全寿命周期、列车运营车载设备状态、列车检修与维护等大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一个实时掌握车辆及车载设备运行状态,智能分析设备潜在安全风险,科学制定设备维修保养方案的健康数据云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6.
磁浮列车对轨道平顺性要求较高,为了提高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文章分析中低速磁浮轨道变形对磁浮列车悬浮控制系统的影响,以及中低速磁浮轨道梁结构特点,并设计了一种中低速磁浮轨道梁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具有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和显示等功能,可监测磁浮列车通过时轨道实时变形情况,为运营提供安全防护预警,为轨道维护提供科学依据,为车辆悬浮控制系统提供载荷变形量预测以优化悬浮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综合评价车辆/轨道系统动态特性的广义能量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轨道质量指数评价轨道区段的平顺状态,不能反映具体的运营车辆相对轨道的动力学响应.因此,借鉴能量集中率的思想,提出综合评价车辆/轨道系统动态特性的广义能最指标,并引入能量权系数表征不同波长成份不平顺对输入车辆/轨道系统总能量有不同的权重.在能量权系数相同的情况下,利用离散Parseval定理证明广义能量指标可简化成轨道质量指数,并通过实测的轨道不平顺数据验证这一结论.通过对车辆动力学响应与轨道不平顺之间的传递函数的幅值曲线规一化后,计算得到能量权系数.利用广义能量指标评价钢轨波浪弯曲不平顺.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广义能量指标比轨道质量指数能更好地评价钢轨波浪弯曲不平顺.评价结果的合理性通过是否会引起车体"抖振"得到检验.  相似文献   

8.
针对既有轨道检测系统不能实时监测轨道状态,且无法直接安装于城轨车辆的问题,文章根据实际需求分析轨道检测系统的技术要求,从硬件设计和电气控制设计方面阐述了城轨车辆车载式轨道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该城轨车辆车载式轨道检测系统满足技术规范及轨道日常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9.
轨道作为承载车辆运行的重要部件,其工作状态对地铁运营的安全性有重要影响。传统人工巡检或者采用轨检车的检测模式只能在正线停运后进行作业,工作效率低。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地铁运营列车的轨道线路状态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高速线扫相机对轨道线路进行实时图像采集,并将采集数据送入轻量级RegNet骨干神经网络提取图像深层特征。在此基础上,加入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进行多层次特征融合。最后将融合特征输入目标检测头实现轨道线路状态的实时检测。结合基于云边协同的困难样本挖掘以及模型部署加速技术,算法可实现高准确率、高实时性的检测性能。试验表明,该系统针对11类钢轨伤损及扣件状态的检测平均准确率(mAP)达到0.951,推理速度大于20 f/s,满足地铁在载客运营同时对轨道线路状态进行实时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城轨交通基础设施全息化移动检测及主动维保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安全保障以及维护的集成化、自主化发展需求,提出面向运营车辆日常运行过程中密切相关的轨道、桥梁、隧道、接触网等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状态检测系统,并专门研制了适用于轨道、桥梁、隧道、接触网等的安全移动监测系统和装置;车载综合信息数据中心可将采集的实时监测数据和后台分析数据统一接入,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开发了基于基础设施状态全息化检测及预警技术的主动维护保障平台,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的维护和检修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市域D 型车辆是专为市域(郊)铁路自主研制的一款新型宽体客运车辆,车宽3 300 mm、25 kV供电,融高速动车组技术优势和城轨车辆运营特点于一体.针对市域铁路运营对车辆的要求,通过系统分析和优化设计,解决了大载客量与宽车体轻量化、快速运行与频繁起停、噪声控制等技术难题,创新研制了市域D 型车辆;进而论述了温州S1 ...  相似文献   

12.
铁道车辆运行稳定性对保证铁路运营安全具有重要影响.采用基于Web的技术方案,对铁道车辆运行稳定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利用MatLab分析计算车辆运行稳定性,在三维CAD软件和VRML语言支持下建立虚拟试验场景.通过Asp.Net和SAI,控制和操纵网络虚拟环境中车辆运动状态.系统运行实例表明,建立的虚拟实验系统能在网络环境下有效地分析与仿真铁道车辆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美、法、英、德等国轨道车辆防火技术标准,并结合我国轨道车辆防火技术的发展情况,探讨了我国轨道车辆防火技术标准制定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应制订我国轨道交通车辆防火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立轨道车辆防火质量检测中心等建议,为我国轨道车辆防火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城市轨道车辆牵引试验系统的测试与调速控制.利用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对测试与实时控制系统进行了软件开发,设计了控制系统方案,研究分析了进口城轨车辆ATO(列车自动驾驶)运行程序编制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试验平台的ATO控制方法,并通过运行曲线分析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所建试验平台对提高城轨牵引系统的检修维护质量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人工统计分析轨道动态检测数据效率低、易出错、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在规范数据分析思路、方法、流程和格式的基础上,通过Excel VBA编程技术,设计开发了轨道动态检测数据统计分析应用程序,该程序实现了车载晃车仪日报表的自动统计分析,车载晃车仪、便携添乘仪和动(轨)检车等检测数据的综合分析,作业质量的自动评价,轨控薄弱地段的自动预警,轨控动态质量趋势分析及动(轨)检车检测成果报表自动生成等功能,节省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分析质量和效率,分析结果指导生产,提升了设备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对地铁车辆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国家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市域(郊)铁路的发展、地铁车辆速度的提高使城镇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如120 km/h的地铁车辆,其速度高、发车间隔短、换乘方便,但速度提高会带来其他方面的影响,如噪声、气密性等问题。文章研究地铁车辆气密性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气密性评价指标建议和提升气密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铁道车辆横向稳定性的优化集成设计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SIMPACK建立铁道车辆动力学模型,采用优化软件iSIGHT,实现与SIMPACK的数据传递与过程集成,运用多岛遗传算法和序列二次规划算法相结合的优化策略,对铁道车辆悬挂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提高铁道车辆的临界失稳速度,改善其横向稳定性。实际分析计算表明,该设计方法可显著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8.
研究设计以当日出发车为基准的装卸完整率计算方法,解决当前以十八点报告为基准的计算方法无法精确定位、报告不完整的问题。采用模拟车站系统作业的方法,以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到发报告、装卸报告为主要数据源,生成包含车辆基本信息及作业信息的车辆登记表,进而以该表为基础汇总计算车站的装卸完整率。通过由该方法计算得到的装卸完整率,管理人员或作业人员能够快速找到没有上传装卸报告的装卸作业,从而精确、快速地定位问题车辆。  相似文献   

19.
材料技术的进步可惠及铁路行业的诸多领域,如铁道车辆和轨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铁路环境如噪声和振动的评估及控制方法、结构物的维护保养技术的创新、铁道车辆能耗的降低等。本文综述了这些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和研发动向。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欧洲轨道交通技术的协调,基于欧洲互换性准则的技术规范和欧洲标准在欧洲已经生效,对其中包含的关于制动系统(除了停放制动)设计的描述进行了解释和评价,其关注的基础是制动过程的机械学。采用最小时间间隔的瞬时减速度(减速度特性),可以对轨道车辆的制动性能进行设计和评价。据此,可以计算出瞬时制动力和车辆阻力,由瞬时制动减速度可以确定所要求的轮轨粘着力。当今根据UIC544-1对传统结构的车辆采用的关于制动评价的经验方法依然保留。总体思路是根据物理基础确定轨道车辆制动设计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