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恐怖主义已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公害,对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产生重要影响,它加深了中国对国际安全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战略认知,促进了以新安全观为核心的综合安全战略调整,更加注重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因素,探索新的安全合作模式,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反恐。  相似文献   

2.
后冷战时期恐怖主义的特点与国际反恐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 ,恐怖主义出现了新的特点 ,这些特点要求国际社会加强国际反恐合作。而国际反恐合作的关键则是树立新安全观 ,反对双重标准 ;建立合作反恐机制 ,反对单边主义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铲除恐怖主义产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3.
伊战后国际恐怖主义问题探析——以中东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实现其反恐战略的重要步骤,然而战争并未遂美国之愿,相反,催生了新一轮恐怖袭击高潮。伊战后国际恐怖主义出现了袭击主体基层化、范围扩大化、形式复杂多样化、危害民众化的新特征。伊战后,国际恐怖主义泛滥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但其直接原因是全球范围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抬头所致。面对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国际社会既要反恐又要反霸,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从根本上铲除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当前,恐怖主义已对国际政治秩序和许多国家的正常社会生活造成极大损害。9·11事件在全球范围内使多数人看到了恐怖主义的威胁,也使国际社会在反恐方面达成广泛的共识。国际社会与恐怖主义之间的斗争已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广泛的一场斗争。这场斗争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社会发展,保卫国家安全,保护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际安全是国际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因而也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最突出的安全威胁,它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促使各国人民增强安全意识、各国政府调整安全战略、国际社会加强安全合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构成了国际安全的重大挑战,国际社会在防止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方面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冷战结束后表现出新的特点,它不仅弱化了联合国的作用,破坏了全球的稳定,使地区问题更加复杂化,还为国际恐怖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新的条件,因而依然是国际和地区不稳定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随即开始了由全面“遏制”向“威慑”战略的演进,新世纪初又借“9.11”之机直接出台“先发制人”战略并加以实施。这一“由守转攻”的演进并没有改变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一贯所追求的美国主导全球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手段。尽管“先发制人”战略在短期内强化了美国控制世界权力资源的能力和单极主导地位,但从长远上将削弱美国的世界影响力,也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先发制人”战略挑战现有国际机制,将加剧单边主义,刺激军备竞赛,加大国际安全困境。“先发制人”的战略必遭国际社会的反对而终将难以维系。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只有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协商与对话的机制来应对全球化中的争端,才是确保和实现国家安全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在近期国内少数民族暴恐事件频发的情势下,在中美加强反恐合作的会议上,美国打击恐怖主义所持的"双重标准"反复被提及。本文从学理层面提出思考美国反恐缘何持双重标准,从话语安全的研究途径,呈现美国有关"基地"组织和"东突"组织的安全话语。文章通过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呈现的有关恐怖主义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安全话语,再现美国对恐怖主义持有完全不同的认知,并引入国家身份的视角诠释美国为何对打击恐怖主义持有双重标准。这对加强中美在反恐议题方面的合作,减少相互误解,促进两国关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国际安全形势所呈现出的新特征对人类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旧安全观经历着向新安全观的历史转变。新的安全观以资源安全为基点。以环境安全为保障,重点处理好经济安全与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等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新的安全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树立新的安全观,需要建立相应制度保障,主要包括:国家资源战略储备制度、政府危机管理的新型应急机制和资源环境国际合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对国际社会造成的冲击尚未结束 ,新一轮恐怖浪潮又席卷全球。面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受到严重挑战的今天 ,恐怖主义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思考。本文通过对恐怖主义的涵义、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及当代恐怖主义的特点进行分析 ,提出 :只有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反恐合作才是真正铲除恐怖主义的最终方向。  相似文献   

10.
恐怖主义泛滥和武力反恐对集体安全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武力反恐是合法还是非法?现有国际法规则难以给出明确的答案,因而需要进一步澄清。打击恐怖主义有赖于国际合作,联合国及其集体安全体制需要与时俱进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与国家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安全是一国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 ,如何维护国家安全深受时代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 ,促成了国际社会的形成 ,但迄今为止 ,仍未能改变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这种无法避免的相互依赖与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决定了国家的“安全困境”。与此同时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国家安全的内涵及其维护手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2.
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对于安全困境的产生看法基本相同。分歧在于这种困境是物质现象还是思维现象。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是它们理论共同的逻辑起点。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认为无政府状态的存在就决定了国家之间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安全,也不可能真正的脱离"安全困境",主体行为追求相对权力的最大化。而建构主义对安全的预期、主体行为均取决于主体间"互动—认知"程度。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把"安全困境"理解为无政府状态下的固有特征,必然会得出"安全困境"是不可避免的结论。而建构主义的理论中国际结构是通过主体间行为和认知的互动而架构起来的论断,给"安全困境"的超越带来了可能,但其主观性太浓而趋于理想化。要建成真正的"安全共同体",要求物质力量和利益的平衡作为保障,认同等观念因素的影响是以其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是邓小平关于国家总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可归纳为国家利益、经济发展、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国际和平等五个相互关联、逐步递进的逻辑层次,即维护国家安全必须立足于国家利益,要以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为固本之源,要努力维护政治安全、实现国内稳定,要提升军事力量、大力反对霸权干涉、维护国际和平。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安全困境的成因是复杂的,可从国际体系、地缘政治结构、国家战略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分层梳理.实现东北亚区域安全,对国际社会和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进步,对地区共同的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发展利益,具有战略意义.安全前景值得期待,但必将经过艰难、长期、痛苦的多次博弈.  相似文献   

15.
当今西方主流国际政治理论对于“安全两难”的成因及其解决争论不一。结构现实主义认为 :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是“安全两难”产生的根源 ,只要国际无政府的性质不变 ,有求生欲望的国家就逃不出“安全两难”。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 :即使在无政府状态下 ,国家间仍可通过国际制度来缓解甚至消除“安全两难”。温和建构主义认为 :“安全两难”是国家间互动的结果 ,所以可以通过国家的实践活动来彻底消除“安全两难”。事实上 ,后两种理论低估了无政府状态下国家所面临的威胁。所以 ,在“安全两难”问题上 ,结构现实主义具有更大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中日"安全困境"的产生,既有物质方面的原因,也有观念层面上的因素.对于前者,部分可以通过现实主义理论加以解释;而对于后者,近年来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能够对此做出比较合理的说明.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要想缓解中日关系中的安全困境、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就有必要努力寻求双方的战略利益交汇点,通过加强两国在这些交汇点上的交流与合作,以点带面地改变两国彼此猜忌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的多维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力政治的困境,同时也是国家行为体间安全认知的困境。东北亚安全困境的成因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国霸权造成的安全困境,二是东北亚地缘政治结构导致的大国关系困境,三是区域安全机制缺失带来的东北亚地区安全秩序困境,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动,建构了东北亚地区安全的困境,使得东北亚地区至今仍没有形成地区安全的集体认同。各国利益的矛盾掩藏着军备竞赛和地区冲突的危险,安全困境的幽灵困扰着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国际安全问题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大致说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形成了三种主要的安全观,即现实主义安全观、自由主义安全观和建构主义安全观。作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构成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丰富思想内涵,既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方安全观的合理成分,并摒弃了其中的不合理因素,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总体国家安全观"立意高远,为21世纪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具有时代的前瞻性和先进性。"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西方主要国际安全观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从而实现了对后者质的超越。只有把"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化于心并付诸实践,才可能实现整个国际社会持久的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以合作求安全--中日两国东亚安全利益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允   《南都学坛》2005,25(3):116-118
避免东亚陷于安全困境,不仅是中、日两个地区大国的责任,更是两国的国家利益所系。历史上的东亚格局总由一国主导,现在面对强大的日本和崛起中的中国,东亚的结构性困境日益明显。然而在朝鲜半岛、台湾及东南亚等地区问题上中日并非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相反两国存在着共同的利益。能否基于责任与谅解,理性地把握这些利益的一致性,以合作方式谋求安全问题的解决,关系着中日乃至东亚地区的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