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儿童青少年肥胖超重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超重、肥胖不仅对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也造成学生自卑等不良心理影响,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1)。上海市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生率持续走高。为了解目前上海市部分地区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于2007年底对上海市普陀区、杨浦区和南汇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理论依据,以便进行有效干预,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甘肃省超重和肥胖儿童现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减少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甘肃省东西狭长的地形特点,分别在东部、中部和西部选择3个县(市),从每个县(市)分别选择1~2所城市和农村小学,每个年级不少于80人,如果人数不足,从相邻学校补足.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全较小学生的监护人,了解学生生活行为相关情况,并对儿童进行体检.按照《中国儿童青少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判定超重和肥胖.结果 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总检出率为9.8%,男生和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8.3%和6.2%,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6%和2.4%,农村和城市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5.6%和8.9%,农村和城市肥胖检出率为1.9%和3.0%,7岁和8岁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7.2%和13.4%,其他年龄组检出率在4.9%~10.1%之间.城镇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农村(P<0.05),城镇男孩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女孩(P<0.05).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进食速度、户外活动时间、课外室内活动时间、出生体重、挑食和偏食、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时间、吃油腻食物和甜食.结论 目前甘肃省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总体低于全国和其他大中城市水平,但7~8岁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明显增加,且高于全国水平,城市高于农村,提示超重和肥胖目前已经是是城市小学生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应引起各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增长和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儿童超重及肥胖率明显升高,目前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是一个新建的市辖区,部分区域刚刚从乡村变为城区的城乡结合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超重、肥胖的相关因素,调查实施干预措施后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儿童356名(均为小学生),调查分析其超重、肥胖原因,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56名)和观察组(200名)。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统计分析1年后两组儿童的超重、肥胖情况。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前,两组儿童肥胖、超重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措施后,观察组儿童超重率(5.5%)和肥胖率(3.5%)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超重率(11.5%)和肥胖率(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遗传因素、出生体重、饮食习惯、睡眠时间及运动时间等都是影响儿童超重、肥胖的原因,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儿童超重、肥胖现状,值得各地区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青岛市城乡成人超重、肥胖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青岛市6个区(市南、市北、四方、即墨、黄岛、胶南)对6000名35岁~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青岛市居民超重率42.61%,肥胖率为25.06%,城市超重率41.96%,肥胖率23.45%,男性高于女性.农村超重率43.49%,肥胖率26.6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间超重率、肥胖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率、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65岁之后均有所下降,经相关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在45岁~、55岁~肥胖率均高于城区,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市居民的教育程度、吸烟对超重与肥胖有保护作用,收入水平是危险因素,体力活动仅是超重的保护因素.农村的超重影响因素与城市相同,吸烟与体力活动是肥胖的保护因素.结论 青岛市城乡超重率、肥胖率均高于2002年调查结果.体力活动是城乡超重和肥胖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超重、肥胖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从遗传、家庭因素、运动以及社区食品供应等几方面对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孙秀琴 《中国保健》2010,(10):17-19
目的了解济宁市中区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自编问卷量表对4所居住小区,5560人进行调查,并与2004年对上述4所小区所获查体资料进行比对,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的5年间,济宁市市中区儿童不同年龄单纯性肥胖发生率由2004年的3.69%上升到2008年的5.13%(P〈0.01)。中度肥胖占肥胖构成比由2004年的25.64%上升到2008年的43.86%。儿童青少年中度肥胖在2008年明显多于2004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济宁市中区儿童青少年中度肥胖5年中人数明显增多。膳食习惯和运动行为以及父母的BMI是儿童肥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山东省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干预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山东省济南市、淄博市、临沂市3所小学共1 584名学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结果 山东省城市学龄儿童超重检出率13.76%,肥胖检出率13.26%,超重、肥胖合并检出率27.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细嚼慢咽、挑食/偏食与否、是否每天吃水果、喝甜饮、吃早餐等饮食习惯因素,以及性别、周岁体重、父母体质指数等因素是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的可能影响因素。 结论 山东省有超过1/4的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建议教育并引导儿童培养合理的饮食习惯,采取综合措施对学龄儿童超重、肥胖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城市学龄儿童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测定河北省石家庄市区913名7-13岁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问卷调查获得父母学历、儿童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结果校正年龄和性别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超重肥胖的主要因素为母亲文化程度高(OR=1.54,95%CI=1.15-2.05)、父亲肥胖(OR=2.59,95%CI=1.42-4.73)、母亲肥胖(OR=2.05,95%CI=1.15-3.63)、儿童出生体重高(OR=1.80,95%CI=1.23-2.64)、每周蛋类食用次数多(OR=1.42,95%CI=1.10-1.83)、每周米饭食用次数多(OR=1.26,95%CI=0.96-1.66)、喜吃动物食品(OR=2.24,95%CI=0.98-5.14)、吃饭速度快(OR=1.66,95%CI=1.22-2.27)、每次吃得很饱(OR=2.17,95%CI=1.44-3.25)、放学后在家学习时间长(OR=1.44,95%CI=1.06-1.94)、自觉学习压力大(OR=1.26,95%CI=1.01-1.58)。父母因素占36.3%,儿童饮食习惯占45.5%,儿童生活方式占18.2%。结论城市儿童超重和肥胖率升高并非单一因素所造成。除儿童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外,还与父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十堰市某小学儿童超重与肥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超重与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十堰市某小学二、三年级的192名儿童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收集被调查儿童的家庭情况、饮食习惯、生长发育情况及健康状况等资料。结果:192名儿童身体体制指数(BMI)为13.3~23.6 kg/m2,均数(16.9±2.0)kg/m2。男、女生的超重率分别为20.9%(24名)和13.0%(10名),肥胖率分别为5.2%(6名)和1.3%(1名)。超重的总人数为34名,患病率为17.7%;肥胖的总人数为7名,患病率为3.6%。超重与肥胖合计患病率为21.4%。家庭年饮食消费开支、食欲对超重与肥胖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调查儿童超重和肥胖率较高,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儿童营养失衡性疾病之一,是多种影响因素不同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对儿童超重和肥胖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太原市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超重和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太原市5所小学三年级学生共1 582名作为调查对象。【结果】 太原市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5%和9.4%,男童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女童,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独生、父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母亲学历、银屏活动次数和出生体重为儿童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太原市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较高,儿童超重和肥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夜间睡眠时间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儿童超重肥胖的关系,为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干预措施及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市房山区城市和乡村各抽取4所小学,2012年10月对抽中学校的1 175名小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学龄儿童睡眠不足(<10 h/d)率达68.5%,不同人口学特征影响儿童睡眠时间,城市学生、男生睡眠时间较少(P<0.001)。儿童体重指数(BMI)和超重肥胖率随睡眠时间的减少而增加(P<0.01)。日均睡眠时间<9 h/d组是学龄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调整性别、城乡、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时间后,仅有周末日均睡眠时间<9 h/d组(OR=1.570,95%CI:1.074~2.295,P=0.02)与学龄儿童肥胖超重风险相关。结论 睡眠不足可能是导致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尤其周末日均睡眠时间可能影响更大,应通过有针对性地改善儿童的睡眠时间和生活方式以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父母超重肥胖与儿童代谢指标异常聚集性的关系,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某所小学作为调查点,将身体测量、问卷调查和血生化检测均完整的1 280名6~11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父母超重肥胖与儿童代谢指标异常及其聚集性的关系。结果 父母一方和双方均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55.6%和19.8%。儿童代谢指标异常(腹型肥胖、血压偏高)及其聚集性(2项和≥3项代谢指标异常)检出率在父母不同体重状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01)。与父母均体重正常的儿童相比,父母一方超重肥胖儿童存在腹型肥胖(OR=2.00)和1项代谢指标异常(OR=1.47)的危险性较高(P<0.05或<0.001),而双方均超重肥胖儿童存在腹型肥胖(OR=3.08)、血压偏高(OR=1.74)和代谢异常指标聚集(OR=1.64~4.60)的危险性更高(P<0.05或<0.001)。结论 父母超重肥胖与儿童腹型肥胖、血压偏高和代谢指标异常聚集性存在关联。这提示应该对有父母超重肥胖史的高危儿童进行重点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省份0~5岁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现况。方法数据来自中国2013年0~5岁儿童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研究对象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5个调查县区中的0~5岁儿童。儿童身高、体重的测量采用标准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儿童基本信息。儿童超重和肥胖采用WHO 2006年、WHO 2007年的生长发育标准(参考)进行判断。所有分析使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省级标准人口进行事后分层加权计算。结果 2013年监测0~5岁儿童样本量为32 861名,各省0~5岁儿童城乡合计的超重率在3.3%~16.1%之间,肥胖率在0.6%~9.7%之间。在只有城市调查点的省份,山东0~5岁儿童超重率最高(14.3%),海南最低(3.3%);山东儿童肥胖率最高(5.2%),海南最低(0.6%)。在只有农村调查点的省份,山西儿童超重率最高(16.1%),青海最低(3.3%);肥胖率为山西最高(9.7%),青海最低(0.7%)。兼具城乡调查点的省份,儿童超重率为河北最高(14.3%)、贵州最低(3.5%);肥胖率为河北最高(6.6%)、贵州最低(0.9%)。结论 2013年中国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无锡市10~14岁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无锡市3个地区的10~14岁儿童共2870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儿童超重检出率为11.39%(男生10.03%,女生1.36%),儿童肥胖检出率为2.23%(男生1.64%,女生0.59%),且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高于女生(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出生体重、父亲和母亲的BMI以及喜欢吃油炸食品为儿童期BMI的可能影响因素。结论无锡市10~14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情况处于中国富裕乡村和中小城市之间,控制超重向肥胖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预防措施。出生体重、父亲和母亲的BMI以及喜欢吃油炸食品是儿童BMI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应积极采取综合家庭干预的措施,预防儿童肥胖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城区儿童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用统一调查方法和调查表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 【结果】 在被调查的1 844名儿童中,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1.12%、7.21%,男生超重肥胖合计检出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9,P<0.05)。超重肥胖组出生体重、父亲BMI、母亲BMI高于对照组,每餐进食时间低于对照组(P均<0.001)。性别、父母亲超重肥胖、每餐进食时间、晚上睡觉前半小时吃东西、是否认同“每天喝牛奶是个好习惯”和“活动少,容易发生肥胖”观点这7个因素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论】 广州市城区儿童超重肥胖较为常见,儿童超重肥胖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国城市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于2013年12月-2014年6月,选取石家庄、上海、深圳、兰州、武汉5个城市共3 896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9.8%,其中超重率为10.6%,肥胖率为9.2%;超重肥胖分布存在年龄、性别、地区差异,男童超重肥胖率(22.8%)高于女童(16.5%)(P<0.01)。校正地域和年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超重肥胖危险因素:体力活动不足(OR=4.179,95%CI=3.492~5.002)、男童(OR=1.218,95%CI=1.019~1.456)、不爱吃零食(OR=1.346,95%CI=1.047~1.731);而进食速度一般(OR=0.532,95%CI=0.335~0.845)或进食速度慢(OR=0.352,95%CI=0.211~0.586)、不爱吃肉类食物(OR=0.723,95%CI=0.549~0.952)、饮食结构为荤素搭配(OR=0.556,95%CI=0.324~0.965)有助于降低城市儿童超重肥胖发生率。结论 以促进儿童体力活动水平、促进健康饮食习惯为目标的干预策略是预防和干预超重肥胖的重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南宁地区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肥胖的发病机制及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宁地区5 658个 7~18岁儿童青少年,测量其身高、体重,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作为判断标准,并对检出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进行影响因素调查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南宁地区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0.12%、8.48%;男童超重、肥胖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童(P<0.01);各年龄组间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回归系数的数据表明,对超重、肥胖性质影响最大的变量,从大到小依次是父母肥胖史、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时间、户外运动时间、吃油腻食物及甜食、进食速度、出生时体重、婴儿4个月内喂养方式。 【结论】 南宁地区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发生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遗传、饮食行为和运动是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