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2例尿石症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肾移植的临床情况,结果2例肾移植获成功;术后随访:1例2年7个月死于肝硬化、腹水及消化道大出血,1例术后5个月失去随访,认为此类患者肾移植成功的关键有3点:(1)认真做好术前检查,寻找病因;(2)术中注意手术方法与技巧的运用;(3)术后加强移植肾B超及X线的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2.
肾移植术后早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66例次肾移植术后1个月内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病的相关因素,并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导致肾移植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总结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0.5%,多发生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期间,甲泼尼松总量、肺部感染、肝素透析及直接血管穿刺是肾移植术后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出血组患者移植肾脏近期存活率显著低于未出血组患者.及时、持续的抑制胃酸分泌有利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结论 DGF是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高危时期,导致发病的危险因素多,及时、彻底地控制出血,适当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积极预防肺部感染,合理应用透析方法有助于患者安全.应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有助于判断消化道出血发生风险,并进行针对性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3.
杨淑玲  宣蓓 《护理学杂志》1998,13(4):212-213
肾移植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及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经对11例肾移植术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总结了术后对移植肾功能的监测,精神变化及出血倾向的观察,利于及时发现肝昏迷,消化道能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并对肝功能衰竭进行分析,认为发病原因与病毒性肝炎,感染及药物性肝损害有关,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发病诱因。  相似文献   

4.
介入诊疗技术在肾移植临床上的应用(附1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诊疗技术在肾移植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肾移植术后患者接受介入诊疗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丧失8例。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2例.移植肾动脉狭窄2例。假性动脉瘤和术后并发重症高血压各1例。结果:对8例移植肾失功能者进行动脉造影。3例显示血管堵塞未予处置,另5例进行移植。肾动脉栓塞。其中3例栓塞术后完全停用免疫抑制剂.1例用小剂量激素维持.1例手术切除移植肾。1例重症高血压者经自体肾动脉栓塞.血压得到很好控制。接受肾动脉栓塞术患者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2例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成功.但。肾功能未恢复。2例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1例放置支架失败。仅进行球囊扩张,术后血压控制良好。肾功能恢复。但6个月后血压再次升高、肾功能严重受损而行栓塞治疗,1例未处置。术后高血压得到控制。1例移植肾假性动脉瘤者经动脉造影证实后手术切除。结论:移植肾或自体肾动脉栓塞可替代手术切除移植肾和治疗肾移植术后重症高血压;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可作溶栓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进行球囊扩张远期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肝、肾联合移植的临床情况进行总结。方法 为12例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施行肝、肾联合移植,采用多器官联合切取术整块切取供者器官。8例行经典式肝移植,4例行背驮式肝移植,均未行体外静脉转流;肾移植为常规术式。术前进行抗CD25单克隆抗体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诱导治疗,术后应用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移植肝及肾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的并发症有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FK506中毒、消化道出血、腹腔出血、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各1例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受者出血性腹部外科并发症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近5年的626例次肾移植资料进行总结分析,22例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25例术后发生移植肾破裂,8例发生肾周出血,消化道出血原因,5例应激性溃疡,6例为胃十二指肠溃疡,11例为尿毒症性胃肠粘膜糜烂。诊断时常规做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出血定位检查,能较好检出多部位及下消化道出血。治疗应采取综合止血措施,手术止血时应严格与肾破裂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肾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原则及治疗方案。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23例施行肾移植手术的老年尿毒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术前详细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严格组织配型,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用合适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结果:23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例.其中1例并发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1例再次肾移植患者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并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心功能衰竭、肺部感染,经抢救无效死亡;心力衰竭1例,脑出血1例,急性排斥反应3例次,消化道出血1例,CsA、FK506浓度中毒各1例,经治疗后,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绪论: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良好的组织配型、高质量的供体、完备的术前准备、个体化的手术方式及免疫抑制治疗方案、防治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MSCTA指导下急诊动脉栓塞治疗消化道大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SCTA指导下行急诊动脉栓塞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术前在抗休克治疗同时急诊行MSCT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或出血动脉后行急诊动脉栓塞术,超选择插管至出血动脉支,并以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结果动脉栓塞后,12例患者有效控制了出血,休克得到纠正。1例明确出血部位及性质后行急诊手术治疗,1例疑静脉出血,后行急诊内镜治疗。结论MSCTA指导下行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简便迅速、准确性高、安全性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感染性髂外动脉吻合口出血的处理。方法 报告1例髂内动脉自体移植治疗感染性髂外动脉吻合口大出血病例,结合文献复习讨论。患者,男,25岁。肾移植术后第22、24、38天3次出现感染性移植。肾动脉髂外动脉吻合口大出血,出血量分别达800、2500、3800ml。经输血、及时手术探查,两次吻合口缝合修补效果不佳,第3次手术切除移植肾,并将感染病变严重的髂外动脉段切除,髂外动脉缺损长约2cm,以3cm长的髂内动脉段移植修复。结果 修复后髂外动脉血流通畅,患侧下肢血供良好,患者恢复血液透析,等待再次移植。结论 感染性移植肾动脉髂外动脉吻合口出血为肾移植术后严重并发症,单纯修补常难以奏效,髂内动脉自体移植修补缺损合理可行,操作简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上尿路梗阻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总结2000—2006年我院1090例肾移植患者中的14例移植后上尿路梗阻患者,其中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9例,6例行膀胱输尿管二次吻合手术,1例移植肾周感染输尿管末段坏死采用移植肾近端新鲜存活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吻合,1例采用膀胱肌瓣代移植输尿管,1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囊扩张后放置双J管。出血相关性梗阻、输尿管扭曲和输尿管结石所致梗阻5例,均行开放手术。结果14例肾移植术后上尿路梗阻患者中2例切除移植肾,其余各例患者经开放手术及腔镜处理均成功挽救移植肾功能。再次手术后随访0.5—1年,血肌酐68-155μmol/L,B超未见移植肾扩张积水加重。结论新上尿路梗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亦是较为棘手的外科并发症,多数和外科手术操作有关,可以通过提高手术技巧避免。一旦发生上尿路梗阻,应根据梗阻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