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钢7.63 m焦炉随着寿命增加焦侧倒焦愈发频繁,从2007年初投产初期,焦侧很少倒焦倒焦,逐步过渡到到2013年频繁倒焦,严重制约了焦炉正常生。自2014年以来通过多当面跟踪分析,确定了焦侧倒焦的主要诱发原因,通过有针对性的处理对策抑制住7.63 m焦炉焦方倒焦这一"病"态。  相似文献   

2.
新区焦炉倒焦一直是困扰炼焦生产顺畅的一大顽疾,分厂从炉温控制、生产调整等多方面进行了攻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介绍了在炉温调节方面所做的工作,对倒焦的改善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文章最后采集了一些倒焦现场的图片,推测可能导致倒焦的根本原因,以期彻底消除倒焦现象。  相似文献   

3.
马钢新区焦化7.63m焦炉干熄焦旋转热焦罐车设备是德国SCHALKE公司设计,由马钢重机公司进行转化设计,并制造、安装的大型运载车辆设备,该设备也是马钢重机公司首次承接的从转化设计到制备制造直至现场安装调试的大型成套设备.运载车设备体积庞大,不仅制造难度高,为便于运输,必须将设备解体发运,因而,现场安装、调试工作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介绍热焦罐车现场安装调试的方法,以探讨大型成套设备现场组装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马钢煤焦化公司老区焦化1#-4#焦炉为了实现装煤、推焦、拦焦、干熄焦、水熄焦、筛焦、除尘等工艺。由四大机车(推焦车、装煤车、拦焦车、熄焦车)来实现,由于设备运行的特殊环境(移动、高温、多灰尘、停启动频繁等),使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故障频发,这不仅仅增加了维修工作量,同时因为检修耽误了生产,降低了焦炉的出焦率,从而影响了整个马钢的经济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马钢5~#6~#焦炉煤调湿工况运行具体状况,老龄化焦炉在煤调湿运行中出现推焦电流上升、石墨生长加快、无烟炉效果恶化等状况,并针对生产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出焦除尘的工艺和设备构成,详细阐述了AB系列PLC在出焦除尘上的具体应用。AB系列软件可以通过灵活的组态和编程完美地实现了对现场设备的精确控制、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操作和监控要求。有效地发挥了出焦除尘在焦炉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空压密封技术在马钢5#焦炉机焦侧揭顶切除后的使用,主要对接茬处及炉膛内部裂纹、裂缝的窜漏现象进行密封处理,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状况下的空压密封料的使用量、风量、密封料填充量及投料方式的进行摸索,缓解了由于炉墙窜漏导致焦炉的无组织排放,较好的确保了老龄化焦炉环保、生产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8.
2014年9月份以来,5#、6#焦炉大电流现象日益频繁,推焦困难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推焦计划,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影响焦炭产量和质量,对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为此我们从石墨因素、炉墙因素、温度因素等多方面入手,通过清控炉墙石墨、烧空炉、空压密封、半干法喷补等方法,积极有效地解决焦炉大电流问题,确保焦炭生产正常平稳。  相似文献   

9.
马钢两座7.63 m焦炉年设计产焦炭220万t,现每天正常出炉数约135炉左右。四大机车在出焦时,出焦除尘风机高速信号需启动,出焦结束后,出焦除尘风机由高速转为低速,这样有利于冷却除尘钢管及电机。介绍了马钢7.63 m焦炉机车系统、推焦计划系统、出焦除尘系统的实现联锁的原因、手段方法、过程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马钢5#6#焦炉现有出焦除尘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拦焦车一次对位率,改变出焦除尘高速控制方式,除尘挡板改造等措施,显著提高了出焦除尘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某公司现行配煤方案为基础,研究回配焦粉替代瘦煤捣固炼焦时焦粉粒径和配比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焦粉粒径大于0.2mm时不适合炼焦,焦粉粒径小于0.2mm时在配合煤黏结能力有富余的条件下适合炼焦,此时配入一定比例适宜粒径的焦粉对焦炭质量不会起到明显的劣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石油焦的燃料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油焦浆流变特性的研究,对影响其流变特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油焦浆流体类型,为油焦浆的制备、输送和燃料提供了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温度下水蒸汽、CO2及其混合气体焦炭的溶损反应。试验结果表明:焦炭与水蒸汽反应的溶损速度比与CO2反应的快,水蒸汽-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与焦炭发生溶损反应时,随水蒸汽含量增加,焦炭溶损反应速率加快。水蒸汽与焦炭气化起始反应温度在790℃左右,约比CO2的提前50℃。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用石灰作粘结剂,采取蒸养法,将焦粉制成型焦的工艺和焦粉成型焦在28M~3高炉上替代部分焦炭冶炼进行了探讨,焦粉成型焦制作工艺简单,焦粉型焦替代部分焦炭在小高炉上冶炼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型焦制备与气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焦粉为原料,添加一种有机-无机复合黏结剂,采用冷压成型的方法,研究开发出了冷强度≥70kgf/球,热强度≥30kgf/球,灰熔点大于1500C的高质量气化型焦.通过在移动床气化炉的造气实验表明,该气化型焦完全符合工业化造气用煤要求,可替代焦炭作为生产半水煤气的原料.  相似文献   

16.
乙烯裂解结焦机理及结焦抑制技术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近几年在乙烯裂解过程中结焦机理研究及结焦抑制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了JN43型炼焦炉对象特性的基础上,将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应用于焦炉立火道温控中,较好地解决了由于装煤量、结焦周期、配煤水分等因数引起的炉温波动。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reuse the high sulfur petroleum coke, the waste in chemical industry, as fuel of power plant for energy recovery, the combustion property of petroleum coke was researched experimentally in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FB) boil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boiler in burning mixed fuel with different ratios of coal to petroleum coke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data,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tability of combustion, thermal efficiency of boiler, and emissions and desulphurisation are discussed.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combustion of petroleum coke in CFB boiler is applicable, and has great significance on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CFB boiler to burn petroleum coke.  相似文献   

19.
高炉降焦潜力与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我国高炉焦比现状、降低焦比的意义和潜能,提出了当前降焦主要途径与措施,对采用"双高"焦炭、预还原金属炉料、改善喷吹条件等降焦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加熔剂条件下的简易配料计算式。  相似文献   

20.
The mechanism of coke size segregation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pre-chamber in coke dry quenching(CDQ)shaft was investigated by experiment and numerical analysis.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was a cold three-dimensional semicircle model for bell-type charging,which was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bells and different stock line levels on the radial dis- tribution of coke size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a pre-chamber.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used,which is capable of estimating the radial average size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 radial deposit distribution of each particle size for multiple size coke with a few fixed parameters.The calcula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which proves the reliability of both experimental study and numer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