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摩托车减震器贮液筒和前叉立管的弧焊机器人自动化焊接,就摩托车减震器弧焊机器人工作站的组成,整体化技术,中央控制器和变位器的研制,焊接方法和焊接工艺进行论述,该工作站稳定,可靠,实用,自动化程度高,具有柔性,能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的摩托车部队的自动化焊接。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焊弧机器人在摩托车车架焊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弧焊机器人工作站的组成,安装,调度,车架焊接工艺性分析及影响焊接质量的原因等。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江西抚州减震器股份有限公司,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埘中国兵器工业第五八研究所研制的“摩托车减震器弧焊机器人焊接工作站”进行了鉴定验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TF-1型弧焊机器人的任务实时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菜单技术,机器人语言,软件系统的特点等内容,这是一个实用的,性能良好的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50摩托车减震器的CO_2十O_2混合气体保护为例,介绍了采用TP801-Z80型单板微机对晶体管焊接电源进行程序控制,其中对该系统的软件研制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实践证明,这一程控系统应用于MIG焊接以及其他焊接方法上是可行的,其技术及经济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复关”日益趋近.我国摩托车行业将面临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局面,而竞争的焦点之一则是产品的质量、生产规模和价格的竞争,而摩托车车体的焊接质量和生产成本又在整车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摩托车的使用性,安全性和商品性等,那么车体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焊接生产的途径何在呢?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车体的结构特点及生  相似文献   

7.
点焊机器人系统焊接周期是点焊机器人的重要技术指标。在进行机器人本体方案研究和具体实施设计时,焊接周期是主要设计依据之一。它取决于诸多因素,例如机器人的驱动功率、点焊系统性能、控制方法、机器人本体的质量和惯性、运动轨迹优选等。反过来,它又是机器人本体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要围绕着如何实现焊接周期而认真分析、综合考虑、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8.
由于航天飞机有效载荷大,可靠性高,并且能多次使用,所以对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的焊接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出现,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生产中可以用自动焊接代替手工焊接。建立传感器系统与电脑一起来控制焊接过程。本文讨论了航天飞机主发动机生产中弧焊机器人的使用过程。  相似文献   

9.
10.
11.
张恒  夏庆锋  谢鹏飞 《兵工自动化》2017,36(12):80-82,96
结合2016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武术擂台赛无差别1vs1赛项目要求,提出一种武术擂台机器人的设计方案.从控制策略、运动规划、控制系统、感知系统、运动系统和机械结构等方面,介绍南京大学金陵学院1队机器人的基本情况,给出竞赛策略.结果表明:该方案硬件与结构简单,不仅能使整个系统达到较高稳定性,还能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机器人的小型化并增强其环境适应性,基于青蛙推进方式和软体材料的优势,设计出一种以介电弹性体为执行器的蛙型仿生软体机器人.根据材料拉伸特性,确定制作工艺并对执行器进行有限元仿真;对机器人进行腿部运动轨迹规划和真实水下试验;结合游泳时的各种运动参数,构建推进效率模型,确定最优的效率运动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在频...  相似文献   

13.
扭型曲面的机器人数字控制自动搜寻等离子淬火系统,由主控计算机、工业机器人、等离子淬火焊机、2套定位夹紧装置和激光位移传感器等组成.主控机通过I/O控制等离子焊机,采用RS232与机器人控制器通讯.并将反映叶片复杂型面的空间数据点阵,通过在线数据检测、坐标转换、空间曲面拟合等转换成机器人可识别的作业代码,完成离线编程过程.最后通过相应指令代码调用机器人作业,完成叶片空间型面的机器人自动再现及淬火.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存在模型不确定及外界扰动的情况下对四足机器人的控制效果,提出结合扩张状态观测器、二次型优化(Quadratic Programming, QP)及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的复合控制算法。基于单刚体四足机器人模型,设计基于MPC的控制算法,实现对四足机器人的控制。考虑到模型及参数的不确定性,以及环境中存在的外界扰动,进一步利用变带宽非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对机器人受到的总和扰动进行估计,并利用估计结果,设计基于QP的足端力重分配算法,实现对总和扰动的补偿。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在使用抗干扰复合控制方法之后,机器人在质量发生重大变化和受到外力作用下,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控制效果,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机器人的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