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M)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关于DR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认为与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有关.近年研究表明,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AMs)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检测了2型DM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的水平,旨在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在DR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为DR的早期诊断和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 469K>E及241G>R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197例湖北地区健康汉族人及1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巢式PCR),对每个个体的基因型进行鉴定。同时采用酶法、免疫比浊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研究对象血脂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两组间除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无明显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吸烟、血脂、细胞间黏附分子-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41 R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04及0.03,因其频率太低,无法建立其与血脂及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联系;469K>E位点,急性心肌梗死组稀有等位基因E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549,P=0.033),KK、KE、EE三种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6.313,P=0.043),且两组中KK、KE、EE三种基因型三酰甘油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间黏附分子-1 469E等位基因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三酰甘油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升高有关,可能是该地区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ⅠCAM-1)基因第6外显子K469E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20例脑梗死患者和102例健康对照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其多态性并确定基因型.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ⅠCAM-1基因K469E携带的EE基因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8.03,P<0.01),等位基因E/K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研究显示ⅠCAM-1基因K469E携带的E等位基因的频率在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K等位基因的频率则低于对照组,提示E等位基因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K等位基因则有保护作用;脑梗死组EE基因型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EE基因可能为脑梗死的一个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羟苯磺酸钙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2在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选择10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72h后断尾取血测空腹血糖≥16.7mmol/L者为造模成功,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20只和羟苯磺酸钙治疗组20只。②实验方法:羟苯磺酸钙组大鼠给予羟苯磺酸钙120mg/(kg·d)灌胃。其他两组大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③实验评估:12周后麻醉下处死动物,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视网膜病理变化;以RT-PCR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结果:5只造模未成功弃之不用,余5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糖:糖尿病模型组及羟苯磺酸钙治疗组血糖均高于正常组(P<0.01)。羟苯磺酸钙治疗后血糖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糖尿病模型组高于正常组(P<0.01)。羟苯磺酸钙治疗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mRNA在糖尿病组表达最强,羟苯磺酸钙组表达低于糖尿病组(P<0.01)。④细胞间黏附分子1蛋白表达:各组均有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糖尿病大鼠较正常大鼠表达增强,羟苯磺酸钙治疗后呈下降趋势。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增强,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载脂蛋白A5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A5基因-1131T→C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及其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10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载脂蛋白A5基因-1131TT、TC及CC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并与120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和15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等位基因C携带者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C非携带者;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C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C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等位基因与罹患2型糖尿病有关,可能是湖北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排泄的变化,并探讨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尿ICAM-1排泄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0例T2DM患者和20例健康成人尿ICAM-1水平,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T2DM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ICAM-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患者尿ICAM-1排泄率与FBG、P2hBG以及HbA1c呈正相关;T2DM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后,血糖明显下降,尿ICAM-1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明显减轻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下肾组织局部的炎性反应,降低尿ICAM-1排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E选择素(E-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2型糖尿病确诊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33例,糖尿病并发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20例,糖尿病并发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组)17例。同期选取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 E-selectin、sICAM-1水平,并将各组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DR组、NPDR组、NDR组血清中E-selectin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R组血清中E-selectin、sICAM-1水平明显高于NPDR组和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PDR组血清中E-selectin、sICAM-1水平明显高于 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selectin水平与 sICAM-1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56,P<0.01)。结论 E-selectin、sICAM-1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的形成与发展。早期检测血清中E-selectin、sICAM-1水平有助于保护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和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1型补体受体(CR1)基因多态性与红细胞CR1数量、黏附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测定132例T2DM患者和124名正常健康人群CR1基因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红细胞的CR1数量,检测红细胞黏附活性,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T2DM患者红细胞表面的CR1数量和黏附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R1基因型在2组的分布频率均为HH型最高、HL型次之、LL型最低。T2DM组CR1基因等位基因L频率为14.8%,高于对照组(11.3%),但2组CR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比较,HH型与HL型红细胞CR1数量及黏附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Ρ均>0.05)。T2DM组HH型与HL型红细胞CR1数量与黏附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Ρ<0.05)。结论 T2DM患者与正常对照者间CR1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无差异,而T2DM患者红细胞CR1数量及黏附活性减低,提示T2DM的发生与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梗死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G1238C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法研究102例脑梗死患者及84例健康对照的VCAM-1 G1238C多态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中VCAM-1 G1238C多态位点均为G等位基因,GG基因型,未发现C等位基因及其他基因型存在.结论:VCAM-1 G1238C多态性与脑梗死无显著相关,说明VCAM-1 G1238C多态性可能不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运动对实验小鼠主动脉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l(VCAM-1)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饲以“西方饮食”饲料建立AS模型,将其分为ApoE-/-安静组及ApoE-/-运动组,ApoE-/-运动组给予持续12周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另同时选取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C57安静组),给予普通生长繁殖饲料喂养。于实验进行12周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ICAM-1及VCAM-1表达情况。 结果C57安静组主动脉无ICAM-1、VCAM-1阳性表达,ApoE-/-安静组小鼠主动脉可见大量ICAM-1、VCAM-1阳性表达,在AS早期阶段,以内皮层阳性表达较明显;在纤维斑块及粥样斑块阶段,阳性染色则主要分布于斑块深部脂质核心区,内皮层呈低水平表达,ICAM-1、VCAM-1阳性表达面积相近;运动可促使ApoE-/-小鼠ICAM-1、VCAM-1阳性表达面积明显减少(P<0.05)。 结论运动能下调AS小鼠主动脉ICAM-1、VCAM-1表达,这可能是运动抗AS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2型糖尿病大、小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sVCAM-1和siCAM-1水平,并与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糖尿病各组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无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和大血管病变组的含量逐步升高(P〈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sICAM-1水平与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甘油三酯(T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呈正相关(r=0.43、0.45、0.52、0.62,均P〈0.01);sVCAM-1水平与TG、胆固醇(TC)及尿白蛋白/肌酐(Alb/Cr)呈正相关(r=0.59、0.46、0.73,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VCAM-1与是否惠有微血管病变显著相关(β=2.48,P〈0.05),sICAM-1与是否惠有大血管病变显著相关(β=2.46,P〈0.05)。结论 sICAM-1和sVCAM-1参与了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预测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5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合并视网膜病变组75例,无视网膜病变组83例,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脂蛋白α、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等因素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脂蛋白α、载脂蛋白Al、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血糖、血脂以及血清脂蛋白α等均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14.
邓幼平  徐焱成  张颖 《临床荟萃》2003,18(9):481-484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stase-1B,PTP—1B)基因387位编码子Pro-Leu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湖北地区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38例正常对照者PTP—1B基因387位编码子酶切位点进行研究。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PTP—1B基因均以PP基因型为主,其频率分别为0.94和0.96;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7和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中PTP—1B基因P387L变异与体重指数(BMI)有关,但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临床变量不相关。结论 未发现PTP—1B基因387位Pro-Leu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浆细胞膜糖蛋白(PC1)基因4号外显子K121Q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 RFLP)、DNA测序等技术检测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1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98名正常糖耐量对照者PC1基因K121Q的多态性分布情况,同时采用PCR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 SSCP)筛查该区域其他可能与2型糖尿病发生有关的多态性位点。结果糖尿病患者中KK基因型143例(86.67%),KQ基因型22例(13.33%),QQ基因型0例(0.00%),K、Q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3.33%和6.67%;正常对照组中KK基因型85例(86.73%),KQ基因型12例(12.25%),QQ基因型1例(1.02%),K、Q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86%和7.14%,2组人群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型糖尿病患者中Q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R)、血糖、胰岛素、血脂等均略高于KK基因型的患者,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中国上海地区汉族人群Q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欧洲白种人。结论目前尚不能确定PC1基因K121Q多态性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PC1基因的K121Q多态性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NF-κB及炎性细胞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辛伐他汀处理组,后两组以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ICAM-1的表达水平并作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ICAM-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以辛伐他汀处理4周后,NF-κB、ICAM-1活性降低(P<0.05),肾功能各指标及肾组织病理学损害改善。结论: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NF-κB活性增加,炎性细胞因子ICAM-1表达上调。辛伐他汀的肾保护作用至少部分是与其不依赖调血脂作用的,减少肾组织中NF-κB的活性和I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 VCAM- 1)与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用 ELISA法测定了 18例有大血管病变和 20例无大血管病变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水平.两组的年龄、性别构成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与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患者相比,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患者的 sVCAM- 1水平明显增高 [(644.28± 75.97)ng/ML vs(424.85± 82.79)ng/ML, p<0.01].结论 VCAM- 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测定 sVCAM- 1会有助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鼻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鼻息肉前后鼻息肉组织中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鼻分泌物中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ICAM-1、sICAM-1两者间关系及其在鼻息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鼻内应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9例未用药的鼻息肉患者(未用药组)、14例经鼻内应用激素(氟替卡松)治疗后的鼻息肉患者(激素治疗组)、12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取其鼻息肉或鼻黏膜组织及鼻分泌物,用ELISA法检测其鼻息肉或鼻黏膜组织匀浆中ICAM-1和鼻分泌物中sICAM-1的含量并作比较.结果:未用药组鼻息肉组织匀浆中ICAM-1的含量及鼻分泌物中sICAM-1的含量,较激素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为高(均为P<0.01),而激素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鼻黏膜组织匀浆中ICAM-1的含量和鼻分泌物中sICAM-1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用药组鼻息肉组织匀浆中ICAM-1及鼻分泌物sICAM-1含量呈线性相关(r=0.843,P=0.000).结论:鼻内应用激素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抑制ICAM-1的表达有关.在未受药物干扰的情况下,鼻分泌物中 sICAM-1的含量也能很好的反映鼻息肉组织中ICAM-1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