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分析了行HLA-A、B、DR 配型的100例尸体肾移植资料。结果表明,HLA配型结果较好者,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33.3%,移植肾的1年存活率为94.7%;而配型差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达60.0%,移植肾的1年存活率仅78.6%.据此认为,HLA 配型对降低尸体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阻断B7/CD28共刺激信号对小鼠异体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B7特异性siRNA,在脂质体的介导下转染树突状细胞,转染后72h收集细胞,用蛋白印迹法检测B7-1、B7-2蛋白的表达。在小鼠异体皮肤移植前7d,经静脉将转染B7特异性siRNA的DC输入小鼠体内(DC转染组),同时设立同种异体移植对照组、同系移植对照组、环孢素A(CsA)治疗组(术后每日皮下注射CsA5mg/kg)和未转染DC组(移植前输注未转染DC),观察各组移植皮瓣的存活时间和排斥反应情况,并用MTT法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术后1个月观察迟发性超敏反应情况。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72h后,siRNA1对B7-1蛋白表达的抑制率为(77.2±6.26)%;siRNA2对B7-2蛋白表达的抑制率为(73.3±5.42)%。与同种异体移植对照组和未转染DC组比较,DC转染组移植皮瓣成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组织排斥反应程度较轻,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DTH反应显著降低(P〈0.01)。结论聊特异性siRNA可明显抑制树突细胞B7基因的表达,以阻断B7/CD28共刺激通路,抑制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为进一步研究siRNA诱导免疫耐受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诱导移植器官受者特异性免疫耐受是解决目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及其对移植器官慢性排斥反应最终的手段。骨髓输注诱导嵌合体的形成和共刺激信号的阻断,是目前诱导免疫耐受最为看好的途径。现就骨髓输注与共刺激信号阻断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策略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扩增CD4+ T细胞对大鼠心脏移植的长期存活影响。方法采用磁珠分离供体大鼠CD4+ T细胞并体外扩增,流式细胞法分析其表型变化,同时输注给受体大鼠后监测心脏移植大鼠的存活及移植心脏的病理变化。结果CD4+ T细胞体外扩增后细胞表达CD4+CD25+,输注给受体大鼠能够明显抑制免疫排斥反应,而对照组免疫排斥反应强烈,证实体外诱导扩增的CD4+ T细胞能够诱导移植器官的免疫耐受。结论体外诱导扩增的CD4+ T细胞为iTregs胞,具有诱导器官移植免疫耐受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小鼠胰岛移植模型基础上,通过阻断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探讨ICOS单克隆抗体(ICOSmAb)对移植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供体为近交系昆明小鼠,受体为C57小鼠。受体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受体小鼠仅行开腹手术,不行胰岛移植;对照组:单纯胰岛移植,不给ICOS mAb;实验1、2、3组:分别于胰岛移植后1、3、5d腹腔内注射ICOSmAb50、100、200μg/kg。观察小鼠胰岛移植后移植物存活时间和移植胰岛病理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ICOS在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结果:实验2组小鼠移植胰岛存活时间和实验3组相同,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而较对照组及实验1组明显延长(P〈0.05)。ICOS在移植术后7d受体小鼠T淋巴细胞上表达明显上调。结论:ICOS分子在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排斥反应中表达上调。参与了排斥反应的发生。ICOSmAb通过阻断ICOS共刺激信号途径,诱导小鼠同种异体胰岛移植免疫耐受,减轻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胰岛有功能存活时间。ICOS mAb的最佳给药剂量为100μg/kg。  相似文献   

6.
柏莹 《医学综述》2011,17(3):343-345
皮肤移植是烧伤治疗的重要手段,运用混合皮肤移植技术,即异体皮中嵌入自体皮片,可缓解移植排斥反应,并加速上皮化速度。国内外学者进行体内外实验研究,发现此抑制作用是由自体皮中的角朊细胞引起的。关于自体角朊细胞介导免疫耐受的机制,主要与其自身表达共刺激分子B7-H1,与受体PD-1相互作用,以及诱导产生CD4+CD2+5调节性T细胞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因其独特的免疫抑制功能而备受关注,在诱导和维持移植免疫耐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肝脏具有移植免疫特性.但肝移植术后如何避免排斥反应、诱导免疫耐受、提高存活率这一问题仍尚未解决。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肝移植免疫耐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即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入手,对其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内B7-2的表达情况。【方法】对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行经皮肾穿刺活检获取术前(供肾修整结束时)、术后7 d、1、6个月、1年或以上的植肾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活检组织中B7-2的表达情况。【结果】53例肾移植受体共行肾活检198次,B7-2阳性表达主要见于上皮细胞和炎性浸润细胞。移植后7 d阳性表达率显著上升,1个月后下降至术前水平;急性排斥反应时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抗排斥治疗1周后下降至术前水平;急性排斥反应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急性排斥反应组。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均阴性。【结论】B7-2分子表达与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内B7-2和CD40的表达情况。方法对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供肾修整结束时)、术后7d、1个月、6个月、1年或以上,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活检组织中B7-2和CD40的表达情况。结果53例肾移植受体共行肾活检198次。B7-2阳性表达主要见于上皮细胞和炎性浸润细胞。移植后7d阳性表达率显著上升,1个月后下降至术前水平;急性排斥反应(AR)时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抗排斥治疗1周后下降至术前水平;AR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N-AR(非急性排斥反应)组。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均阴性。CD40移植前表达阴性;移植后肾功能稳定期的穿刺标本中偶见弱阳性表达;AR时CD40表达增加,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炎性浸润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21%、39%和60%,抗排斥治疗后CD40表达转阴性;N-AR组中CD40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AR组。结论共刺激分子B7-2和CD40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李阳飞 《医学综述》2011,17(6):809-811
器官组织移植是医学领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但移植免疫排斥是困扰器官移植发展因素中重要的问题。如何控制免疫排斥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现普遍认为,解决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在于诱导受体对供体细胞、组织或器官产生免疫耐受。白细胞介素10(IL-10)是机体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L-10可以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及诱导活化的T细胞凋亡、减轻移植排斥反应、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7-H1在同种异体小鼠角膜移植术后眼球组织表达情况,及其对角膜免疫赦免的影响。方法建立同种异体小鼠角膜移植实验模型。按Sonoda方法对角膜混浊及新生血管指数进行评分,8周后将实验小鼠分为存活组和排斥组,并取8只正常小鼠为对照组。取3组小鼠眼球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B7-H1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小鼠角膜及虹膜睫状体表达B7-H1,移植术后存活小鼠角膜及虹膜睫状体高度表达B7-H1,而移植术后排斥的小鼠角膜及虹膜睫状体未见明显表达B7-H1。结论B7-H1可能参与了同种异体小鼠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反应,可能在免疫赦免现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Zhou P  Wang X  Tang X 《中华医学杂志》1999,79(4):257-259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活化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对排斥反应发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61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通路共刺激后的免疫活化基因表达状况进行敢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作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3.
排斥反应时肾移植受者移植肾组织及外周血中CD40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排斥反应时移植肾组织内和外周血中CD40的表达情况。【方法】采取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不同阶段的植肾活检组织和外周血,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活检组织中和外周血中CD40的表达情况。【结果】53例肾移植受体共行肾活检198次;CD40移植前表达阴性;移植后肾功能稳定期的穿刺标本中偶见弱阳性表达;急性排斥反应(AR)时CD40表达增加,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炎性浸润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21%、39%和60%,抗排斥治疗后CD40表达转阴性;非急性排斥反应(N-AR)组中CD40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急性排斥反应组。AR时外周血中CD40^+和CD154^+细胞比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抗排斥治疗后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移植肾组织和外周血中CD40分子表达与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腹主动脉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期间移植动脉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及霉酚酸酯(MMF)对移植动脉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腹主动脉移植模型,设Wistar到Wistar大鼠的同系腹主动脉移植对照组、SD大鼠到Wistar大鼠的同种移植组、同种移植MMF治疗组和抗黏附分子单克隆抗体治疗组。采集移植动脉组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移植动脉组织ICAM-1及VCAM-1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对照组移植动脉组织ICAM-1、VCAM-1表达较弱;同种移植组在排斥反应期间移植动脉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的ICAM-1、VCAM-1表达强度和数量明显增加,且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MMF治疗组移植动脉仅微弱表达ICAM-1、VCAM-1,同时少有淋巴细胞浸润,与黏附分子单克隆抗体治疗相似。结论ICAM-1、VCAM-1的表达水平与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有关;MMF能显著抑制移植肾ICAM-1和VCAM-1的表达和淋巴细胞的浸润,明显延长移植物的存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B7-H1在人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B7-H1在45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7-H1分子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肾组织(P〈0.05);B7-H1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8.9%,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P〉0.05),而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是否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B7-H1在肾透明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有望成为肾透明细胞癌免疫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Yu YM  Yu LX  Liu YJ  Deng WF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2):2238-2240
目的探讨天然免疫分子Toll样受体4(TLR4)在肾移植术后早期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在肾脏移植免疫中的作用。方法对18例肾移植术后早期病例进行了研究,采用三色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移植术后第1、4、7天CD14阳性单核细胞中TLR4及其下游分子CD80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根据术后2周内有无排斥反应将18例病例分为排斥组(3例)和无排斥组(15例)。对TLR4和CD80在排斥组和无排斥组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无排斥组肾移植术后第1、4、7天TLR4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1.38±16.02)%、(13.38±7.90)%和(4.28±3.74)%,术后第7天表达低于术后第1天和第4天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排斥组TLR4表达水平分别为(3.59±1.18)%、(21.5±20.54)%、(17.05±12.92)%,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2)排斥组(3例)术后第4天TLR4水平与术后第1天的环比(d4/d1)高于无排斥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斥组(2例)术后第7天TLR4水平与术后第4天的环比(d7/d4)高于无排斥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斥组1例术后第5天因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行移植肾切除术,术后第7天与第4天TLR4表达水平环比下降。(3)无排斥组肾移植术后第1、4、7天CD80的表达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斥组CD80的表达则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TLR4的表达变化规律与患者免疫反应能力相一致;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组TLR4表达水平环比明显高于无排斥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 mRNA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iection,AR)的关系。方法:采用TdT介导的脱氧核苷酸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移植肾脏中的凋亡细胞。另外同时检测血清肌酐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移植肾和PBL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mRNA表达。并以同基因肾移植为对照。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在术后第5、7、9~11天分别发生轻、中、重度排斥。对照组无明显排斥现象。实验组于手术后第5、7、9~11天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程度与血清肌酐水平、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于术后3~5天起,肾组织和PBL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mRNA表达水平即显著升高,于术后7-9天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外周血和肾组织中FasL、穿孔素和颗粒酶BmRNA的表达水平平均在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前3~5天开始明显上升,其变化趋势早于血清肌酐。结论:定量RT-PCR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穿孔素、颗粒酶B和FasLmRNA表达可以较敏感预测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Li T  Si Z  Qi H  He Z  Li Y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12):1147-1152
目的:研究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7 (IL-17)在小鼠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小鼠肾移植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同系移植组和急性排斥反应组;在移植术后3,7d分别应用ELISA检测2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17的含量,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移植肾中浸润淋巴细胞中Th1和Th17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