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分子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的特性改变为作用靶点,在发挥抗肿瘤活性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不良反应.近年此类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显著疗效,其有的放矢的治疗方法将妇科肿瘤治疗推向了新阶段.分别对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以血管生成为靶点的分子靶向治疗以及环氧合酶抑制剂等4种靶向治疗药物在子宫肌瘤、外阴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卵巢癌中的研究现状、应用前景进行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2.
子宫肉瘤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异质性肿瘤,主要由起源于子宫平滑肌、子宫内膜间质(或上皮)和非上皮混合成分的肿瘤组成。不同起源的子宫肉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治疗的反应也不尽相同。目前,子宫肉瘤的治疗提倡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强调根据患者的肿瘤特点个体化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投向了分子靶向治疗的领域,大量的研究发现了子宫肉瘤的基因改变、染色体异常以及细胞周期的失控等分子生物学机制,这些研究使人们逐步认清子宫肉瘤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并揭示着潜在的关键治疗靶点,尽管目前还没有对子宫肉瘤靶向治疗有效的药物出现,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靶向治疗子宫肉瘤的可能性正在与日俱增。此外,在一些其他软组织肉瘤的治疗中,靶向治疗所获得的成功也为子宫肉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广泛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尤其是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常见妇科恶性肿瘤。本文阐述针对各种妇科恶性肿瘤,尤其是卵巢癌的临床研究。各种研究表明:以细胞凋亡调控因子、细胞生长的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等为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作用力强、副作用小,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分子靶向药物用于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往往失去了手术时机,治疗较为棘手,以药物治疗为主,因此药物治疗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分子靶向药物是近年新兴的抗肿瘤药物,在一些恶性肿瘤的防治中已经彰显成效。近年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药物治疗的新策略转向应用针对肿瘤发展特异性生物环节的分子靶向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证实在延长患者生存期、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耐受性方面优于传统的化疗。现就分子靶向药物在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肿瘤病因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肿瘤与分子标记物的关系在肿瘤诊断、判断预后及分子靶向治疗上的意义越来越大。目前药物研制的新模式是新基因-新靶点-创新药物出现。子宫肉瘤发病率低,但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不理想。诊断现主要依靠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随着国内外诊断子宫肉瘤分子标记物的逐渐增多,为研究其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价值。现将目前与子宫肉瘤有关的分子标记物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复发与耐药是卵巢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近20年来,手术、化疗及放疗的发展在改善复发性卵巢癌预后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靶向治疗以肿瘤细胞在分子水平的特征性改变为作用靶点,发挥抗肿瘤的作用。近10年来,有大量临床研究对靶向药物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与副反应进行了评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卵巢癌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近10年来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徘徊在30%~40%[1]。肿瘤分子靶向治疗(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MTT)是使用小分子化合物、单克隆抗体、多肽等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信号转导关键靶点进行抑制从而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其具有高选择性、低毒副作用的特点,已经成为恶性肿瘤治疗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卵巢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旨在为卵巢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子宫浆液性癌(uterine serous carcinoma,US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有别于常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USC较为少见,且恶性程度高,侵袭转移风险高,临床上预后较差。随着子宫内膜癌分子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学特征被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中。研究发现USC中存在多种基因的突变,这些相关基因的突变对该病的诊断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特异性的分子学改变为USC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目前,多种靶向治疗手段包括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生成治疗、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s,PI3K)通路抑制剂和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等被应用于USC的临床治疗研究中,针对性的靶向治疗有望成为USC治疗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9.
分子靶向治疗改变了肿瘤的治疗策略和观念,实现了妇科肿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使妇科恶性肿瘤由"不可治愈"变为"慢性病",将妇科肿瘤的治疗推进到一个全新的时代。但靶向药物应用中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药物副作用、耐药性、靶外效应等也掣肘着它的发展。如何研发和筛选更加高效、精准、安全的靶向药物,如何相互配伍或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如何在分子分型分期及靶点分类基础上建立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和整合医学治疗体系,将是妇科肿瘤靶向治疗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晚期和复发性耐药性子宫内膜癌预后差,化疗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新辅助化疗、序贯放化疗、分子靶向药物如贝伐单抗等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研究热点,紫杉醇联合卡铂和蒽环类药物联合铂类是一线化疗药物方案。复发性耐药性子宫内膜癌治疗尚无成熟方案,仍需大样本临床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而目前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因此研究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分子途径、寻找以分子为靶点的治疗途径成为焦点.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能通过Ras/Raf/MEK/MAPK-Erk(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PI3K/Akt信号通路来调控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增殖、转移及凋亡。靶向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及其信号通路治疗可以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和促进癌细胞凋亡,增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减少癌细胞转移。因此将IGF-1、IGF-1R及其信号通路作为治疗靶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综述了IGF-1、IGF-1R及其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宫颈癌标准治疗为手术联合放化疗,近年随着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致病机制、肿瘤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细胞受体、基因、细胞内信号传导和抗血管生成为靶向的药物不断涌现,其中,以RNA干扰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从分子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应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阐述近年RNA干扰技术、核酶及反义寡核苷酸等治疗性核酸在宫颈癌分子靶向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主要包括肿瘤细胞表面受体,参与血管形成、信号转导、凋亡、细胞周期调节等过程中的分子以及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分子靶向制剂主要分为两类: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下面就卵巢癌分子靶向制剂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卵巢上皮性肿瘤(EOCs)是重要的致死性恶性妇科肿瘤,其中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s)具有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和临床特征,预后较差,且表现出对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的高度耐药性。研究OCCCs的发病和耐药机制,寻找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对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OCCCs的生物学特点是各亚型间异质性明显,发病和耐药的分子机制复杂。在传统手术加化疗为主的治疗效果有限、总体预后不佳的现况下,寻找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可能成为OCCCs治疗的新出路。本文就OCCCs的临床特点、生物学特征、发病机制、耐药机制及可能的OCCCs的治疗靶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晚期/复发子宫内膜癌的免疫靶向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3年第2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将帕博利珠单抗/多塔利单抗联合紫杉醇和卡铂作为晚期/复发子宫内膜癌的一线推荐。而且,多项研究结果证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或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MSI-H)/错配修复缺陷(MMRd)患者中,甚至在非MSI-H/MMRd患者中获得比化疗更好的疗效,可以作为去化疗选择,进而达到控制肿瘤生长、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成为高水平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蛋白的子宫内膜浆液性癌患者的首选治疗。研究证明,德曲妥珠单抗[靶向HER2链接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药物]在HER2表达至少1个+、且既往接受过化疗的子宫癌肉瘤患者中获得可喜疗效。因此,根据分子特征和生物标志物情况,选择细胞毒性的药物联合免疫和(或)靶向的综合治疗将成为晚期/复发子宫内膜癌的标准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7.
精准治疗是将个体疾病的遗传信息,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设计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体化诊断、预后、治疗方案。卵巢癌的治疗也进入了精准医学时代,识别卵巢癌的基因变异特征,寻求新的治疗靶点,对患者给予更为个体化的分子靶向治疗近年来已经应用于临床治疗,并有待进一步推进。大数据信息化分析为卵巢癌精准治疗提供了先进工具,加强数据平台建设及生物样本库建设是未来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卵巢癌不同靶点(BRCA1/2、HER2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子靶向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正>2023年9月20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布了《2024 NCCN子宫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现对新版指南进行简要介绍及讨论。1 2024年指南(第1版)主要更新新版指南对子宫肿瘤除了2023年第2版把帕博利珠单抗和多塔利单抗联合化疗用于晚期、复发、转移子宫内膜癌不需要考虑分子标志物及增加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的抗体偶联药物在复发子宫内膜癌年第系统治疗中的推荐更新外,仅在一些细节上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9.
卵巢癌是妇科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化疗药物在卵巢癌初始治疗时多数有效,但长时间使用则会引起肿瘤耐药性和正常组织严重损伤等,因此在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中具有局限性。分子靶向治疗作为卵巢癌治疗的新方式,近年获得了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尤其在复发性及耐药性卵巢癌中其可以延长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从而弥补了化疗的不足。其中,抗血管生成类药物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已逐步运用于临床治疗。此外,分子靶向治疗也可通过生物标志物进行分子分型,实现卵巢癌的个体化治疗,这将成为未来治疗研究的新趋势。本文回顾卵巢癌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分析分子分型运用于卵巢癌治疗的前景,进而探讨分子靶向药物在卵巢癌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型及内在分子病理改变,决定其在临床表现、手术范围、临床预后等方面均与子宫内膜样腺癌有所区别。临床医生应提高对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的认识,术前仔细评估,手术全面彻底,术后辅以紫杉醇+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及靶向放疗等综合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