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现有单一赋权法在输变电工程评价过程中存在的片面性问题,为了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综合考虑输变电工程项目特点的基础上,依据项目全寿命周期理论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博弈论赋权的方法,组合改进AHP(层次分析法)求取的主观权重与熵值法求取的客观权重,得出一种均衡主客观结果的最优权重;结合模糊数学理论,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以该模型对湖南长沙地区某220 kV输变电工程进行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网络安全威胁和防范一直是电信运营商十分关注的话题,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正确评估以便进行安全保护。提出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业务网网络安全的评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改进三角模糊数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改进的德尔菲法对网络安全指标进行选取,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上,针对传统的AHP(层次分析法)权重确定方法的缺点,提出了改进的三角模糊数评价IFAHP方法。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网络安全评价原型系统,并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AHP方法的主观随意性和一致性验证的问题,提高网络安全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网络安全的综合风险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风险评估方法。采用AHP方法与模糊逻辑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实际情况对AHP方法与模糊逻辑法进行了改造。应用模糊逻辑法对各因素的评判不是直接评价其重要度,而是将各风险因素从概率方面、从影响方面、从不可控制性方面分别进行评判。先用AHP方法将风险评估分为三层,在确定第三层各风险因素的排序权向量时采用模糊逻辑法。最后利用AHP方法求出各风险因素的综合风险权重。通过实例分析可知,该方法可以方便地用于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提高电力物资供应商评价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供应商评价模型,首先,在现有供应商评价的基础上引入企业社会责任维度,构建了包含组织因素、产品因素、供货因素、售后因素及社会责任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为了避免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观因素赋权的不足,采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AHP+FA)改进其权重计算方式;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可为电力公司招投标管理及运营决策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模糊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存在固定权重使得评估精度较低和简单的极大极小操作符影响评估准确度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糊熵层次分析模型用来评估网络安全。模型中主观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求解,客观权重采用信息熵计算,并给出了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条件。最后,以实际案例的网络评估案例对本文所提方法进行分析验证,验证了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通过与AHP法、信息熵法和传统模糊AHP法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在处理网络安全评估时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IP返回跟踪DoS攻击方案的模糊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地评定IP返回跟踪DoS攻击方案的优劣,提出了一种将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起来评估IP返回跟踪DoS攻击方案的方法。该方法使用AHP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方案进行综合评定,得到各方案的最终评定值,从而对6种IP返回跟踪DoS攻击方案做比较分析,可以为网络安全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归纳了软件开发项目的几大常见风险,在此基础上,通过集成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判法FUZZY的原理和模型,设计出软件开发项目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Delphi方法,让多名专家对各项指标赋权而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之后通过风险因素U到模糊评判评语集V的模糊映射,得到模糊评估矩阵。最后根据FUZZY理论,运用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对软件开发项目风险进行两级评估,从而构建了集成方法下软件开发项目风险评价的过程和模型。结论对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者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的网络安全评估方法仅用单一语言术语作为偏好信息难以评估复杂网络环境的安全性的问题,利用犹豫模糊语言术语集作为评估网络安全的偏好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的犹豫模糊语言包络分析模型,用以评估边缘节点的网络安全性。该模型通过求解目标规划模型获得最优的网络安全准则权重信息,进一步构建网络安全准则权重信息对应的AHP约束锥作为犹豫模糊语言包络分析模型的约束条件,获得移动用户安全评估的排序结果。实例证明该模型能够合理地融合网络安全准则偏好信息,并有效地处理边缘节点的网络安全评估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客观地评价微信营销效果,进而为企业总结营销状况、调整营销策略提供依据,提出了运用熵值集成赋权确定指标权重的微信营销效果模糊多级综合评价模型。首先以层次分析模型为基础对微信营销效果的影响因子进行总结并分层,再运用双基点熵权法改进多级指标权重的处理过程,从而得到客观的赋权值,并与Delphi法结合集成赋权确定最终权重,进而运用改进的模糊多级评价模型对微信营销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对5家微店的微信营销效果做了实证分析。实证应用结果表明基于熵值理论的集成赋权法,不仅克服了现阶段评价方法存在指标赋权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缺点,也体现了专业意见的重要性。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专家意见和实际数据挖掘,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网络安全评估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拓模糊层次分析的安全评估算法。该算法在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结合可拓理论,将调查问卷表收集到的指标值映射到可拓区间中,通过相对隶属度的计算,构建了新的判决矩阵,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综合权重。通过对相对隶属度的加权排序,得到网络安全评估值。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该方法能综合考虑专家打分的权威性和调查问卷的普遍性,提高了网络安全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网络安全评估已成为网络安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克服传统网络安全评估模型的不足,文章提出了基于灰色综合关联分析的网络安全综合评估模型。该模型将灰色关联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有机结合,首先通过德尔菲法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被评因素的权重,最后计算灰色关联度对网络安全进行评估。利用该方法对某高校网络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估结果准确,是一种高效、准确和实用的网络安全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信息化厂商综合评价中各指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尝试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以评价信息化厂商质量。采用层次分析和熵权法分别确定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挖掘指标样本值的客观信息差异,力图使结果更为客观。应用供电企业信息化厂商实际数据测算结果验证了熵权组合权重的信息化厂商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如今网络的普及率令人惊叹,然而由于非法入侵所造成的信息安全隐患时时刻刻都存在着.为了尽量降低非法入侵给网络带来的损害并避免此类安全隐患,如今研发出了一种名为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模型,首先完成对网络安全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参差分析法对计算机各评估指标进行权重和分析.最后采用模糊分析法来建立一个网络信息安全态势一致性评判标准,最终达到综合评估网络信息安全态势的目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模糊层次分析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态势评估的准确度,结果更加精确而客观,实用性很强.文章旨在对网络信息安全评估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科学合理的评价网络安全对提高其建设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安全评判中,首先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网络安全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的定量策略使评价更为科学、合理和有效。  相似文献   

16.
针对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现有方法中各评价指标由研究者主观提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层次分析法并结合德尔菲法的A-Delphi方法构建分层结构评价体系,运用该评价体系建立了一个适用于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的通用数学模型。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该模型基础上对一个实际信息系统进行了安全等级评估。  相似文献   

17.
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的信息系统安全性综合评估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个将神经网络技术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的评估模型。首先根据信息系统资产的组成以及安全性因素建立层次性的安全性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借助安全工具的测试结果,使用模糊综合评估法构造前向神经网络;最后,使用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算法调整指标权重。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信息息系统安全性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18.
针对风险评估过程的不确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偏好规划法的网络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种风险因素相对重要性的评价区间,应用模糊偏好规划法处理风险因素的相对有效性量化评估,增强了评估准确性。通过评估实例分析可知,该模型可以方便地应用于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实验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