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老年体检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了解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宁夏银川地区的中老年体检者931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统计分析各年龄组和1年的25(OH)D分布状况。结果 25(OH)D平均水平为(14.57±8.20)ng/ml,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者占81.03%,其中男性占78.42%,女性占82.9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P>0.05)。根据血清25(OH)D的水平分为营养缺乏症,不足组,正常组和良好组,各组所占比例分别为42.32%,38.67%,14.50%和4.51%。各年龄段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布不同,进一步直线相关分析提示25(OH)D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15,P<0.01)。25(OH)D水平呈现季节性变化(F=7.21,P<0.01),夏秋季25(OH)D水平较高,而冬春季相对较低。结论宁夏银川地区中老年人群普遍缺乏血清维生素D,冬节较为严重,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有下降的趋势。提示应关注中老年人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时补充维生素D。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重庆西南医院老年科住院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状况。方法对住院老年患者行问卷调查,测定空腹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调查342例住院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测定值为(14.62±7.96)ng/mL,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性别和年龄无相关性,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者占住院老年患者的93.27%,维生素D充足者6.72%。补充钙剂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均高于未补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补充活性维生素D组患者与未补充活性维生素D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庆市老年住院患者普遍缺乏维生素D,常规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含量和积极预防和治疗维生素D缺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体检人群维生素D(VD)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2014年在该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患者328例,年龄60~84岁,平均(66.1±5.5)岁。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收集身高、体重、年龄等资料,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PG)、血压、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按照血清25(OH)D3水平分为VD充足组(≥75 nmol/L);VD不足组(50~75 nmol/L);VD缺乏组(50 nmol/L)。结果三组BMI、FPG、TG、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65、3.081、4.069、7.336,P0.05)。进一步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D水平与FPG、TG、BMI、平均年龄呈负相关(r=-0.153、-0.115、-0.122、-0.279,P0.05),与HDL-C、收缩压、舒张压无相关性(r=-0.059、0.024、-0.006,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PG、TG为VD不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VD营养状况与BMI、FPG及TG等代谢相关指标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群VD不足或缺乏的状况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维生素D缺乏程度及其在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标本,ELISA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同时采集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3.45±2.80)ng/ml,(3.96±1.75)ng/ml和(3.66±2.66)ng/ml。与健康对照组人员的(14.75±9.60)ng/ml相比,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显著降低(P0.001);而3组患者之间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HBe Ag状态、HBVDNA载量,以及肝脏弹性指数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严重缺乏,但其不能判断病情的轻重,而补充维生素D可改善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测定不同肥胖类型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发现超重或肥胖者及腹型肥胖者血清25-(OH)D3水平降低(P<0.01);血清25-(OH)D3与体重指数及腰围呈独立负相关.提示肥胖与维生素D水平下降密切相关.
Abstract:
Serum 25-(OH)D3concentration was determined in subject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obesity. The serum 25-(OH)D3levels in overweight or obese and central obese subjects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non-obese subjects.(P<0.01). In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erum 25-(OH)D3was independent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PD)患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和骨密度(BMD)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PD患者90例为PD组,健康体检老年人90例为对照组。测定25(OH)D水平和BMD。结果 PD组股骨干BMD、股骨颈BMD、转子间BMD、髋部总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D组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D组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D患者25(OH)D水平与股骨干BMD、股骨颈BMD、转子间BMD、髋部总BMD呈正相关(P<0.05)。PD患者25(OH)D水平、股骨干BMD、股骨颈BMD、转子间BMD、髋部总BMD与Hoehn-Yahr分级、骨折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PD患者血清25(OH)D水平和BMD降低,检测25(OH)D水平和BMD在预测骨折发生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3〕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13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病例组,同期选取10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血清D3(25-(OH)D3)、氨基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记录入院24 h内的心脏超声指标;记录3个月随访时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心衰复发入院、心源性死亡或者恶性心律失常)。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D3(25-(OH)D3〕明显降低(P<0.05);血清25-(OH)D3严重缺乏组〔25-(OH)D3<10μg/L〕的血浆NTpro BNP及hs-CRP水平、含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Ⅲ~Ⅳ级患者的比例及发生近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25-(OH)D3缺乏组(>10且≤20μg/L)、不足(>20且≤30μg/L)及充足组(>30μg/L)(P<0.05),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则低于余3组(P<0.05);NYHAⅢ~Ⅳ组及心血管事件组血清25-(OH)D3、NT-pro BNP及hs-CRP水平高于NYHAⅠ~Ⅱ组及非事件组(P<0.05),而LVEF则低于另两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3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P<0.05);而与NT-pro BNP及hs-CRP水平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清25-(OH)D3水平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结论血清25-(OH)D3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中明显升高,随心功能恶化而增高,并且与近期预后密切相关,检测血清25-(OH)D3水平对于评估老年心衰病情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潍坊地区妊娠中期孕妇维生素D状况,并分析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的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定期产检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方法测定妊娠中期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 (25hydroxyvitamin D,25OHD)浓度。调查问卷收集孕妇的一般资料和近3个月生活方式。结果检测1 643名孕妇血清中25OHD浓度结果显示,25OHD浓度为21.50 (15.50,29.90)μg/L,维生素D缺乏率为45.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季节、维生素D补充剂、户外活动、阳光喜好等因素与维生素D缺乏显著相关(Ps<0.05)。结论潍坊地区孕中期妇女维生素D缺乏率较高,且呈季节变化趋势,夏季低,冬季高。维生素D缺乏高风险的孕妇宜进行产前25OHD检测,并通过增加阳光照射、应用维生素D补充剂和增加户外运动等方式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利用生物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诊断为DLBCL患者124例作为DLBCL组,另选择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且结果正常者3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25(OH)D水平,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分析25(OH)D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Kaplan-Meier分析法分析25(OH)D水平与患者累积生存时间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DLBCL组患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5(OH)D水平与DLBCL患者年龄、肿瘤分期、乳酸脱氢酶、肝功能、靶器官受损和B症状有关;25(OH)D水平<18.36 ng/mL的累积生存时间明显小于25(OH)D水平≥18.36 ng/mL的患者(P<0.05);Cox分析发现Ann Arbor分期、25(OH)D和年龄是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DLBCL患者体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5(OH)D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评价老年重症监护室患者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人工神经网络(ANN)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价老年重症监护室(GICU)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GICU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77例年龄≥65周岁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人GICU当日的资料,计算APACHEⅡ评分和预期死亡风险。随机抽取117例患者的资料作为ANN的训练集,其余60例患者的资料作为ANN的检验集。根据APACHEⅡ的22个变量建立ANN22,根据单个变量对于预后预测的影响大小,去除影响较小的变量,分别利用10个和8个变量建立ANN10和ANN8。应用APACHEⅡ和ANN22、ANN10、ANN8预测检验集患者的死亡风险。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ROC)判断ANN和APACHEⅡ的预测能力。结罘ANN22和APACHEⅡ的aROC分别为0.943和0.949,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29)。ANN10和ANN8的aROC分别为0.968和0.926。结论应用ANN预测GICU患者的死亡率与应用以Logistic回归为基础的APACHEⅡ相比,结果相当。应用较少的变量所建立的ANN预测准确性仍很高。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活性维生素D的缺乏,而维生素D的缺乏与尿毒症患者的多种并发症密切相关,包括骨、矿物质代谢异常、顽固性高血压、免疫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升高等;但维生素D缺乏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还不清楚.本研究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5羟维生素D缺乏对肾性贫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贵阳城区成人维生素D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贵阳城区成人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 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贵阳市云岩区 宅吉社区中20~79岁(年龄中位数为45.2岁)健康成人1 500名,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用美国DiaSorin公司的放射免疫试剂盒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 贵阳城区成人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20.4±9.0)ng/ml;成人25(OH)D缺乏[25(OH)D<20ng/ml]、不足[20ng/ml≤25(OH)D<30 ng/ml]、正常[25(OH)D≥30 ng/m1]分别为52.3%、32.3%及15.4%.贵阳城区青年、中年、老年人群血清25(OH)D平均水平依次为(18.2±9.2)、(22.8±8.7)及(19.9±7.8)ng/ml.青年、中年与老年人群维生素D缺乏依次为62.8%、40.2%与55.4%.高学历人群(≥13年)维生素D缺乏为61.6%,低体重人群(体重指数<18.5 kg/m2)维生素D缺乏为64.4%.结论 贵阳城区成人维生素D缺乏普遍,尤其见于老年人及青年人群,并受文化程度、年龄、吸烟等因素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vitamin D status in healthy adults living in Guiyang. Method 1 500 healthy volunteers aged 20-79 years ( mean 45.2 years ) were recruited from a community in Guiyang by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Questionnaires for living habits and fasting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November, 2009 to February, 2010. Serum 25 ( OH ) D concentrations were measured by radioimmunoassay, using the DiaSorin kit,USA. Results The average serum 25 ( OH ) D level was ( 20. 4±9.0 ) ng/ml. The percentage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25 ( OH ) D < 20 ng/ml], insufficiency [20 ng/ml ≤ 25 ( OH ) D < 30 ng/ml], and sufficiency [25 ( OH ) D ≥ 30ng/ml] were 52. 3% , 32. 3% , and 15.4% , respectively. The 25 (OH) D concentrations in the young, middle-aged,and elderly were ( 18. 2±9. 2), (22. 8±8. 7), and ( 19. 9±7.8) ng/ml, respectively. The percentage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these groups were 62. 8%, 40. 2%, and 55.4%, being 61.6% in higher educational group ( ≥ 13 years) and 64. 4% in the group with lower body mass index ( < 18.5 kg/m2 ). Conclusion Vitamin D deficiency is common in Guiyang including all age groups, especially among the youth and the elderly.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 is also influenced by education, age, smoking, and other factor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及25羟维生素D(25-OHD)的变化。方法收集156例老年男性患者,依据骨密度检查,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80例,骨量减少组(B组)54例,骨质疏松组(C组)22例;均检测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PTH)、25-OHD、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ⅠNP)、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BGP)及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结果 1C组BMI低于A组及B组(P0.01及P0.01);C组ALP明显高于A组及B组(P0.05及P0.01);2C组及B组PTH和PINP明显高于A组(P0.01及P0.05);C组β-CTX明显高于A及B组(P0.01及P0.05);C组及B组N-MIDBGP明显高于A组(P0.05);C组及B组25-OHD明显低于A组(P0.01及P0.05);血钙、磷三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以是否伴骨质疏松为因变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TH、PINP、N-MIDBGP为正相关因素(OR值分别为1.015、1.066和1.014)。4对于老年男性患者,维生素D不足组与维生素D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组人数增多(P0.05)。结论骨代谢生化指标变化有助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早期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住院病人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衰弱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6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住院的老年病人13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根据Fried量表评分将病人分为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衰弱组,比较3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各指标与衰弱程度的相关性,将衰弱前期和衰弱病人合并为衰弱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住院病人发生衰弱的相关因素。结果 不同衰弱分组病人年龄,血红蛋白、Hcy、25(OH)D水平以及共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ried衰弱得分与年龄、用药种类、疾病种类、Hcy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25(OH)D呈负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OR=0.541;95%CI:0.373~0.786)、Hcy(OR=1.694;95%CI:1.155~2.485)与衰弱独立相关。结论 25(OH)D、Hcy与老年衰弱独立相关,25(OH)D是衰弱的保护性因素,Hcy是衰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的水平和缺乏程度,初步了解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 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其中男60例,女80例,年龄21~89岁,平均(58.25±13.76)岁.分析不同年龄组即<50岁、≥50且<70岁、≥70岁者,不同检测季节组即冬春季和夏秋季两组,不同糖尿病病程组即<10年、≥10且<20年、≥20年,及不同HbA1c水平组即<7%、≥7%且<10%、≥10%的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1)140例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均明显降低[(40.07±16.12)nmol/L],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占13.57%,缺乏者占67.86%,充足者仅占4.29%,不同性别患者维生素D水平和缺乏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803,x2=0.189,P均>0.05).(2)男性≥50且<70岁组25(OH)D3水平较<50岁组明显降低(F=2.362,P<0.05);女性≥50岁的两组患者25(OH)D3水平均较<50岁组明显降低(F =3.928,P<0.05),维生素D缺乏者的比例均较<50岁组显著增多(x2=10.036,P <0.01).(3)冬春季组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夏秋季组(t=-4.681,P<0.01),严重缺乏者和缺乏者的比例也明显增加(x2=18.202,P<0.01).(4)病程≥10年的两组患者25(OH)D3水平均较<10年组明显下降(F =5.489,P<0.05),≥20年组严重缺乏者的比例也多于<10年组(x2=7.284,P<0.05).(5)HbA1c≥7%的两组患者25(OH)D3水平均较<7%组明显下降(F=3.963,P均<0.01),其严重缺乏者和缺乏者的比例也较<7%组明显增加(x2=6.712,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尤其是病程长和持续血糖控制不佳者,特别需加强冬季维生素D的检测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2年5月至12月间在宁波市第二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经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根据颈动脉IMT将患者分为颈动脉正常组(60例,对照组)、颈动脉内膜增厚组(60例)和颈动脉斑块组(60例)。采用ELISA法测定三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分析25(OH)D水平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血25(OH)D水平均低于颈动脉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组血25(OH)D水平低于颈动脉内膜增厚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血25(OH)D水平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具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的危险,血25(OH)D水平测定有助于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居民维生素D水平现状,为该地区居民防治维生素D缺乏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羟维生素D (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收集2017年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全部健康检查人群25-OHD数据,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季节人群25-OHD水平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 601例研究对象,年龄0. 5~93岁,男女比例1∶2. 38。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为(37. 32±21. 78) nmol/L,其中维生素D缺乏、不足、充足人数分别占受检总人数的81. 22%、14. 10%、4. 67%。小于12岁儿童维生素D几乎不缺乏,男女间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2~19岁青少年25-OHD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41. 65±20. 48)和(28. 02±18. 40) nmol/L,P<0. 05;生育年龄段女性均高于男性,20~34岁组男性和女性25-OHD水平分别为(31. 95±18. 68)和(37. 30±19. 02) nmol/L,35~44岁男性和女性25-OHD水平分别为(30. 20±14. 62)和(36. 75±19. 50) nmol/L,均P <0. 05;更年期及老年组男性25-OHD水平男性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夏、秋、冬三季25-OHD水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 05;春季比秋季维生素D缺乏明显。结论克拉玛依居民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且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季节及性别都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200例健康老年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25(OH)D3水平及IMT,并研究糖尿病组25(OH)D3缺乏与25(OH)D3正常者颈动脉硬化情况,分析25(OH)D3水平与IMT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5(OH)D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糖尿病患者中FPG与HbA1c、HbA1c与IMT均呈正相关, HbA1c与25(OH)D3、25(OH)D3与IMT均呈负相关(P<0.05);25(OH)D3缺乏组斑块百分比较大,正常组颈动脉正常百分比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在老年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上起重要促进作用,25(OH)D3可作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病风险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9.
近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不仅在调节骨和矿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而且还与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基础研究发现,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参与炎性反应和免疫调节过程。临床研究发现,高血压、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现代流行病的发生与发展与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讨论了维生素D与糖尿病的关系以及维生素D在不同类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给予不同年龄、维生素D不足的绝经后妇女口服1 325 U维生素D3,观察其对血清总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骨密度(BMD)和下肢肌力(行走八步计时)的影响。方法上海市某社区67名绝经后妇女纳入本研究,按年龄将受试者分成2组:70岁组[n=35,(63.6±5.1)岁],≥70岁组[n=32,(75.2±3.4)岁]。受试者口服1 200 U/d维生素D3制剂加1片钙尔奇D(每片含维生素D3125 U和钙600 mg),为期1年。在0、3、6、9和12个月检测血清25OHD,干预前和研究结束时测定BMD及下肢肌力。结果干预1年后,2组平均血清25OHD水平均较基线值显著升高:70岁组从(17.8±6.7)ng/mL升至(33.8±5.8)ng/mL(P0.001);≥70岁组从(18.3±6.7)ng/mL升至(34.1±5.7)ng/mL(P0.001),但2组间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25%受试者(70岁组9名,≥70岁组6名)平均血清25OHD仍低于30 ng/mL。70岁组血清甲状旁腺素(PTH)明显降低,从(46.0±14.7)pg/mL降至(37.9±10.0)pg/mL(P0.01),各部位BMD较基线值无统计学差异。≥70岁组腰椎BMD提高1.37%(P=0.005),全髋部位BMD提高1.28%(P=0.028)。2组干预后下肢肌力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2组均未出现高钙血症及过高的血清25OHD浓度。结论 2组维生素D不足的绝经后妇女每日口服1 325 U维生素D3可将血清25OHD升至理想水平,可改善下肢肌力,≥70岁组腰椎及全髋部BMD均有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