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气息、吐字、声带、共鸣的运用等六个方面 ,就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作一比较。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是相通的 ,要求基本一致 ,我们既要发扬民族传统唱法 ,又要借鉴西洋唱法 ,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民族声乐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民族唱法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的分析,揭示出新民族唱法的产生与形成,给予民族唱法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和新的活力,对中国传统民族唱法起到推进作用。新民族唱法无疑为我国民族唱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中国民族唱法在世界音乐艺术舞台上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民族唱法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的分析, 揭示出新民族唱法的产生与形成, 给予民族唱法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和新的活力, 对中国传统民族唱法起到推进作用.新民族唱法无疑为我国民族唱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使中国民族唱法在世界音乐艺术舞台上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4.
中国声乐艺术应逐步形成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音乐风格的有民族代表性的歌唱流派--"中国唱法"."中国唱法"应是融洋贯中的结果,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语言和民族气质的特点,根据各剧种、曲种、歌种的不同唱法、音乐风味的个性与共性之不同表现因素,与"美声唱法"中的科学发声方法和有关演唱技巧规范进行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戏曲与民族唱法都是由民间音乐发展而来,具有紧密的亲缘性,但随着二者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开拓和探索戏曲发展的科学性和民族唱法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6.
"面罩唱法"是歌唱时的一种感觉,是国际声乐界最流行最科学的一种歌唱发声方法。根据我国民族女高音的发声特点,将"面罩唱法"运用到民族女高音的演唱中去,使演唱者获得集中、明亮、既有金属性又有穿透力的声音,真正做到"面罩唱法"洋为中用,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声乐作为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特殊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代替的。学习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了解以及弄清它们之间的异同,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声乐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民族唱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歌唱家,如"彭丽媛、吴碧霞、蒋大为、吕继宏等,它们在演唱上融合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优点,尤其是吴碧霞,她的演唱同时具有美声与民族两种唱法的特点,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她在两种唱法上的成功,更有力地证明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相结合的必要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各种唱法互融互进、合理借鉴、相得益彰,只有将多种艺术形式顺应潮流的开放化、多元化道路,让民族的变成世界的,让本民族艺术和世界各民族艺术互融互进,令其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沃土,开出让世界和国人都为之欣赏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9.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是歌唱艺术中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三种唱法都各自独特的风格体系,关声唱法的“声”,民族唱法的“字”,通俗唱法的“情”,构成了多风格、多唱法共同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民族唱法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带有这三类风格的创作歌曲的演唱方法;从狭义上来看,是指能以自然、质朴、开朗明亮和流畅的歌唱,充分表达本民族审美观、欣赏心理、精神气质及风格特色的一种歌唱手段.它既是从戏曲、曲艺、民歌这些民族传统唱法中提炼和继承下来的,同时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优秀的成果.民族唱法从技法上来讲,特别强调‘春歇者必先调其气’,“气者,音之响也”,要求声音“沉于底,贯于顶”,重视“字正腔国”.在表演时,运用口、限、身、怎步五功的技法从而达到圆、甜、脆、水、美的声音以表达自…  相似文献   

11.
熊秋玲 《科技信息》2009,(3):181-181,172
在近年来的音乐舞台上,藏族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玛虽然已近古稀之年,但她的歌声依然高亢嘹亮、热情饱满、保持着歌唱的青春状态,风采不减当年,被誉为“藏族歌唱艺术的常青树”。笔者认为这要归于她练就了精湛的歌唱技艺。她不仅有扎实的藏族民歌演唱功底,还积极的借鉴吸收西洋发声方法中的科学成分。才旦卓玛的演唱虽然借鉴了西洋的发声方法,但仍有别于西洋唱法,她的歌声听起来并没有使人感到有半点儿“洋腔”;她的唱法虽然属于中国的“民族唱法”.但又不同于目前我国民族声乐歌坛上流行的所谓“千人一腔”的“民族唱法”.她仍然保持着浓郁的藏族韵味,几十年来在我国民族声乐歌坛上独树一帜。本文主要从才旦卓玛如何借鉴吸收西洋发声方法中的科学成分方面来论证形成她独特的演唱风格的因素.希望对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和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声乐艺术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本文就我国习惯性化分的三种唱法中的美声、民族与通俗三种唱法从产生渊源、发声特点等进行阐述,并着重就其异同进行比较,就我国现今美声化的民族唱法及民族化的美声唱法、通俗中融入美声、民族的元素提出了见解。也是本人在音乐学院教学中对实际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美声、民族与通俗唱法在教学中体现了相融性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唱法”在继承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演唱技巧的同时,借鉴吸收和融汇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以丰富多彩的语言韵律为格调,通过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运用真假结合、混声唱法、在发音、发声、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训练,从而使学生在时达到艺术与技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试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但夏  李嵬 《科技信息》2008,(10):157-157
声乐艺术中,人们熟知的有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唱法。三种唱法在声乐技巧上存在很多相通之处。然而由于歌曲韵味、演唱风格和要求等方面的不同,他们也存在着各自的个性特征。笔者着重在三种唱法的联系和区别方面做了一些分析。我们在了解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更加容易的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5.
"民族通俗"唱法,简称民通唱法,是近些年来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探索成果。较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分别从当今多元文化背景和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两个层面分析"民通唱法"形成产生的文化原因及社会原因,对"民通"文化现象进行解读,进而对这一极具时代特征的新唱法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6.
梁培才 《科技信息》2010,(36):I0189-I0189,I0191
"跟唱法"作为高校音乐欣赏课中的一种较为基础的欣赏法,以其独特的作用已被广大师生所重视。跟唱法契合音乐欣赏教学的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要求,能够有效培养大学生对音乐知识、技巧的积极性与敏感度,且促进大学生从音乐欣赏入手融入情感,使审美诉求以及柔性思维空间提升,更能从音乐角度的"有别受教"演变成大学素质教育的"因材施教"。在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注意跟唱法的应用时限与技巧,最终确保其作用发挥到最优。  相似文献   

17.
“气声”的运用是通俗唱法中呼吸运用的一大特点,从“气声”训练前的准备、“气声”训练过程中的要求这两个方面,对如何进行“气声”训练的问题作了比较细致的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明确三种唱法的基本概念,更完美地诠释各种不同风格的歌曲,无论是外国作品或是中国作品,用科学的方法来演唱,能强、能弱、能高、能低、能大、能小、能虚、能实,就可以把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前进,研究、探索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发展,开创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新篇章,建立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体系,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努力的方向.随着声乐艺术的新进步,中国唱法的概念也得到了更多的专业人士的认可,中国唱法的理论与实践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它既不同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唱法,又和民族声乐的自然唱法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王鸣  刘鹏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2):128-129
受地域和语言的影响,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在发声效果和演唱风格上差异较大,各成流派,但三者之间在歌唱技巧和方法上却有着互为补充的较大潜力。在课堂训练和演唱实践中,我们可以充分借鉴三种唱法的共通性和互补性,使其融会贯通,在不限于某一种唱法的基础上,演唱不同地域、不同语种、不同风格的歌曲,进一步提高歌唱艺术的综合素质及演唱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