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简单易行的常规操作,更换输液瓶不及时或其他原因,可能造成输液器茂菲氏滴管内或下端输液管充满了大量空气。以往当输液器茂菲氏滴管内乃至下端输液管8—20cm中存在空气时,护理人员一般先将茂菲氏滴管内挤满1/3~1/2的液体,然后再将茂菲氏滴管下端的空气向上即向茂菲氏滴管内挤压或将空气向输液器上端弹,直至空气排尽;如果输液器茂菲氏滴管内充满空气乃至空气已延续至茂菲氏滴管下端40-60cm或更多时,因空气量多且由于时间限制,已无法将空气弹送至茂菲氏滴管内,我们一般会将头皮针与输液器末端脱开,使空气排出直至排尽,然后再将头皮针与输液器末端连接好再继续输液。  相似文献   

2.
输液小技巧     
谢菊平 《现代护理》2004,10(4):339-339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由于观察不及时,经常遇到液面滴至茂菲氏滴管以下的现象,常规处理的方法是将头皮针与输液器分离,将空气排出,此方法一是排气时排出药液而造成浪费,二是分离头皮针增加污染机会。现介绍一种方法为:当液体滴至茂菲氏滴管以下时,挤压茂菲氏滴管使茂菲氏滴管内的液面达到1/2~2 /3时,然后左手辅助用右手食指、中指及无名指并拢,从下1/3段开始向上缠绕,将空气挤压至茂菲氏滴管内,若输液器缠绕时过紧,可将液体放低高度即可,最后调节合适的速度,此方法既可防止药液浪费,又可减少污染机会,简便易行,在临床上十分实用。输液小技巧@…  相似文献   

3.
巧用一次性输液器加压输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加压输液,操作简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操作方法1-1 输液前检查输液器的茂菲氏滴管质量,要求有一定的弹性。1-2 寻一较粗的静脉,常规消毒穿刺成功后调整茂菲氏滴管内的液面,要求液面一定要在茂菲氏滴管的2/3以上。1-3 加压输液操作:操作者用左手指反折茂菲氏滴管上端并捏紧不漏气,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挤压茂菲氏滴管,使滴管内的液面降至滴管内的低点时,松开捏住茂菲氏滴管的左手,用左手夹紧茂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后松开右手,待茂菲氏滴管因弹性膨起后,液面升至2/3…  相似文献   

4.
目前使用输液器中的茂菲氏滴管,由于滴管粗、液滴大,给临床上精确的调节输液速度带来一定困难,我们研制出一种茂菲氏滴管内用针头代滴头的微滴管,经实验测定技术指标可靠,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方法在生产常规一次性输液器条件下,制作茂菲氏滴管时...  相似文献   

5.
<正>在输液过程中,经常发生由于液体滴完未能及时更换或输液器未完全插入输液瓶等原因,致大量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以下,如不及时处理,给  相似文献   

6.
冯丽鸿 《护理研究》2007,21(28):2609-2609
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取出输液器,关闭调速器,把输液器插入液体瓶内,将茂菲氏滴管倒置,松开调速器,当液体达到茂菲氏滴管1/2~2/3时将茂菲氏滴管与下端输液管倾斜约90度,松开调速器,调慢液体滴速,直到排尽空气。这样杜绝了茂菲氏滴管竖直排气法时液体下降速度过快、压力大而造成的小气泡。经临床使用,排气成功率达100%。茂菲氏滴管倾斜90度排气法@冯丽鸿!075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  相似文献   

7.
冯丽鸿 《护理研究》2007,21(10):2609-2609
按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取出输液器,关闭调速器,把输液器插入液体瓶内,将茂菲氏滴管倒置,松开调速器,当液体达到茂菲氏滴管1/2~2/3时将茂菲氏滴管与下端输液管倾斜约90度,松开调速器,调慢液体滴速,直到排尽空气。这样杜绝了茂菲氏滴管竖直排气法时液体下降速度过快、压力大而造成的小气泡。经临床使用,排气成功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血管硬化 ,血管弹性降低 ;婴幼儿静脉压较低 ;休克病人血压降低 ,给以上病人静脉输液时 ,穿刺针虽已进入静脉 ,却常不见回血 ,难以及时准确判断静脉穿刺是否成功 ,往往继续进针或拔针后重新穿刺 ,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为此 ,我们设计制作了可调压输液器 ,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现介绍如下。1 结构可调压输液器由穿刺针、输液管、调速开关、茂菲氏滴管、开关夹和输液瓶插头组成。可调压输液器制作简单 ,只需在通用输液器上添加一个开关夹 ,开关夹位于茂菲氏滴管和输液瓶插头之间的输液管上。2 使用方法常规静脉输液排气后 (茂菲氏滴管内…  相似文献   

9.
输液器是给患者进行输液的必备器具,现有的茂菲滴管输液器包括有一段直径变粗的茂菲滴管,下部连接有输药液的下管。输液时,粗径部分内腔有药液的液面显示,以表示输液状态。这种结构的输液器有如下缺点:一是在加压输液时空气很容易进入人体,可能产生空气栓塞;二是更换液体时,特别是输注某些化疗药或刺激性、挥发性强的药物时,经常会发现液体已滴注到茂菲滴管下边输液管内,需护士将液体排到外面,这样既浪费药物,不能保证输入患者体内的药量,产  相似文献   

10.
茂菲氏滴管内液体滴空后处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袁小莲 《护理研究》2001,15(6):357-357
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茂菲氏滴管内液体滴空 ,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以下的输液管内 ,如何继续输液 ?传统的方法是接上第二瓶液体后重新向下排气。现经体外试验及十多年临床摸索 ,认为逆行向上排气法明显优于传统法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为威海市医用高分子有限公司产品 ,( 95 )鲁卫消准字第 10 -6 2号。1.2 操作方法 发现茂菲氏滴管内液体滴空后 ,左手立即将输液管折叠 ,以避免液体继续下降 ,右手迅速将调节器向下推至接头处夹紧。然后接上第二瓶液体 ,放低输液瓶或抬高输液肢体。接着用左手拇指与食指挤压…  相似文献   

11.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因更换输液瓶不及时或输液器连接输液瓶时针头未刺破橡皮塞薄膜,而造成茂菲氏滴管以下输液管进入空气。排气传统方法之一:将空气一点点弹成气泡后挤入茂菲氏滴管内。此种方法费时较长;之二:松开输液管与头皮针管的连接处,然后打开调节器排掉空气。此种方法虽速度快,但是容易造成污染、浪费药液,并且易造成空气  相似文献   

12.
三言二语     
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排气时,用右手将输液排气管尾部抬高,使之产生负压,随即右手横持茂菲氏滴管,液体即快速而下,以后按常规操作,这样排气既省力又不存在输液管内有间断气泡现象。静脉穿刺时在茂菲氏滴管  相似文献   

13.
护士在配药(指配静脉用药或肌肉注射用药)时,经常要掰许多安瓿,操作中手易被割破,经过反复摸索、对照,发现了一个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即利用一次性输液器茂菲氏滴管管腔代替手来掰安瓿。经临床验证,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方法取一具无菌的一次性输液器,将茂菲氏滴管上、下段输液管剪去,再将茂菲氏滴管下端用剪刀剪平(如掰20 ml安瓿时,则将茂菲氏滴管上端剪平),消毒备用。将欲掰安瓿常规锯好消毒后,将其头部放入茂菲氏滴管管腔内一掰即可。2优点本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临床应用中杜绝了割手事件的发生,深受临床护士的欢迎。巧用一次性输液器茂菲氏滴管@孙俊霞$河北省张家口市第251医院手术室!075000输注;  相似文献   

14.
传统输液器输液前排气法按教科书步骤[1]、改良排气法[2]、急诊静脉输液排气法[3]都必须对滴管进行挤压或倒置才能使药液平面达到茂菲氏滴管的1/3~1/2水平面,且挤压后的滴管内液面不易控制.为解决以上问题,临床工作人员进行了大量探索,但大多只是在使用方法上进行改进.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多功能输液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工作中,液状输完后未能及时更换,有时会有大量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下段的输液管内,传统方法是从头皮针与输液管接头处排气,既浪费药液,又增加了污染的机会,有时操作不当,可能有少量空气进入体内的危险。现介绍一种新的排气方法。1方法首先用左手反折捏住输液管,使液面不再继续下降,右手使输液夹下滑至输液管与头皮针接头处的上方,并关闭输液夹,然后立即更换液状,挤液状入茂菲氏滴管内,用双手交替依次反折挤捏输液夹以上的输液管,使输液管内的空气被挤入茂菲氏滴管,挤弹一下茂菲氏滴管,松开输液夹,调节滴速,排气成功。2优点此法为封闭式…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一次性输液器茂菲氏滴管掰安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邓旭 《护理研究》2001,15(6):344-344
护士在配药 (指配静脉用药或肌肉注射用药 )时 ,经常要掰许多安瓶 ,操作中手易被割破 ,经过反复摸索、对照 ,发现了一个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即利用一次性输液器茂菲氏滴管管腔代替手来掰安瓿。经临床验证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  取一具无菌的一次性输液器 ,将茂菲氏滴管上、下段输液管剪去 ,再将茂菲氏滴管下端用剪刀剪平 (如掰 2 0ml安瓿时 ,则将茂菲氏滴管上端剪平 ) ,消毒备用。将欲掰安瓿常规锯好消毒后 ,将其头部放入茂菲氏滴管管腔内一掰即可。  本方法取材方便 ,操作简单 ,临床应用中杜绝了割手事件的发生 ,深受临床护士的欢…  相似文献   

17.
在输液过程中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以下的另外一种处理方法也较适用 ,即马上把调节夹推到与头皮针的连接处并夹紧 ,再更换下一组液体 ,然后挤捏茂菲氏滴管 ,迫使液体流入茂菲氏滴管 ,当茂菲氏滴管中的液体达 1/2或 2 /3时 ,再将调节夹以上的输液管由下往上用力缠绕在右手食指上 (  相似文献   

18.
输液小技巧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由于观察不及时,经常遇到液面滴至茂菲氏滴管以下的现象,常规处理的方法是将头皮针与输液器分离,将空气排出,此方法一是排气时排出药液而造成浪费,二是分离头皮针增加污染机会.  相似文献   

19.
张美荣 《护理研究》2007,21(25):2347-2347
输液器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广且使用量大,其功能和质量对医疗护理安全十分重要.传统输液器在使用过程中,当气体进入茂菲氏管下段滴管时,只能用挤压和弹下段滴管的方法,使管内的气体缓慢上移至茂菲氏滴管内,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法,常由于更换液体不及时,造成输液器中液面低于茂菲氏滴管以下.为此我们在工作中总结出一种速度快,质量高的排气处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所选一次性输液器均为同一型号,液面降至并保持在茂菲氏滴管以下40~70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