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果树学报》2011,(4):651-656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植物源抑菌物质肉桂醛对杧果炭疽病菌的毒力作用,同时从杧果内防御酶变化角度探讨其防病机制。结果表明,肉桂醛防治杧果炭疽病的最佳使用质量浓度为30 mg.L-1,13 d的防治效果为56.67%,肉桂醛对杧果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38.51和22.34 mg.L-1,当肉桂醛质量...  相似文献   

2.
杧果炭疽病是杧果生产上最普遍流行、为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1].其病原菌为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由于广西杧果生长发育和成熟采收季节高温多雨,所以杧果采后病害发生十分严重,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成为制约广西杧果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目前,杧果炭疽病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成本高、效果差,并且存在果实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等安全问题[2].因此,选择种植抗病力强的品种被认为是控制杧果炭疽病等病害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广西杧果种植业稳步发展,引进了大量新品种和种质,主栽品种格局也在发生变化.生产中已发现,不同杧果品种抗病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3].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72份国内杧果种质对炭疽病的抗病性和5种药剂对杧果炭疽病病菌的作用.结果表明,红杧最感炭疽病,与大三年、811、龙井、小菲杧、辐为高感种质,台农、135-1和大白玉中感,其余种质中抗,未发现高抗种质.25%咪鲜胺和75%百菌清对杧果炭疽病的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均具有良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郑重禄 《西南园艺》2005,33(5):52-52
杧果炭疽病是杧果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杧果新梢、嫩叶、花穗和果实,导致叶斑、花疫、果实糙皮、污斑和腐烂等,严重影响杧果的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也是杧果果实不耐贮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尽管存在拉尼娜现象的威胁,可能影响杧果生长,但菲律宾农业部仍预测2010年柱果产量将比上年增加10%。有关人士表示。虽然厄尔尼诺现象毁坏了大面积的农田,但却有利于杧果的生长,因为少雨的天气更能促进杧果开花和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泰国杧果种质资源及杧果育种研究情况,包括种质资源分布、品种分类、部分优异杧果品种、杧果野生近缘种资源及其利用等,旨在为我国杧果品种选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是植物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明确PSY基因的表达特性,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对两个品种杧果果皮不同阶段中PSY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汤米和爱德华杧果在果实生长发育期和后熟期,果皮中PSY基因的表达均呈上升水平,但后熟期表达要显著高于果实发育期;在品种差异方面,汤米杧果和爱德华杧果在果实生长发育期差异不明显,在后熟期汤米杧果的表达量要强于爱德华杧果,说明杧果PSY基因的表达丰度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与巴基斯坦合作的FIRMS项目的一部分,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杧果产区组织了杧果研讨会,与种植户互相配合,收集反馈信息,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提高杧果产量和品质,扩大杧果出口,提高种植利润。  相似文献   

9.
杧果畸形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世界各杧果产区杧果畸形病普遍发生,为害日益严重.在我国四川省攀枝花市和云南省华坪县杧果园已有杧果畸形病发生.简要介绍了杧果畸形病的症状、分布、为害、病原及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杧果新病害露水斑病病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的生物学特性,以便为该病害的发生规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定了不同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丝在杧果葡萄糖琼胶培养基和PDA培养基上生长最佳,最适生长温度20℃,最适p H值7~8,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菌丝对有机碳源乳糖和有机氮源氨基乙酸利用最好,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 min;产孢量以25℃、p H 6、光暗交替、麦芽糖为碳源、L-胱氨酸为氮源时最大;分生孢子萌发率以25℃、p H7、液态水、有机碳源阿拉伯糖、有机氮源L-天冬氨酸为最适条件,分生孢子致死温度50℃、10 min。【结论】杧果露水斑病菌喜好20~25℃、弱酸至弱碱、高湿、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杧果拟盘多毛孢叶枯病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离鉴定杧果苗圃叶枯病病原菌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鉴定为杧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P.Henn.)Steyaert。菌丝在Richard+杧果叶煮沸汁液培养基上生长最佳,在Czapek培养基上不产孢。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25℃和25~30℃,适宜pH值分别为5.0~6.0和4.5~6.0。供试碳源中蔗糖和D-葡萄糖较利于菌丝生长,乳糖和蔗糖较利于孢子萌发;供试氮源中硝酸钠和硝酸钾较利于菌丝生长,硝酸铵较利于孢子萌发。完全光照和光暗交替各12小时有利于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完全黑暗不利于菌丝生长且不产孢。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2℃水浴10分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谷氨酸转运蛋白基因Cgglt1与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致病力的关系,以便为该病害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In-Fusion~?HD Cloning Kit技术构建Cgglt1敲除载体,转化杧果炭疽病菌原生质体,对获得的敲除突变体进行表型分析。【结果】获得敲除载体p Cgglt1GH1和敲除突变体△Cgglt1,表型测定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Cgglt1菌落颜色变浅、生长速率略下降、产孢量显著下降、孢子萌发加快但不能形成附着胞,对pH的适应性有所改变,对杧果叶片的致病力显著下降。【结论】Cgglt1基因调控C.gloeosporioide菌落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率、附着胞的形成、对pH的敏感性及对杧果叶片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交流的日益发展,梅州市先后从台湾省引进农业良种达几十个.经连续多年的试种观察,发现金煌杧果是较有潜力的杧果新品种,其植株表现出生长旺盛、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果实品质优等特点.我们在总结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已形成一套金煌杧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福州市园林绿化事业蓬勃发展,杧果以其挺拔俊秀的外形、香甜诱人的果实赢得人们的喜爱,作为一种常用的园林绿化树种被广泛种植.由于园林绿地多在街头道路两旁,立地条件差,小气候环境恶劣,植物生长状况不良,易滋生各种害虫[1].笔者经调查发现,福州园林绿地杧果的主要害虫有杧果横线尾夜蛾、日本龟蜡蚧、黑刺粉虱、杧果短头叶蝉、黑翅土白蚁等,其中杧果短头叶蝉于2006年8月首次在福州市五四路省老干局大院内杧果树上被发现,随后在市区其他地方陆续发现其发生为害,并迅速蔓延.另据调查,杧果瘿蚊在厦门、泉州等地为害严重,但在福州市区目前尚未发现.对杧果的主要虫害及其防治虽有过一些报道,但由于害虫抗药性等因素的影响,以往的防治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特别是城市园林的防治要求[2-4].笔者通过药剂试验并结合实践经验,针对福州市园林绿地杧果主要害虫,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华坪县晚熟杧果园桔小实蝇为害情况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杧果商品化种植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2000年后进入产业发展高峰,2012年全县杧果种植面积已达1.07万hm2,挂果面积达4 666.67 hm2多,产量4万t余,产值2亿元.杧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山区农民增收致富.随着种植年份的增加,种植面积增大,病虫源不断引入积累,防治措施滞后,杧果病虫害发生随之增加和蔓延.特别是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2009年开始发生少量桔小实蝇为害,2012年全县杧果园桔小实蝇暴发,杧果受害情况日趋严重,受害面积迅速增加,被害果园少则造成20%以上的产量及经济损失,严重损失已达50%以上;并且有迅速蔓延,为害扩大的趋势.桔小实蝇已成为制约华坪县晚熟杧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防治,必将对华坪晚熟杧果产业带来毁灭性打击.我们根据田间观察桔小实蝇为害规律,综合防治试验,现将其为害症状及防治技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吡脲[(1-(2-chloropyridin-4-yl)3-phenylurea,CPPU]处理对采后杧果(Mangifera indica L.)贮藏保鲜的影响,为杧果贮藏保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红芒6号’杧果为试验材料,采后经25 mg·L-1的CPPU浸果处理5 min后,在25℃条件下贮藏,采用气相色谱定期测定乙烯释放量,并采用常规理化分析方法测定杧果品质及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外源CPPU处理杧果,可以有效降低杧果果实在贮藏期间的病情指数,延缓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在贮藏15 d后,处理果实的病情指数比对照果实低20.99%,TA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对照高出73.37%、30.42%;同时,在贮藏过程中,CPPU处理推迟杧果呼吸乙烯高峰2 d、延缓了PG(polygalacturonase)和Cx(cellulase)2个酶活性高峰3 d;同时,CPPU处理延缓了果实POD(peroxidase)和CAT(catalase)酶活性峰值的到来。【结论】外源CPPU处理杧果可以有效延缓采后杧果的衰老进程,是采后杧果贮藏保鲜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广西杧果传粉昆虫种类及明确蝇类对杧果授粉效果的影响,开展了杧果产区杧果传粉昆虫调查、诱蝇材料筛选、蝇类日访花规律和诱蝇授粉等试验.结果表明,南宁市杧果产区发现2目7科13种传粉昆虫,百色市田东县发现6目15科19种传粉昆虫,主要为双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综合停留时间和数量分析,两地的主要传粉昆虫种类有一定的差异,南宁...  相似文献   

18.
杧果适合在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长,土壤酸度过高的杧果园常需施用石灰等来提高果园土壤的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酸度,改良土壤品质,以便有利于杧果生长。但在改土的具体操作中,有些果园由于缺乏科学方法,在树盘过量集中施用石灰等碱性物质,造成园土尤其是树盘土壤遭到碱害,pH值大幅升高,超出了杧果正常生长的范围,导致杧果植株失绿黄化,甚至出现新梢嫩叶白化、植株生长缓慢、树势衰退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果园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杧果选育种研究回顾与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杧果是重要的热带水果,原产印度等地,享有“热带果王”之美誉。目前,全世界约有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生产杧果,2004年世界杧果收获面积达369·94万hm2,产量2 628·63万t。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杧果产量不断增加,成为我国的重要水果和支柱产业之一。然而,部分栽培品种存在果实食用品质差、货架期短、加工性能不佳,且对炭疽病、黑斑病、柑桔小实蝇和杧果象甲等病虫害的抵抗力低下等问题,这已成为我国杧果生产及出口的一大“瓶颈”。因此,新优良品种的选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杧果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杧果是高度杂合体[1,2],由于缺乏对其…  相似文献   

20.
以杧果枝枯病拟茎点霉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温度+时间、光照时间及不同杧果组织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以28℃生长最好;最适pH值7,最佳碳源麦芽糖,最佳氮源蛋白胨、牛肉膏;光照时间和不同杧果组织培养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致死温度为50℃处理30min或55℃处理20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