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患者肝脏中恒定自然杀伤T(invariant nature killer T,iNKT)细胞的功能与其表面Tim-3、PD-1、CD28表达的关系。方法无菌分离人体肝脏单个核细胞,建立α-半乳糖神经酰胺(α-GalCer)诱导慢性HBV感染后的iNKT细胞体外诱导扩增模型,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基线水平0 h和72 h的iNKT细胞的表面Tim-3、PD-1、CD28的表达以及IL-4、IFN-γ的分泌情况;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4、IFN-γ的水平;阻断PD-1、Tim-3及活化CD28信号通路,以流式和ELISA法检测IL-4+iNKT与IFN-γ+iNKT。结果慢性乙肝患者(实验组)肝脏中的iNKT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iNKT表面Tim-3、PD-1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而CD28的表达则明显减少(P0.05);iNKT细胞分泌IL-4、IFN-γ的功能明显降低(P0.05);单一α-GalCer刺激培养72 h后,实验组IL-4+iNKT、IFN-γ+iNKT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P0.05),而阻断PD/PDL1、Tim-3/Tim-3L和(或)活化CD28/CD80信号通路后,IL-4+iNKT、IFN-γ+iNKT细胞的表达明显提高(P0.05)。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肝脏iNKT细胞功能存在明显的缺陷,并提示负向调控因子Tim-3、PD-1表达的增加和正向调控因子CD28表达的降低可能与iNKT细胞功能的下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PD-1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HBV特异性CD8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直接离体情况下利用MHC-I-肽-五聚体技术标定HBV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以及荧光抗体标记细胞表面PD-1分子,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结果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核心抗原18-27特异性CTL表达PD-1上调,达(79.0±12.5)%,显著高于总CD8 T细胞(27.7±14.8)%,以及CMV特异性CTL(20.6±5.9)%.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HBV特异性CTL高表达PD-1分子,可能与慢性乙肝患者HBV特异性CTL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外大量培养扩增原发性肝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新方法,并初步研究其分子表型和功能特征。方法 20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组织经混合消化酶消化为单个细胞后,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其中的淋巴细胞,然后应用两步培养法大量扩增TILs,并检测它们的生长扩增速度。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扩增淋巴细胞的分子表型,ELISA法检测其IFN-γ的分泌水平,并分析高表达PD-1和低表达PD-1分子TILs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 18例标本中的TILs在体外经两步法培养后可以扩增达到1010数量级。扩增的TILs中CD3~+细胞的比例为(91.7±7.4)%,CD3~+CD56~+细胞的比例为(28.5±11.7)%,CD3~+CD4~+细胞的比例为(32.5±19.6)%,CD3~+CD8~+细胞的比例为(62.5±29.1)%。PD-1分子在CD3~+CD8~+细胞的比例为(23.5±16.1)%。扩增的TILs分泌INF-γ的水平为(827.8±307.7)pg/ml,其中9例PD-1分子低表达的CD3~+CD8~+细胞的分泌INF-γ的水平为(1087.5±249.6)pg/ml,6例PD-1分子高表达的CD3~+CD8~+细胞的分泌INF-γ的水平为(478.6±69.3)pg/ml,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两步培养法从原发性肝癌中大量扩增TILs简便易行,扩增的TILs主要为CD3~+CD8~+T淋巴细胞,且TILs中PD-1的表达与其分泌IFN-γ的能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配体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集15例早期HCC患者、13例进展期HCC患者和12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并分离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PD-1、PD-L1和PD-L2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的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One-way ANOVA分析PD-1与IFN-γ的相关性。结果 进展期HCC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和CD19+B细胞中PD-1、PD-L1和PD-L2的表达水平和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和早期HCC患者,HCC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和CD19+B细胞PD-1、PD-L1表达水平与IFN-γ呈正相关。结论 肝癌患者PBMC中PD-1、PD-L1和PD-L2分子表达增加,且PD-1、PD-L1与IFN-γ水平有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信号各组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2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以及单核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外周血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和干扰素-γ(IFN-γ)的浓度.结果 与稳定性心绞痛(SA)和正常对照组(HC)相比,ACS患者CD4+ CD28-T细胞表面PD-1和单核细胞表面PD-L1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外周血中sPD-1、sPD-L1和IFN-γ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sPD-L1和IFN-γ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72,P<0.05).sPD-1和IFN-γ的水平无相关性(r =0.306,P<0.05).结论 ACS患者体内CD4+ CD28-T细胞过量产生的IFN-γ是单核细胞表面PD-L1表达上调和外周血sPD-L1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为进一步研究CD4+ CD28-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防治ACS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内穿孔素(Perforin)、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与病毒消除的关系.方法 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进行短期培养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并与3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的载量,分析其与CD8~+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的关系.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CD8~+T细胞Perforin、IFN-γ和IL-10的表达分别为(5.30 ±2.62)%、(4.05±2.25)%和(0.77 ±0.50)%,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分别为4.50、4.56、4.20,P均<0.01);26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T细胞Pefforin和IFN-γ的表达分别为(4.54 ±1.93)%和(3.32 ±1.59)%,明显低于24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分别为2.22、2.54,P均<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T细胞内Perforin和IFN-γ表达率与乙肝病毒DNA载量成负相关(r分别为-0.539、-0.340,P<0.01、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内Perforin、IFN-γ和IL-10表达减少,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长期存在,病程迁延不愈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外周血CD4+ CXCR5+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的频率及其表面标志,分析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高球蛋白血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健康人、乙肝患者及乙肝高球蛋白血症患者的外周血,分离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检测血浆中IL-21、CXCL13和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CD4+ CXCR5+ Tfh细胞的频率及其表面PD-1、ICOS及CD40L的表达情况.结果 乙肝高球蛋白血症患者外周血CD4+ CXCR5+ Tfh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22.6±4.7)%明显高于普通慢性乙肝患者(11.9±3.9)%及健康志愿者(6.8±3.9)%,CD4+ CXCR5+ Tfh细胞上PD-1和CD40L的表达水平升高,血清IL-21及CXCL13水平升高,而IFN-γ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CD4+ CX-CR5+ Tfh细胞与乙肝高球蛋白血症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常人外周血中CD3+CD56+NKT细胞的频率与CD3+Vα24+iNKT、CD3+Vβ11+iNKT细胞之间的关系、表型特征及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56+NKT细胞频率与CD3+Vα24+iNKT和CD3+Vβ11+iNKT细胞之间的关系、CD4及CD8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正常人外周血CD3+CD56+NKT细胞的频率为6.39%±2.34%;只有1.5%CD3+CD56+NKT细胞表达TCRVα24和1.2%CD3+CD56+NKT细胞表达TCRVβ11,0.7%CD3+CD56+NKT细胞同时表达TCRVα24和TCRVβ11;根据CD4和CD8表面分子的表达,可将CD3+CD56+NKT细胞分为66.9%CD4+、20.4%CD8+和11.6%CD4-CD8-3个亚群;当细胞刺激后,50.2%CD3+CD56+NKT细胞分泌IFN-γ,3.3%分泌IL-4,1.5%同时分泌IFN-γ和IL-4。此外,CD4+NKT、CD8+NKT和CD4-CD8-NKT 3群细胞分泌IFN-γ的频率分别为45.1%、70.3%和55.4%,分泌IL-4的频率为6.5%、7.0%和6.9%,同时分泌IFN-γ和IL-4的频率为2.4%、4.7%和3.1%。结论大多数CD3+CD56+NKT细胞与CD3+TCRVα24+iNKT和CD3+TCRVβ11+iNKT细胞是不同的NKT细胞亚群,CD3+CD56+NKT细胞频率小,能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初发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ICOS和ICOSL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的方法,检测85例初发RA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ICOS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表面ICOSL的表达,比较15例初诊RA患者治疗前后ICOS和ICOSL表达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RA患者外周血中ICOS/ICOSL的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C。R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ICOS表达显著增高[(7.08±4.72)%vs(3.01±1.39)%,P0.0001]。RA患者外周血中CD14+单核细胞[(5.77±3.45)%vs(3.64±1.43)%,P0.05]和CD19+B细胞[(5.78±4.52)%vs(3.97±1.63)%,P0.05]表面ICOSL的表达均高于HC。活动期的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B细胞表面的ICOSL表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5.45±3.50)%vs(4.04±1.55)%,P=0.036]、[(6.59±5.74)%vs(5.63±4.30)%,P=0.016],治疗后CD4+T细胞表面ICOS的表达及CD14+单核细胞和CD19+B细胞表面ICOSL的表达均显著下降[(3.33±0.31)%vs(5.56±1.11)%,P=0.076]、[(5.12±1.23)%vs(9.99±2.02)%,P=0.045]、[(3.74±0.57)%vs(8.62±1.77)%,P=0.011]。结论: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ICOS和ICOSL异常高表达,且与疾病活动度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提示ICOS/ICOSL信号通路可能参与RA免疫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后小鼠脾脏CD8+PD-1+T细胞含量及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使用日本血吸虫感染5~6周的C57BL/6小鼠,分离脾脏,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变情况;分离淋巴细胞并计数,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PD-1+T细胞的含量;使用细胞表面染色的方法观察CD8+PD-1+T细胞的CD25、CD69、CXCR5、CD40L的表达变化;经PMA和离子霉素的刺激,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检测IFN-γ、IL-10和IL-12的分泌情况。结果日本血吸虫感染后,小鼠体质量下降(P0.05),而脾脏质量和体积均明显上升(P0.01);脾脏中CD8+PD-1+T细胞的比例和绝对值数目增加(P0.01);感染组CD8+PD-1+T细胞高表达CD69(P0.05),而感染组CD8+PD-1+T细胞CXCR5分子表达显著下降(P0.05);经PMA与离子霉素刺激以后,CD8+PD-1+T细胞IFN-γ分泌增加(P0.05)。结论血吸虫感染5~6周小鼠脾脏中CD8+PD-1+T细胞为一群主要的活化细胞群可大量分泌IFN-γ,在血吸虫感染疾病发挥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