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庞晓华 《合成纤维》2009,38(4):53-53
据日本化纤协会(JCFA)日前表示,2008年全球纤维产量估计达到6510万t,比2007年减少5%,这是自2005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其中人造纤维产量同比减少3.3%,降至3960万t,占到纤维总产量的59.7%。在人造纤维中,合成纤维的产量同比下降3%,降至3680万t,而纤维素纤维(不包括醋酯纤维)的产量同比下降7.5%,降至280万t。  相似文献   

2.
苏联在1950年前后开始建立自己的合成纤维工业,它是在一定规模的人造纤维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苏联发展人造纤维起步较早,至今约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人造纤维在化学纤维生产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随着合成纤维的发展,人造纤维在化学纤维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合成纤维占的比重从1960年  相似文献   

3.
<正> 据Akzo公司估测,1992年全世界化学纤维产量比上年(1991年)增长3%,达2020万t,其中合成纤维的产量约增加4%,即70万t,总产量达1720万t,而人造纤维的生产量减少1%,即4万t,为300万t。因此,合纤产量占总化纤产量的85%(1985年只为75%)。在合成纤维产量中,长丝与短丝的比例仍为47∶53(1980年二者之比为45/55)。  相似文献   

4.
2004年世界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产量比上年增长6.7%,达到6700万t,其中人造纤维产量增长7.7%,达3790万t,约占市场份额的56%;棉、毛、丝及天然纤维产量增长6.5%,达2410万t。  相似文献   

5.
自 1999年全球纤维产量首次超过 5 0 0 0万t以后 ,这个数字就一直不断地在增加。预计 2 0 0 1年将达到 5 6 0 0万t(不包括烟草用纤维和天然纤维 ) ,其中 ,化纤的比重逐年加大 ,预计到 2 0 0 3年 ,全球化纤消费将达到 3780万t。从整个趋势上看 ,合成纤维特别是涤纶和烯烃类纤维仍将是重点 ,尤其是烯烃纤维 (主要是地毡制造中需求量较大的聚丙烯纤维 )。用于女装的人造纤维和醋酸纤维需求的增长 ,客观上刺激了化纤生产。目前 ,亚洲地区的聚酯长纤维产量均占全球聚酯长纤维产量的 70 %左右 ,由于其迅速发展 ,2 0 0 3年占有比例可望达到 80 %…  相似文献   

6.
SBS的生产概况及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BS有3条合成路线。1989年世界SBS需求量约为29.5万t,预计90年代将过剩。中国大陆SBS工业化较晚,但技术较先进,曾先后转让意大利、台湾。中国大陆目前SBS的生产能力为2万t/a,预计“八五”末期需求量将达4万t/a。  相似文献   

7.
Michae  Y 《合成纤维工业》1997,20(4):56-57
合成纤维熔体着色用炭黑MichaelYu,ScotBrewer,PatColins(卡博特公司特种炭黑部)近年来,世界合成纤维的产量持续增长,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尤其迅速。1994年,世界涤纶产量就已超过1100万t。中国涤纶产量1992年已达140万...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直接氧化法生产EO。1992年世界EO的生产能力为987.6万1,产量为889.6万t,预计1995年和2000年生产能力将分别达1031.0万t和1418.3万t;1993年我国EO的生产力为19~50万t,预计1995年和2000年生产能力将分别达69万t和89.0万t,需求量分别为73.9~75.9万t和112.2~115.3万t。  相似文献   

9.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我国 1 999年化学纤维生产量达 60 0万 t,比 1 998年增长 1 7.56%。其中 ,人造纤维 47.2 1万 t,增长 4.2 1 % ;合成纤维548.75万 t,增长 1 7.92 %。合成纤维中涤纶短纤维 1 69.62万 t,增长35.48%、涤纶长丝 2 74.30万 t,增长 1 4.1 7% ;锦纶 31 .92万 t,增长 1 1 .66% ;腈纶 41 .39万 t,增长 0 .56% ;维纶 2 .52万 t,增长 0 .70 % ;丙纶2 5.56万 t,增长 1 2 .46%。我国1999年化纤产量超600万t@王德诚…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全球原纤维产量估计达到65.1Mt,比2007年减少5%,这是自2005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其中人造纤维产量同比减少3.3%降至39.6Mt,占到原纤维总产量的59.7%。在人造纤维中,合成纤维的产量同比下降3%降至36.8Mt.而纤维素纤维(不包括醋酸纤维)的产量同比下降7.5%降至2.8Mt.  相似文献   

11.
2000年国内合纤市场新增能力投产集中,供应量和进口增长较快;上半年市场成交活跃,下半年旺季不旺,第四季度合纤销售价格连续下跌.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仍然是我国进口合成纤维的主要来源地.建议合纤企业的生产要适应下游面料市场的特点,把握市场脉搏,追踪热点产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2.
危良才 《玻璃纤维》2005,(1):44-48,10
我国玻纤行业2004年生产总量已经突破60万t大关,其中池窑拉丝产量达到40多万t.这意味着我们玻纤行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玻纤第2生产大国并正向着技术强国进军,本文介绍了电子玻纤生产工艺特性;电子玻纤市场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海峡两岸电子玻纤生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希望能使大家对电子玻纤有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在5万t/a大容量涤纶短纤维生产线上生产1.33 dtex超有光缝纫线型涤纶短纤维的纺丝、牵伸工艺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熔体黏度、纺丝温度、主风道压力、纺丝速度等因素,可以提高短纤维的断裂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以及180℃干热收缩率,生产的1.33 dtex超有光缝纫线型涤纶短纤维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中国腈纶的现状及未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腈纶生产国,2007年腈纶产能为90万t,占世界腈纶产能的30.5%。中国腈纶在2006年出现负增长,腈纶在化纤行业所占比例不断缩小,腈纶全行业出现亏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认为是由于替代品的出现、劳动力紧张、关税、石化原料价格上涨等造成的,指出只有通过创新,中国腈纶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到2010年国外的PAN基碳纤维预期将以13%的年增长率增长,而对位芳酰胺纤维则将以9%增长,吴羽和三菱化学的沥青基碳纤维产能,2007年将各扩大至1100t/a和1000t/a。聚酰亚胺中空纤维气体分离膜将于2007年实现产能翻番,东丽的聚乳酸纤维2007年将由目前的250t/a扩大至600t/a,昭和电工的纳米碳纤维产能也将于2007年初扩大2.5倍,由目前的40t/a扩大至100t/a。在新品种方面,聚酮纤维将于2008年建成生产厂,主要用于高级轮胎帘子线;三菱人造丝则首创湿纺芯鞘型纤维,用作调温及导电、发热等纤维。在应用方面,各公司开发了各种新市场。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凝胶渗透色谱(GPC)技术在腈纶、涤纶、聚酰亚胺纤维、氯纶、氨纶、尼龙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测试中的应用的研究进展。重点对各合成纤维的GPC测试条件进行了总结,揭示了色谱条件的优化机理,并对GPC方法开发方向及在合成纤维工业中的进一步应用提出了建议。指出在以后的合成纤维生产和研究过程中,可以挖掘GPC的更多用途,如将GPC与多检测器联用或作为多维色谱的一部分,以获得更多的结构-性能信息,明确制备工艺的关键质量控制指标,为合成纤维的生产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合成纤维产业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国内外合成纤维工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世界范围内正在展开的新一轮竞争的主要特点,合成纤维的生产和消费中心已转移至中国,中国合成纤维市场消费持续增长,未来受到制约。分析了合成纤维技术进步的主要进展状况,生产趋向于大型化和柔性化,品种开发向高新技术纤维领域发展。提出了未来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品种。  相似文献   

18.
The internal porous structures of the man‐made cellulosic fibers Lyocell (TENCEL®), Modal, and Viscose fibers were visualized by applying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n fiber cross sections. The fiber pore structure was probed by the optical brightener Uvitex BHT, and the dye penetration depth was measured. The main differences in the pore structures of these three fiber types could be visualized. Only TENCEL show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ried and never‐dried fibers. A fiber structure model of TENCEL was obtained, which discriminates three different porous zones with respect to dye diffusion kinetics.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ship with the fib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The dye penetration depth and kinetics in TENCEL fibers was found to be sensitive to the production and treatment conditions, in particular to changes in the pore system by drying, and following alkali swelling processes. The performance of surface‐specific enzymatic peeling could also be observed. © 2007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07  相似文献   

19.
“环境友好型”聚酯纤维的产品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聚酯纤维从工业化生产至今经历了大规模生产期,差别化、功能化改性期和新时期备受关注的“环境友好”期几个阶段。相对其它合成纤维,聚酯纤维在生产过程、使用过程、资源重复利用以及回归自然界等各阶段具有所谓“环境友好”的特点。近期的聚酯纤维产品开发更关注如何简化纤维原料的合成过程,降低加工过程的能耗和物耗;通过非石油资源得到合成纤维的原料,并可以使纤维制成的织物包括非织造布能够有效降解;纤维加工业从纺织加工链的角度为下游加工的环境保护、降低能耗和提高织物的功能性等诸方面不懈努力,无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化纤工业在我国纺织生产和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 ,虽然亚洲金融危机及境外聚酯能力的过剩对我国化纤市场的冲击有增无减 ,但我国化纤工业还是获得了可喜的发展。 1 998年我国化纤工业产量为 51 0 .2万 t,跃居世界首位 ,超过了美国。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化纤生产现状及发展 ,并列述了我国化纤工业与国际水平的主要差距 ,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