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随衰老而降低的脱氢表雄酮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它可能具有调脂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胶原和胶原基因表达、抑制从单核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6、对抗高胰岛素血症、提高细胞钙离子反应和血管松弛性而起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AS中脂质代谢异常的作用及与DHEA抗AS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血浆中脂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其中高水平的LDL及VLDL具有明显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HDL却具有明显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脱氢表雄酮可通过降低血浆LDL水平,保护内源性VitE及抑制胆固醇各积聚而影响脂质代谢从而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调节炎性介质、调控脂质代谢、调节胶原代谢、改变血液流变性、抑制血栓形成、稳定新生血管等方面对芪参益气滴丸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进行综述。现阶段药理研究表明,芪参益气滴丸可从抑制炎性反应、抗血小板活性、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等多个角度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但其具体机制仍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直接作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新近研究发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不仅是强力调血脂药物,同时还具有广泛的非调脂作用(如直接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类、抗炎症反应等),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影响其凋亡及胶原合成的作用,在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脱氢表雄酮能否通过抑制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以及维甲酸受体激动剂对这一作用有无影响。方法高脂饮食构建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加脱氢表雄酮干预,10周后检测各组兔血清脂质水平及主动脉斑块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脱氢表雄酮对高脂喂饲兔主动脉壁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体外培养THP-1单核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不同浓度脱氢表雄酮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THP-1细胞表达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影响。结果脱氢表雄酮干预的高脂喂饲兔主动脉内膜厚度及粥样斑块面积相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兔分别降低59%和48%;同时兔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的表达在脱氢表雄酮干预后(0.1920±0.0034)较高脂喂饲兔(0.3846±0.0198)显著减弱,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mRNA的表达(0.6856±0.0286)与高脂喂饲兔(1.0893±0.1089)相比也明显减少。体外培养的THP-1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脱氢表雄酮均可降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细胞的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在脱氢表雄酮浓度为5μmol/L时THP-1细胞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mRNA的表达(0.2988±0.0312)较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组(0.6236±0.0237)下降明显。加入全反式维甲酸对脱氢表雄酮的作用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脱氢表雄酮能够抑制高脂喂饲兔主动脉壁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THP-1细胞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这可能是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而补充维甲酸受体激动剂对这一过程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脱氢表雄酮(DHEA)改变血管张力的机制。方法 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测定DHEA作用下血管紧张素Ⅱ类亚型Ⅰ类受体(AT1)的变化。结果 ①在10^1-mol/L-10^-6mol/L DHEA作用下,mRNA表达分别降低了36.5%、36.8%、49.5%,其后从中选出10^-8mol/L DHEA组加入Tamoxifen,mRNA表达较10^-8mol/L DHEA组增加,10^-4mol/L DHEA加入Flutamide则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②相比之下,在10^-10mol/L-10^-6mol/L DHEA作用下,AT1的蛋白表达依次降低了62.5%、72.3%、85.2%,从中选中10^-8mol/L组分别加入Tamoxifen及Flutamide,其蛋白表达较10^-8mol/L组增加且有显著差异。结论 DHEA通过雌、雄激素受体抑制AT1的作用,从而改变血管张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影响。方法用脱氢表雄酮(5μmol/L)作用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50 mg/L)诱导的体外培养的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蛋白印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当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分泌明显升高(P<0.05),而同时加入脱氢表雄酮可使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分泌降低(P<0.05)。结论脱氢表雄酮能够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分泌,而且可能是脱氢表雄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雌激素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于胎儿血管平滑肌细胞 (HVSM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 (0 .1nmol/ L~ 10 0 nm ol/ L)的雌二醇作用于体外培养的 HVSMC,利用 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培养平滑肌细胞胶原合成及 3H- Td 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结果  1.0 nm ol/ L~ 10 0 nmol/ L 雌激素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 10 %胎牛血清诱导 HVSMC增殖和胶原合成。结论 小剂量雌二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而超生理剂量雌二醇可能诱发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9.
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由肾上腺皮质网状带中的细胞色素P450c17为主酶催化胆固醇合成,主要以DHEA-S的形式进入血循环,在相关外周组织中转化为雄激素或雌激素发挥间接生物学效应。DHEA于出生后随年龄增长而分泌增加,至20岁达峰值,之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DHEA-S不仅与衰老及老年病有关,还具有抗动脉硬化、抗糖尿病、抗痴呆和抗炎症作用,其抗骨质疏松作用直到上世纪末才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0.
L-精氨酸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源性一氧化氮不仅是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的主要介导分子,还具有抑制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内膜的粘附、聚集和激活,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等功能。一氧化氮的前体物质L-精氨酸具有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和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提示其在抗人动脉粥样硬化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脱氢表雄酮(DHE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氧化应激损伤中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干预作用。方法贴块法培养雄性SD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实验分四组A组(对照组)、B组(50μmol/LH2O2处理6h)、C组(50μmol/LH2O2 1nmol/LDHEA处理6h)和D组(50μmol/LH2O2 10nmol/LDHEA处理6h)。免疫细胞化学法分析核因子p65(NF-κBp65)核易位情况。结果B组VSMCNF-κBp65的核易位阳性率显著高于A组;而与B组相比,C组和D组VSMCNF-κBp65的核易位阳性率显著降低,其中D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DHEA能显著抑制H2O2引起VSMCNF-κB的激活,这可能是DHEA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多数认为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抗炎治疗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胍丁胺是新近发现的内源性物质,能发挥抗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糖等作用,显示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炎症、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硫化氢是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又一新的具有心血管调节功能的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能够通过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泡沫细胞的形成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硫化氢的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抗炎症、抗氧化应激等机制实现的。因此,硫化氢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药物研发靶点。  相似文献   

14.
内皮抑素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制血管生成已被证实是遏制肿瘤生长的有效策略,内皮抑素是目前发现的最有效抑制血管生成的物质。内皮抑素是一分子量约为20KD的胶原XVIII羧基末端片段,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长因子等抗血管生成作用。内皮抑素对60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但是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了,本文着重对内皮抑素的生物活性机制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系统功能障碍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近年来发现一氧化氮系统可能是一个内源性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内皮细胞生成的一氧化氮具有抑制多种血细胞对内皮的粘附和损伤,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调节血管张力等多种作用。一氧化氮系统功能障碍,使内源性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减弱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他汀类药物除了其调脂主导作用外,近期研究发现还具有不依赖于其降血脂特性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如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改善内皮功能,抗炎症反应和稳定斑块等多向性效应,本文对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牛磺酸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牛磺酸生物学作用广泛,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氧化,促进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胆固醇代谢和排泄,抑制血管钙化,抗凝血等多种作用。现就最近的研究对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芎芍胶囊对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芎芍胶囊对实验性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过程中血管壁胶原的影响,探讨芎芍胶囊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采用球囊剥脱兔腹主动脉内皮结合高脂饮食方法建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80只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内皮损伤组、模型3天组、模型2周组、模型6周组、模型6周普罗布考组、模型6周芎芍胶囊小剂量组、模型6周芎芍胶囊大剂量组。采用弹力纤维染色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方法,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定血管病理形态学指标、胶原含量和光密度值。结果高脂模型组内皮损伤后3天,动脉内膜无增厚,管腔无狭窄,2周时管腔出现代偿性扩张,6周时管腔却明显缩小,增殖指数明显升高。各药物组在抑制内膜增殖方面以芎芍大剂量组及普罗布考组作用尤为明显。模型2周时内膜胶原堆积不明显,中外膜Ⅰ型胶原较正常组明显增加,Ⅲ型胶原明显减少,Ⅰ型胶原的增加占主导地位,因而胶原总量增加,并达到高峰。6周时,中外膜Ⅰ型胶原增加的幅度小于Ⅲ型胶原减少的幅度,胶原总量增加不显著,而内膜胶原逐渐堆积达到高峰。各用药组内膜胶原减少,中外膜胶原总量减少,芎芍大剂量组内膜胶原含量较模型6周组明显减少,中外膜胶原总量在各组中亦最少。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管腔的丢失是内膜增生和病理性血管重构共同作用的结果,胶原在病理性血管重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大剂量芎芍胶囊可通过调节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管壁胶原的含量改善病理性血管重构和抑制内膜增生,起到预防管腔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系统收集丹参及其有效成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理作用和机制后发现,丹参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等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神经细胞的凋亡、抗氧化、调控炎性因子等有关。综述近年丹参及其有效成分对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探索丹参及其相关制剂的合理临床应用和开展研究提供前期基础,力求实现丹参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脱氢表雄酮(DHEA)对小鼠成骨细胞(OB)增殖周期与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 颅骨酶解法分离OB和体外培养OB,体外模拟雌激素撤退现象,分为对照组、10^-10moL/L E2组、10^-7moL/L DHEA组共3组,流式细胞仪分析DNA含量,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早期凋亡,透射电镜观察OB超微结构。结果 DNA含量分析显示,DHEA组的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细胞增殖指数显著增加(P〈0.01);DHEA和E2对OB还具有显著的抗凋亡作用(P〈0.01或P〈0.05):透射电镜可见经10^-7moL/L DHEA诱导后的OB细胞器明显增多,内质网扩张,线粒体丰富等形态学改变。结论 DHEA在体外可直接促进小鼠OB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