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保华  吴淑英 《内陆地震》1998,12(4):381-384
地震目录是地震学中最基础的资料,具有丰富的地震信息,它不仅被用于地球内部构造和地震地质的研究,在地震活动性研究、地震预报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和震害损失预测研究中也被广泛使用。同时地震目录还是编制地震烈度区划图的主要信息源及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土开发的重要基础资料。因此,编制地震目录受到地震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 新疆地震目录点析新疆是我国多震省区,地震强度大,频度高,地震信息丰富。自1970年新疆组建地震机构以来,在地震目录的编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先后编撰出版了下列地震目录。(1)《地震…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西德戈丁根(Goettingen)台自1903年装置维肖尔式地震仪以来,连续观测的八十余年记录,选编了中国及其邻区的地震目录。另一方面又根据中国自己编制的中国地震目录已有的几种版本中,汇编了一份1903——1985年M7.0地震最新公布的数据的目录。本文对这两套目录所提供的地震次数及其参数,作了初步对比。为研究中国仪器记录地震所测参数的时间连贯性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本文同时还列出了上述各个中国地震在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十四种地震目录中所给出的参数。这使我们能在纵(1903——1985年同一仪器的连续记录中),横(戈丁根台目录、中国目录以及世界主要的十四种目录)两方面来研究中国地震。   相似文献   

3.
Mirza.  N  高孟潭 《地震学报》1997,19(6):574-585
地震活动性分析把记录的地震事件作为基础数据.我们提供了一个伊朗及其邻近地区的统一地震目录用于伊朗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由于最大可信地震的复发时间不能直接从mb估算,对不同地震构造区,我们建立了经验关系,将mb转换为MS,它是我们需要的震级标度.地震目录完整性研究表明,许多中、小地震被遗漏,特别是在历史上和仪器记录早期.   相似文献   

4.
邵辉成  陈党民 《中国地震》1992,8(4):108-111
地震目录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基本资料。地震目录不仅反映了地震活动的真实变化,也混杂了一些人为和历史的因素。现有的历史地震目录只记录了较大地震,而中小地震往往被遗失,仪器记录的资料极为丰富,但由于时间较短,大地震相对较少。仪器记录的地震与历史地震震级误差差别很大,如果简单地把这两部分目录结合起来,就会出现地震目录在其研究的整个时间段内不等精度和不同完整性的问题。同时人们越来越注意地震目录的不完整性和震级的不确定性对地震危险性分析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地震目录和震相数据在地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中国地震台网、全球地震台网地震目录数据库和震相数据库的内容和查询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雨蕊  张天中 《中国地震》1996,12(A00):40-46
本文在两个方面介绍了可用于地震区划的新方法。一方面是在b值及年发生率估计中,现有地震目录由两部分组成,一为历史地震目录,二为现今中小地震目录,仅用其一部分都具有缺陷。  相似文献   

7.
如何使用古地震序列数据评估数值模拟得到的长期人工地震目录的准确度是地震数值预报研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探讨上述问题,本文开发了计算人工地震目录与古地震序列匹配度的平均绝对误差法和余弦相似度法,并将其应用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获得了与该地区古地震序列数据匹配较好的人工地震目录.基于匹配较好的目录,本文还计算了海原断裂及香山天景山断裂发生大地震后,大地震在区域四条主要断裂的迁移概率.研究结果表明:(1)以上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评估人工地震目录与古地震序列的匹配度;(2)与未进行匹配的人工地震目录的迁移概率计算结果比较,通过古地震数据匹配的人工地震目录的计算结果更优,即更接近于基于古地震数据计算的地震迁移概率;(3)当大地震在海原断裂上发生后,海原断裂再次发生大地震的概率最大,约为47%,其次是香山天景山断裂,约为23%~27%.本文对评估基于动力学数值模型产生的长期人工合成地震目录的准确度做出了调查与探索,为区域地震数值预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华东地区地震目录的完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文献[1]提出的分析方法,对华东地区地震发生率进行了统计修补,由此得到华东地区地震发生的概率密度分布。其结果对地震活动性研究和地震危险区的划分具有一定意义。在地震目录分段分析研究中,引入了Fisher的时序分割法。  相似文献   

9.
韩渭宾 《四川地震》2002,(3):1-8,14
从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地震定位和震级测定的精度,统计时空范围的选取和地震活动随时间起伏的确定等方面论述了地震活动性研究中必须重视资料可靠性,并评述了一些资料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为了调查研究余震对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影响,根据主震目录和原始地震目录用最大似然方法估计了北安纳托利亚断裂带(NAFZ)的地震危险性参数(λm、b和Mmax)。主震目录是使用窗口方法朋原始地震目录中去除余震编制的,原始地震目录是由1900 ̄、992年仪器检测地震和1000 ̄1900年发生的历史地质组成的。对于主震目录的事件而言,泊松过程是适用的,而对于原始地震目录则不适用。本文论证了使用主震目录和原始  相似文献   

11.
如何看待我国地震预报研究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地震预报研究至今已40多年,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视,社会和民众对准确预报地震的期望十分迫切,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使得一些群众对地震预报工作产生怀疑和不理解。地震预报研究到底有无作用?本文从地震灾害的特点、地震预报的难点和我国地震预报探索几十年来所取得的成效作一阐述,并对如何提高地震预报实效提出几点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12.
地震预测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本文对地震预测的难点作了简要分析,并指出其实质在于缺乏对地震发生规律性的认识。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近些年来欧洲、日本、美国和俄罗斯在地震预测研究方面的进展。实际情况表明,国际上虽对地震预测研究还存在着种种不同意见,但地震预测研究仍在扎扎实实地取得进展,然而,要期望取得突破,尚需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姜丛  蒋长胜  张琰  毕金孟 《地震研究》2020,(2):208-215,417
跟踪和总结地震预测在国际上的研究进展,是调整优化我国自主进行与地震预测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推进学科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为反映近10年来国际上地震预测研究的进展与变化趋势,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国际科学研究计划介绍和主要研究成果总结等方式,给出我国地震预测相关研究在国际研究体系中可能的位置,并概括了近10年来在全球性科学研究计划主导下国际上取得的主要科学进展,包括预测模型研发、提升预测可操作性、拓展地震减灾应用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地震预测相关学科的科学内涵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这些将对我国地震预测相关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95年1月17日,日本关西兵库县南部发生7.2级地震(阪神地震),神户一带遭受巨大损失,人员伤亡惨重,这次地震是自唐山地震之后近20年来,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地震事件。本文首先从地震预报的角度,简要地介绍了阪神地震前观测到的中短期前兆异常,包括震群活动、地震空区,水中氯离子浓度增加以及低频电磁辐射等,分析了阪神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指出在中期预测圈定的强震危险区,加强短临预测的跟踪,是最佳地震对策,也是起到减轻地震灾害,取得实际御防效果的基础.同时提出推进工程抗震研究,发展城市抗震工程学,提高城市综合防御地震危害的必要性。最后,文中对近期我国东部震情作了简要分析,并对强化监测,努力捕捉短临前兆信息,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抓住邢台地震不放的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纪念邢台地震30周年,唐山地震20周年,笔者回顾了在邢台现场十多年工作中对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切号召的体会和许多 重要指示的理解及所走过的科研里程及在地震预报研究中诸多概念的提出和进展,都是在总理精神鼓舞下,强烈的责任感趋势下得到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震害损较重,对地震预报的需求也较高。文章在对我国地震预报进行概要回顾、粗浅分析当肖地夺预报存在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东部地区地夺预报有关对策线见,认为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大中震主尖把做好震后应急和地夺趋势早期判定放在首位,其次力争做出一定程度的有减灾实效的预报。为此,应特别重视震后早期趋势预报技术研究,注意地震信息系统建设与发挥人的作用并重,注意改进信息提取技术与对可靠现象的  相似文献   

17.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catalogue of China has lasted more than 3000 years,and most of its data are inferred from historical records.The earthquake catalogue in earlier times is not complete owing to various reasons,so some events are lost.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loss rate of earthquakes with various magnitudes in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catalogue for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quantitatively by using the Gutenberg-Richter formula and modern instrumental records,which will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statistic research in seismicity.  相似文献   

18.
云南地区地震灾情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有记载以来发生在云南的一百多次破坏性地震,其中包括七十年代发生在通海、昭通、龙陵三次七级以上地震的灾情,概述了云南地区地震灾害的一般性特征和地方性特征,为减轻地震灾害对策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9.
阪神大震后,日本地震学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历史地震信息资源,应用地震科学研究成果和最新科学技术与方法,在地震强震动、地震烈度、地震震级和区域构造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地震科学研究和地震防灾等方面。本文主要介绍日本地震学界开发历史地震信息资源的一些思路、做法和成果。  相似文献   

20.
在较详细分析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中等地震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对华东地区中等地震活动条带及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地区的中等地震活动具有由西向东的整体性迁移特征,其迁移速率约25 km/a,可能起源于地幔应力波.对华东地区而言,目前东部的北西向条带北部,是未来最有可能出现"关门"地震的区域.该项研究为地震趋势的判断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