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已婚生育率指标及其分析意义 目前,我们考察妇女的生育率水乎及其变动情况,通常采用的是按育龄妇女口径计算的一套生育率指标,即育龄妇女生育率。实际上,生育率指标还可以按照已婚育龄妇女的口径计算出一套已婚生育率指标。其中,已婚妇女年龄别生育率(ASMFR)是最基本的指标。已婚妇女的总和生育率、累计生育率和终身生育率都是在ASMFR的基础上推算出来的。ASMFR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339名已婚妇女生殖卫生普查资料分析,了解了兰州战区内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现状,提出了不同年龄段采取相应重点的生殖健康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3.
增强生育健康意识,开展生育健康教育,搞好生育健康技术服务,提高教育与服务效益,降低已婚妇女人工流产率,在上海常住户籍人口自然变动出现负增长的态势下,对常住户籍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重点,逐渐转向防止意外妊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方面.  相似文献   

4.
试论畲族妇女的地位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畲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历史上深受统治阶级的歧视、压迫,他们远避尘世,大多结庐在山区,以农耕、狩猎为生。清·浮云《畲客风俗》有“畲客夫妇并耕”的记载。畲族妇女非常地吃苦耐劳,与男子共同参加社会劳动,她们的这种自强自立的精神决定了她们在畲族社会家庭中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地位。浙江省丽水地区是畲族聚居地之一,占全国畲族人口的八分之一。笔者曾对畲族妇女的地位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等方面进行过一些调查和探析,深切感到,当今畲族妇女在保留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同时,不断向社会吸取新的东西,已与祖国大家庭融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努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区已婚妇女工作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义与测量标准 早在70年代初期,罗马俱乐部的学者们就指出,技术的飞速发展打破了人、自然与社会的平衡,使人类处于困境之中。从技术上讲,人类在处于支配自然界,使自然界日益适应于自己生存的地位以后,就转而开发自然界。但是,人类却滥用了这种能力,以致由于开发过速而造成了  相似文献   

6.
<正> 大力推行晚婚、晚育,是当前控制人口数量、缓解新的人口出生高峰的有效措施之一。近几年,我省早婚现象显著增加,晚婚人数日趋减少。究其原因,理想结婚年龄对早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深入的生育力调查中,为了解已婚妇女对理想结婚年龄的观点,对6,124名已婚妇女询问了“您认为妇女最好是在什么年龄结婚?”“您认为男性最好是在什么年龄结婚?”两个问题,现就得到的有关已婚妇女婚姻意愿的资料,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20122014年吉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抽样调查相关数据,选取已婚育龄流动妇女,对其婚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吉林省已婚育龄流动妇女初婚所占比例较高,选择在流入地结婚和生育的妇女的初婚和初育年龄延迟,地理通婚圈不断扩展。有71.2%的流动妇女生育子女个数为1个。流动妇女中婚前怀孕比例较高,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和初婚年份。  相似文献   

8.
青岛市流动人口中已婚妇女生殖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青岛市流动人口中已婚妇女社会学特征、婚姻状况、婚前性生活、避孕和妊娠情况、生育状况、性知识教育和需求情况、婚后避孕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并做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青岛市流动人口除一般特征外,具有省内流入为主、联姻范围窄的特点。在已婚流动妇女中,婚龄与年龄呈正相关,婚龄差与年龄呈负相关。这与常住人口的调查结果不同。从总体看,这一人群性观念逐步开放,但性知识缺乏,妇女自我保护意识极其薄弱。  相似文献   

9.
妇女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妇女的社会地位又是妇女问题的焦点。它,既是妇女进步与发展的主要标志,又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1990年全国妇联、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了建国以来首次全国规模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本报告即是在此项调查个人调查问卷全国性数据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依据我们对妇女社会地位理论的基本认识,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指标体系从法律权利、生育与健康、教育、劳动就业、社会参与和政治参与、婚姻与家庭、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生活方式八个方面设置。调查标准时间为199o年9…  相似文献   

10.
<正> 马克思主义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有一种否定两种生产理论的错误观点,认为两种生产的理论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至多不过是恩格斯后来对唯物史观的“补充”和“修正”,实质是“二元论”。这种错误观点给我们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造成了莫大损害。粉碎“四人帮”之后,两种生产理论的本来面貌,开始得到恢复。但是,我们认为,还有必要在肯定物质资料生产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地肯定人类自身生产也是“历史中决定性因素”,对社会制度起着制约的作用,从而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适应理论研究和“四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为此,我们仅就如何认识人类自身生产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谈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妇女从1950年以来初婚的变化及其给妇女生育率带来的影响,已有不少论述。 本文试图建立衡量人口已婚状态的几个指标,以此来阐明人口已婚数量及构造与人口初婚指标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已婚妇女人工流产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讲,对降低生育率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保护妇女健康的角度出发,这种手术不宜多作。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指导站组织的健全及领导的加强,中国各地避孕措施的现用率已大大提高,基本在60%~87%左右,然而人工流产并未随之减少。一些研究表明,从1971~1982年,中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流动人口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课题组收集的数据,描述当代已婚流动妇女的性生活状况及其与从未外出打工已婚女性和已婚流动男性的性生活水平差异,通过建立多视角、多因素的综合解释模型,对已婚流动妇女性生活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和检验。多元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家庭经济支配权、与配偶居住情况、打工当地朋友数等是已婚流动妇女性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新疆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地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少数民族妇女社会地位探讨林丽原新(新疆人民出版社830001新疆大学人口所830046)妇女地位包括妇女社会地位和妇女家庭地位。妇女社会地位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多元化的综合性概念,是指妇女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中的权力、机会和从社会...  相似文献   

15.
韩国妇女社会地位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明  王艳秀 《人口学刊》2004,11(4):26-29
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妇女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不断改善,但实现韩国社会性别平等仍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化过程。在韩国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关注,而且需要一个强化的社会决策机制,才能逐步实现从思想意识领域到社会实践领域彻底地根除性别歧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妇女经济地位与妇女人力资本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妇女地位的定位及改善的最终因素是经济实力因素。在宏观上,妇女群体参政权、就业权、受教育权、婚姻生育自主权等诸多权力被法律逐步认可及社会地位逐步提高,均是由于妇女在国家经济中作用不断增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大所致。在微观上,国内一些有关妇女家庭地位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在诸多影响妇女家庭地位因素中,如收入、年龄、受教育年限、孩子数量等,无论城乡,均是妇女个人经济收入与其家庭地位相关度最高。经济实力,在现代社会,不仅是指对个人收入、财产及其它物质资本的拥有,还应包括对凝结在劳动者身上以先进的知识技术为标志的高智能高技能的人力资本的拥有。按当代经济学人力资本学说的理论,经济实力应是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总和。在某些条件下,决定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研究了流动对农村已婚妇女性别观念转变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流动有利于促进农村已婚妇女的性别观念向现代型转变,而且不同类型的流动对性别观念的转变影响程度不同.单独流动的妇女观念最为现代,夫妻双方一起流动的妇女相对传统.人口流动对农村已婚妇女性别观念转变的促进作用以家庭经济地位关系为基础,不仅受到经济收入的绝对水平的影响,也受到夫妻间相对经济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讨作为一个群众组织的计划生育协会在我国的计划生育事业中为什么有单独存在的必要,能起什么特殊作用,以及与作为一个政府部门的计划生育委员会在性质上、职能上的区别、分工与合作的关系。论文首先明确指出我国的计划生育事业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家庭计划。它是由国家、政府为了控制人口的宏观目的而提出和推行的集体行动。但又必须通过家庭和个人的主动参与以实现之。因此,必须既要有做为国家管理部门的计生委,又要有做为生育主人与主体的人民群众的组织计生协。二者各代表一方面,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计生”大业。二者缺一不可,既不能相互代替,又不应合二而一。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基于新家庭经济学理论,分析了中国城镇已婚妇女就业对生育的微观影响,同时检验了个人资本(受教育程度和户口性质)和经济支持(丈夫收入)的调节作用.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妇女的就业对其生育(生育数量和初育年龄)存在消极影响;总体上个人资本会增强妇女就业对生育的消极作用,但经济支持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研究还针对妇女生育与就业的矛盾及未来政策着力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的城镇化,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高低不仅可以反映农村城镇化水平,更代表了社会的文明程度。本文充分利用问卷调查数据,从“家庭资源的占有及支配”、“个人事务的自主决策权”、“夫妻在家庭中实权比较’’及“妇女对家庭事务决策权的分享’’四方面对城乡妇女家庭地位进行了全面比较,在此基础上,借助“资源假说”理论和“文化规范论”的观点,从资源和文化两个维度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以切实提高兰州市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