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灵菊七的急性毒性与降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灵菊七的降血糖作用及安全性。方法以不同剂量的灵菊七醇提、水提物给小鼠连续ig给药1/d×4,实验性糖尿病模型用肾上腺素、葡萄糖塑造;急毒实验以4.62g.ml-1灵菊七生药1ml分别给20只小鼠ig。观察14d,记录小鼠毒性反应情况。结果灵菊七醇提、水提物对葡萄糖、肾上腺素所致的小鼠高血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药给小鼠口服ig,其最大耐受量大于230.6g.kg-1,相当于成人日用量的512倍。结论灵菊七具有降血糖作用,毒性极小,口服安全。  相似文献   

2.
泽泻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高血糖小鼠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泽泻水提醇沉提取物 (RAE)对链脲佐菌素 (STZ)糖尿病小鼠的治疗和保护作用。方法 ①给小鼠腹腔注射STZ 15 0mg·kg-1造成糖尿病动物模型。igRAE 1.5、3.0g·kg-1,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 1、2和 5h测定血糖 ;连续治疗 15d后测血糖和血脂。②连续igRAE 1.5、3.0g·kg-13d ,再ipSTZ 10 5mg·kg-1,并继续治疗 3d ,用放免法测血清胰岛素 ,取胰腺在光镜下观察胰岛组织学变化。结果 RAE治疗给药可明显降低STZ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和甘油三酯。防治给药可明显对抗STZ诱发的血糖升高及胰岛组织学改变 ,并能升高血清胰岛素水平。结论 RAE对STZ糖尿病小鼠有明显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小剂量STZ组(30 mg/kg)和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30 mg/kg)组,每10 d测定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和肝糖原等指标,连续50 d,对各组大鼠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①体重:高脂饲料组大鼠体重呈连续上升趋势,小剂量STZ组和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组大鼠体重呈先降低再恢复的趋势;②空腹血糖:高脂饲料组大鼠空腹血糖轻微升高,小剂量STZ组大鼠空腹血糖呈上升的趋势,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组大鼠空腹血糖呈明显上升趋势;③肝糖原:高脂饲料组大鼠肝糖原明显升高,小剂量STZ组、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组大鼠肝糖原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能成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这种造模方法具有成模后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自身缓解较少、症状较轻和动物状态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1型糖尿病小鼠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方法 10只21~28日龄C57BL/6雄鼠随机分为两组,糖尿病组小鼠(n=5)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STZ)诱导小鼠1型糖尿病(T1DM)模型,正常组小鼠(n=5)注射柠檬酸钠缓冲液作为对照,连续注射5 d,1周后监测小鼠随机血糖,连续测量3 d。分别提取两组小鼠腹股沟和性腺脂肪,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通过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型,体外多向诱导分化鉴定细胞特性。为进一步比较两组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差异,取第3代(P3代)两组ADSC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分化,分别在诱导的第3、5、7天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成骨分化关键转录因子表达。结果 T1DM组小鼠连续3 d随机血糖≥16.7 mmol/L,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增长缓慢的典型表现;两组小鼠脂肪组织来源的培养细胞均呈梭形纤维样、贴壁漩涡状生长;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两组细胞高表达CD29、CD90,低表达或不表达CD11b、CD34、CD45、MHC-Ⅱ;体外诱导分化结果显示,二者均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方法: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小剂量STZ组和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组,每10 d测定大鼠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浆胰岛素及其反调激素胰高血糖素及皮质酮水平,连续50 d。结果:各组TC均有升高,高脂饲料组明显;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组血浆TG水平升高;小剂量STZ组血浆HDL-C明显降低;小剂量STZ组和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组血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降低,高脂饲料组血浆皮质酮水平有升高趋势,小剂量STZ组升高明显。结论:高脂饲料加小剂量STZ腹腔注射诱发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具有高血脂特点,血浆糖代谢相关激素水平可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糖尿病性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模型,观察DN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鼠肾脏相关功能及结构的变化特点。方法:二级Wistar雄性大鼠60只,体质量180~220g,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各30只。模型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枸橼酸缓冲溶液。在注射后第6、10、12、16和32周,分别动态监测大鼠的体质量、血糖、24h尿蛋白和肌酐、肾脏质量及病理改变等。结果:随着病程的发展,模型组大鼠持续高血糖,体质量明显降低,24h尿蛋白、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则逐渐升高,肾脏明显肥大,而且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在第10周开始出现,之后病变程度逐渐加重、病变范围不断扩大,表现出较为典型的DN变化特点,诸如肾小球系膜增厚、细胞外基质增生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等。结论:STZ可成功诱导大鼠持续性高糖血症,后者的进一步发展,又可引起大鼠肾脏功能受损和形态改变。高糖血症持续12周后,DN大鼠模型的明显特征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那雄胺对糖尿病小鼠肾小球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50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将28只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与非那雄胺0.1、1、10mg/kg组),另取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n=7).非那雄胺组小鼠每日分别给予非那雄胺0.1、1、10mg/k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4周后取肾脏标本分别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肾小球组织形态学改变及MVD、VEGF表达变化.结果 模型组和非那雄胺各剂量组小鼠肾小球明显肥大,肾小球面积和体积、肾小球MVD及VEGF指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非那雄胺10mg/kg剂量组小鼠肾小球面积和体积、肾小球MVD及VEGF指数明显减小(P<0.05).结论 非那雄胺可抑制糖尿病小鼠肾小球VEGF表达,降低肾小球MV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建立具有胰岛素抵抗、近似人2型糖尿病特征的SD大鼠模型。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即普通饲料组)6只、B组(高脂饲料组)6只、C组[普通饲料+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组]12只、D组(高脂饲料+小剂量STZ组)12只共4组。C组、D组大鼠分别在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使用小剂量STZ(30 mg/kg)腹腔注射5 d。随机血糖>16.7 mmol/L且持续2周为建模成功。结果C组、D组能建立2型糖尿病SD大鼠模型,成模率分别为66.7%(8/12)、91.7%(11/12)。结论高脂饲料+小剂量STZ发病过程接近自然,成模率更高,模型稳定,是值得推广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1型糖尿病(T1DM)小鼠早期胰腺巨噬细胞的时空改变.方法 36~42日龄C57BL/6J小鼠,连续5d腹腔注射小剂量[50mg/(kg·d)]STZ构建T1DM模型,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体质量、血糖改变,HE染色观察胰岛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素分泌情况.分别于STZ给药后第1、3、5、7天取小鼠胰腺,免疫荧光法检测胰岛巨噬细胞浸润,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胰腺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合酶2(NOS2)的表达.结果 STZ诱导T1DM小鼠出现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体质量增长减缓、血糖明显升高的症状;病理学检测结果表明,T1DM组胰岛组织损伤严重,胰岛面积显著减小;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1DM组较对照组胰岛素阳性细胞和胰岛素分泌明显减少,胰岛结构不完整,提示模型建立成功.进一步利用免疫荧光检测不同时间点巨噬细胞改变,结果表明,STZ给药后即开始出现巨噬细胞浸润增加,至第3天后明显增多,第5天达高峰,第7天出现下降趋势;相应胰岛的破坏出现在血糖增高或临床症状出现之前;RT-PCR检测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IL-1β、TNF-α、NOS2的表达逐渐升高,至第5天达高峰后下降.结论 STZ诱导T1DM小鼠模型早期即出现胰腺M1型巨噬细胞增多,其改变与胰腺炎症的发生呈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过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1型糖尿病性肾病(DN)的疗效.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DN组、C3治疗组、C3-MIG R1治疗组和C3-MIGR1-ICAM-1治疗组.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小鼠建立DN动物模型,Masson染色检测小鼠肾脏病理改变.分别经尾静脉按1×105/只输注小鼠MSC细胞系(C3H10T1/2)、转染空载体的小鼠MSC(C3H10T1/2-MIGR1/MSC)和过表达ICAM-1的小鼠MSC(C3H10T1/2-ICAM-1/MSC),Masson染色检测模型小鼠肾纤维化改变,荧光显微镜观察MSC向肾脏归巢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检测相关信号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胶原蛋白1(collagen1)的表达.结果 Masson染色结果显示,C3-MIGR1-ICAM-1治疗组中纤维化成分较DN组显著减少,提示过表达ICAM-1的MSC可显著降低小鼠肾纤维化程度.MSC移植治疗后的第3天和第7天,冰冻切片结果均可见MSC归巢至肾脏,但归巢细胞数均无统计学意义.Q-PCR检测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N小鼠肾内胶原蛋白1、TGF-β1、SMAD2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而过表达ICAM-1-MSC组的胶原蛋白1、TGF-β1、SMAD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DN组(P<0.01).结论 过表达ICAM-1间充质干细胞对DN肾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动及补充芦荟对糖尿病大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运动及补充芦荟对糖尿病大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成年雄性SD大鼠成糖尿病模型 ,观察运动、补充芦荟、运动结合补充芦荟对糖尿病大鼠血清SOD、GSH -Px、CAT、MDA及胰岛素、血糖的影响。结果 :各干预组血清SOD、GSH -Px、CAT活性及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高于糖尿病安静组 (P <0 0 5 ) ,MDA含量及血糖浓度显著低于糖尿病安静组 (P <0 0 5 ) ,其中补充芦荟 +运动组较补充芦荟组和运动组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果表明 :运动和补充芦荟均可提高糖尿病大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 ,降低脂质过氧化程度 ,改善胰岛素和血糖水平 ,而以运动结合补充芦荟效果更显著。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 ,采用各种有效措施的综合疗法 ,易取得更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泽泻经不同溶剂所得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血糖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泽泻分别经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水萃取,得到4种不同溶剂提取物。给小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72mg·kg-1,制备糖尿病模型。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糖、血脂等血液生化指标。分别给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灌服泽泻不同溶剂提取物0.5g·kg-1。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小鼠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肌酐及尿素氮等血液生化指标均明显升高。泽泻水溶性提取物可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而醇溶性提取物不但能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还能明显对抗糖尿病小鼠升高的肌酐、甘油三酯和谷丙转氨酶;酯溶性和醚溶性提取物对血液各项生化指标影响不大。结论泽泻不同溶剂所得提取物中醇溶性提取物对抗糖尿病小鼠血糖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改变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的CT特点,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方法 收集37例服用土三七经病理或临床诊断为HVOD患者的资料,分析其影像特征.根据临床表现和结局,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根据CT增强后肝脏异常斑片状强化程度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37例均有腹水、肝脏斑片状强化、下腔静脉肝段狭窄、肝右静脉狭窄或闭塞.肝大30例(81.0%,30/37),胆囊壁增厚27例(77.1%,27/35),主肝静脉周围正常肝实质强化形成三叶草样表现19例(51.3%,19/37).肝脏异常斑片状强化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有统计学相关(Kappa=0.558).结论 腹水、肝脏斑片状强化、下腔静脉肝段狭窄和主肝静脉狭窄是土三七致HVOD主要影像表现.肝脏异常斑片状强化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和骨骼肌musclin含量的变化,并初步探讨长期的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和骨骼肌musclin含量以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抽取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n=8),喂以标准普通饲料。其余大鼠喂以高糖高脂饲料,6周后,禁食10 h,按30 mg/kg体重的剂量腹腔注射1%链尿佐菌素(STZ)溶液,并继续喂以高糖高脂饲料。7天后,有39只大鼠形成2型糖尿病。抽取19只DM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M组,n=9)和糖尿病运动锻炼组(DME组,n=10)。C组和DM大鼠不进行游泳运动锻炼,DME组大鼠适应性游泳运动1周后再进行每周6次、每次60min、持续12周的无负重游泳运动。13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以及血清、骨骼肌musclin的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DM组大鼠血清Ins含量明显降低,FBG、TG、TC显著增加,血清和骨骼肌musclin含量显著升高;与DM组相比,DME组大鼠血清Ins含量显著升高,FBG和血TC水平显著降低,血清和骨骼肌musclin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①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和骨骼肌musclin含量显著增加,可能与2型糖尿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糖脂代谢紊乱有关。②长期游泳运动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和骨骼肌musclin的含量,有效改善糖尿病机体的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无针粉末注射给药的降糖效果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胰岛素无针粉末注射给药对糖尿病家兔的降血糖效果,为研制开发胰岛素无针粉末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36只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家兔被随机分成6组,每组6只,空白粉末无针注射组、胰岛素无针粉末注射低剂量组(0.2mg·kg^-1),中剂量组(0.4mg·kg^-1),高剂量组(0.6mg·kg^-1);皮下注射胰岛素溶液组(0.2mg·kg^-1),作为阳性对照;皮下注射生理氯化钠溶液组,作为阴性对照。另外,6只正常家兔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用药前后家兔的血糖值,并做组间分析比较。结果胰岛素无针粉末注射给药后,低剂量组血糖值下降到给药前的63.3%:中剂量组下降到给药前的43.8%;高剂量组下降到给药前的38.8%。皮下注射胰岛素后,血糖值下降到给药前的23.9%。胰岛素无针粉末注射给药的药理相对生物利用度低剂量组为42.1%,中剂量组为39.3%,高剂量组为34.3%。结论胰岛素无针粉末注射给药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家兔的血糖。  相似文献   

16.
1,25-(OH)2D3对糖尿病大鼠ZO-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大鼠肾小球ZO-1蛋白的表达,1,25-(OH)2D3对ZO-1蛋白表达及分布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糖尿病组(DM组)、1,25-(OH)2D3组。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1,25-(OH)2D3组在糖尿病建立时即开始渗透性微量泵按3ng/100g·d皮下给予1,25-(OH)2D3,给药10周处死小鼠,检测血糖、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C)、尿红细胞、24h尿蛋白定量(24hUPE);光镜观察肾小球细胞数,细胞外基质(ECM)聚积;Western印迹检测ZO-1蛋白的表达;免疫金荧光染色电镜观察肾小球ZO-1分布的改变。结论DM组大鼠CysC、尿红细胞、24hUPE均高于1,25-(OH)2D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5-(OH)2D3组大鼠较DM组肾小球细胞数减少,细胞外基质聚积减轻(P〈0.05或P〈0.01)。Western印迹示1,25-(OH)2D3组和对照组肾小球ZO-1表达无显著差异,均明显高于DM组(P〈0.01)。免疫金荧光染色显示DM组肾小球ZO-1表达缺失及易位分布明显,1,25-(OH)2D3组ZO-1的表达缺失及易位分布较轻。结论1,25-(OH)2D3可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抑制肾小球细胞数及细胞外基质的增殖,增加足细胞特异蛋白ZO—1的表达,减少其易位,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糖尿病胰腺在CT形态学上的改变,材料与方法,分析了88例糖尿病和360例正常对照组的胰腺CT及临床资料,对各组胰腺头,体,尾3个部位作了前后径的测量,并对胰腺形态与结构进行了比较,以及统计学上的处理,结果:糖尿病各组胰腺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其中以I型(IDDM)及Ⅱ型(NIDDM)中胰岛素治疗组及CE太低于正常组的胰腺缩小最为明显,萎缩部位以体部出现早,且较显著,胰腺萎缩与病程的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土三七致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CT及MRI的表现与特征。 方法收集经临床或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服用土三七致HSOS的初诊患者2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例;其中12例经肝组织活检证实,8例经临床表现、土三七药用史及辅助检查综合诊断。20例患者均有外伤、脑卒中后服用土三七病史,服药后10天~6个月出现临床症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腹部CT及MR主要表现。 结果2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行CT检查,11例患者行MRI检查。CT平扫显示肝实质密度不均,增强扫描门脉期、延迟期肝实质灌注不均,呈地图样、花斑样强化;MRI平扫较CT平扫可以更清楚显示肝实质密度情况,沿肝静脉三大分支走行处的肝实质信号较其余部分肝实质信号稍高并更均匀,三支肝静脉纤细或显示不清,肝段下腔静脉静脉纤细或扁平,但下腔静脉及肝静脉仍然通畅;此外,CT与MRI均能显示门脉周围水肿,门脉高压症表现。 结论土三七致HSOS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CT、MRI检查在复查及评价临床疗效中具有重要作用;MRI检查可较好评价肝实质损伤程度及肝内静脉通畅情况,CT图像重建可清楚显示下腔静脉及肝内主要血管,二者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患者土三七药用史及病理检查,有助于HSOS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MRA评价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相关性,了解症状性糖尿病患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分布情况及狭窄程度.方法:176例无症状糖尿病患者、148例有症状糖尿病患者和144例有症状无糖尿病患者接受了头颅MRI、头颅3D TOF MRA和颈部CE MRA检查.比较各组间狭窄血管数和狭窄程度,并对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有症状糖尿病患者脑实质以腔隙性脑梗死和缺血灶多见,颅内、颅外血管狭窄的检出率最大,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之间的血管狭窄程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有症状的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明显.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冠心病和C反应蛋白(CRP)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症状性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高发病率和病变的严重程度表明糖尿病是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有必要应用MRA来全面评估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