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建立了频率为8kHz的铜蒸气激光泵浦的二级共焦飞秒光脉冲染料放大器,把从对撞脉冲锁模环形染料激光器中输出的光脉冲能量放大到0.6μJ,放大倍数为3×103,放大光脉冲宽度为60飞秒,因此得到放大光脉冲峰值功率为10MW。  相似文献   

2.
光束相干驱动声子场提高SBS相位共轭保真度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伟明  吕志伟  王骐  马祖光 《中国激光》1997,24(8):7210-724
光束相干引起的电致伸缩能驱动声子波,从而能加强受激布里渊散射(SBS),提高相位共轭保真度稳定性。对折反池结构,采用2ns陡前沿的脉冲光泵浦,将双级钕玻璃放大器和SBS池作为整体,测量了其相位共轭保真度。观测到输出激光的能量远场空间分布和相位共轭保真度稳定性在光束夹角θ5mrad时明显优于θ>30mrad。  相似文献   

3.
研制了一台准分子激光心血管治疗机(XeCl308nm),单脉冲能量:80-200mJ,平均功率5W,重复频率:手动单次,1-100Hz,单次充气工作寿命:>106脉冲数,脉冲-脉冲的能量不稳定度3%,激光脉宽150ns,光斑发散角(半角):1.8×0.6mrad,光纤耦合输出>20mJ。  相似文献   

4.
采用飞秒钛宝石激光放大器二次谐波为泵浦源,行波泵浦BBO晶体光参量放大器,获得了可调谐输出(0.44~2.6μm),最大输出能量约40μJ/脉冲,测量了参量激光的调谐特性、能量分布和线宽,理论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中ATP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目标的捕获、跟踪和瞄准(Acquisition,Tracking,Pointing-ATP)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ATP实验系统光路的主要参数为:信标光束散角:2αb=5mrad;光接收天线视场:2βω=10mrad;搜索扫描范围:2α≥±1°,2β≥±1°;安装天线误差:≤0.5°。并在1.6km距离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具有变反射率耦合输出镜(VRM)的热透镜谐振腔的光束传输特征,研究了VRM的耦合输出及对高功率固体激光光束的选模作用,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并得到连续波180W,光束参数乘积(远场发散角半角×近场光束半径)为6.25mm·mrad的高亮度激光输出。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二阶相干自相关法测量飞秒激光脉冲宽度,测量过程完全计算机控制 完成,测量精度达0.3飞秒。并分析了测量曲线的精细结构,发现其精细结构主要是由基频光相干场的振动频率所决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二阶相干自相关法测量飞秒激光脉冲宽度,测量过程完全由计算机控制和完成,测量精度达0.3飞秒。并分析了测量曲线的精细结构,发现其精细结构主要是由基频光相干场的振动频率所决定。  相似文献   

9.
超短脉冲激光脉宽的相关测量与脉冲重现吴建光,张正泉(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上海201800)前言在过去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超短激光脉冲的产生与应用得到巨大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可调谐超短脉冲固体激光器的出现,现在已可直接输出小于10fs的脉冲。在物理学...  相似文献   

10.
沈建琪  王乃宁 《中国激光》1998,25(10):891-896
在激光测粒仪的设计和数据处理过程中,都采用了无因次准则数X=1.357。之后,为了降低激光测粒仪的测量下限,经典的Mie散射理论在激光测粒仪的设计中得到了应用。讨论了在利用Mie光散射理论时,无因次准则数X的取值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高频放电激励CO2激光器的基本机理,报道了最新研制成功的高频激励横流CO2激光器的基本结构、技术特点和实验结果,该激光器低阶模输出为1.5kW,光束发散角小于2mrad。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一种多波长LD泵浦方棒状Nd∶YAG无温控固体激光器。激光器采用LD侧面泵浦方式,LD泵浦模块由四种不同中心波长的LD组合而成,常温25℃时,各bar条中心波长分别为802 nm、804 nm、806 nm、808 nm,LD模块光谱半高全宽为7 nm左右;工作介质为侧面双通方棒状Nd∶YAG键合晶体,通过控制光路可以增加工作介质的有效吸收长度;调Q方式为电光调Q;得到一种无温控固体激光器。该激光器在-40^+60℃温度范围内,可以无温控稳定输出能量≥40 mJ;输出激光水平方向发散角θ2 x=1.79 mrad,垂直方向发散角θ2 y=1.36 mrad;光束质量:M 2 x=4.858,M 2 y=2.697。  相似文献   

13.
带光纤位相共轭器的激光振荡-放大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采用光纤作为位相共轭镜应用于 MOPA(Master- Oscillator- Power- Amplifier)系统的初步实验 ,利用单向环形腔振荡器输出并经一级放大 ,将放大后输出激光耦合到光纤中获得了位相共轭激光输出。当重复频率在 1~ 30 Hz变化时 ,远场发散角为 0 .6~ 0 .9mrad,相应的 M2数在 1.1~ 1.6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14.
注入锁定铜蒸气激光器的时空、能量以及偏振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P分量的偏振光注入到平行平面腔的铜蒸气激光器中,结果表明,与未加注入光时的振荡器比较,注入锁定铜蒸气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提高了43%,P分量的偏振度从0.30提高到0.78,脉宽由36ns加宽到48ns,输出光的发散角显著改善,由7.8mrad降到1.1mrad,与注入光束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5.
角锥棱镜阵列谐振腔钕玻璃激光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角锥棱镜阵列作为谐振腔的后腔镜,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钕玻璃激光器谐振腔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获得了能量大于500 J的1.06 μm激光脉冲,发散角0.6 mrad左右,电光效率为2.3%.实验采集到的输出光斑不是一系列强度相差不大的子脉冲,而是中间有一个强峰,周围分布着一系列强度小得多的次峰.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与讨论,提出了利用角锥棱镜阵列进行光束相干合成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双半圆柱透镜准直半导体激光光束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马华  曾晓东  安毓英 《中国激光》2006,33(7):37-940
柱透镜被广泛运用于准直半导体激光光束,而普通圆柱透镜准直能力并不高,为了克服这一不足,提出一种新的柱透镜结构:双半圆柱透镜(DHCL);基于光线传输理论导出该结构柱透镜准直激光光束的基本公式并给出数值模拟的结果。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均表明:在用于准直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光束方面,双半圆柱透镜突破了普通圆柱透镜在最佳准直时对透镜材料折射率的限制,提高了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的灵活性;特别是在高折射率条件下,双半圆柱透镜对光束的准直能力远远超过了普通圆柱透镜。理论上可以将半导体激光光束快轴方向发散角压缩到0.1 mrad的量级。  相似文献   

17.
高频激励CO2激光器1.5kW低阶模多折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培锋  丘军林 《激光技术》1997,21(4):203-205
介绍了高频激励千瓦级激光器低阶模多折腔的设计过程和实验结果,获得模式结构TEM00+TEM01的1.5kW输出,发散角为1.63mrad,M2=1.70。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基于激光感生荧光(LIF)的位移探测系统检测了铬原子束中轴向定量百分比原子数的冷却准直发散角,评价了激光的多普勒冷却准直效果。实验结果得到当冷却激光功率为45mW,作用长度为24mm,失谐量为-0.5Γ的情况下,铬原子束中轴向定量50%原子数的发散角由冷却准直前的1.07±0.10mrad减小到冷却准直后的0.46±0.10mrad,并且其准直发散角随着冷却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减小。文章最后用半经典理论数值模拟计算了实验结果并与之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纳米结构制作技术中,原子光刻具有独特的优势.为了能够达到纳米制作的要求,并得到所需的沉积条纹,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并分别对原子光刻技术中的原子源、激光系统、稳频系统、原子准直系统和沉积结果进行具体的分析.根据所设计的实验装置,采用分步实验的方式,对各子系统进行了相关数据的采集和测试.其中,稳频精度达到了0.26 MHz精度,铬原子发散角经激光冷却系统由4.5 mrad降低到了0.9 mrad,最后沉积的纳米条纹间距为234 nm条纹高度约为0.276 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