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院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预防和减少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方法 :回顾性调查并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发生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历。结果 :院内真菌感染者43例 ,占同期院内感染的10 54 % ,好发于呼吸道 (34 88 % )、消化道 (30 23 % ) ,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 (占77 78 % ) ;43例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 ,均有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的用药史 ,部分患者应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结论 :合理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预防深部真菌感染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肖志刚 《中国药业》2013,(16):76-77
目的预防和减少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方法回顾性调查并分析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历。结果院内真菌感染者41例,占同期院内感染的10.05%;好发于呼吸道(35.18%)、消化道(31.08%),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占78.28%);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均有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的用药史,部分患者应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结论合理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预防深部真菌感染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预防和减少院内真菌感染。方法查阅我院2002年10月~2004年9月发生院内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历并进行分析。结果在107例院内真菌感染者中,60a以上者占72%;好发于呼吸道(81.3%)、消化道(14.0%)、泌尿道(10.3%),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92.5%);感染者均有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史,部分患者应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结论合理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预防院内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梁锦湄  孙艳  朱曼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3):1189-1192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控制对策。方法:收集我院55例近2年被诊断为ICU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真菌感染部位、真菌病原学资料、药物的应用情况、侵入性治疗方法、治疗转归等。结果:55例ICU深部真菌感染患者中,以白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占45.45%,热带念珠菌占10.9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占33.77%,其次为尿路感染,占32.47%;住院时间越长及侵入性操作与真菌感染发生的几率越大;药物的总有效率为60%。结论: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应减少或避免可能导致真菌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预防和治疗减少外科手术后切口真菌感染机会。方法:回顾并分析2003年5月—2007年12月发生切口内真菌感染患者。结果:其中发生切口真感染者35例,占同期院内感染的8%,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占72%);35例均有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史,部分患者应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或者其他免疫抑制剂类药物。结论:合理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及皮质激素类药物、减少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应用是预防切口真菌感染及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结核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其原因,为预防与控制结核病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结合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0年结核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904例患者中有20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6.92%,发生感染20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7.1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高为72.35%,泌尿道感染(8.79%)次之;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占46.91%,G-菌次之占37.04%;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与结核患者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抗生素及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各种侵袭性操作及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结论结核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必须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危重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防治体会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收治的深部真菌感染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2例患者感染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为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部位多为下呼吸道、尿路等,经相应的治疗后,死亡率为37.5%。结论:危重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死亡率较高,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部位多为下呼吸道,在今后的临床防治工作中应对其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恶性肿瘤真菌感染发病率、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调查方法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真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发生真菌感染占同期整个医院真菌感染病例的42.4%,真菌感染部位分布:下呼吸道占首位(44.5%),泌尿道次之(19.0%),口腔真菌感染位列第三(18.5%).感染的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占第一位(54.6%),热带念珠菌次之(23.0%),克柔念珠菌列第三位(6.1%).氟康唑是一种高效、低毒抗真菌药,疗效好,本组病例有效率为82.5%.结论 年龄和肿瘤本身以及放化疗及抗生素、激素的广泛使用,长期住院,恶性肿瘤的扩散转移是医院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感染部位主要在下呼吸道,感染的真菌中白色念珠菌占第一位.氟康唑仍是治疗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院内真菌感染因素及治疗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减少院内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0月~2004年9月出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真菌感染患者107例,占同期院内感染的19%,好发于呼吸道(81.3%)、消化道(14.0%)、泌尿道(10.3%),多发于老年人占(71%),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居多(92.5%),与原基础疾病、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关;抗真菌治疗不规范。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减少院内菌感染的关键,规范临床抗真菌治疗方法是真菌感染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ICU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78例ICU深部真菌患者的血、痰、粪便、尿、腹腔引流液培养结果及其临床资料。结果 78例ICU深部真菌患者中共分离出95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占54.74%,光滑念珠菌占22.1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占72.63%,其次为尿路感染,占11.58%。结论 ICU深部真菌感染菌种和部位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有一定的诱发因素,该病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1.
296例医院内真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2 -12月间的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真菌感染296例;感染以念珠菌属为主,占90.54%,念珠菌属中感染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白色念珠菌(54.73%)、热带念珠菌(13.18%)、光滑念珠菌(7.09%);真菌感染涉及的科室共有26个,其中,呼吸科感染例数居首,占33.78%;所有真菌感染病例均患有基础疾病,其中患肺部疾病的真菌感染率居首,占32.43%,肿瘤伴发的真菌感染死亡率最高,感染83例,死亡13例,死亡率为15.66%;在治疗上,应用的药物有氟康唑、卡泊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米卡芬净,其中氟康唑应用最频繁,达77.03%;真菌感染伴细菌感染的患者193例,占65.20%;大部分患者接受了侵入性操作.结论:对高龄、患严重基础疾病、需侵入性治疗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预防真菌感染的措施,合理选择药物,加强病原菌的监测,尤其对合并感染更要加强警惕,积极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该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从该院病案室资料库中选取60例ICU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资料,对真菌菌种类型、菌种分布、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抗菌药物应用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ICU深部感染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41.67%);发生真菌感染共82例次,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共28例次(34.15%);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应用广谱抗菌药物(79.23%)、治疗15d后留置尿管(73.33%)、接受治疗7d后行中心静脉置管(71.39%)、术后留置引流管(71.39%)、接受治疗7d后行机械通气(70.00%);感染前使用的抗菌药物以青霉素为主(68.32%)。结论 ICU深部真菌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可能导致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华山医院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虑  张永信  朱敏  章强强 《上海医药》2002,23(7):321-323
目的:研究华山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状况。方法:回顾性调查了华山医院1999年1-3月深部真菌感染状况,分析深部真菌感染的感染菌种,感染部位,并初步探讨感染相关因素。结果:发现深部真菌感染29例(31例次),死亡8例,占27.6%。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27株,占87.1%),其中白念珠菌18株,占58.1%。其次为新型隐球菌(4株,占12.9%)。感染部位以尿路感染是最常见,有12例次(占38.7%),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9例次(占29.0%),口腔感染4例次(占12.9%),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例次(占12.9%)等。深部真菌感染常用各种免疫受损疾病基础,如恶性肿瘤,,血液病,糖尿病,肾功能衰竭以及严重感染等。使用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导管介入,重大手术创伤比例也较高。结论:华山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并不罕见,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病死率高,患者常有免疫缺陷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晚期肝硬化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0例晚期肝硬化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相关因素进行整体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病发真菌感染以深部感染为主,其中,感染部位以肠道为主,占50.4%;其次是口腔感染,占12.3%、下呼吸道占16.2%,腹腔占8.2%、泌尿道占7.9%和血液占5.0%;感染菌种主要以曲霉菌及白色念珠菌为主;在30例晚期肝硬化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中,85%的患者有侵袭性操作、广谱抗生素以及各种免疫剂的使用。30例患者中,合并医院真菌感染者中死亡的25例,占83.3%,与真菌直接相关的有3例,使用抗生素的效果相对较差,预后不良而且病死率也比较高。结论晚期肝硬化合并真菌感染预后差,病死率相对较高,应该采取多种综合措施,积极预防,加强护理措施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任晓蕾  李玉珍 《中国药房》2007,18(2):105-108
目的:评价抗真菌注射剂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5年使用氟康唑注射液、大扶康注射液、斯皮仁诺注射液、注射用两性霉素B灭菌粉末及注射用安浮特克灭菌粉末的142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感染居多,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致病菌;真菌感染与原发疾病、广谱抗菌药的广泛应用有关;注射用抗真菌药应用基本合理,安浮特克粉针存在用量偏小的问题。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减少院内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抗菌药继发真菌感染31例病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的现状,促进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方法: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检索,获得1995年1月~2004年12月间关于抗菌药继发真菌感染的病例报告27篇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抗菌药继发真菌感染患者未集中于某一特定年龄段;基础疾病多发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分别占继发感染总例次的39.68%和30.16%:继发真菌感染前应用的抗菌药以青霉素类和头孢类为主,各占感染总例次的21.88%;白色念珠菌检出例次居首位,为41.46%;呼吸道是感染发生最多的部位,占39.02%。结论:应用抗菌药应有恰当的用药指征,抗菌药的选择应以药敏试验为依据,避免多种抗菌药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7.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好发部位、常见菌种及耐药性,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真菌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入住我院ICU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和真菌敏感试验。结果 824例患者中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108例,感染发病率为13.11%;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为常见,占53.04%,其次为泌尿道(31.3%)、血液(6.08%)、肠道(4.36%)等;在所分离的115株真菌中,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46.09%)、光滑假丝酵母菌(23.48%)、无名假丝酵母菌(11.3%)及热带假丝酵母菌(10.43%);所有分离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部分耐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低蛋白血症、激素应用等是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白色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