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我国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HBV感染是引起HCC的最主要病因.有研究报道,HBV基因型与HCC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由于HBV基因型分布存在地域性及种族差异等因素,相关研究在不同地区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研究对四川省德阳地区112例HBV相关HCC和1152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了研究,以了解该地区HBV相关HCC患者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HBV全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异质性≥8%或S区基因序列差异≥4%,将HBV分为A-H 8种基因型[1].除了这些已知的基因型外,还有一些新基因型未被列入其中,包括HBV-Ⅰ和HBV-J[2-3].HBV基因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HBV基因型不仅能反映核苷酸变异程度和病毒种系的发生关系,还可能与感染者的临床表现、预后及疗效有一定的关系.现报道在贵州发现的1例HBV病毒株可能为新的基因型HBV-Ⅰ.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毒株之间DNA序列存在差异,称为不同的HBV基因型。通行的规定是,当HBV DNA核苷酸序列异质性≥8%时,构成一种基因型,而同一基因型的HBV核苷酸序列异质性≤5.6%。目前,共发现HBV有A、B、c、D、E、F、G和H 8个基因型,各有其较为明显的地域分布。 一、基因分型方法 1.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该法直接、准确,但繁琐、费时、花费高。 2.片段分析 多采用S基因测定,也有进行基础C基因启动子(BCP)突变,前C区变异,前C/C启动子变异测定的。根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人兽共患病的最小DNA病毒,全球分布,引发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乙肝相关性肝癌,对人类健康威胁大。目前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异质性≥8%或S基因序列异质性≥4%将HBV分为8种基因型A~H,并根据全基因序列异质性≥4%而≤8%将HBV同1种基因型再分为不同的亚型。不同基因型、亚型的HBV各具独特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发现可能与HBV感染途径、疾病谱、病程进展以及抗病毒治疗的反应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D基因型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差异≥8%,现已将HBV分为A~G8个基因型。HBV DNA的基因型别呈一定的地域性分布,不同的基因型与HBV感染途经、致病性亦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我国约有90%原发性肝癌(HCC)合并HBV感染,HBV感染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迄今为止对HBV感染后的确切致癌机制还不甚清楚,有关HBV基因型与HCC关系的研究甚少。应用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73例HBV DNA阳性HCC患者进行了基因分型,旨在探讨HBV基因型与HCC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天津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组序列差异≥8%或S基因序列≥4%,可将HBV分为A~H 8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的产生反映了HBV变异进化的特点.目前有很多研究显示,HBV基因型与病情轻重有较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用S基因序列测定法对天津地区223例HBV DNA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大量研究表明,HBV感染所致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tar carcinoma,HCC)占全球HCC的75%~85%,但HBV导致HCC的具体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目前普遍认为HBVC基因型引起的炎性坏死及纤维化程度比B型更严重,且C型与肝硬化和HCC有关;B基因型的累积生存率要明显高于C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HBV基因型、变异位点与HCC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云南地区近年也有关于HBV基因型分布的研究报道,但是关于HBV基因型、变异与HCC关系的研究尚鲜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云南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及变异情况,探讨慢性HBV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常见位点变异与HCC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高度的基因异质性,根据毒株全基因序列的异质性≥8%可分为A~H 8个基因型[1]。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BV基因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呈一定的地理区域性分布:A型主要分布于欧洲及美国;B、C型主要分布于亚洲;D型是分布最广泛的基因型,是地中海地区和中东的优势基因型;E型主要分布于非洲;F型主要分布于南美及中美洲[1-2]。除了上述主要的HBV基因型外,尚有一些基因亚型被鉴定。在我国大陆地区流行的HBV基因型主要以B、C为主(分别为39.3%及50.2%)[3]。此外,一些研究发现,HBV基因型之间存在分子生物学特征、临床结局以及对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方面的差异[1]。在丙型肝炎的研究中,病毒基因型已显示出与临床疗效的高度相关性,基因型分析也已用于指导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基因型分析是否将对乙型肝炎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以下结合我们在HBV基因型研究方面的工作,介绍有关HBV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疗效相关性研究进展。一、HBV基因型与核苷类似物治疗疗效有关HBV基因型与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治疗应答的关系尚未进行广泛的研究。一些小范围的研究认为: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  相似文献   

9.
重组乙型肝炎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因此根据HBV全基因序列核苷酸异源性≥8%,可将HBV分为8个基因型,即A、B、C、D、E、F、G和H型,多基因型是HBV高度变异进化选择的结果。不同的基因型有不同的地域分布;基因型A和D几乎呈全球分布;B和C则主要分布于亚洲及远东地区;E通常局限于非洲西部;F则仅在新大陆和太平洋存在;G主要见于美国和法国;H主要分布于尼加拉瓜、墨西哥和美国。HBV的人群感染相当普遍,且同一个体可同时或先后感染2种或2种以上不同  相似文献   

10.
365例乙型肝炎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情况以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湖北地区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65名,应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的基因型.结果:在365份HBV DNA阳性血清中,除3份标本不能分型外,B型占78.45%,C型和BC混合型占17.68%和3.87%,未发现其他HBV基因型.B型患者血清ALT水平显著高于C型和BC混合型患者(P=0.01,P<0.001),血清TBil、HBeAg阳性率在各基因型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慢性肝炎患者中B基因型显著多于C基因型(P=0.012),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B、C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7,P=0.001),重症肝炎患者的基因型分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湖北地区存在B、C、BC混合3种HBV基因型,且以B型为优势基因型.在慢性肝炎患者中B型比例较高,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中C型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HB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及基因型与临床肝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92例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分型, 并分析其流行病学、DNA含量、肝功能以及性别和民族之间的关系.结果:73例HBV DNA阳性者不同基因型在不同民族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 = 7.179, P<0.05).HBV DNA阳性标本中, e抗原阳性者32例, 不同基因型DNA含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但民族之间e抗原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 =8.423, P<0.05), B、C型较多的存在于汉族中,而D型多存在藏族中. 不同酶类之间D基因型均高于C、B型, 仅在蛋白类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D、C型ALB较B型低、而GLB较B型高.CHB、LC更多存在D、C基因型( F = 3.832,P<0.05).结论:拉萨地区HBV各基因型DNA载量无差异, 肝功酶类与病情变化无明显关系、蛋白类变化较显著, C、D基因型患者较B基因型易发生肝病进展.  相似文献   

12.
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别及分布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MGB探针技术对70例HCC患者和57例CHB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检测和分析。结果HCC患者中C基因型占74.29%,B基因型占24.29%%,BC基因型占5.71%。HCC患者c基因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CHB患者(P〈0.05)。HCC(40~50)岁年龄组和5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中B基因型分别占16.67%、28.57%;C基因型分别占83.33%、68.57%,两年龄组患者B、c基因型分布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HCCB、C基因型患者的血清HBeAg阳性率、HBeAb阳性率、e系统(HBeAgHBeAb)阴性率及HBVDNA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南京地区HBV相关HCC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少量为BC混合型。HCC患者的基因型与发病年龄之间无明显相关性。HCCB、C基因型患者的HBeAg表达状态以及HBVDNA复制水平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的相关性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目的 了解湖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湖北地区HBV 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190例,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52例、慢性乙型肝炎56例、重型肝炎32例、肝硬化22例、原发性肝癌28例,应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的基因型。 结果 多对HBV型特异性引物法可快速准确鉴定HBV的基因型。190份HBV DNA阳性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140例(73.7%),C基因型42例(22.1%),BC混合型8例(4.2%),未发现A、D和E基因型;B基因型在重型肝炎和肝癌患者中占绝对优势,分别为87.5%和89.3%,显著高于HBsAg携带者的67.3%;B基因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253.1±306.7)U/L高于C基因型患者的(154.1±192.9)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HBsAg携带者外的慢性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患者血清抗-HBe阳性率50.5%(53/105)显著高于C基因型的18.5%(5/27),P<0.01。 结论 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同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的基因分型方法可用于HBV基因型的流行病学调查;湖北地区存在HBV的B、C和BC混合基因型,B型为本地区的优势基因型并在严重肝病和肝癌中的比例较高,基因型的分布可能有较大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4.
PCR-微流芯片法检测HBV基因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异质性≥8%或S基因序列异质性≥4%,可将HBV分为A~H8种基因型。文献报道基因型存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分布,并可能与感染途径、感染谱、疾病的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我们采用PCR-微流芯片法对96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型检测,并与病毒指标、肝纤维化、肝功能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HBV基因型在荆州地区的流行病学状况;探讨HBV基因型和HBV核心启动子双点突变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对临床诊断为不同程度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 DNA进行基因分型和核心启动子双点突变检测。结果本地区基因型以B型和D型为主,分别为31.4%和24.4%。其它为:A型3.5%,C型18.6%,B、C混合型11.6%,B、D混合型10.5%。结论 HBV基因型在本地区分布有其独特之处,HBV核心启动子双点突变在C型发生频率高于B型,有显著性差异,但与D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BV基因型及HBV核心启动子双点突变与肝损伤彼此间无明显相关性。肝损作可能主要与机体免疫等相关,HBV变异仅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5种少数民族HBV基因型分布及其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HBV分为A、B、C、D、E、F、G、H八种基因型.HBV基因型具有显著的民族分布特点和地域分布特点.HBV基因型与慢性肝病的严重程度、抗病毒疗效、病毒变异等相关[1-4].本研究探讨新疆不同少数民族HBV基因型分布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影响全球的健康问题.HBV有8种基因型,呈地域性分布.研究表明HBV基因型对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程、临床结局、抗病毒治疗等具有影响.A基因型与C基因型与严重的肝损害相关;A基因型与B基因型对干扰素的应答率分别较D基因型与C基因型均更高;有研究发现HBV的基因型可能影响HBV的传播途径.然而,目前大多数临床资料来自亚洲及对B、C基因型的相关研究,基于基因型的地域性分布,对HBV基因型的全面认识,还有待进一步的国际化合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肝细胞癌组织中HBV基因型分布状况及特点.方法 应用型特异性引物分型法和基因测序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分型方法分析肝细胞癌组织中HBV基因型,并与HBV携带者血清中HBV基因型进行比较.结果 在63份肝细胞癌组织标本中,B、C、混合型B C和混合型B D基因型分别占20份(31.8%)、37份(58.7%)、4份(6.3%)和2份(3.2%).与HBV携带者血清相比,两者基因型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国南部地区的肝细胞癌组织中存在HBV基因型B、C、混合型B C和混合型B D,以C基因型为主,其次为B基因型.肝细胞癌组织中HBV基因型分布与当地HBV携带者基因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首次调查福建省五个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状况,并探讨HBV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病临床的可能相关性。方法:收集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三明市、莆田市等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HBV基因型,应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应分析研究HBV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431份HBV DNA阳性的血清中基因B型275例(63.8%),C型100例(23.2%),D型及其混合型共51例(11.8%)。未见A、E、F型。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泉州和三明地区HBV基因B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福州地区(P=0.002;P=0.006);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重型肝炎都是以基因B型为主要基因型;基因C型在肝硬化中所占比例(47%)显著高于无症状携带者(14.5%)和重型肝炎组(14.7%)(P=0.009,P<0.001);基因B型的e抗原阳性率(52.4%)显著低于C型(56%)(P=0.008);基因D型患者e抗原阳性率(30.8%)也低于C型(P=0.051)。对应分析表明HCC与基因D型及其混合型关系密切。结论:①福建省HBV感染以基因B型为主,其次是C型,也存在基因D型的流行。②福建省部分地区基因型B和C的分布可能存在差异。③基因B型在年轻患者中可能与重型肝炎的发展有关;基因C型在年长患者中可能更易导致肝硬化。④基因D型与  相似文献   

20.
目前已知,HBV被分为A~H 8种基因型,由于在同一基因型病毒株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故依据全基因序列异质性>4%且<8%的原则,进一步将基因型分为不同亚型,如B型分为B1(Bj)、B2(Ba)、B3(Ba)、B4(Ba)等亚型,C型分为C1(Cs)、C2(Ce)、C3、C4、C5等亚型,在基因型亚型之间也存在着地域分布及临床差异[1-3].泉州地区HBV感染引起慢性重型肝炎的基因型以B型为主,其次为C型,亦存在一定比例的B/C基因型混合感染[4].为进一步明确泉州地区重型肝炎HBV基因型、基因亚型的分布特点,我们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S基因测序,通过HBV S基因进化树图验证了HBV基因型、区分HBV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